原始僧团会有这些形式内容的吗?

佛法甚深难懂,很多经文翻译过来都有在讲故事,通过对话来表达意思,就像是在上课嘛,感觉原始和现在的僧团活动差别很大呀?


虽说百伽陀 句义不周正

不如解一句 闻乃得解脱

虽说百伽陀 不明有何益

不如解一义 闻乃得止息

虽解多伽陀 不行无所益

不如行一句 习行可得道


云何菩萨思惟因缘而得近于大般涅槃。

因是思惟心得解脱。

何以故。一切众生常为 五欲 之所系缚。以思惟故悉得解脱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 常 乐 我 净 四法之所颠倒以思惟故得见诸法 无常 无乐 无我 无净。如是见已四倒即断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有四种相。何等为四。一者 生相。二者 老相。三者 病相。四者 灭相。

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众生至须陀洹 生大苦恼若能系念善思惟者。虽遇此四 不生众苦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一切善法 无不因是思惟而得

何以故。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专心听法。若不思惟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信佛法僧无有变易而生恭敬当知皆是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因得断除一切烦恼

以是义故。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


尔时诸法师。读诵经时。犹如俗歌 而说其法。

是故为人 毁呰讥论。如是说法。似我俗人 歌咏无异。剃头沙门。岂如歌咏 而说法也。

时诸比丘。闻是事已。具将白佛。

佛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依世歌咏 而说法者。而有五失。何等为五。

一者 自染歌声

二者 他闻生染 而不受义

三者 以声出没 便失文句

四者 俗人闻时 毁呰讥论

五者 将来世人 闻此事已。即依俗行 以为恒式

若有比丘。依附俗歌。而说法者。有此五失。是故 不得依俗歌咏而说法也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

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

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 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 过出诸念。不可得念 是名念佛

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

无形无色 无缘无性。是名念佛

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谢邀。希望以下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读经与诵经有什么不同?读诵佛经正确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有读诵这个词,读与诵有什么不同呢?看著经本叫读,经文记牢了,不用看经本,会背诵了,简称叫诵。多读诵佛经的目的是为了记牢佛在经中的教戒,记牢自己学佛修行的理论依据与事实依据。有些同修参加讲经法会,聆听佛经的讲解,可是当时听懂了,过后很快又忘记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因为佛经读得较少,经文不熟悉,没有记牢造成的。所以信佛学佛的人,应当要读熟记牢自己念佛修行所依据的经典,经文记牢了,再在听经明理上多下功夫,就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佛经,开启与自性相应的真实智慧,佛经听懂学明白了,就不容易忘记,能使自己的心行,自然而然地与纯净纯善的自性相应,起到殊胜妙好的作用,修到真实功德。每当读诵佛经时,或者听到别人读诵佛经时,就会自觉地提醒自己发菩提心,按照佛在经中的教导真修真干,大做佛事,用佛在经中的慈悲教戒,对照自己的缺点,错误,烦恼习气,立即改正。这就是心内求法,会用,会修行,会借假修真,能修到真实功德,化解一切灾难,消除种种业障,走上成佛的菩提正道,这才是真正听懂学懂了佛经。

  所以我们念佛人佛弟子一定要知道,现在是末法时期,像祖师大德那样上等根基的人寥寥无几,太少太少了,几乎没有。而有分别执著、业障习气太重、善根浅薄,下等根基的众生太多太多了。只依仗自力读诵佛经去求得通达佛经里面的中心殊胜义理,的确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我们迷失自性太久太久了,这就是为何那么多人读诵佛经千遍、万遍,却没有懂得明白佛在经中讲的真实义理,没有开启真实智慧的根本原因。明白了读诵佛经的真正目的,就知道了只依靠读经诵经,但是又不肯在听经明理上多下功夫快速进入解门,没有破迷开悟,是得不到无相智慧,做不到无住生心的。如果佛经没有听懂学明白,就不会依据佛经去修行,就很容易心外求法,盲修瞎练,成为外道,搞迷信,心就不能与自性相应,得不到清净心,依旧是烦恼诸多,脱离不了困苦不堪的六道轮回。不受持《无量寿经》,没有用上阿弥陀佛的果德威神之力,没有做到解行并用,念佛功夫就不会得力,就修不到真实圆满功德,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往生极乐,证果成佛,遥遥无期。所以学佛念佛的同修一定要清楚明白,多读诵佛经是为了记牢佛在经中的教导,帮助我们听经明理后不会忘记,使自己能够真正如理如法,更好地做到一门深入,专精修学,受持佛经,回归自性,修到真实功德,得到真实利益,永脱轮回,快乐无极。

念经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现在很多人把念经与读经诵经混为一谈,当成是一回事,认为读经诵经就是在念经。其实读诵佛经和念经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念字。念用两个字解释就是受持,受是接受,持是持有,持有就是用上。自己受持的是什么,就是在念什么,念什么就种什么因,因果不空!决定就会得到丝毫不差一样相同的果报!佛在经中讲得清楚明白,能受持、能念的那个就叫做心,心和谁一样相同就是在念谁,佛门之中所说的心,就是意所想的,口所说的,身所做的,也就是身口意的一切行为,这就是心所在之处。心能起作用,起现行,能种种子(因),因果不空,有因必定就有果报,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关键就看心与十法界哪个方面相应了,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受持大乘佛经,护持弘扬大乘佛法,用大乘佛经利益广大众生,把自己的心转成和佛菩萨一样相同,回归自性,就是真念经!受持哪部佛经,就是真正在念哪部佛经,前因后果,功不唐捐,一定能得到这部佛经之中的真实功德利益,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与真理,谁也无法改变。


早晚课,念佛都是为了防止懈怠,促进大家熏习正法,早晚课上好了也是一场修行,若无早晚课,自觉修行的人会少很多。

带动大家念佛,或者法会都可以和众生结缘的。

当经咒很熟练的时候,会念的比较快,刚刚学的人就会认为太快了。

佛经有深奥的,也有简单的,如来对不同根器的人宣说了不同的法。

佛陀时代的修行人,他们都很关注的修行,每天都关注于修行,所以成就的快。现在的人,杂务太多了,攀缘的太多了,所以成就的少。


很有必要呀。学校早读是形式吗?私塾里孩子摇头晃脑的读书和现在的早读形式有区别吗?有呀。不是形式,不是读多了,是读少了。有必要吗?非常有必要的。


佛经重在理解经文句意,但是念经也是可以的,可以令人专注,同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应邀

佛法的修行,主要是实修戒、定、慧!

又有共修与自修的差别。

寺院的早晚课,就属于共修。在念诵期间,不起恶念,是守戒;不起其他妄念,是修定;正念如如(包括消除业障等等),是增上出世间智慧。


初中高中的时候每天都有早自习,规定半个小时+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共一个小时。

7门课程需要背诵的知识点,都在这段时间内背诵完成。早读过后其他时间只剩下上课完成习题了。

早读真的太牛了。

我不赞成你说的这种集体形式,因为我讨厌不必要的集体行为。但是我绝对赞同早读。


其实即使你念的时候,心里没理解经文的意思,本身经文里面的力量就在加持你了。所以做功课的时候就是与本体如来藏感应道交的时候。至于经文里面的意义,可以平时慢慢参悟消化。

经文里面讲故事的都是佛和大菩萨,你看他们的讲话就是在和他们感应他们的境界。所以佛讲经的时候常常讲,我讲的这部经,这部佛经放在哪里,哪里就象有了一座塔庙寺庙一样的。一部佛经其实就是横贯十方三世的一个道场。

阿弥陀佛,合十。


佛教的教是教育的教,就是佛陀的教育。释迦摩尼佛被称作本师释迦摩尼佛,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师释迦摩尼佛的意思。

所以如果不是在上课,那是干什么呢?早课晚课,大家上学都有过吧。佛教也是这样。但有人会说上学形式感太强,念课文很快,能消化课文吗?

不过你还是很有善根的,能去寺庙看做晚课,有机会参加一下,体验体验。


我个人也不喜欢形式主义,一点没有也不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