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镜子照出人影,那你说这镜子里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连照都不照的话,那镜子里的人更是不会存在的。

世间世俗上说,佛是如来,「如者本性,应所从来」,是有我们众生希望解脱的「因」,才有佛作为众生本性的「应所从来」。

在某些不希求解脱的人而言,佛和佛法自然是不存在的。


金刚经是指导禅定的心法,并非世界观,也不是逻辑推理,也不是哲学。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空?ūnyatā。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无/?ūnyatā。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龙树菩萨言。

我依于世谛,故作如是说。 此偈明何义?又我所说,不违世谛,不舍世谛。 依世谛故能所一切诸法体空。 若离世谛,法不可说。

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

弗雷格「命题记号即是事实」只适用于形形色色的实体物质,八大特性的「色蕴」。

如果没有名字,如何向人传递一切抽象意义的概念。

命名形形色色的物质可以观察与区别。

命名无形的意识概念能观察其微妙。

为显示五法而有文,词,言。

为显示五法义而有文,词,言。

分别法是词,分别义是词。

于此,能知于此词种种之智,就是通达此词种种之智。因此说:词种种所成慧,就是词无碍解智。

名字是打开玄妙道理的大门。

贪嗔痴有吗,摸得到吗?

贪嗔痴没有吗?不能体验吗?


完整的理解逻辑是,佛说佛,既非佛,是名佛。佛说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这里,没有谈不是「是不是」的问题,而谈的是,「佛说,既非,是名」,这个逻辑。请仔细品味一下。

有佛在,佛已经说了佛法,怎么会得出,没有佛没有佛法这个逻辑呢?

佛只是提醒我们,如何理解他的意思,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意思来理解一切。那如何理解才好呢?一切放下,一切不理,这才是佛,才是佛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法皆如空 知是则成佛

见非见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无佛无法 知是名大智

如人于梦中 得道度众生

无道无众生 佛法性亦然

道场无所得 若得则不有

明无明一相 知是为世尊

众生即菩提 菩提即众生

菩提众生一 知是为世尊

譬如巧幻师 幻作种种事

所见无有实 无智数若干

贪瞋痴如幻 幻不异三毒

凡夫自分别 我贪我瞋恚

如是愚痴人 则堕三恶道

实相无贪恚 痴亦不可得

分别如幻法 自性烦恼热

实相无烦恼 无众生无佛

分别无生法 凡夫愿作佛

不见诸佛法 亦不见众生

知是法相者 疾成众生尊


问曰:

应实有法不空。所以者何?凡夫、圣人所知各异,凡夫所知是虚妄,圣人所知是实。依实圣智故舍虚妄法,不可依虚妄舍虚妄!

答曰:

为破凡夫所知,故名为圣智。若无凡夫法,则无圣法;如无病则无药。是故经言:「离凡夫法更无圣法,凡夫法实性即是圣法。」

复次,圣人于诸法不取相亦不著,是故圣法为真实;凡夫于诸法取相亦著,故以凡夫人法为虚妄。圣人虽用而不取相,不取相故则无定相,如是不应为难!于凡夫地著法分别:是圣法,是凡夫法;若于贤圣地,则无所分别;为断众生病,故言:「是虚、是实。」如说:「佛语非虚非实,非缚非解,不一不异。」是故无所分别,清净如虚空。

复次,若法不悉空,不应说「不戏论为智人相」,亦不应说「不受不著、无所依止、空、无相、无作名为真法」。


翻到您的问题,忍不住贴上这篇文字,或许能解答一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如果你能清净无碍,你进一步修善——因为人的善心是非常重要,经常地修善而不执著于善,「我今天做善事了,哎呀,我今天做善事了」,不要去执著,善良的人当然做出来善良的事情了,恶人当然做出来恶人的事情了,精进无为,无所住心,当下即得自在解脱。所以我们学佛做人,只要你不执著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放下,精进无为,不为自己所得到和拥有的任何一点一滴去执著它,你就无所住著,也就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罣碍在你的心中,你当然就自在解脱了。

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前面把十恶法、十善法还有十念法都讲了,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一讲,学佛为什么讲究一个无我。因为真正修到无我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就是你修到一定的阶段,你完全「我空」了,就是不把自己的名啊利啊罣在心中,你就是无我。今天别人说「哎呀,这个人升官了」「哎呀,这个人发财了」,你已经没有人间的罣碍了,你不会去嫉妒,你不会去烦恼,你不会产生瞋恨心,产生各种的贪心——「为什么我没有,他有?」这样的人就叫无我。

但是无我的境界在佛法当中又绝对不是空的,你说,无我了是不是空的?「我无我了,没有这个人了,我什么都无所谓了」,空的吗?不空。为什么?你在不空当中修成了无我,那么这个空还在不在?还在,只是你在空中,因为你在色中有空,空中有色。在这个人世间,人家名利都有,你呢?想通了,不跟别人争名争利,你是不是在空中?色即是空。但是当你,人家说「哎呀,你这个人什么都空了,想通了」,实际上你在人间看得到的财、色、名、食、睡全部都有的,你没有空,你看到了。只是你看到了之后,你不去做,你解决了,你放下了。

所以凡夫之人总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的我存在——真我,「这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你为什么不给我?」实际上人间的一切,有什么我的你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是你的,你的肉身也是借来的,你的灵魂也是借来的。佛早就告诉我们,当肉体死亡,这个灵魂就永远地离开了。所以在人间的曾经有过的「我」就是一个假我。大家听到佛陀讲了吗?这就是一个假我,因为灵魂它是在,你肉体没了,灵魂离开了肉体,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灵魂的「我」,因为找不到实实在在的一个肉身的「我」,那这个就是假我。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这句话比较深,师父给你们做个解释,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意识就是飘渺的、想像的、思维上的,是属于五蕴的。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大家能够明白吗?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就是你的灵魂当中的一个灵性、一个灵魂,它是存在的,他有这么一个灵的体在你的体内,所以这个存在的体,实际上菩萨告诉我们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一个「我」字,只是当你出生在人间,有了这个肉体之后,你招见了这个灵魂,这个灵魂进入了你这个肉体,而这个灵魂要进入你这个肉体的时候,它必须要有一个假我,就是假名。就是你这个人本来叫什么名字的,给你起个名字之后,你就变成「老张」了。有的人没有给他名字,就从小就叫他「小六」,因为他第六个孩子,「小六」;一直到年纪很大了,人家还叫他「小六」;死的时候还叫「王小六」。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他名字当中如果改一改,当中——活在半当中的时候,人家给他说「你不要叫王小六吧?」对不对?那你叫什么呢?「王富贵。」好,就叫「王富贵」吧,那么从此之后「王小六」就不见了,因为他这个假我体,那么就「王富贵」了。

所以就是告诉你们,一般人看到的肉体,相信有一个「我」字的存在,你们一般地看到这个人,马上就想起来「哦,我认识他,他是我的朋友,他叫王某某、张某某、李某某」,实际上你的境界已经出偏差了,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假我。如果菩萨看到的,比方说,这个人骂你,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假我在骂我,连我自己都找不到我是谁,他骂我的人、讲我的人,他是一个假的。很多人为什么要面子呢?因为他把自己当成是个真我。「哎呀,我丢脸了」「哎呀,我没面子了」「哎呀,人家怎么看我?我以后在这个地方上班我不丢脸啊?」这个「我」字存在你这个肉身当中,对不对?如果举个简单例子,你弄个假面具,套上了另外一个人的脸,人家在讲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他又不是讲我,他们看见的都是另外一人」?你这个我相就不见了。

所以师父讲给你们听,因为在人间虚空的假我,实际上是四大皆空的。为什么叫四大皆空?它是一个意识的存在。地、水、火、风,风会吹走吗?地也会没有,水也会流走,火也会烧光,风也会没有。你看看人就是这样的,人家说一个人,人是四大假合之身:土是骨头,对不对?风就是我们说一个人伤风,人身体上有风寒,对不对?还有呢?四大假合,地,水,水就是你的血液,你的身体上的各种水分的东西,唾液,对不对?地,水,火,火是什么?人家说火气大,实际上火是什么?就是一种血脉流量比较快,造成了血液循环加速,然后某个具体的一个身体部位,造成了充血,然后不能把它调整到平复到原来的正常的水平当中,那么火就生起来,火气大了,火烧了你的肝所以人家说肝火就旺,那么就要吵架,那么脾气就大了,所以这个就是说假的,是一个意识。你可以发脾气,也可以马上不发脾气的,对不对?我不是曾经跟你们讲过,有一个人坐在公园里边,他躺在椅子上睡觉,结果有一个人走过来,往他身上一坐,他气得站起来,刚刚想骂,一看,对方是个瞎子,他马上就火气就下去。为什么刚刚几秒钟之前,还要有火气,几秒钟之后就没火气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假的,人家不是真心的、不是有意地来坐在我身上的」,因为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瞬间转换因缘,那就四大皆空,都是空的。

所以意识都是空的。你刚刚想做这个事情,怎么突然之间不做了?所以有的人跟人家讲话,刚刚想发作,突然之间不发作了,他的意识形态起了变化。所以师父跟你们说,比方说你们曾经做不到的某件事情,有一件事情你们做不到,但是你想像地「我去做了,我去完成了,这件事情我成功了」,但是最后自己也记不得这件曾经完成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意思你们听得懂吗?就是师父告诉你们,比方说这件事情,我今天叫你去买东西,你没去买,你脑子里想像著「我刚刚走出去,哎哟,走得辛苦了,正好又下雨,过一会儿雨好不容易停了,我把东西买回来了,拎得很重,后来我回来了」,你这个意识只要存在之后,经过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一个月之后,突然之间有个人问你:「上次叫你去买东西你买了吗?」「咦,好像去了啊,还碰到下雨呢。」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的意识它是存在的,人只要想像的某一件事情,某一件事情就存在了;人把这个意识,把它放弃了,没有这种想像,那么这个意识就不存在。你想像的别人会笑你,你会脸红脖子粗,跟人家争、跟人家闹;等到你想像的别人没那么看重你,「你是谁啊?人家又不会当我回事的」,你马上就火气就消了。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的四大皆空。

人、我、众生、寿者,这就是我们说,当修到人、我、众生、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时候,它也要空。你这个四大皆空,和那个四大皆空其实都是空。人空了,走掉时候,众生也会空的,对不对?寿者也会空的,我相也会空的。所以你要找到生命本来的一个我,而那个我其实表面上是你找到了你这个灵魂当中的一个我,称之为一个我,这个我也是假合的我。哪有真正的我?因为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如果一个人造孽很深,判到地狱里去,魂飞,把他打散之后,这个「我」就没了,从此以后就没这个「我」了。所以任何人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我们在九识田中的意识,那才是佛性,是你真正的灵魂,都不能说是一个「我」。是你的灵魂,你称它在九识田中的本性、佛性。称它什么都可以,只是一个名称,称它。你称它什么也不对,你称它什么,它都是一个没有名称的,一个真正的意识、灵体。

所以我们讲,《金刚经》曾经讲过「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这句话什么意思?佛陀告诉须菩提,告诉他的弟子须菩提说: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就是佛说:你这个人是凡夫,其实你也并不是凡夫,只是名称说你是凡夫。举个简单例子,我说你这个人整天地懒惰,这个懒惰是名懒惰,不是你真正的懒惰,因为你以后不懒惰了,这个名称就没了,大家听懂吗?只是个名称,是你懒惰。所以佛为什么要说既是凡夫又不是凡夫呢?是名称上称为凡夫,是名称上说你小懒胖子、小懒鬼,等到你长大了,你非常地勤奋,你这个懒胖子和小懒鬼还有吗?曾经称过的,是名懒鬼。

所以实际上凡夫经过学佛修心,可以变成非凡夫。谁说你是凡夫的,谁说你是俗子?你改变了,你已经非凡夫了;你改变了,你是非俗子。学佛人在红尘当中又并非出家,所以是名凡夫,我们没出家,在家,说我们是凡夫;但是我们的境界又脱离了凡夫俗子,所以非凡夫。《金刚经》就是精彩在这种地方。所以学佛人和凡夫俗子,圣人和菩萨,其实都是一个假名字,因为你凡夫可以变成圣人,你圣人可以变成凡夫,你俗子可以变成菩萨,菩萨可以变成一个俗子。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凡夫,只是名称上称为凡夫,名称上称为菩萨,名称上称为佛而已。一个凡夫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即非凡夫。你找到了本性,你还是凡夫吗?一个孩子很懒,从此以后知道不能懒,要好好地努力,他已经不是一个懒胖子了。一个居士能够拥有学佛的佛性,他就是佛,他即非凡夫俗子。

所以众生平等。师父把禅宗那些经典的语言告诉大家,众生平等。禅宗认为禅文化那是一个智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的心,还有佛,还有众生,都没有差别。心是什么?心,那就是开悟了,它就是佛,心就是佛,所以心、佛,那是一起的,叫心佛合一。既然此心即是佛,你的心既然是佛,如果你没有悟道,佛还没悟道,就是凡夫,就和众生一样。因为你凡夫就和众生一样,所以三无差别。所以我们经常说了:你好好修,你就是佛;你好好修,你就是菩萨;你本来是天上下来乘愿再来的菩萨,你没有好好修,你就是凡夫俗子。

佛曾经说过,我们没有度众生——当年这个文字就这么翻译的,佛说我们没有度众生。那么佛为什么讲我们没有度众生?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当你开悟了,你无我了,那我问你,谁来度众生?不是你,无我了,你还有谁来度众生?不是你,所以无我了,你修持证得了真正的无我,谁在度众生?没有人度众生。因为无我了,我们在哪里去了?没有了。就是我今天帮了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做过了,我完全忘记了,无我了,你还记得你在做一件好事吗?没有了,做过这件好事就存在于空间了,空间就是空了。所以很多人做了好事不留名,他的境界就是很高;做了好事,「这件事我做的,那件事我做的」,这个人的境界就不高,所以他没有证得空性。我现在讲这些话,你们明白吗?所以师父叫你们要懂得什么是佛,佛就是了却了我相,没有我相,那你就是佛,证得了证悟的空性。


仁清法师:性空相空是一回事吗

《性空相空》。佛法讲的「空」是「空性」,而不是空相,并不是信了佛,学了佛,就什么都没有了。万法皆空,是万法体性本空,本来无一物为我,这个含义。万法都是由很多因缘组成的,每一种因缘都不是法本身。有些人,不能正确理解佛教讲的「空」,所以,学了佛以后,他马上自己认为「空」了。

  一个滨州的小伙子,到我们兴隆寺说:「师父,我现在知道了,佛法是空的,我现在空了。」我说:「你真的空了么?」「我真的空了。」我说:「好,你脱光了衣服出去。」「那可不行。」他不空了,叫他脱光了出去,他不行了。佛教当中的空是体性之空,而不是事相之空。很多人在这里下道,我们学佛的,特别是初学佛的,很多人不知道佛法,到底圆融无碍的智慧是什么?那种究竟不变的原理是什么?


诸法本离言,法性不可了。凡夫取著相,随相转远迷。为令悟法性,随世假言说,若不假言说,凡夫不能闻,闻名入现观,随观解深义,一切不能成。

是故言佛法,令人入现观,观达诸法相,体性非文字。随观解法性,不坏世假名,如是善安立,教轮常运转。成就妙辩才,随辩破戏论,解脱一切众。

是故菩萨行,善学真妙观,不应舍慈悲,为众常说法。说法即非法,假名而说法,随言破取著,而不坏世言。


凡夫因为无明所障而觉得释迦牟尼真存在,佛告诉众生,你眼前的释迦牟尼无生——根本没产生,只是名言上叫「释迦牟尼」。不要因为起个名叫「释迦牟尼」就执取有一个释迦牟尼真存在。

真正的真存在是法身佛,不是梦中的化身佛。

凡夫境界一切都是无生,压根没产生,是凡夫非以为有事物,还给误以为有的事物起名来强化这个误以为。因此,「……非……是名……」这是解构。事物根本不存在,只是这个名言而已。

当然,还要继续解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起这个名也是多余的!


是哦!

真正的佛教讲的就是空。

佛教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三法印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说的佛法不符合以上三种,那么就可以判定是假佛法。

不要看到空就可怕。有空才能生有!

有天空,才有大家的出生和立足生存的可能。否则,大家看有的地方能生存吗?比如在有水的水里,在有土的土里能生存吗?

空才是万物的最初状态。有是由空产生的。空有有并不矛盾。而是并存的现象。佛教称之为缘聚性空。

比如汽车 是有。按缘聚性空的佛教理念。汽车 不过是不同零件的聚积,你说汽车有什么本质,汽车 本质是什么?不就是汽车 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汽车 的本质是零件,零件的本质是铁,铁其实是铁矿石。铁矿石最初是什么?追下去最终万物的本质就是空。这叫缘聚性空。

佛法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大家与佛有缘。佛祖说法,在有限的时空中短暂聚积,万年之后,最终消失。

世界所有的万物都是如此,象佛教揭示宇宙真理的三法印一样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的。


六祖慧能大师曾经说: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我这样理解:佛的含义就是觉悟,觉悟是自性的本能,是不用另外单独弄一尊佛出来。我们要做的是就是让这样的觉悟智慧的本能恢复过来。所以才用 佛这个概念来引领我们。等到真正圆满觉悟自性,恢复这样的本能了,佛 的概念也就没有用了。但这一般是菩萨才要考虑到问题。

我们要做的还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落实好五戒十善,给世人做一个学佛的好榜样。


这是说,应当以智慧与佛相应


要说逻辑,就应该了解,世界并不是存在概念之中,而是先于人的概念而存在,人的概念只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描述,并不代表事物本身。

佛,佛法,众生等佛教概念,只是释迦摩尼利用人的语言对特定事物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并不代表事物本身。释迦牟尼一再强调是名某某,实非某某,就是这个意思,千万不要执著概念名相,把概念名相误以为是事物本身了。

如果执著逻辑,把是和非对立起来,实际上就会陷入二元论,迷惑于概念本身,而不能认识概念所指代的事物本身。

学佛的难点就在于佛法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很多人误以为佛法是抽象的概念,陷入概念的争论或迷惑之中。有些人不能探测佛法所描述的事物,便误以为不存在,陷入断灭论的误区。

要真正认识佛和佛法,只能遵循弥勒佛的教法,真心修炼多禅定,净化自己的心灵,否则佛法永远是个迷。


朋友,你要用逻辑思维看佛经,越看越迷糊,有些话就和废话一样。不仅《金刚经》如此,其它经文大致也是如此。

西方哲学以逻辑严密而闻名,请你看看康德哲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东西(也可以叫上帝),非物理性,非思维性。

《南华经》中也说有一种东西:可传不可授,可得不可见。

如果一个人说胡话废话,还可骂他。要是这些公认的大人物都这么胡说,那就要谨慎对待了。

我在此引用一句话: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有没有佛和佛法根本不重要,而在于有没有山川,石头,草木,你我。如果这些都没有,何来佛呢?如果这些都有,如何得法呢?

你想通过认识佛法来认识世界,佛法告诉你要通过世界来认识佛法,当你认识了世界的本质,无论他是什么,只要他是究竟的,那就是佛法。

佛法认为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是名相。

你认为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圆觉经》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金刚经还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耶


《金刚经》属大乘二时教法,是佛陀立足凡夫的角度向凡夫说的法,佛陀在二时教法中主张一切法无生,引导众生证悟空性,也就是凡夫境界的所有一切都不存在,压根儿就没有过。从空性上说,佛和佛法也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不得不说,只是方便说。佛陀把佛法比喻成过河的筏子,过了河,筏子就应该舍弃,而不是背著筏子,研究筏子。

《金刚经》从前到后,很多名言多次出现,但前后的表法对象是不同的,是一个递进的模式,讲给从凡夫到十地的菩萨,也是一个修行的次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