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藏」读「zang」,这点很重要,cang和zang的意味不同。如来藏思想是有二重的,楞伽经里都有提及,第一重就是用这个名词和外道在名词上的相似性来「摄畏无我者」,也即为那些无法接受空性的人,先不说空,这是一种暂时性的施设,仅在入门的名词中。第二重则是由佛地智慧出发,一切法空,则一切法当下即清净,与佛地清净无二,在智慧的观察下,这种清净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众生,由此就可以施设如来藏,所以了义的如来藏,从来不是指向本体论的,不是众生身中的某个实体的,也不是五蕴之外的实体,而是众生五蕴当下同于佛地的清净法性,以及由此清净法性赋予(不是第一因式的派生)的无限可能性,其实《中论》亦有「一切实不实」偈证一切法的「同性」,又有「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证无限的可能性,乃至涅槃经说「见十二因缘,即见佛性」,如果你们真的做到了广读和深读,怎么可能会把如来藏理解为外道之梵,进而提出违背三法印的疑问。误读的人,一派是认之为外道大加批判,这一派不用说了;另一派就是明明沾染了外道见解反而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得了正义,进而瞧不起祖师和菩萨的解读,认为只有他们有开悟(会被某「三地菩萨」一不高兴就收回的开悟认证,老厉害了,怕不怕? ),以台湾的某宗教组织为代表,这回答里就有两个例子,不点名了。


如来,这两个字,本就概括了三法印。您琢磨琢磨?

加个藏字,不过是穿一下马甲,并不是说真有个藏,意思还是如来的意思。

为什么穿这马甲?因为有人好这口。

如果有人喜欢库,佛家一定给祂来套如来库思想,以方便祂信、解、行、证。

别揪字眼儿,深入细研,了解真义, 穿透字眼儿这层皮。

仅供参考。祝福。


先说结论:如来藏不违背三法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十六:「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从这一段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如来藏思想就是「涅槃」的一种异名。因此不违背第三法印。

其次,如来藏是「无我如来之藏」,是必须符合第二法印的。

再次,如来藏也不可能违背第一法印,因为第一法印「诸行无常」,其范围「行」是仅就造作迁流的有为法而言的,并不包含涅槃/真如/如来藏这些非有为法,因此第一法印和如来藏互不交涉,也没有矛盾。

至于如来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参考我的另一个答案:https://www.zhihu.com/answer/1166959288


不违背。如来者诸法如义,即是三法印里的"涅槃寂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涅槃寂静的观修法)。如来藏即是圆成实,通过对依他起缘生法的"诸行无常"如理作意,思维观察"诸法无我"破除遍计执,成就"涅槃寂静"即是圆成实。所以小乘的"三法印"和大乘的"三自性"是同源的,且大乘义理深邃丰富,小乘是断烦恼种子,大乘是转依烦恼种子为如来藏。三法印是如来藏的诠释和达成方法。


如来无技梁,何处谈思想,直心行处行,法印不在外。


思想,是人思考、想出来的东西,才叫做思想,

绝大多数都无法亲证。

如来藏却不是想出来的,也可能靠「想」就灭掉祂。

禅宗祖师入无门之门便是会得此心!

感谢您的邀请!愿您我共成佛道!

————————以正觉同修会真修实证三乘菩提的亲教师电视弘法代为回答。

三法印不得外于如来藏(上集)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兼论唯识学的最早根据」。这一集,我们就来为各位菩萨解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法印,都必须要依如来藏才能印定的道理。

  首先,是「诸行无常」法印。诸行无常是说:必须灭尽诸行,才能证得解脱果;懂得灭尽大小、粗细种种行的人,才是有解脱知见的圣者;所以有这样的解脱知见后,就努力观行来断除诸行,舍寿之后才能取证无余涅槃,不会再使五蕴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再度出生,永远住于无余涅槃之中。可是,灭尽蕴处界一切法以后,佛说仍然有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不会灭失,所以不可以说阿罗汉入涅槃时,灭尽蕴处界一切法以后是断灭空无。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探讨一下,既然无余涅槃中有本际不灭,那这个本际究竟是色法呢?还是心?或是虚空呢?如果是色法,那么涅槃就会成为无常法,因为 佛在《阿含经》中处处说「色是无常」,这样一来可就违背 佛所说的涅槃是无为、常、恒、不坏灭、真实!因为色法,不论是五色根或五尘等的色法,是在入无余涅槃时就必须灭尽的,所以无余涅槃的本际一定不会是色法。

  那么,有可能是虚空吗?答案是:不可能。因为虚空是空无、是无法,没有一法存在,所以才叫虚空;如果虚空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那么无余涅槃就成为断灭空,就与某位生前号称为台湾佛教界导师的法师所主张的一样,他主张说「蕴处界灭尽后的灭相,不会再被灭除了,这个灭相不灭就是真如」,但是这样的说法,却是不折不扣的断见、外道见,这个部分我们后面会再讨论。

  无余涅槃的本际,既然不是色法,也不是虚空,那么一定是心!在《阿含经》里说,能了别六尘的心识是识阴六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识;而意根在《阿含经》中,通常不说为识,都说是根。可是色阴,不论是说眼、耳、鼻、舌、身五根,或是说色、声、香、味、触五尘,都没有包含意根,显然意根不是色法所含摄,所以意根是心法,在大乘法中有时叫作末那识;这样连同识阴六识,就已经有七个心识了。

  可是,如果无余涅槃的本际是心,也不会是这七个心识,不会是前五识,不会是意根,也不会是意识,不论是离念灵知或有念灵知的意识,因为这些心都含摄在十八界里,因此入涅槃时也都必须灭除。所以无余涅槃的本际,当然就是《阿含经》中提到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入胎识,也就是本识了!既然前七识心在入涅槃时已经被灭除了,没有觉知心我、作主心我,没有众生我存在了,剩下的这个心—入胎识—独自存在而被称为无余涅槃,当然应该被称为第八识;那不正是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所讲的如来藏了吗?如果没有这个第八识本识心独存而离见闻觉知,那么无余涅槃就只能成为断灭空了,就与焰摩迦证道之前的断见观点一样了;但是那样的断见,却是被 佛陀与舍利弗尊者所诃责的。

  在《杂阿含经》卷5中记载著:佛世时的焰摩迦比丘,认为 佛的教导是「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也就是说,他主张定性声闻阿罗汉舍寿后,入了无余涅槃,在无余涅槃当中是一无所有的;换句话说,他的见解就是断见论。当时的佛弟子们都反对他的看法,并告诉他:

「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比丘们一致反对他,要他弃舍这样的恶邪见,因为 佛不是这样教导的;甚至警告他:这样的言论是谤佛。可是焰摩迦比丘仍然坚持己见不改,比丘们没有办法说服焰摩迦,只好求助于舍利弗尊者来开导他。后来经过舍利弗与焰摩迦的一番对谈,焰摩迦才知道这样的断灭见是错的,是不符合 世尊所说的法,他后来也因为接受了舍利弗的教导而得法眼净、证初果,乃至随后更进一步成为阿罗汉。

  这一段《杂阿含经》的内容,是相当重要的经文,前面已经有老师为各位讲解过了,您也可以请购 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来进一步阅读并思惟其中的道理。这段经文内容已经非常清楚地显示,无余涅槃中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寂静、清凉、永没,佛在其他《阿含经》中有时说为无烦无热、恒、不变易法,乃至有其他种种名称,譬如实际、如、我等等。这意思是说,一定是有一个法存在,才能说是寂静、清凉,才能说是无烦无热、恒、不变易。一切法空就是无法,没有法怎么能说是清凉、恒、不变易?这样一来真相大白了,原来在声闻佛法的四阿含诸经中,佛早就密意说过了,人们都有八识心王的了!既然无余涅槃中就是第八识入胎识,是大乘法中所说的真心本识如来藏,那么大乘禅宗明心时所证悟的心,当然必须符合这个事实——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心体,否则就是悟错了!

  大乘禅宗的修行人,如果是悟错而堕入蕴处界法中,那么一定不可能符合「诸行无常」法印的检验;譬如离念灵知心,是晚上熟睡时都会断灭的,是闷绝时一定会断灭的,也是无想定与灭尽定中都会断灭的,而祂现行运作时,却是必然有意行存在的,因此正是「诸行无常」所要检验的无常性的法。只有如来藏心体常而恒住,才是从来都不曾间断过的心,才是远离种种身、口、意行的真实心,祂的自性从来都不变异,也永远没有暂时断灭的时候,是永远的常,这样才能通过「诸行无常」的检验。如果没有入胎识心体,就不会有蕴处界的存在,既然连一切有情都不可能存在,何况能有身口意诸行无常的法印可以施设?所以,诸行无常法印是依止入胎识如来藏而有的;如果离开了入胎识如来藏,尚且不可能有蕴处界,何况能有蕴处界的种种行?更何况能有蕴处界诸行无常的法印可以施设?由此可以证明:「诸行无常」法印,是以入胎识如来藏为根源的;若离入胎识如来藏,就没有诸行无常的法印可以存在,就不可能以诸行无常法印来自我检查了。

  接著,我们来看「诸法无我」法印。大乘禅宗的证悟,如果是堕入离念灵知心中,或是堕入离念灵知的自性中,那么就跟自性见外道所堕一样了,因为离念灵知正是识阴六识的自性,属于显境名言所含摄,不能外于识阴六识而存在。也就是说,识阴六识或意识存在时,离念灵知就存在;识阴六识或意识断灭时,离念灵知就不存在。由此可以证实:离念灵知面对六尘是了了分明的,面对定境也是了了分明的,但却是无常法、必坏法、间断法,不是无间等法。由前面几位老师所举示的教证及理证,也已经证明离念灵知正是意识心的自性功能,一定与意识心同样是无常性、坏灭性、缘生性的,不是无间等的法性,当然不可能是常住不断的无间等的真我;假使有大法师想要在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中,找到某一个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那就是愚痴人。不但意识是这样,其余诸法也是如此,所以说「诸法无我」。

  蕴处界中的一切法,不论粗细都是无常,而没有常住不坏的真我性,入无余涅槃时都应该灭尽,所以说「诸法无我」。而入胎识如来藏却是不须灭尽,也是不可能被灭尽的,即使穷尽十方诸佛大威神力合为一个特大的威神力,也无法灭除任何一个极低贱有情的入胎识,因为十方法界中没有一个法可以用来灭除入胎识,因为十方法界一切法都含摄在入胎识中。而这个入胎识如来藏,从来不与六尘相应,从来不执著一切法,从来都是随缘而应,从来都不起半点贪厌的心行,都没有蕴处界我的贪瞋痴性,所以能够通过「诸法无我」的检验;也能使得二乘圣人所入的无余涅槃不堕入断灭境界中,成就二乘涅槃的正理,而使一切外道、一切人天不能诃责。假使入胎识如来藏不是真的有能生蕴处界及万法的体性,假使祂不是具有毫不简择善恶种子的无我性,就不可能有三界有情的存在,更不可能会有因果律的确实执行,当然就不可能会有三界六道有情蕴处界万法的无常、无我性可以被检查,也不可能会有检查蕴处界无常、无我的「诸法无我」法印的存在了!由此证明:「诸法无我」印也是依如来藏而有的。

  最后,我们来看「涅槃寂静」法印,同样也是必须依于如来藏才能成就。这意思是说:涅槃寂静也是依入胎识如来藏而施设的;如果离开入胎识如来藏,就没有涅槃可说了,因为蕴处界断灭后的空无,不可以说是涅槃,否则涅槃就成为断灭空,就与断见外道一样了。有很多法师、居士因为没有实证,又否认第七、第八识的存在,为了避免被指责落入断灭空的窘境,因此施设了种种诡辩的说法;譬如前面提过的那位已经过世的法师,他就主张:「灭尽五阴而入无余涅槃以后,五阴的灭相不可再灭了,所以灭相是不灭的;不灭的,所以不是断灭,所以一切法空的空无之境即是涅槃。」但这其实仍然是断灭空,不是空尽五阴以后,真实不空、常住不变的涅槃。

  假使真的有他所谓的灭相之法,也要等他的蕴处界都灭了之后,才有所谓的灭相可说,在他的蕴处界还没有灭失时,这个灭相其实还是不存在的,显然这个灭相仍然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将来也一定必灭。而且这位法师所说的灭相不灭,其实也只是他意识心中的一个想法或观念,并不是实有法,仍然是属于五阴的想阴所摄的戏论,只是他生前的意识心中的一个概念而已。当这个观念存在他心中时,那就是意识心所了别的对象,就是法尘,有法尘在就是不寂静了;更何况还有意识心存在,能够作种种观想,当然是愦闹不静的,不是佛所说的寂静境界。也就是说,这个灭相不灭的实质,其实仍然是依蕴处界法的存在而存在的;在他死前,意识心中可以常有这个作意存在,是由意识心的念心所执持著的,是意识心所拥有的观点。当他舍寿时,意识心断灭以后,意识心所拥有的这个作意就随之不存在了,这个灭相不灭的观点就断灭了,所以并非常住法,不可以说是不灭法。

  所以,这位法师施设灭相不灭就是真如、就是常而不是断灭空的这样的说法,并无实质,并且会使得阿罗汉们入涅槃时都成为断灭空,所以灭相不灭,其实只是言词诡辩的施设建立罢了,并无实法可以独存于涅槃中,本质仍然只是戏论,绝无涅槃修证的实质,当然通不过「涅槃寂静」法印的检验。此外,离念灵知心或某些法师自以为证悟禅宗法门而说的直觉,也都不符合真实寂静法印:不论是近代诸大山头所谓的「证悟」,或古时圭峰宗密所认为的「证悟」,其实都只是欲界境界的离念灵知;或者像近几年极有名声的藏密母音上师所说的「前念已过、后念未起,中间短暂时间的无念灵知心」,其实仍然是觉知心。但是,他们都认为他们的所证是真如心,不知道其实都只是意识心;由此可以证明:他们都落入意识觉知心中,我见都仍然分明的存在,所以当然是三缚结具足的具缚凡夫,不离法尘或六尘的丛闹,不符合「涅槃寂静」的法印,当然是悟错了。只有本识离蕴处界、离见闻觉知、离能取所取、离一切觉观思量,才符合涅槃寂静的法印。

  最后,再提醒各位菩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法印,虽然只是检查所悟三乘菩提正确与否的准绳,特别是偏重于检查解脱道的果证是否正确;但是解脱道的修证,其实仍然是以如来藏为基础才有可能成就。也就是说,三法印的自性绝对不得外于如来藏,否则就没有检查解脱境界的功能。因为解脱境界的最后实证,也就是无余涅槃境界,其实仍然是依灭尽蕴处界后,而独存的如来藏自住境界而施设的;如果离开了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独存而无知觉的境界,那就没有无余涅槃可入,就会成为断灭空了。因此,这三个法印都必须依如来藏才能印定、才能成就。

  今天这个单元就为各位说明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愿您我共成佛道!

文章和视频出处来源:

第126集 三法印不得外于如来藏(上)?

www.hymzwb.net


如来藏就是真正要实证的第八识,不是意识!诽谤如来藏者就是诽谤佛法!正法法师就应该以如来藏又叫阿赖耶识为核心弘法!


不违背。阿罗汉身坏命终入无余涅盘,唯余如来藏独存,就是涅盘寂静。若不承认如来藏,请问无余涅盘里有什么法可以说寂静还是不寂静?

若不立常住如来藏,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堕入「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的邪恶见,在声闻圣典中,证悟前的焰摩迦比丘就曾经有这个邪恶见,他误认:「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个见解被舍利弗尊者及诸多比丘指为邪恶见

杂阿含104经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 「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   「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   答言:「实尔,诸尊!」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   「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

  「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

  如是三说。   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 『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当舍此恶邪见。』再三谏彼,犹不舍恶邪见,是故,我今诣尊者所,唯愿尊者当令焰摩迦比丘息恶邪见,怜愍彼故。」   舍利弗言:「如是,我当令彼息恶邪见。」   时,众多比丘闻舍利弗语,欢喜丶随喜而还本处。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食已出城,还精舍,举衣钵已,往诣焰摩迦比丘所。   时,焰摩迦比丘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为敷座洗足,安停脚机,奉迎,为执衣钵,请令就座。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语焰摩迦比丘:

  「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复问:   「若无常丶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丶异我丶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丶想丶行丶识,亦复如是。」

  复问:

  「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丶想丶行丶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   「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丶想丶行丶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   「色中有如来耶?受丶想丶行丶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 「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丶想丶行丶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   「非色丶受丶想丶行丶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焰摩迦:   「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   「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丶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丶无明一切悉断。」   复问焰摩迦:   「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   「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丶清凉丶永没;受丶想丶行丶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若无常丶苦者,是生灭法;受丶想丶行丶识亦复如是。」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丶离垢得法眼净。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   「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长者子,长者子大富多财,广求仆从,善守护财物。   时,有怨家恶人,诈来亲附,为作仆从,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谨敬其事,逊其言辞,令主意悦,作亲友想丶子想,极信不疑,不自防护,然后手执利刀以断其命。   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恶怨家为长者亲友,非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终耶?而彼长者不能觉知,至今受害。」   答言:「实尔。」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   「于意云何?彼长者本知彼人诈亲欲害,善自防护,不受害耶?」   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丶安隐想,不病想,我想丶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丶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   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丶如痈丶如刺丶如杀,无常丶苦丶空丶非我丶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著丶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尊者舍利弗为焰摩迦比丘说法,示丶教丶照丶喜已,从座起去。

证悟前的焰摩迦比丘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此见解被指为邪恶见,是错的,错在哪?

根据经文,错的地方是:「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

翻成白话:「如来见到(阿罗汉身坏命终后),有『真实』丶『如』的『法」,住于『无所得丶无所施设』,你怎么能说阿罗汉死后甚么都没有?」就末学解读,这段经文中就已经出现「真如」的概念了,这个「真如」在阿罗汉死后是不灭的,所以阿罗汉死后不是无所有。「真实的法,在五蕴灭后仍然存在」其实在声闻圣典就已经能发现,非如某些学者所说是大乘吸收外道思想(?)才出现的。

有人会说:这是北传翻错了,请拿南传圣典出来。

北传经文「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关键经文。南传巴利圣典为 dittheva-dhamme saccato thetato tathāgate anupalabbhiyamāne, 逐字译则为「见-法-真实-如(坚固丶永住)-如来-不-得」,南北传圣典逐字对照完全一致。没有人翻错。

会有人说:证悟前焰摩迦比丘错在执著有个实有的阿罗汉,「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是错在「漏尽阿罗汉」不是错在「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这种说法只要比较焰摩迦比丘证悟前后就能知其错谬。焰摩迦比丘证悟「前」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焰摩迦比丘证悟「后」说:「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丶清凉丶永没;...」焰摩迦比丘证悟前丶后一样都说「漏尽阿罗汉」如何如何,怎么会说他错在「漏尽阿罗汉」这几个字?

末学认为对这经文最通畅,前后一贯的解读,就是「真如」。阿罗汉死后,有个真实丶如丶无所得丶无所施设的「如来」,「如来」不在五蕴之中,「如来」之中没有五蕴(「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丶想丶行丶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来」也不在五蕴之外。灭去五蕴后,还有此「如来」,所以不是无所有。

结论上,末学认为永恒不灭丶不生不灭的「真如」其实在声闻圣典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有这个真如,所以涅盘不是无所有。而此能成立涅盘寂静印的真如,是大乘法中的如来藏。所以如来藏符合三法印的涅盘寂静印

阿弥陀佛


当然违背了,三个法印全部违背。如来藏能生万法,属于诸行之一,但是如来藏却是常的,违背诸行无常;如来藏是常的,并又具备主宰性,那么如来藏就违背了诸法无我,因为我谓主宰。如来藏是永生的,并且又是解脱境界,这违背了涅槃寂灭,因为涅槃无生。


第八识=能含藏(cang)第九识之所藏(cang)的潜意识=业识=现识=转(zhuan第四声调)识=心。

第九识=如来之所藏(cang)=如来之宝藏(zang)=真识=狭义的真相=自觉圣智。

第七识=意根=等无间缘里的等无间灭意=过去世的第六意识=意。

前六识=狭义的转(zhuan第三声调)识=狭义的分别事识=转(zhuan第三声调)相=识。

因为第七识=过去世的第六识,并且,过去世的第六识∪现在世的前六识=前六识,

所以,前七识=广义的转(zhuan第三声调)识=广义的分别事识=显意识=业相。

因为第九识=前八识的共同内因,并且,第九识=狭义的真相,

所以,前八识=广义的真相。


没有违背三法印,八地菩萨断俱生我执。

成唯识论关于俱生我执的记载:

于诸见中,起于我法二执,于诸我执,略有二种:

   一者、俱生 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故曰俱生,此复二种:    一、常相续 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我。    二、有间断 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五取蕴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我。   此二我执,细故难断,后修道中,数数修习胜生空观,方能除灭。   

制造一堆概念,在那瞎猜,没用的


这问题反过来问是不是也可以啊?问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


从某些特定的经典来说(大乘起信论、圆觉经、涅槃经等),是违背了三法印。某些经典上是把如来藏与三法印之间的矛盾圆回来了(楞伽经、华严经)

所以玄奘新译的经典中,是没有如来藏相关的经典的。瑜伽行派证成自宗理论亦不需要安立如来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