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藏」讀「zang」,這點很重要,cang和zang的意味不同。如來藏思想是有二重的,楞伽經裏都有提及,第一重就是用這個名詞和外道在名詞上的相似性來「攝畏無我者」,也即為那些無法接受空性的人,先不說空,這是一種暫時性的施設,僅在入門的名詞中。第二重則是由佛地智慧出發,一切法空,則一切法當下即清凈,與佛地清凈無二,在智慧的觀察下,這種清凈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眾生,由此就可以施設如來藏,所以了義的如來藏,從來不是指向本體論的,不是眾生身中的某個實體的,也不是五蘊之外的實體,而是眾生五蘊當下同於佛地的清凈法性,以及由此清凈法性賦予(不是第一因式的派生)的無限可能性,其實《中論》亦有「一切實不實」偈證一切法的「同性」,又有「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證無限的可能性,乃至涅槃經說「見十二因緣,即見佛性」,如果你們真的做到了廣讀和深讀,怎麼可能會把如來藏理解為外道之梵,進而提出違背三法印的疑問。誤讀的人,一派是認之為外道大加批判,這一派不用說了;另一派就是明明沾染了外道見解反而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得了正義,進而瞧不起祖師和菩薩的解讀,認為只有他們有開悟(會被某「三地菩薩」一不高興就收回的開悟認證,老厲害了,怕不怕? ),以臺灣的某宗教組織為代表,這回答裏就有兩個例子,不點名了。


如來,這兩個字,本就概括了三法印。您琢磨琢磨?

加個藏字,不過是穿一下馬甲,並不是說真有個藏,意思還是如來的意思。

為什麼穿這馬甲?因為有人好這口。

如果有人喜歡庫,佛家一定給祂來套如來庫思想,以方便祂信、解、行、證。

別揪字眼兒,深入細研,瞭解真義, 穿透字眼兒這層皮。

僅供參考。祝福。


先說結論:如來藏不違背三法印。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一切佛語心品之二,大正藏十六:「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從這一段經文裏我們可以看出:

首先,如來藏思想就是「涅槃」的一種異名。因此不違背第三法印。

其次,如來藏是「無我如來之藏」,是必須符合第二法印的。

再次,如來藏也不可能違背第一法印,因為第一法印「諸行無常」,其範圍「行」是僅就造作遷流的有為法而言的,並不包含涅槃/真如/如來藏這些非有為法,因此第一法印和如來藏互不交涉,也沒有矛盾。

至於如來藏究竟是什麼意思,可以參考我的另一個答案:https://www.zhihu.com/answer/1166959288


不違背。如來者諸法如義,即是三法印裏的"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涅槃寂靜的觀修法)。如來藏即是圓成實,通過對依他起緣生法的"諸行無常"如理作意,思維觀察"諸法無我"破除遍計執,成就"涅槃寂靜"即是圓成實。所以小乘的"三法印"和大乘的"三自性"是同源的,且大乘義理深邃豐富,小乘是斷煩惱種子,大乘是轉依煩惱種子為如來藏。三法印是如來藏的詮釋和達成方法。


如來無技梁,何處談思想,直心行處行,法印不在外。


思想,是人思考、想出來的東西,才叫做思想,

絕大多數都無法親證。

如來藏卻不是想出來的,也可能靠「想」就滅掉祂。

禪宗祖師入無門之門便是會得此心!

感謝您的邀請!願您我共成佛道!

————————以正覺同修會真修實證三乘菩提的親教師電視弘法代為回答。

三法印不得外於如來藏(上集)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一集,我們就來為各位菩薩解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都必須要依如來藏才能印定的道理。

  首先,是「諸行無常」法印。諸行無常是說:必須滅盡諸行,才能證得解脫果;懂得滅盡大小、粗細種種行的人,纔是有解脫知見的聖者;所以有這樣的解脫知見後,就努力觀行來斷除諸行,舍壽之後才能取證無餘涅槃,不會再使五蘊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再度出生,永遠住於無餘涅槃之中。可是,滅盡蘊處界一切法以後,佛說仍然有無餘涅槃中的本際不會滅失,所以不可以說阿羅漢入涅槃時,滅盡蘊處界一切法以後是斷滅空無。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探討一下,既然無餘涅槃中有本際不滅,那這個本際究竟是色法呢?還是心?或是虛空呢?如果是色法,那麼涅槃就會成為無常法,因為 佛在《阿含經》中處處說「色是無常」,這樣一來可就違背 佛所說的涅槃是無為、常、恆、不壞滅、真實!因為色法,不論是五色根或五塵等的色法,是在入無餘涅槃時就必須滅盡的,所以無餘涅槃的本際一定不會是色法。

  那麼,有可能是虛空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虛空是空無、是無法,沒有一法存在,所以才叫虛空;如果虛空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那麼無餘涅槃就成為斷滅空,就與某位生前號稱為臺灣佛教界導師的法師所主張的一樣,他主張說「蘊處界滅盡後的滅相,不會再被滅除了,這個滅相不滅就是真如」,但是這樣的說法,卻是不折不扣的斷見、外道見,這個部分我們後面會再討論。

  無餘涅槃的本際,既然不是色法,也不是虛空,那麼一定是心!在《阿含經》裏說,能了別六塵的心識是識陰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識;而意根在《阿含經》中,通常不說為識,都說是根。可是色陰,不論是說眼、耳、鼻、舌、身五根,或是說色、聲、香、味、觸五塵,都沒有包含意根,顯然意根不是色法所含攝,所以意根是心法,在大乘法中有時叫作末那識;這樣連同識陰六識,就已經有七個心識了。

  可是,如果無餘涅槃的本際是心,也不會是這七個心識,不會是前五識,不會是意根,也不會是意識,不論是離念靈知或有念靈知的意識,因為這些心都含攝在十八界裏,因此入涅槃時也都必須滅除。所以無餘涅槃的本際,當然就是《阿含經》中提到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入胎識,也就是本識了!既然前七識心在入涅槃時已經被滅除了,沒有覺知心我、作主心我,沒有眾生我存在了,剩下的這個心—入胎識—獨自存在而被稱為無餘涅槃,當然應該被稱為第八識;那不正是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所講的如來藏了嗎?如果沒有這個第八識本識心獨存而離見聞覺知,那麼無餘涅槃就只能成為斷滅空了,就與焰摩迦證道之前的斷見觀點一樣了;但是那樣的斷見,卻是被 佛陀與舍利弗尊者所訶責的。

  在《雜阿含經》卷5中記載著:佛世時的焰摩迦比丘,認為 佛的教導是「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也就是說,他主張定性聲聞阿羅漢舍壽後,入了無餘涅槃,在無餘涅槃當中是一無所有的;換句話說,他的見解就是斷見論。當時的佛弟子們都反對他的看法,並告訴他:

「勿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說,汝當盡舍此惡邪見。」

比丘們一致反對他,要他棄捨這樣的惡邪見,因為 佛不是這樣教導的;甚至警告他:這樣的言論是謗佛。可是焰摩迦比丘仍然堅持己見不改,比丘們沒有辦法說服焰摩迦,只好求助於舍利弗尊者來開導他。後來經過舍利弗與焰摩迦的一番對談,焰摩迦才知道這樣的斷滅見是錯的,是不符合 世尊所說的法,他後來也因為接受了舍利弗的教導而得法眼凈、證初果,乃至隨後更進一步成為阿羅漢。

  這一段《雜阿含經》的內容,是相當重要的經文,前面已經有老師為各位講解過了,您也可以請購 平實導師的《阿含正義》來進一步閱讀並思惟其中的道理。這段經文內容已經非常清楚地顯示,無餘涅槃中並非一無所有,而是寂靜、清涼、永沒,佛在其他《阿含經》中有時說為無煩無熱、恆、不變易法,乃至有其他種種名稱,譬如實際、如、我等等。這意思是說,一定是有一個法存在,才能說是寂靜、清涼,才能說是無煩無熱、恆、不變易。一切法空就是無法,沒有法怎麼能說是清涼、恆、不變易?這樣一來真相大白了,原來在聲聞佛法的四阿含諸經中,佛早就密意說過了,人們都有八識心王的了!既然無餘涅槃中就是第八識入胎識,是大乘法中所說的真心本識如來藏,那麼大乘禪宗明心時所證悟的心,當然必須符合這個事實——也就是親證第八識心體,否則就是悟錯了!

  大乘禪宗的修行人,如果是悟錯而墮入蘊處界法中,那麼一定不可能符合「諸行無常」法印的檢驗;譬如離念靈知心,是晚上熟睡時都會斷滅的,是悶絕時一定會斷滅的,也是無想定與滅盡定中都會斷滅的,而祂現行運作時,卻是必然有意行存在的,因此正是「諸行無常」所要檢驗的無常性的法。只有如來藏心體常而恆住,纔是從來都不曾間斷過的心,纔是遠離種種身、口、意行的真實心,祂的自性從來都不變異,也永遠沒有暫時斷滅的時候,是永遠的常,這樣才能通過「諸行無常」的檢驗。如果沒有入胎識心體,就不會有蘊處界的存在,既然連一切有情都不可能存在,何況能有身口意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施設?所以,諸行無常法印是依止入胎識如來藏而有的;如果離開了入胎識如來藏,尚且不可能有蘊處界,何況能有蘊處界的種種行?更何況能有蘊處界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施設?由此可以證明:「諸行無常」法印,是以入胎識如來藏為根源的;若離入胎識如來藏,就沒有諸行無常的法印可以存在,就不可能以諸行無常法印來自我檢查了。

  接著,我們來看「諸法無我」法印。大乘禪宗的證悟,如果是墮入離念靈知心中,或是墮入離念靈知的自性中,那麼就跟自性見外道所墮一樣了,因為離念靈知正是識陰六識的自性,屬於顯境名言所含攝,不能外於識陰六識而存在。也就是說,識陰六識或意識存在時,離念靈知就存在;識陰六識或意識斷滅時,離念靈知就不存在。由此可以證實:離念靈知面對六塵是了了分明的,面對定境也是了了分明的,但卻是無常法、必壞法、間斷法,不是無間等法。由前面幾位老師所舉示的教證及理證,也已經證明離念靈知正是意識心的自性功能,一定與意識心同樣是無常性、壞滅性、緣生性的,不是無間等的法性,當然不可能是常住不斷的無間等的真我;假使有大法師想要在意識心的種種變相境界中,找到某一個法是可以常住不壞的,那就是愚癡人。不但意識是這樣,其餘諸法也是如此,所以說「諸法無我」。

  蘊處界中的一切法,不論粗細都是無常,而沒有常住不壞的真我性,入無餘涅槃時都應該滅盡,所以說「諸法無我」。而入胎識如來藏卻是不須滅盡,也是不可能被滅盡的,即使窮盡十方諸佛大威神力合為一個特大的威神力,也無法滅除任何一個極低賤有情的入胎識,因為十方法界中沒有一個法可以用來滅除入胎識,因為十方法界一切法都含攝在入胎識中。而這個入胎識如來藏,從來不與六塵相應,從來不執著一切法,從來都是隨緣而應,從來都不起半點貪厭的心行,都沒有蘊處界我的貪瞋癡性,所以能夠通過「諸法無我」的檢驗;也能使得二乘聖人所入的無餘涅槃不墮入斷滅境界中,成就二乘涅槃的正理,而使一切外道、一切人天不能訶責。假使入胎識如來藏不是真的有能生蘊處界及萬法的體性,假使祂不是具有毫不簡擇善惡種子的無我性,就不可能有三界有情的存在,更不可能會有因果律的確實執行,當然就不可能會有三界六道有情蘊處界萬法的無常、無我性可以被檢查,也不可能會有檢查蘊處界無常、無我的「諸法無我」法印的存在了!由此證明:「諸法無我」印也是依如來藏而有的。

  最後,我們來看「涅槃寂靜」法印,同樣也是必須依於如來藏才能成就。這意思是說:涅槃寂靜也是依入胎識如來藏而施設的;如果離開入胎識如來藏,就沒有涅槃可說了,因為蘊處界斷滅後的空無,不可以說是涅槃,否則涅槃就成為斷滅空,就與斷見外道一樣了。有很多法師、居士因為沒有實證,又否認第七、第八識的存在,為了避免被指責落入斷滅空的窘境,因此施設了種種詭辯的說法;譬如前面提過的那位已經過世的法師,他就主張:「滅盡五陰而入無餘涅槃以後,五陰的滅相不可再滅了,所以滅相是不滅的;不滅的,所以不是斷滅,所以一切法空的空無之境即是涅槃。」但這其實仍然是斷滅空,不是空盡五陰以後,真實不空、常住不變的涅槃。

  假使真的有他所謂的滅相之法,也要等他的蘊處界都滅了之後,纔有所謂的滅相可說,在他的蘊處界還沒有滅失時,這個滅相其實還是不存在的,顯然這個滅相仍然是有生之法,有生之法將來也一定必滅。而且這位法師所說的滅相不滅,其實也只是他意識心中的一個想法或觀念,並不是實有法,仍然是屬於五陰的想陰所攝的戲論,只是他生前的意識心中的一個概念而已。當這個觀念存在他心中時,那就是意識心所了別的對象,就是法塵,有法塵在就是不寂靜了;更何況還有意識心存在,能夠作種種觀想,當然是憒鬧不靜的,不是佛所說的寂靜境界。也就是說,這個滅相不滅的實質,其實仍然是依蘊處界法的存在而存在的;在他死前,意識心中可以常有這個作意存在,是由意識心的念心所執持著的,是意識心所擁有的觀點。當他舍壽時,意識心斷滅以後,意識心所擁有的這個作意就隨之不存在了,這個滅相不滅的觀點就斷滅了,所以並非常住法,不可以說是不滅法。

  所以,這位法師施設滅相不滅就是真如、就是常而不是斷滅空的這樣的說法,並無實質,並且會使得阿羅漢們入涅槃時都成為斷滅空,所以滅相不滅,其實只是言詞詭辯的施設建立罷了,並無實法可以獨存於涅槃中,本質仍然只是戲論,絕無涅槃修證的實質,當然通不過「涅槃寂靜」法印的檢驗。此外,離念靈知心或某些法師自以為證悟禪宗法門而說的直覺,也都不符合真實寂靜法印:不論是近代諸大山頭所謂的「證悟」,或古時圭峯宗密所認為的「證悟」,其實都只是欲界境界的離念靈知;或者像近幾年極有名聲的藏密母音上師所說的「前念已過、後念未起,中間短暫時間的無念靈知心」,其實仍然是覺知心。但是,他們都認為他們的所證是真如心,不知道其實都只是意識心;由此可以證明:他們都落入意識覺知心中,我見都仍然分明的存在,所以當然是三縛結具足的具縛凡夫,不離法塵或六塵的叢鬧,不符合「涅槃寂靜」的法印,當然是悟錯了。只有本識離蘊處界、離見聞覺知、離能取所取、離一切覺觀思量,才符合涅槃寂靜的法印。

  最後,再提醒各位菩薩:「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雖然只是檢查所悟三乘菩提正確與否的準繩,特別是偏重於檢查解脫道的果證是否正確;但是解脫道的修證,其實仍然是以如來藏為基礎纔有可能成就。也就是說,三法印的自性絕對不得外於如來藏,否則就沒有檢查解脫境界的功能。因為解脫境界的最後實證,也就是無餘涅槃境界,其實仍然是依滅盡蘊處界後,而獨存的如來藏自住境界而施設的;如果離開了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獨存而無知覺的境界,那就沒有無餘涅槃可入,就會成為斷滅空了。因此,這三個法印都必須依如來藏才能印定、才能成就。

  今天這個單元就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願您我共成佛道!

文章和視頻出處來源:

第126集 三法印不得外於如來藏(上)?

www.hymzwb.net


如來藏就是真正要實證的第八識,不是意識!誹謗如來藏者就是誹謗佛法!正法法師就應該以如來藏又叫阿賴耶識為核心弘法!


不違背。阿羅漢身壞命終入無餘涅盤,唯餘如來藏獨存,就是涅盤寂靜。若不承認如來藏,請問無餘涅盤裡有什麼法可以說寂靜還是不寂靜?

若不立常住如來藏,阿羅漢身壞命終後,就墮入「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的邪惡見,在聲聞聖典中,證悟前的焰摩迦比丘就曾經有這個邪惡見,他誤認:「阿羅漢身壞命終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個見解被舍利弗尊者及諸多比丘指為邪惡見

雜阿含104經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惡邪見,作如是言: 「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時,有眾多比丘,聞彼所說,往詣其所,語焰摩迦比丘言:   「汝實作是說:『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耶?」   答言:「實爾,諸尊!」   時,諸比丘語焰摩迦:   「勿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說,汝當盡舍此惡邪見!」   諸比丘說此語時,焰摩迦比丘猶執惡邪見,作如是言:

  「諸尊!唯此真實,異則虛妄。」

  如是三說。   時,諸比丘不能調伏焰摩迦比丘,即便捨去,往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言:   「尊者當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惡邪見言:『我解知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我等聞彼所說已,故往問焰摩迦比丘: 『汝實作如是知見耶?』彼答我言:『諸尊!實爾,異則愚說。』我即語言:『汝勿謗世尊!世尊不作此語,汝當舍此惡邪見。』再三諫彼,猶不捨惡邪見,是故,我今詣尊者所,唯願尊者當令焰摩迦比丘息惡邪見,憐愍彼故。」   舍利弗言:「如是,我當令彼息惡邪見。」   時,眾多比丘聞舍利弗語,歡喜丶隨喜而還本處。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   食已出城,還精舍,舉衣鉢已,往詣焰摩迦比丘所。   時,焰摩迦比丘遙見尊者舍利弗來,即為敷座洗足,安停腳機,奉迎,為執衣鉢,請令就座。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語焰摩迦比丘:

  「汝實作如是語:『我解知世尊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實爾,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復問:   「若無常丶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丶異我丶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丶想丶行丶識,亦復如是。」

  復問:

  「云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丶想丶行丶識是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   「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丶想丶行丶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   「色中有如來耶?受丶想丶行丶識中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 「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丶想丶行丶識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   「非色丶受丶想丶行丶識有如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焰摩迦:   「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云何今復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   「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丶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丶無明一切悉斷。」   復問焰摩迦:   「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離?』汝當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   「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丶清涼丶永沒;受丶想丶行丶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若無常丶苦者,是生滅法;受丶想丶行丶識亦復如是。」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丶離垢得法眼凈。   尊者舍利弗語焰摩迦比丘:   「今當說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長者子,長者子大富多財,廣求僕從,善守護財物。   時,有怨家惡人,詐來親附,為作僕從,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謹敬其事,遜其言辭,令主意悅,作親友想丶子想,極信不疑,不自防護,然後手執利刀以斷其命。   焰摩迦比丘!於意云何?彼惡怨家為長者親友,非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終耶?而彼長者不能覺知,至今受害。」   答言:「實爾。」   尊者舍利弗語焰摩迦比丘:   「於意云何?彼長者本知彼人詐親欲害,善自防護,不受害耶?」   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丶安隱想,不病想,我想丶我所想,於此五受陰保持丶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   焰摩迦!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丶如癰丶如刺丶如殺,無常丶苦丶空丶非我丶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著丶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盤:『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尊者舍利弗為焰摩迦比丘說法,示丶教丶照丶喜已,從座起去。

證悟前的焰摩迦比丘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此見解被指為邪惡見,是錯的,錯在哪?

根據經文,錯的地方是:「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

翻成白話:「如來見到(阿羅漢身壞命終後),有『真實』丶『如』的『法」,住於『無所得丶無所施設』,你怎麼能說阿羅漢死後甚麼都沒有?」就末學解讀,這段經文中就已經出現「真如」的概念了,這個「真如」在阿羅漢死後是不滅的,所以阿羅漢死後不是無所有。「真實的法,在五蘊滅後仍然存在」其實在聲聞聖典就已經能發現,非如某些學者所說是大乘吸收外道思想(?)纔出現的。

有人會說:這是北傳翻錯了,請拿南傳聖典出來。

北傳經文「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關鍵經文。南傳巴利聖典為 dittheva-dhamme saccato thetato tathāgate anupalabbhiyamāne, 逐字譯則為「見-法-真實-如(堅固丶永住)-如來-不-得」,南北傳聖典逐字對照完全一致。沒有人翻錯。

會有人說:證悟前焰摩迦比丘錯在執著有個實有的阿羅漢,「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是錯在「漏盡阿羅漢」不是錯在「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這種說法只要比較焰摩迦比丘證悟前後就能知其錯謬。焰摩迦比丘證悟「前」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焰摩迦比丘證悟「後」說:「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丶清涼丶永沒;...」焰摩迦比丘證悟前丶後一樣都說「漏盡阿羅漢」如何如何,怎麼會說他錯在「漏盡阿羅漢」這幾個字?

末學認為對這經文最通暢,前後一貫的解讀,就是「真如」。阿羅漢死後,有個真實丶如丶無所得丶無所施設的「如來」,「如來」不在五蘊之中,「如來」之中沒有五蘊(「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丶想丶行丶識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來」也不在五蘊之外。滅去五蘊後,還有此「如來」,所以不是無所有。

結論上,末學認為永恆不滅丶不生不滅的「真如」其實在聲聞聖典就已經出現了,因為有這個真如,所以涅盤不是無所有。而此能成立涅盤寂靜印的真如,是大乘法中的如來藏。所以如來藏符合三法印的涅盤寂靜印

阿彌陀佛


當然違背了,三個法印全部違背。如來藏能生萬法,屬於諸行之一,但是如來藏卻是常的,違背諸行無常;如來藏是常的,並又具備主宰性,那麼如來藏就違背了諸法無我,因為我謂主宰。如來藏是永生的,並且又是解脫境界,這違背了涅槃寂滅,因為涅槃無生。


第八識=能含藏(cang)第九識之所藏(cang)的潛意識=業識=現識=轉(zhuan第四聲調)識=心。

第九識=如來之所藏(cang)=如來之寶藏(zang)=真識=狹義的真相=自覺聖智。

第七識=意根=等無間緣裏的等無間滅意=過去世的第六意識=意。

前六識=狹義的轉(zhuan第三聲調)識=狹義的分別事識=轉(zhuan第三聲調)相=識。

因為第七識=過去世的第六識,並且,過去世的第六識∪現在世的前六識=前六識,

所以,前七識=廣義的轉(zhuan第三聲調)識=廣義的分別事識=顯意識=業相。

因為第九識=前八識的共同內因,並且,第九識=狹義的真相,

所以,前八識=廣義的真相。


沒有違背三法印,八地菩薩斷俱生我執。

成唯識論關於俱生我執的記載:

於諸見中,起於我法二執,於諸我執,略有二種:

   一者、俱生 無始時來,虛妄燻習,內因力故,恆與身俱,故曰俱生,此復二種:    一、常相續 在第七識緣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為實我。    二、有間斷 在第六識緣識所變五取蘊相,或總或別,起自心相,執為實我。   此二我執,細故難斷,後修道中,數數修習勝生空觀,方能除滅。   

製造一堆概念,在那瞎猜,沒用的


這問題反過來問是不是也可以啊?問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


從某些特定的經典來說(大乘起信論、圓覺經、涅槃經等),是違背了三法印。某些經典上是把如來藏與三法印之間的矛盾圓回來了(楞伽經、華嚴經)

所以玄奘新譯的經典中,是沒有如來藏相關的經典的。瑜伽行派證成自宗理論亦不需要安立如來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