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法是不可以收費的。傳法收費稱作:稗販如來,是大過失,大惡業。

如果有人收費傳法,首先要知道就是,這是以邪見行貪嗔癡,無論其傳播佛法正確與否,大家都要遠離。不要成就他稗販如來的惡業。要堅決的抵制這種不如法的行徑。


看對象。

受十方供養的出家僧眾,作法佈施或所謂「傳法」,不應收費。

在家居士或世間學佛人士,所謂傳法收費與否,不受僧團戒律限制,自己承擔因果。

個人支持非出家僧眾收費傳法或開示,只要有相應的價值,並且你情我願,非妄語,符合八正道之正語。


不凈說法者有五過失,何等為五?

一者自言盡知佛。

二者說佛經時,出諸經中相違過失。

三者於諸法中心疑不信。

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經法。

五者以利養故為人說法。

舍利弗,如是說者,我說此人當墮地獄,不至涅槃。

------《佛藏經·凈法品第六》

什麼是不凈說法呢?《佛藏經》中講:不凈說法者。有五過失。何等為五。一者自言盡知佛法。二者說佛經時。出諸經中相違過失。三者於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經法。五者以利養故為人說法。

1 自言對於佛法己經盡知無餘。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人,說他已經成佛,已經盡知佛法精要,已經得了佛家大法等等,不用問,肯定假的。這是百分之百的錯誤言論 。

2 宣揚經典和經典之間不相符,矛盾的地方。相互不容的地方。經典之間有不盡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很複雜,有的是對象不同,講的法不一樣,大小乘不同。有的是翻譯問題,有的是傳講有誤。等等,但是終歸是自己尚未能開智慧,尚不能明瞭所致,不必妄加評論。宣揚經典之間有矛盾之處,是非常不如法的言論。

3 自己對於佛法尚有懷疑,不能相信。自己尚未相信,而對他人講述,這個講法必然有不圓滿的地方,不徹底的地方。

4 用自己所知道的,所修習的經典來駁斥,毀謗他人所修習的經典。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也容易出現。他是學這部經的,我是學這個的。我學的東西,我學的經典,我修的法門是好的,你修的不好,我還要從經典中找到根據。這個出發點就是錯誤的,所犯的罪過很重。決不是佛弟於該做的事情。這樣修什麼法門都成就不了。因為這是誹謗正法。按照佛經上的講法:「增上慢者皆是魔黨助成魔事」,表面上他是講佛法,還講的很好,但是其實是幫助魔破壞佛法。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講「我們這個法門好,你不 要修你的了,再修的話就太蠢了」,你放心,蠢的人不是你,是講這個話的人,他連自己都救不了。

5為了利養說法,為了經濟利益,為了有更多人來恭敬捐助,為了名譽等等。這樣的說法也不清凈,必然會產生問題,什麼問題?專揀好聽的講,專門講人家願意聽的。不管經典是不是這樣講的。他迎合人們的心理,不是去誘導大家向善,覺悟,而是為了讓大家高興滿意,讓大家讚歎。一但影響到他的利益的就反對、批判。總之,這樣的說法是以利益為中心,不是以佛法為中心。

其實這五條並不光是為了說法師講的,因為我們學佛的同修很多人都願意為大家介紹佛法,介紹佛菩薩的功德一—為其他人,家人,親人,朋友等等宣傳佛法。在講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避兔出現上述的問題。和其他同修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不凈說法的過失是很大的。佛雲:這樣的行為是幫魔的忙,破壞佛法。比奪人性命還要可怕,會讓很多人受到衰敗煩惱,會讓很多人心中充滿疑團,不能開解。挑起爭論鬥爭。這樣的人是惡知識,以妄語在大眾中毀謗諸佛。這樣的過失是不能犯的。因為正見最為可貴。

摘自百度百科

不凈說法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不能收費,收費的話就商業化了,就會摻雜利益糾葛,就不是純正的佛法了。佛法應該是免費的。

南無毗婆尸佛。南無大通山王如來。南無法海雷音如來。南無袈裟幢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爾時天帝釋。與善法殿一切天眾遊戲。出於善法堂殿。與諸天女。作眾伎樂。出妙音聲。向閻摩娑羅所住之地。

時閻摩娑羅一切天眾。見帝釋來。皆出奉迎。合掌頂禮。

釋迦天王。善法堂天。閻摩娑羅天。皆共和合。共相娛樂。歌舞戲笑。往詣雙樹。

至此樹下。一切天眾。圍繞此樹。飲於摩偷天之上味。

時釋迦天王。告諸天曰。

汝見如是閻摩娑羅樹。一切天中。唯除波利耶多俱鞞陀羅樹。餘一切樹。無與等者。

諸天白言。

唯然已見。

帝釋告言。

汝等諸天。未知如是閻摩娑羅樹之功德。唯見其色。汝當觀此二樹勢力。

時天帝釋。從殿而下。手執金剛。擊此大樹。

其門即開。於其樹中。無量園林 華池流水。蓮華莊嚴。摩尼山峯。白銀山峯。頗梨山峯。毗琉璃山峯。種種流水。河池莊嚴。

復見天華。七寶蓮華池。百千眾蜂。以為圍繞。

復見園林。黃金白銀。毗琉璃寶。青寶王樹。

復有眾鳥。七寶為翅。出無量種美妙音聲。

諸天聞之。得未曾有。歡喜受樂。

時天帝釋。與諸天眾。前後圍繞。入於閻摩娑羅樹中行列之殿。

見行列殿 種種寶柱 七寶莊嚴。謂 青寶王。毗琉璃寶。白銀眾寶。頗梨車[(王*巨)/木]。莊嚴其柱。

復有種種牀褥。繒敷綩綖。莊嚴其牀。

其牀四足。眾寶莊嚴。謂 金剛寶。青寶。頗梨毗琉璃寶。

復見樹內。山峯之中。種種眾鳥。無量音聲。

時天帝釋。告諸天眾。

汝等見此雙樹之內 奇特事不。

諸天白言。

唯然已見。

時天帝釋 自觀天眾。放逸著樂。將諸天眾 入於示業果報之殿。

其殿清凈。猶如明鏡。其明普照。

時天帝釋。曉示諸天。

汝等當於寶殿壁上 觀業果報。隨其因緣所作之業。若於福田。施以財寶。信心奉施。隨心而施。以時而施。得如意報。隨其生處。則受果報。隨其所受種種果報。皆悉見之。

時天帝釋。復示天眾。

汝等天眾。當觀如是 持戒修行。於諸道中。守護眾生。猶如父母。如實不虛。如清凈地。如好珍寶。諸天種子。若人護此七種之戒。隨其生處天人之中。受持戒果。

時天帝釋。復示諸天 業鏡之影。告諸天曰。

汝等觀於一切業報。若有丈夫。作諸善業。集於智慧 正見之燈。能知如是 上中下智。漏無漏果。

時天帝釋。復示天眾 九種佈施 持戒之智。

於佈施中。有上中下。善道果報。皆得成就。思修福田。功德具足。九種具足。

天子 若不決定施。不相應相。是名少果。

復有少果。謂餓鬼神通。或有畜生。受於樂果。

是名下施。

天子 汝等觀是業鏡之影。種種業果 中佈施果。

不修思心。心不具足。功德財物。亦不具足。施好福田。具功德者。得中果報。

生於人中。弗婆提國。瞿陀尼國。

若處畜生。若阿修羅。若夜叉中。

是名中果。

於鏡殿壁 見如是相。

時天帝釋。復示天眾 業之果報。告言天子。

汝等當觀 上中下業。不修思心。福田具足。

云何名為 不修思心 而得果報。

若有施主。以時而施。使人佈施。心無深信。非身自施。見之不起。不恭敬禮。具足福田。具足財物。思不具足。決定佈施。生於邊地 無正法律 無禮儀處。或為王領。或為臣佐。無有人禮。

諸天子。汝當觀此 業鏡之壁。悉皆得見。

時天帝釋。如是示之。

時天帝釋。復示諸天 上佈施果。

思心具足。福田具足。財物具足。思心功德 皆悉具足。

福田勝者 諸如來等。

物具足者 謂飲食財物。

思具足者 深心信等。而修供養。

如是佈施。於人天中 得大果報。

或生天上。有大威德。

或生人中。為轉輪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七種下寶。是轉輪王。順行正法。一切具足。持戒修智 入於涅槃。

是名上施。

如是等施。於鏡壁中 見其果報。

時天帝釋。復於清凈毗琉璃壁。示於三種佈施之果。鏡壁中現。

所謂 資生布施 得大富。果報如前所說。

無畏佈施。生於大國 為王領主。無有兵刀災儉 疾疫橫死。不畏怨敵。無病安隱。離於火畏 及以水畏。無疾疫畏。

或為王者。或為大臣。久住於世。

是為無畏施之果報也。

於鏡壁中 見如是業。

又於鏡壁 見勝佈施。

所謂 法施最為無上。能出一切有為生死之種子也。

此無上施 得無上果。三菩提中 隨心成就。

於鏡壁中 復見業果。

若為財物故。與人說法。不以悲心 利益眾生 而取財物。是名下品之法施也。

是下法施。不以善心 為人說法。唯為財利。不能自身 如說修行。是名下施。

若以說法 而得財物。或用飲酒。或與女人 共飲共食。如伎兒法。自賣求財。如是法施。其果甚少。

於鏡壁中。見如是等法施之人。生於天上。作智慧鳥。能說偈頌。是則名曰 下法施也。

云何名為 中法施耶。

為名聞故。為勝他故。為欲勝餘大法師故。為人說法。

或以妒心 為人說法。

如是法施。得報亦少。生於天中。受中果報。

或生人中。

如是帝釋天王。於鏡壁中 皆悉示之。是則名曰 中法施也。

云何名為 上法施耶。

以清凈心。為欲增長眾生智慧。而為說法。不為財利。

為令邪見諸眾生等 住於正法。

如是法施。自利利人。無上最勝。乃至涅槃。其福不盡。

是則名曰 上法施也。

復有法施。時天帝釋。復示諸天餘法施報。

知下法施 說佈施法。不說智慧。

中法施者。說於持戒。

上法施者。說於智慧解脫。

下智慧者。為人說法 少人解悟。說佈施法。唯說佈施。不說餘法。說法因緣。令知持戒。後得智慧。其人信順。得阿羅漢。盡諸結漏 得二解脫。

是則名曰 下法施也。何以故。說於佈施相應法故。

云何名曰 中法施耶。

說於持戒相應之法。以修其心。是中智慧。

於鏡壁中。見如是等業之果報。順於智慧。得阿羅漢。速盡諸漏。或得緣覺。

是中法施。

於鏡壁中。見如是相。是則名曰 中法施也。

云何名為 上法施耶。

說智功德。以修思心。不求恩惠。唯為利他。而演說法。

說欲過惡。欲味系縛。出離為樂。令邪見者 住於正法。說於清凈離垢之法。

是上法施。得無上菩提。等正覺果。明行足 無上調御 天人之師。無上正法 調伏之法。初中後善。無上成就。一切知見。為諸眾生。廣說法要。

是則名曰 上法施也。

爾時天主釋迦提婆。復於鏡中。觀業果報。時天帝釋。示諸天眾。

諸天見之 皆生愧恥。


可以?應該?就是?先區別開再討論。單就佛陀傳法的經歷來看,沒有收費。眾人各個分別只是個人觀點,別多想了。


怎麼叫作「傳法」?

釋迦牟尼佛已經把佛法給人間傳了,能不能接收到佛法就看各個人的機緣了。

去新華書店購買一本佛經是需要付費的。網路下載有免費的佛經電子文檔。


法 不 空 施

世間法皆是佛法的用。

師傅不收費, 不能成為你不供養的理由。


不能。販售佛法是大惡業。

真佛子也絕不會收費。按佛教誨修六度,包括法佈施都來不及,怎麼會收費?

凡是收費的都是假佛子,假大師。

請讀《佛說法律三昧經》https://zxxy.org/brzh/fsflsmj/


當然人家法師給你傳法,你是需要供養錢財的。

為什麼呢!佛法是非常值錢的。比如一個觀世音的六字大明咒。

這個咒語如果,法師傳給你,那麼即使你支付了整個地球上的,

黃金,瑪瑙,珍珠,翡翠等等的錢財珠寶,都不能值六字大明咒的一個字。

所以佛教傳法,你給錢財不叫收費,因為如果等值的收費,你是付不起學習佛法的學費的。

所以你只是根據自己的實際財產情況,量力的供養給三寶,供養給傳播佛教的寺廟和法師。

而且你如果真的學了佛法,那麼只是自己的供養,是報不了佛法的恩德的。只有你也精進修習佛法,並且努力傳播佛法。纔是報答佛法的恩德。才沒有虧欠三寶的恩德。

節選一段佛經如下

阿難言:「云何心行、云何人者受持是經?」

佛言:「善男子!受持是經者,是人心無得失,常修梵行。若於戲論,常樂靜心;入於聚落,心常在定;若處居家,不著三有。是人現世有五種福:一者、眾所尊敬,二者、身不橫夭,三者、辯答邪論,四者、樂度眾生,五者、能入聖道。如是人者受持是經。」

阿難言:「如彼人者,度諸眾生,得受供養不?」

佛言:「如是人者,能為眾生作大福田,常行大智,權實俱演,是四依僧。於諸供養,乃至頭目髓腦,亦皆得受,何況衣食而不得受?善男子!如是人者,是汝知識,是汝橋樑,何況凡夫而不供養?」

阿難言:「於彼人所受持是經、供養是人,得幾所福?」

佛言:「若復有人,持以滿城金銀而以佈施,不如於是人所受持是經一四句偈。供養是人不可思議。善男子!令諸眾生持是經者,心常在定,不失本心;若失本心,當即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阿難言:「懺悔先罪不入於過去也。」

佛言:「如是。猶如暗室,若遇明燈,暗即滅矣。善男子!無說悔先所有諸罪,而以為說入於過去。」

阿難言:「云何名為懺悔?」

佛言:「依此經教入真實觀,一入觀時諸罪悉滅,離諸惡趣,當生凈土,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是經已,爾時阿難,及諸菩薩、四部大眾,皆大歡喜,心得決定,頂禮佛足,歡喜奉行。------------《佛說金剛三昧經》節選


理論上來說,不可以。法是什麼?是諸佛智慧。是山河大地無為法相。也可以說是佛經。如果法收費,就是將法當做貨物去販賣。比如說,佛經,你可以供養印刷,但印刷出來之後,你可以免費拿走,沒有買的道理。人和人之間可以收費,佛經不可以,佛像不可以。


不可以。

付費傳法有盜法罪。

不可以以佛法作為謀生手段,貪求供養。


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當年僧團第一次分裂就是關於比丘能不能收錢。所以您最好把當時收費的場景,或您自己準備收費的理由說出來,這樣比較好討論。

如果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泛泛而談,那怎麼做都可能對,怎麼做也都可能不對。

因為佛法作為究竟的真理,傳法之人必須是真正的證悟者。他們不會再有我執和法執。也就是說,不會再有獲得名利,榮耀假我的想法。當然也不會視金錢為實有,認為收或不收,是對是錯。

未證悟之人,收錢販賣佛法肯定不對。但有時候表面上雖然不收錢,也許隱含著想獲得名聲或其他不好的目的。總之,他們不管如何做,都不是在傳播真正的佛法。

至於真正證悟並傳播佛法之人,為什麼怎麼做都對?不收錢是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必要用佛法來謀求自己的利益。這樣會增強我執,對自他和佛法都不利。收錢為什麼也對呢?是因為眾生執著錢,收錢後,他們會更重視獲得的法。就像您200塊錢買的手機和5000塊錢買的手機,重視的程度會完全不同。證悟者接受供養的行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弟子能夠尊重所得之法,並認真修持法。

從眾生的角度來說,金錢或實物的供養僧眾,也是眾生積累福德資糧的善巧方便。就像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中,父母一般是付出較多的一方。同時父母對子女的感情也一般會更深,這是人類情感活動的必然規律~身心付出的越多,就會越珍惜。有歡喜心和信心的親近佛法,是眾生證悟解脫的重要因緣,所以佛說供養僧眾會有很大福德。不能簡單粗暴的以收錢不對,就斷了眾生積累資糧的重要因緣!

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大成就者,每次傳法都要別人供養很多黃金。很多人因為執著錢財就不想到他那裡求法了。多年後,來了個富翁,拿了很多黃金站在門口說:「給你黃金,傳給我法吧!」大成就者說:「我的法已經傳給了合適的人。以前收的錢也都分給了需要的窮人了。現在我準備去常年閉關,要黃金有什麼用。你還是拿著錢走吧!」其實他只是用人們最執著的東西,來考驗我們對佛法的重視程度,以找到合適的弟子,並不是自己真的想要錢。

但這從外相上真的很難分別。如果社會上有人騙了別人的錢,又不給人辦事,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同理,如果自己未證悟,自然無法引導他人。如果不能使他人證悟解脫,又以此做幌子,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名或利,他們會帶著強烈的怨恨,生生世世來討債,後果會非常嚴重。

形式雖然可以靈活,但不管是誰,都一定不要有販賣佛法想法。依傳法,或明或暗的「索取」錢財,真正相信因果的人打死都不會這麼做!


可以,某種程度上必須要收,不收佛法就會與婆娑世界的緣分就淺了。

除非直接以報身,神通普法。如果以化身再來,還是需要喫穿住行,還是需要大眾的物質供養,這和收錢沒啥本質區別。要不然就只能禪農並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樣的話,傳播的範圍,數量就會大大減小。

收費與否,與傳的東西是好,是壞,沒有之間性的關聯。不過從市場經驗來講,規範的市場機制,往往會規範技術與知識,也會檢驗,提煉技術知識,讓技術與知識得到更符合當下的傳播與發展。

錢財,物質只是工具,行善與惡,全憑發心。以普度眾生,發大悲心,善巧使用各種工具,能幫助到更多眾生,使之得聞佛法,得離苦海,就是功德無量。


根據緣起來說,傳法應該供養,但不一定是紅包,可以是其他寓意吉祥的物品


反正我覺得一般而言,說法者應不貪圖索取供養,聽法者應隨力發心供養,兩廂俱不貪利而重佛法,是為合和。


那不叫收費,那叫接受供養。

在家人供養出家人,本是為了培植福報。

但是供養多了卻未必是好事。

《佛藏經》裡面有句話,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讀過:釋迦牟尼佛以多受供養故,法當疾滅。(凈法品第六)


僧尼有不摸金錢的戒律!!!


佛都不讓手持金錢


那麼,警務人員公幹可以收錢嗎?醫生服務病人可以收紅包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