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中多有一切法「以无性为自性」之论述,请各位大德善知识给予解读释疑,不胜感谢!


诸菩萨观择法性。

无性是法性。法性无自性。自性不可得。

无决定性是法性。法性根本 不可得故。决定事 亦不可得故。但为起颠倒众生 虚妄结缚。有所知故。

说言法性。欲令众生入无性故。故说是法性。

何以故。法性中无法性相。是法性从众缘生。众缘生法 即无自性。诸因缘中 无有自性。诸因缘皆从众缘和合颠倒故 相续而生。如来于此欲教化众生 说是法性。以世俗语言 示无性法。

是法性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间。但令众生知见善不善法。以法性说 离一切法相。知见毕竟空相故。

毕竟空即是法性

何以故。无所有是法性。法性中无决定有相。譬如虚空无决定相而数名虚空。法性亦如是 无决定相。

破法相故 说名法性。法性即是无性

何以故。是法性不在过去 不在未来 不在现在。但属众缘 与缘合故。数名法性 说名法性。如众生所知故。智者证知无性是法性

法性非合非散。法性中无法性相 无多无少。以示性方便故。说法性名为性。若行者实通达是法性相。即知见无性。

是三界法性中 无分别相。众因缘和合故。分别诸法故。说是法性。示无决定性是法性。

智者非以法性相故见法性。法性是无生相

何以故。法性中无有相。智者通达无相是法性法性中无分别相无相无分别故。说名法性

法性中无有住处。无处 无起 无住 无依止。是法性从本已来不生故是法性无有生者

何以故。法性中无性故

法性不以合故有。无合无散。无作无决定。名为法性

菩萨摩诃萨观择法性如是。所谓无性是法性。


无性是真理,真理遍布一切法,所以无性就是一切法之实性。


诸法空无自性,自性本空,即无性。

就是一切法生生灭灭,无常变幻,没有永远不变、永远存在的真实性,其性了不可得。故说空无自性。


佛法中常以虚空比喻空性,因为二者相似,都是以无体为体。相比起其他物质所成的色法,更容易使人领悟诸法空性,对于虚空的有无的思察属于真如实观,渐渐悟入菩萨境界,不过前提是不能真认为是有是无。

若虚空是有,则说明虚空有体,有体则不名虚空,也无法容载物质;若虚空是无,无则一切物质无处依立,所以虚空非有非无,以无性为性。

那么虚空有生灭吗?比如你在沙滩上挖了个大坑,坑里是有虚空吧,那这个虚空是从哪来的呢?如果是你挖出来的,那你没挖之前,那堆沙子所处的位置就没有虚空了吗?若没有,沙子不就无处依立了吗?再者,若是挖出来的,那虚空不就是有体了吗?所以坑里的虚空并不是你挖出来的,而是因挖掘显现出来的,本来就在那。那么当你回填沙子时,虚空去了哪呢?如果你埋一把沙子少一点虚空,那没了虚空,这些沙子还是无法埋回去,同时又等于是在说虚空有体。所以虚空并非因你埋沙而消失,只是由于埋沙而隐伏了,哪也没去。

若虚空不是因你挖坑才有,则是无生。若虚空填坑也不能令其消失,则是无灭。此即无生无灭。虽然体性无生无灭,但可呈现生灭的样子,由众生分别心而呈现,虽现而寂虽寂而现。


建议先找到好师父,深刻修行轮回、十二缘起法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