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系数:          <返回目录>

学习目的:观察已受记菩萨辩才,顺了义,断法爱,尽缘生边际。对象读者:学佛25年以上的大乘佛弟子。前提基础:【三归依】 【菩提心】 【六入】 【蕴处界】 【离欲】 【十二因缘】 若人不生爱,得最上寂静,出过患稠林,能超于苦海。 【三解脱门】 【四念处】 【无生法忍】建议读诵思惟观察次数:不小于百万遍

相关阅读:【金刚句】 【四无碍智】

进阶阅读: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

秘密主。世尊如来授仁者记邪。

金刚手言。

善男子。佛授我记 如梦自性。

寂慧言。

今汝授记 有何所得。

金刚手言。

无所得故 而我得记。

寂慧言。

何法无所得。

金刚手言。

我人众生寿者 悉无所得。

彼蕴处界 亦无所得。

乃至若善不善。有罪无罪 有漏无漏。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 若染若净。生死涅槃 皆无所得。

寂慧言。

若法无所得。云何是中有授记乎。

金刚手言。

由无所得故。即于是中 以通达智 而乃授记。

寂慧言。

智何有二 而可观邪。

金刚手言。

若有二可观 即无授记可得。然以彼智无二可观。是故诸菩萨。于无二智中如是授记。

寂慧言。

若智无二可观者。复云何有能记所记邪。

金刚手言。

若能记若所记。以平等性 于无二际中 悉无所得。

寂慧言。

秘密主。无二际中 云何有记。

金刚手言。

若彼际如是 即是无二际。即于彼际中故如是授记。

寂慧言。

何名为际。复于何处 而得授记。

金刚手言。

我际处授记。众生际处 寿者际处 人际处授记。

寂慧言。

且我际处 复在何处。

金刚手言。

我际处者。即是如来解脱际处。

寂慧言。

如来解脱际处 而在何处

金刚手言。

如来解脱际处。在无明有爱际处

寂慧言。

无明有爱际处 复在何处

金刚手言。

在毕竟无生无起际处

寂慧言。

毕竟无生无起际 复在何处

金刚手言。

在无表了处

寂慧言。

若无表了 有何开示。

金刚手言。

若有开示 即非无表了。

寂慧言。

云何无开示。

金刚手言。

诸有所表 悉无开示。

寂慧言。

若无开示 何有教令。

金刚手言。

若有教令 即无开示。若无开示 即无教令。

寂慧言。

云何得教令

金刚手言。

虽有表了 即无所受

寂慧言。

云何表了 而无所受。

金刚手言。

若不著文字 即无所受。

寂慧言。

云何不著文字。

金刚手言。

随顺义

寂慧言。

此复云何是随顺义

金刚手言。

谓即于义 而无所见

寂慧言。

云何于义无所见邪。

金刚手言。

若义非义。悉于是中求不可得

寂慧言。

若于义非义 求不可得者。即何所求邪。

金刚手言。

由于义非义求不可得故。即无法可求。

寂慧言。

若无法可求者。即于一切悉无求邪。

金刚手言。

此中无有少法可求。何以故。以无法可求故。法即无法。

寂慧言。

此中何者名为法邪。

金刚手言。

若法之声尚不可得。是中复何而有法邪

善男子如是应知。若言法者。谓于文字 不著不行。是故说言一切诸法 无言无说。

善男子。若有人言有所说者。彼即非说。以非说故。彼即无法亦非如理。

寂慧言。

秘密主。若尔者。岂非如来诸所说法亦非说邪。

金刚手言。

寂慧。岂非我先曾为汝说。世尊如来不说一字。以无说故。如来即以神通愿力。随众生意 示有所说

寂慧言。

设有说者 何过失邪

金刚手言。

有所说者 语业过失

寂慧言。

彼语业者 复何过失。

金刚手言。

文字思惟取著过失。

寂慧言。

此复何能离过失邪。

金刚手言。

一切法中。若有所说 若无所说。悉无少法 而可表了。无表了故 即离过失。

又复于己 无所开示 亦离过失。

寂慧言。

其过失者 何为根本。

金刚手言。

彼过失者 取为根本

寂慧言。

取孰为本

金刚手言。

执著为本

寂慧言。

执著孰为本

金刚手言。

虚妄分别为本

寂慧言。

虚妄分别孰为本。

金刚手言。

增上所缘见为本。

寂慧言。

增上所缘见孰为本。

金刚手言。

色声香味触法。即是增上所缘根本

寂慧言。

云何无所缘

金刚手言。

爱不相续 即无所缘

寂慧当知。如佛所说。一切法中若断于爱 即无所缘

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说是法时。会中有五百苾刍得心解脱。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