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是曹植当了皇帝,会不会像李煜和宋徽宗一样


没有一毛钱的相似点。

曹植如果没有曹丕,他只会做曹丕做的事,因为汉朝本就名存实亡。

如果是末世的皇帝,曹植便是曹髦,他会做曹髦做过的事而不是跟李煜宋徽宗一样作到亡国,然后为虏为囚。

人性不一样。

我很喜欢一个文献《高贵之死与曹魏风流》,分析曹操曹丕曹植以及曹髦的人性本质,虽然曹操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但不妨碍他的另一面是一个非常注重家教的好父亲,连孙子曹睿都思念曹操而不是曹丕,当老爸曹操比曹丕合格。

在这种本心式的教养下,曹氏子孙大多都有自爱乃至自负的品格,他们不会因为偏爱文学而妨碍治国,相反,还会遇强则强,文学治国兼修。

不过像曹丕曹睿有点飘了,但那是在国家还比较稳定的时候,也犯不著什么大错,毕竟曹睿后期诸葛死后国家外患很少了,不像李煜宋徽宗。

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曹魏亡于失去了外患,但是后继者曹髦始终还是以一腔热血渴求中兴。如果曹植站在他的位置上,所做的选择绝对是一样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但是当曹魏有外患的时候,曹植一定会奋发图强,他的文笔因为有治国的强烈愿望而千古流传,而并非因为文笔而丧失了治国之心,这就是建安风骨的魅力所在。


对李煜和宋徽宗不是很了解,但惯有印象是文艺才能远高于政治才能,可能基于这点提问的朋友觉得曹植和他俩相似。

我个人看法是:曹植其实是个极具政治热情的人,虽然喜好文学多才多艺,但本质上始终把建功立业放在首位,一生壮志未酬才被后世定义成文人,如果他当皇帝,可能因为激进或任性的举措导致政治失误甚至失败,但应该不会因偏重文艺而怠政误国。

大概做一个闲赋在家诗情画意的王侯对李煜赵佶来说是件幸运的乐事,而对曹植来说则非常痛苦。

不过我对李煜赵佶确实不了解,所以上述回答非常主观片面,算是强答了,惭愧


曹植不是皇帝,那俩是皇帝。

曹植活著时曹魏没亡国,后面那俩活著时就看著自己国家亡了!

当然→_→曹植死后没过几年,曹魏就大权旁落,近似亡国。

今晚上看殷桃的杨贵妃秘史,突然想起唐玄宗也是艺术家,还做过临淄王,可能曹植做皇帝会和玄宗差不多[飙泪笑][飙泪笑][飙泪笑]早年励精图治,晚年沉迷美色加艺术。根据历史记载还有曹植本人的作品反应,曹植的行政能力相当强,曹植放浪形骸但不代表他完全没有理性,看他在曹丕称帝后的作为就知道他很善于自保,如《圣经》所说:灵巧得像蛇,驯良的像鸽子。


谢邀。当然不会!曹丕也是诗人,会写诗不等于会亡国。如果曹丕因为宿疾不幸死于司马门事件之前,曹植理所当然地成为魏王曹操的继承人,那么他大概率会成为加强版曹丕,甚至很可能没有司马家什么事儿了?

首先曹植也会篡汉,当汉贼与人品无关,毕竟汉室已经药石不治了。

其次,曹植作为一个竞争者,没有像曹丕那样感受到过兄弟相争的巨大威胁,所以他对待曹魏宗室会比曹丕更宽容,也就能够防止像司马氏这样的外姓窃取曹魏政权。当然这也是有隐患的,大概率八王之乱的主角会都换成姓曹的?

再次,曹植与曹丕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健康。从曹植的生平和诗歌能感受到他真的一直保持著一种激荡昂扬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曹丕那种时时刻刻感受死亡在逼近的阴冷刻骨的丧。虽然生活得不如意,曹植的悲伤也是「高树多悲风」式的,他一生都不曾放弃对功业的渴望,曹丕死后,他依然倔强不挠又不识时务地向曹睿请求任用。这说明即便在郁郁不得志酗酒作乐的情况下,曹植依然对自己的健康和精力十分乐观。加上他比曹丕更年轻,如果保养得宜,那么曹植曹志父子很有可能从寿命上制约司马宣王攫取权力的时间。

最后,备受宠爱的曹植,自己的家庭关系也比曹丕更为和谐,他与继妻谢氏感情深厚,在后期幽禁生活中一直相伴,融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培养心理健康,性情较为稳重友善的子女,相比于性格阴鸷喜怒无常的曹睿,可能更适合成为一个政权的继承人。

当然,曹植的性格也有不容忽视的弱点,在司马门事件中已经暴露无遗,所以他注定没有机会。但也可以看到的是,曹植的政治能力未必逊于曹丕甚远,反而在健康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不然曹操也不会将他视为继承人选之一。同时,天下三分的实力对比基本已经确定,基本不会因为曹操继承人个人的政治素养的些微差异而威胁到曹魏政权的稳定,改变中原统一巴蜀和江左的历史进程。

最后补充,李煜面对的情况是这个偏安国家早就没救了,能苟几年是几年,苟不住了只好投降。宋徽宗即位之前新旧党争已经闹得一塌糊涂,他个人性格又实在比较作(端王轻佻?),加上外交问题上严重的判断失误终于作了大死。从曹植的情况看,他没有李煜那么躺平,也没有赵佶那么能作,曹魏也还在上升期,总体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当然不会一样。会写诗不代表是昏君,曹操还写诗呢,关键是要看诗歌中的气象,反应了君主的胸襟。看看曹植的白马篇,我不认为他会是个废物皇帝。

另外曹操打的基业很强悍,这是一个国力强大的新生帝国,人口众多国力强盛,顺应著历史的潮流,并非宋末一般气数已尽。而且事后诸葛亮地来看曹植的缺陷没有曹丕大,曹魏绝对不会被曹植飞速败光。

曹魏政权败亡的直接原因是曹丕曹叡都是短命,但凡活的久一点司马家也不能成气候。曹植的基因可能比曹丕健康一些。

被篡权的次要原因是曹丕是个小心眼子,看他写的诗怨念阴郁小气之感很重就知道,疯狂打压曹氏宗族让外人有机可乘。曹植从小被父亲宠爱,心理比较健康,不会打压宗族那么厉害。(写的诗也是非常的恢宏昂扬,并非是颓靡不振的亡国之音,难怪老爹喜欢他。)

而根本原因,是曹丕这个败家子放弃了他老爹打压士族门阀提拔庶族的政治纲领。曹操作为阉党之后寒门代表,战胜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击碎了汉室余孽复辟的希望,建立全新的用人标准,重用寒门庶族,军队由曹氏宗亲把控,用战争和屯田制进行土地重新分配。但曹丕作为活著的嫡长子,为了取得政治支持放任士族门阀餐食皇权,简直是在开历史倒车,重蹈汉室覆辙,就算没有司马家,也会有其他的世家大族来篡位。

士族门阀和皇权是个此消彼长的存在,汉室皇权是伪皇权本质是门阀政权。后来司马建立的政权

不让曹魏政权倾覆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曹操的思想纲领,实行中央集权,建立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打压士族门阀,缓解社会矛盾。曹丕反正是做不到,曹植没准可以的。

三国的时代是一个大悲剧,这悲剧不是因为蜀汉没能复辟那个腐朽不堪的汉室,真正的悲剧是曹魏政权的失败。历史失去了一个快进的机会,天下庶族寒门失去了上升的通道,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新的社会制度没有成功确立,士族门阀对于政治文化资源的垄断没能打破,中华大地迎来了几百年分崩离析动荡不安——难怪往事越千年,另一个自乱世而出的文韬武略的诗人对曹操抱不平。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说,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曹植上位,大概会对甑姬好点吧。

!!!!!!!!!!!

曹植上位,并无亡国之虞,这是他与李煜宋徽宗最大的区别。

个人喜好文艺,并非亡国主因。曹操曹丕都喜欢文艺,三曹嘛。

李煜上位时,都去尊号称国主了,被碾压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南唐亡国不在于他,他哪怕有通天本领也救不回。再说南唐本来不强,灭了两个小国,居然拿不到地盘,这是历史仅见的骚操作,就算没有中原大国它都未必称雄。

赵佶也是如此,新旧党争,党风民风尽坏,六贼横行,居然打不过衰败的北辽,还两次,那么面对新崛起的金国,赵佶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同样北宋不是亡在赵佶手里。虽然他的骚操作最多,但都不是决定性的。

!!!!!!!

现代人,出于对文人的恶意,不断加强这种诗词亡国的意向,似乎为了证明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当时的局势,换两个赳赳武夫上台,也是救不回的。


曹家的儿郎文武兼修,不要认为曹植文学厉害(其实曹丕也是文学大家),朝政方面就不行,曹植也是经常跟曹操征战的,为曹操镇守邺城的。比李煜,赵佶可强多了。

还有李煜和赵佶互换,赵佶下场会更惨,李煜可能顶住金军的进攻,赵佶继承庞大的北宋帝国,见到几万金兵来了立马让位开溜,李煜继承残破的南唐,可是正经的认真备战,并亲自巡城,宋军围困金陵一年才打下,前者是被吓到的,后者纯粹是实力不济。


视死忽如归——曹植

这就是区别


赵佶不配与曹植、李煜比。

⊙ω⊙【点开连接,读首好诗】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046360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