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楞严有惑。既然诸法因缘生,为何七大和十八界又不从因缘生???还请师兄赐教。


这是你其实没有明白《中论》,《中论》说的是「八不」缘起,「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其中,因缘并非能生,准确来说,是引生,不是a+b=c,而是a+b而有c的显现,没有a+b就没有c的产生,但c不是a生,不是b生,也不是a+b共生,故而是「无自性」「无生」,这才是《中论》的「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观因缘品」后文「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的问题更有所破。经中,世尊常批评一些把缘起作简单想的人,你所理解的因缘生,其实并没有脱离《中论》所破的「他生」和「共生」。

而楞严经的分析,也是破了他生、共生,既然因、缘、自然三者的「能生」皆破,那么诸法本来无生,无有自性,无自性即无生,于无生则无作无为,无作无为则为清净,清净者,为本来面目,即所谓「本如来藏性」,注意,不是「如来藏生」,是「如来藏性」。这样,就于当下跨越了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大鸿沟,也即「顿悟」的立足所在。

楞严经的论述对某些人可能有点跳跃,可以参考《大宝积经》的「普明菩萨会」和杜顺大师的《华严五教止观》里「于缘起法消息了之」的部分,此外《中论》最好真正的下功夫研习一番。另外有一部《佛说稻杄经》,里面对因缘法的阐释,也可以帮助理解中论。


朋友,《楞严经》是讲「第一义谛」的,自然讲「诸法本不生」,于是「七大」、「十八界」说到根本,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生」,而应该是「本不生」。其是要破除众生对「能生」、「所生」的贪执,顿入清净的「无生」境地,得「无生忍」,随得悟入本有的清净「真如」。

「因缘生」,这是佛菩萨为了度众生的方便,退了一步,相对于前面的「一真」的「第一义谛」,从「相」的角度来说的,「因缘」法还是讲「能生」、「所生」,所以「因缘」法是「权法」,不是「实法」,这也是小乘法最终无法用于解释大乘法的原因。

而如果问「因缘」从何生?「因缘」从「无明」生,这也正如「十二缘起法」所说。如果再问「无明」从何生?《楞严经》佛解释说:「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辗转相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也就是「妄即无因」,如果「无明」能讲出它是从何而生,那「无明」也就不是「无明」了,也正因为「无明」之「妄」乃是「无因」,所以「无因」故「虚幻不实」,故「无明」本不生,「因缘」本不生,「诸法本不生」。众生见有「相」生、「因缘」生、「法」生,实在是众生的「无明」的「幻见有生」,正是因为众生从无始劫以来被「无明」妄见熏习,所以天生就会「见相」、「执相」,而妄失原有的「妙觉明圆」,从而也就不能体悟清净的「无相」之相。

不过「无明」也不离于「真如」而有,其是依于「真如」而幻生,而众生想体悟「真如」还是需要借由破除「无明」来返照,因为众生的「妄觉」是依于「真如」的「明觉」而得显,其实「无明」也不需「灭」,越「灭」反而越多,只需「知幻即离」。

佛法针对不同的根器,解说起来是需要分层次的,「深妙」之法,是不能用「权宜」之法来解释,要反过来才行得通,在《楞严经》中,世尊在解释完富楼那、阿难尊者与「无明」有关的问题后,就劝与会的众生,捐舍小乘,入佛知见。不过如今末法就有一些人想用小乘的「缘起」来解释大乘的「无生」,这当然解释不通。


不生,指的是不自性生。

所谓不自性生,就是说不能在生之前有一个生的主体。因此,空为三轮体空。

换言之,生的主体,生的客体,生的行为都不存在。

例如说,不能说母亲生了孩子。因为一旦承认母亲生孩子,就承认了母亲和孩子都是存在的,而生的行为也是存在。

但是空的含义就是相依缘起,没有这些主体的生灭。

那么,既然没有这些的存在,生灭又是怎么达成的呢?

答案是,通过名言(假名,概念)来达成。所谓名言来达成,实质上就是说缘起是主观表象的缘起,而非客体真实存在的缘起。

因此如梦如幻,是为体空观。

举个例子,按照龙树所说,

母亲生孩子,这句话是错的。正确表达是,母亲生孩子孩子生母亲。

为什么呢?

因为说某人是母亲,那么暗含著她有孩子。反之推出,如果她没有孩子,她就不能被称之为母亲。

所以孩子是母亲的因

同时,如果母亲不存在,也不可能有孩子。因此母亲也是孩子的因

因此,母亲和孩子相互为因,这就是相依缘起。

很明显,这里面暗含的不是客观世界上的缘起,而是名言安立上的缘起法

因为在客观世界之中,由于时空律是单向的,不可能出现孩子同时是母亲的因。因此这个因果关系只是逻辑上的因果,而这个逻辑上的因果,只能存在于自身的主观表象之中。

这里的如梦如幻不是指客观世界如梦如幻,而是指在经验世界之中,由于经验贯穿知和在,导致知和在同时被遮蔽掉。所以人类只能看见主观表象世界(可注解为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在这个表象之中,达成缘起理论,这就是大乘佛教的转换。

因此,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可注解为:

一切法(指人的主观表象或名言安立上的法),我说他们都是主观上的概念聚合。故我说他们为空。他们只是假名而无自性,这就是中道(不著有,也不著无)。

没有一个法(指的是名言安立上的法),不是从主观上安立的(能安立的机制就是因缘生)。故说一切法,都只是假名上的安立。离开假名之外,毫无存在。而名言本空,故空亦复空。故说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因此,无论在名言之内,还是名言之外,都无自性,故说无生无灭

那么何以为中道呢?

苏格拉底是男的

苏格拉底不是男的

这两个例子,第一句话是指「苏格拉底是男的」是有。下一句话为「苏格拉底是男的」为无。

无论有还是无,都必须承认「苏格拉底是存在的」。假如说苏格拉底压根不存在,那么你何必说他是男,不是男呢?

而空离有无,怎么离有无?否认苏格拉底这个对象,就能彻底离开有无,这就是空。

龙树的核心思想就是说,概念背后没有意图指向的对象,此之谓空。


因为楞严经是伪经,它的很多说法和大乘或者小乘佛教矛盾,因此越读越稀里糊涂,和其他经论无法兼容无法协调。

佛教中我还没见过7大的说法,我只见过6界的说法,就是地水火风空识,或者18界。这些事物除了18界中的无为法,其余的都是因缘所生法。其实无为法在原始佛经中只有一种,就是涅槃,涅槃虽然不是因缘所生法,但是它应该算因缘所灭法,因为根据原始佛经记载,当菩萨证得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的时候,他就成佛了,因为这就是涅槃。有为法因为是因缘所生的,因此当因缘永远不存在的时候,就会让有为法永远的断灭,这就是灭谛的由来,它是指烦恼的止息或者苦的断灭,因为烦恼或者苦都是因缘所生,当因缘不存在的时候,他们就会断灭,这便是灭谛,也称为涅槃,是原始佛经中唯一的无为法。还有一个就是四大的问题,其实四大本身的因缘佛教不讨论,四大是组成宇宙的最基本元素,你可以暂且认为它非因缘所生,但是,佛教讲四大的因缘的时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的,四大的存在是基础于你感知到了四大,而你为什么会感知到四大?是因为业力牵引著你遇到了它们,因此四大的因缘就是业力牵引著你让你感知到它们,所以它们才存在,这就是说业力是四大的因缘,没有业力,四大的存在与否就和你无关了,也就是说你遇不到它们,它们就相当于不存在


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菩萨造的《中论》云: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

如果把上文理解为"缘起性空",或缘起性无,缘起性没有,缘起性不存在,缘起性无意义,缘起性不值得动情........

那么的确是与愣严经有矛盾之处的.

  《楞严经》第一卷 第十三章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所谓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即"空性生缘""空性起缘"

(这个"空性起缘"有可能是答主的独创,属于野路子,野狐禅,仅供参考)

空性起缘与缘起性空表面看来正好相反,其实,空性起缘并没有否定缘起性空.

只是认为之所以有缘起性空这个现象(例如搭积木成城堡,聚树木成森林)不是因为诸如森林城堡种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是"无""没有""不存在",从而没意义,不值得动情等等等等,

(积木,树木的缘起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缘起是无,没有,不存在吗?)

而是因为生起一切的先天第一因(所谓密因)属空.

此空,不是无,不是没有,不是不存在,

而是空白之空,空口袋之空.

其特性不是什么"无一物",而是容一切物,纳各种可能.

好比空白的屏幕,如果不空,已有固定的形象,就会影响破坏其他影像例如电影的放映.

我们可以通过像的变化运动推想不动不变的镜.但是我们无法修炼修证出个不显像的纯镜.

就如同我们可以从物质的运动变化推算出守恒的能量,但是我们不可能提炼出不附诸于物质的纯能量.

(以至于有人怀疑能量的客观存在,认为这只是个方便计算的概念)

为了防止人们错把像认做镜(例如愣严经中的五十阴魔境界),

先人强调这是个"空"镜,绝不是一切不存在,全都没意义,不值得动情的意思.

回到龙树的中论"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这个"因"或许也可理解为愣严经的"密因"

如此二者就不那么矛盾了.

其实,先有生灭的假象,才有从何生的问题.他生?自生?共生?从空中生?无中生有?自有永有? ......

既然飞矢不动,每个瞬间都是固定永恒的,那么所谓变化来去生灭,只是前后看似不同而已.

看似相同我们就以为没灭没去没变,还是同一个.

永嘉围著六祖转了三圈,意为将过去现在未来分别视之,不认为是同一个.

但是他否定有个自己的主观在分别,认为那是客观事实.

当慧能说"如是如是"时,未必是在点头.

可能是在提醒他没有主观的"意"在,哪有如是如非,如来如去,如生如灭.

生命有限无法修证无限,似乎很渺小可怜无意义,

(即便假设你能在将来修成全知遍知,也改变不了你现在的"不知")

但是没有生命之眼,时空宇宙再浩渺壮观又给谁看呢?意义何在?

没有不知为背景,知也不成立,

没有做过蚂蚁的上帝对蚂蚁的世界是无知的.

好比把电影的胶卷打开,一眼看到开头与结尾,还有意思吗?

(答主不可能知道古人客观上在说什么.以上无非借题发挥,谈点个人主观观点而已.仅供娱乐)


诸法因缘生,因缘即法体。无常即实相,无我即如来。懂不。一切因缘所生,那就是一切无生。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若不见性,虽闻不明。

知之非真知,真知须亲证。

亲证自无疑,无缘且放下。

ps:心生,则种种法生。法因心生,心生参考「十二缘起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


从诸法那个层面看,诸法都是因缘生的。

从真心自性那个层面看,诸法是真心自性显现的。

就象你玩的电脑游戏一样,你可以说,我扣动扳机是因,开枪是果,这个因果关系是在游戏的层面说的。但如果从编程的层面来看,这些所谓的因果关系是在程序里写好的,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因果,也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一个从事上讲,一个在理上讲。

大乘怎么讲缘起呢?问题很严重了!近代绝大多数都落入了断见!都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都知道这是佛法的中观正见,实际上一点修证修持功夫都没有,所以始终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学了佛,生老病死变得更严重。何以如此?因为自己的著作、言论、说法犯了更错的因果,断了人家慧命;认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空就是没有。假如空就是没有的话,我们也不用学佛,去研究西方唯物学派哲学好了。

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佛说一切法皆从因缘所生,这当然没有错,但要注意,因缘所生讲体相起用,现象界的东西、应用的东西都是缘起,是因缘所生。但是自性功能并非缘起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过,我们说自性功能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可不要又执著一个自性、执著一个功能,因为凡有所执著就不对了。所以缘起性空这个道理非常深,《楞严经》有段话非常重要:「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在这段话之前,佛一路讲唯物的地、水、火、风,一切物质是缘起性空的。由四大的地水火风,说到五大的地水火风空、六大的地水火风空觉乃至到识大,最后说到「非因缘,非自然性」,这是讲物质的最高理论物理,现代的理论物理已经快走到这个边缘了。一切法非因缘,非自然性。关于这一点,有一次打禅七时,曾经有几位老参们还议论纷纷,认为是我说错了。我可没说是我说的,这是佛经上写的,要问去问佛吧!佛说非因缘,非自然性,是指本体而言,是法身境界。性空的空,可不是因缘空得了,也不是自然空,自然空就成了自然外道了。所以讲本体而言,是非因缘,非自然性;讲起用而言,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并非自然生,也无主宰,因为它是性空缘起。所以讲缘起之理,这还没讲修证,要能「深入缘起」,才能「断诸邪见」。换言之,如果你没有证悟到缘起性空的境界,你即使学佛,许多的知见仍然还是邪见,因为没有证道。现在流行参禅,从古以来许多禅宗的祖师都是从缘起上悟道的,不是理上悟入。有丢一块石子开悟的,有看到花开悟了,就是由缘起而悟入。如香严禅师,因为击竹开悟。这类的例子很多,不是全体。沩山祖师说:「从缘悟达,永无退失」,从因缘上悟道才不会退掉,光是从定力上参出来还不对。这是一种说法,可是我反对这个说法,从缘入者,反而容易退失,偶尔瞎猫碰著死老鼠身心一下空了,进入空性,虽然定在空性,若这个色身、业力、习气一切都还没有转,还是要退转的。所以赵州和尚八十仍行脚天下参善知识,因为此心不稳。大乘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如果没有真修实证,尽管理论上讲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中观正见,那只是口头佛法,甚至是邪见。所以经文说一切菩萨要「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南怀瑾先生《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