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

母音老人 ……

印心精舍

摘自《心经抉隐》

(三)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

只要我们安住不动,不为境转,不著一切相,离诸戏论,实相当即现前。

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灵,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并不因有了肉体躯壳而生,也不因肉体毁坏了而亡,它是不生不灭的。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后,它也是如此;乃至死亡之后,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垢不净的,这就是涅槃。其意就是寂灭轻安,不生不灭。所谓寂灭,并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灭。只要心不生不灭,寂灭就现前,就证了涅槃妙果。我们学佛修法就是要证到涅槃。

涅槃,您未了解宗旨。给您摘录一段。


大乘佛教的佛并没有入无余涅盘。

以唯识宗的教义,佛能够得四种涅槃之功德,但是不会入无余涅盘。这就是有部讲的有得但是没有成就。类似于见道位苦,集,灭类智边际的世俗智,可以得,但不能现行。

为啥说佛可以得无余涅盘呢?因为无余涅盘的定义是异熟果的断尽,佛教有十二因缘,归纳起来就是业作为因,烦恼作为缘,导致异熟果(苦)的产生。

在唯识里,把异熟果定义为第八识,凡夫二乘乃至法云地的菩萨,他们的第八识都可以叫异熟果,是有漏的,无覆无记性的。但是佛不可以。佛的第八识已经转依为善性的大圆镜智。

因为佛的第八识是善性,是无漏法。所以它不再是异熟果,因此十二因缘对于佛来说不再适用。从这一层面讲,佛得到了无余涅盘不受后有之功德。但佛可以依靠无量的定愿之力永驻刹土,利乐有情无有尽时。从这里讲,佛可以不入无余涅盘。佛的这种状态,大乘佛教叫做无住处涅槃。是佛不共二乘的功德。


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都是佛说,内容都是一样的。汉传心经有七种译本,没有开许不开许的。你可以直接修学。

藏传心经修行方法是藏传佛法祖师针对藏人心性来施设的,主要是为了契不同众生心机。


第三次结集之后,基本就是各行各路了。

第一次的五百人,当时是不是就没有分歧?并不是,只是有分歧的部分没有变成公认的佛经。

那么后面的分裂,当然就有可能是各自按照当时的记忆分成不同的僧团。

所以,你怎么知道当初佛陀没有开许呢?


应邀

藏传佛教非常注重「传承」。

一般的讲,藏传佛教所谓的「开许」,是接受传承的开许。


佛之涅槃乃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地上大乘菩萨随时可于十方见佛闻法,得佛授权,此上根菩萨岂不能代佛说法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