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啥中国古代藩王的封地一直都在中原这个基本盘,为啥不分封到漠北、东北这些地区呢,永远都是分封在中原不腻吗


我们一般把这种叫流放


韩王朱松表示喵喵喵?

皇爷爸爸都准备把我扔到开原去了,再往外,难道我到斡朵里的老林子去和女真人玩耍?

要知道,洪武后期三万卫内迁,就放在开原卫,这里是地地道道的辽北前线,日常和从北侧入寇的蒙古人打生打死,和东面的女真人相爱相杀。

当然了,到最后韩王也没有真的去开原就藩,明初的辽东形势很糟糕,元朝在辽东的统治崩溃之后,辽东女真各部割据自雄,桀骜凶悍,蒙古人时不时地从辽北突入,威胁整个辽东都司,鸭绿江对岸的高丽人也蠢蠢欲动。开原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是辽王朱植是真的在广宁就藩的,而且明确记载其人熟悉军旅,屡立战功。

……

有一说一,明朝初年,由于我大元前无古人的民政建设成就,山西北部的代郡之地、河北北部和秦陇关中根本就是遍地莽榛,农民估计还没有老虎多,妥妥的都是边境地区好吧。

九大塞王当中辽王、宁王、谷王、代王、庆王、肃王这六位都是顶在最一线直接面对蒙古诸部和女真、西番铁蹄的,其中有不少人的王府甚至扎在内长城外。

而三位老大哥,秦王、晋王、燕王,分别驻节北平、太原和西安,负责为六位弟弟提供后援,每人负责俩。后来两位更小的弟弟韩王朱松和岷王朱楩也都是驻节在边塞。

即便是内地的诸王也时不时地奉诏出塞,到边境要地练兵屯田,比如齐王周王,都干过这活儿。

老朱是真的把自己儿子顶在战争第一线的狠人,老朱家的二代们妥妥的武德爆表。


@风大 可稍息否 说的是很对,但是太复杂了。

有秦以来,分封的目的就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分蛋糕,皇子、贵族集团之间分利益而不是拓展国家利益。

周代及以前,分封是上古时期的氏族政治残留,所以要「分封」,既封也建,当时封建的本质是贵族头衔,有了头衔就有封地,对外征战(包括但不限于向蛮族方向拓展和向小国下手),拓展出来的土地都是你家的(其实就是整个氏族的),是整个中原文化圈拓展生存空间的手段。

有秦之后,家天下,大一统,氏族政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天子就不仅是「天下共主」,而是实质上的天下之主,天下所有的资源都是天子的,通过官僚体系进行管理,根本不需要分封异姓诸侯王来拓展/管理疆域,这已经是官僚体系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下,分封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赐予,而不是权力的让度,你把宗室贵族和皇子封到鸟不拉屎的地方,这叫啥利益啊?是指望饿死他么?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啊。


在朱元璋的藩王政策中,并不是所有王都在中原的

除了秦、晋、燕这几个实力藩王作为内地出征塞北的发起点之外,朱元璋还在他们的外围设置了一圈边防塞王,目的一是加强对这几个地区边境卫所的控制,增强防御的重视程度,二是为后面进一步扩张做必要的基础准备(置塞王,设立藩府,以藩府为基础开发边境)

这几个藩王分别是:在广宁(东北)的辽王,在大宁(内蒙)的宁王,在宣府的谷王,在甘州(甘肃张掖)的肃王,在宁夏的庆王和甘肃(珉县)的珉王

以上这几个王里很多的封地在宋朝都算是宋朝的境外了。

很可惜朱允炆和朱棣这两个人完全不理解朱元璋的政策用心,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皇位,所以全面废除了朱元璋的藩王政策,保留了其缺点,最后把藩王当猪养,宗室成为了国家的拖累而不是贡献。反倒是不会威胁皇位的靖江王(广西)和沐英家(云南)实现了朱元璋的次级理想状态。


朱元璋把儿子朱权封为宁王,封地就在内蒙靠近东北那旮旯。

然后朱棣「靖难」用了点计谋,宁王手下包括朵颜三卫的大军没少给朱棣帮忙。

等永乐坐了天下了一看——兄弟你带著兵待在内蒙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你说我怎么睡得著觉嘛,赶紧到南昌来咱哥俩好好亲近亲近。

其他皇帝的想法应该差不多吧,把个藩王封那么远,「藩王」变「反王」了怎么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