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11月14日,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他去世前的两个小时前,他还在给学生授课。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他长眠于伟大的思想家费希特的身旁。而这个行为就让人不可思议:他的成名作《精神现象学》就是以批判费希特开始的。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特用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回顾一下他的思想。

思想家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自然是学习得来的,而史上最牛宿舍就发生在他的身上。当年他在图宾根大学读神学的时候,他的舍友有:谢林小他五岁的天才,还有荷尔德林,一个被遗忘了近一个世纪的诗人和哲学家。

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最年轻的谢林,最早成名,成为费希特的学生和最早的思想的批判者。而黑格尔和荷尔德林二者都得到他的栽培,而黑格尔还从荷尔德林得到大量的思想的启发。而最诡异的是,他们三个虽然都是神学院的学生,晚年只有最年轻的谢林在坚持他的「天启神学」。黑格尔的方向是纯粹的哲学,而荷尔德林则以艺术而被海德格尔所发掘。而让谢林最早成名的还是他的"自然哲学「。而这样,这个史上最牛的三个舍友,分别就以三个不同的方向来展开对上帝的理解。分别是谢林从自然哲学、荷尔德林从艺术、黑格尔从哲学。而最诡异的是,而这个排列顺序正是他们三者的年龄的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

作为神学院的学生,黑格尔得到的评价是「喜欢哲学,却并优秀,对神学不太用功,却学业优秀」,而最诡异的是,他却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神学或者说对上帝的信仰,则是他一生的信念。而更加诡异的是,他对哲学的认识:一切哲学都是神学,而神学呢?彻底的神学就是哲学。

而在他这个基本的信念中,我们就发现他一个最大的特点:既是又不是的矛盾。

也可以说,黑格尔最让人颠覆对他认识的就是,他的矛盾性。

首先,世人对他的评价,生前,被誉为「哲学王」,死后又被打成死狗,一个世纪以后,以他的名义的黑格尔主义,在世界各地流行。

其次,他的哲学的方法,他颠覆了传统的形式逻辑,开创了思辨逻辑,而他认为,他的思辨逻辑包含形式逻辑,而形式逻辑只是他逻辑的一部分,并把他这个思想或者方法认为是他最得意的东西,而最让人颠覆的认识是:世人并不认同他的这个观点,他的《逻辑学》现在仍然对世人是天书,他的最火的一本书还是他的《精神现象学》,而这本书,已经被他放到《哲学科学全书纲要》的精神哲学部分,且只是构成他哲学的一个导论。

最后,我们开始来讨论他颠覆我们三观的东西。

1、首先他认为世界是一,但他的表现形式却是「三」。

也就是说,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真理就是上帝,但上帝却是三位一体的上帝。所以,这个一和三的关系,就构成了他所有思想的核心。

作为一的真理,而这个真理就有三为一体来体现:真理自己、真理自身、真理的概念(真理本身)。

2、「那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东西,而那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要现实的。」

对黑格尔而言,真理的东西就是「理性」的东西,而这个理性的东西,作为真理是三位一体的真理,是分别作为存在,而作为存在它是自在的真理,是本质,而作为本质它是自为的真理,而惟有作为概念,它才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本身。

所以,在那现实的东西中,不是包含了理性的东西,而是将理性的东西实现了出来。所以,现实的东西,就是那个真理自身的一种显现。

而那个作为理性的东西自身,如果没有显现,那它就是一个存在,一个只是自在的理性,这个自在的理性就是一个未被规定出来的理性,或者说只是一个潜在的理性。而这样的一个理性,作为理性,作为真理,就是一定要被作为本质,被本质所推动,而被显现出来,或者实现出来。

而我们不禁要问,那这样一来,那些偷盗,那些罪恶是怎样的一种东西?黑格尔说,那些恶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树立了善,这些恶就被显现出来了,而这些作为不是理性的、本质的东西,所以它们只是作为不真实的东西,不现实的东西,是一些暂时的,一些必定被消灭的东西。我们唯有在真理的照射下,才能认清这些罪恶的本质,才能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不是真理的东西,都是真理要把他们所消灭的东西。

3、哲学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上帝是所有的真理

对于哲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认为,哲学的对象只有一个:「理性」,而理性就是一个「全部的」东西,而这个全部的东西,就是一个无限的东西,而作为这样的一个对象就是「绝对的」,而这个绝对的东西,就是事物的自身。也就是说,作为哲学来说,它的对象,就是哲学自身,就是哲学对真理自身的一种认识。

而这样就得出他的一个推论:

(1)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孔子不是哲学家,而是一个智者,老子不是哲学家等等。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考,还没有达到对「绝对」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这个「绝对」的一,是一种绝对的「有」。而这个绝对的「有」,就是「神」,就是「上帝」。

而对老子来说,黑格尔之所以不认为他的《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书,只是因为,他认为,老子的哲学立论的根基是:无中生有。而这个思想恰恰是他认为哲学的死敌——智者派,或者诡辩派的观点。

(2)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则来源于,他对真理的认识。

在他看来,真理是「精神」的真理,而这个真理是上帝的启示的精神。对上帝的认识,则是一个民族成为一个文明民族的门槛。我们的先人,还没有从自然的血缘关系中走出,还没有走出自然状态的伦理社会,也就是说,我们的先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人」,而只是认为,我们自己是属于「家族」,而「家族」属于「皇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们的先人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而所有的法理依据就是,我们的先人对「人」自身的认识,还没有从「上帝」这样一个绝对的视角。来讨论人同人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对黑格尔来说,人的真理,来源于对人本身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和认识,是需要一个媒介,而这样一个媒介是「宗教」。

对宗教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思考人同「绝对」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思考就意味著人对自身的一种定位。而人从崇拜中走出来的过程,就是人自身的一种成长过程。

所以,它把天启宗教认为是宗教的最高形态,认为,在天启宗教中,人已经最初对上帝的崇拜,已经可以「上帝」的精神来作为人了。

(3)这样来看,他对我们古代的政体的批判,就是一个人的自由,是专制还是其他的就不重要了。因为这个就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观的认识上。

4、而通往哲学的道理只有《逻辑学》

对黑格尔而言,既然哲学只有一个,而这个哲学就是对「上帝」或者说「绝对」的思考。而这样一来,所有的思考,就是以命题的形式展开,而这种展开就是《逻辑学》。而这种《逻辑学》是以这样的形式而展开的:

绝对是有

绝对是无

绝对是变

绝对是本质

绝对是概念

。。。

既然都是绝对,自然就是有到无,无到变,变到本质,本质到概念等等的一种进展,等等

而这样的一种哲学观,就颠覆了我们的哲学史,而这样,他就终结了哲学。所以,正是黑格尔让哲学的历史,变成了古典哲学——这种古典,就是成为一种历史的东西,被终结在他的逻辑体系中了。

而他也就成为这种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也变成了最后一位体系的哲学家。

暂时就到这里吧,脑容量不够了。


woc黑格尔都上热搜了真是有生之年。最近几天正好抽了点时间读搁置很久的《精神现象学》,就随便写点东西答一下,不打算说得很全,也不保证专业(水平也远远不够)。

黑格尔是我最喜欢的哲学家,黑格尔哲学里给我带来共鸣和震撼的思想实在太多太多了,这里只凭记忆说几条能立刻蹦进我脑子里的点。

历史感当然是黑格尔哲学的招牌。其他哲学家一般是给你一个关于世界的静态图景,告诉你一些他们脑子里的真理,然后论证。黑格尔写书完全不是这个思路,因为黑格尔心中的真理是动态发展的,所以黑格尔的书一般也会把精神发展的全部历程都展现出来。因此黑格尔的书甚至给人感觉不像是人写的,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开。我刚开始读《精神现象学》的时候很不适应,经常会发现这一页的一个命题和过了两页之后的另一个命题相矛盾,但实际上这恰恰是黑格尔哲学的精髓所在——辩证法,或者说精神的否定运动。

辩证法这个东西高中政治也讲过,说实话当时学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当真在黑格尔的著作中直观地碰到辩证法本身(而非对辩证法的讲解概括)时震撼到灵魂都升华了。。。而且越想越觉得合理,因为我们的思维天生就是辩证式的——先直接获得一个想法,经过反思扬弃它,走到它的反面,再扬弃反面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再扬弃等等,最起码我从小到大学东西思维通常就是这样运动的。而黑格尔说,这种辩证性或者否定运动乃是精神的本质,不仅适用于个体思维,同时也适用于人类整个哲学史,于是就有了《精神现象学》。

很多哲学家写书时都会在序章里简单批评一下之前的思想家,而《精神现象学》是在用整本书来干这个事。。。。因为在黑格尔看来,你如果要超越一个思想,不能仅仅简单地批判或者直接否定它,而应该把它纳入到你自己思想中的一个环节并上升到更高境界,也就是扬弃。因此简单地说,《精神现象学》就是把西方哲学史以及一些重要的思潮都用辩证法串(扬弃)了一遍——从最空洞的感性确定性出发,到知性,理性,精神,一点点涉及了古希腊哲学,斯多亚主义,怀疑论,笛卡尔,康德,费希特等等,还有颅相学,启蒙,伦理,道德,宗教等等,内容特别丰富。从此,西哲史中各个思想流派不再只是不相容的百家争鸣,而被黑格尔以逻辑演化的方式纳入到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中,并作为绝对精神的各个环节而存在。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一整套人类思想发展史实际上是绝对精神演化的一个形态。这里顺便夸一下黑格尔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他哲学的发展性, 所以通常需要用很短的篇幅把某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内核非常凝练地概括出来(这样才叫扬弃),黑格尔能做到这点恰恰说明了他思维范式和措辞(哲学术语)的高明。。。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为什么绝对精神和我们个体的人的思维运动逻辑是一样的?个体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什么关系?这又是黑格尔思想里很震撼的一个点。《精神现象学》里用发展上升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全书第一部分讲感性知性,到了第二部分上升自我意识(貌似是费希特哲学的开端),也就是形成了个体思维,知道了「我是我」,到了第三四部分上升到理性和精神,也就是自我意识发现自己和作为整体的绝对精神其实是同一个东西。我记得先刚老师上课的时候(大概)说过,我们作为个体认识世界,本质上是绝对精神以我们为中介的自我认识。当年刚接触到这个自我与世界同一的idea真的太震撼了,有种阳光(绝对精神)普照大地的感觉。这里摘一段我很喜欢的原文:

意识从此可以摆脱感性的此岸世界的缤纷假象,摆脱超感性的彼岸世界的空虚黑夜,进入到当前存在的精神性白昼之中。

说真的,黑格尔的著作信息密度太高,包罗万象而又具体入微,不愧为西方哲学的顶峰,给我带来的启发太多了,比如说何谓意识,何谓概念,何谓生命,何谓欲望,直接与间接的区别,空洞与具体的区别,自为存在自在存在为他存在的差别,何谓不是差别的差别,何谓确定性,等等。

先说这么多吧,之后可能想到了再补充,以后大概率还会写关于黑格尔的其他文章。


唉,你乎哲学板块向来民哲、自以为是者泛滥,其中黑格尔尤其是一个重灾区,这个问题下多数回答都辣眼睛


我读黑格尔从没被颠覆过三观,我倒是在这个问题下看到了群魔乱舞。


下面很多答案触目惊心,我也不喜欢黑格尔的中国哲学的一些看法,乃至于黑格尔整个的历史哲学。但居然有不止一个答案说黑格尔地位「尴尬」「低」,真正尴尬的就是这个评价本身,显然缺乏最基本的基本的基本的基本哲学素养,但凡百度一下,也不会得出这么无知的结论。当代的大家里,就有阿甘本齐泽克从黑格尔思想里不知道提炼了多少东西。海德格尔一直高度评价黑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离不开黑格尔,德里达的解构不忘攻击黑格尔,分析哲学也开始重新评估黑格尔,科耶夫开的黑格尔讲座,直接影响了拉康、巴塔耶、梅洛庞蒂、阿隆等一批人。

你说黑格尔垃圾可以,因为这是一个价值判断,而说黑格尔在哲学史地位低,那就是智商问题了。

我来随便说说黑格尔思想里一些比较好玩的部分

1无限判断:精神就是骨头

《精神现象学》里,精神这个词想找到一个跟它对应的词,但是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于是选择了恰恰跟它最相反的词,反映精神本身是最难以被表述的。无限判断指主词和谓语的完全不符合,比如说,紫色是好天气。精神和骨头的极端不相称,这个段落长期被忽视,直到齐泽克出版《意识形态崇高客体》,在里面,齐泽克说语言就是这个骨头,我们想表达自己的精神,只能通过语言这个容器(骨头)

2艺术的终结

黑格尔的三卷美学把西方的艺术分成:象征-古典-浪漫。象征型里精神得不到准确表达,所以作为客体的艺术很抽象,比如金字塔,在古典型里,精神和艺术客体基本统一,比如希腊雕像,在浪漫型里,精神超过客体,客体不足以表达精神,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精神已经发展到了不能被艺术满足的水平了,所以他说艺术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倒不是否定艺术的接下去的存在和发展,而是说接下来会有超越艺术的存在,更适合人类的精神。黑格尔觉得这个东西是哲学,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3历史的终结

科耶夫-福山从黑格尔那里提取的理论。黑格尔在看到拿破仑之后说,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科耶夫认为黑格尔在这里已经看到了消除民族的世界帝国的存在。顺便一提,科耶夫将慈父视为工业化的拿破仑,或者世界精神2.0……

4哲学的终结

又是科耶夫,但是这位是真的重要,不仅是哲学家,甚至还是政治家。总之科耶夫说黑格尔无法被超越。因为黑格尔把所有可能性都吸干了。其实这说的是黑格尔的哲学是个闭环的体系,任何对这个体系的批判都会被「辩证地」吸入这个体系里。

5婚姻=否定性

有个答案说黑格尔和中国哲学的区别,大部分说得很好。其实从对婚姻的看法也能看出黑格尔和中国儒家思想的不同,黑格尔觉得拒绝浪漫派的观点,他觉得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之前首先是一个人的割裂,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的割裂。婚姻恰恰是一个人宣告自己的独立=主权的时候,是和过去割裂的时候。是一种从零开始,而不是传宗接代。

6纯有=纯无

黑格尔的《逻辑学》从有开始,而不是从无开始。黑格尔认为纯粹的思考就是纯有,一种没有任何规定的有,纯有是纯粹的抽象,因此是绝对的否定,所以又成了无。

7绝对精神

《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觉得整个历史都是绝对精神的运动。柄谷行人批判其为事后的思考,也就是站在一个完结的角度,把一堆异质的东西,强行整合成一个带有目的的过程。

8好战分子

黑格尔在《法哲学》里提倡战争,他怒斥康德的永久和平,说永久和平使得民族堕落,并称战争是有理性的。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也说,为了一个国家阶层的活力和流动性,需要时不时发动战争。这个才是应该警惕的地方,黑格尔是怎么用「哲学」来给战争的合法性辩护的。

暂时就先说这么多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