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11月14日,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他去世前的兩個小時前,他還在給學生授課。按照他生前的遺願,他長眠於偉大的思想家費希特的身旁。而這個行為就讓人不可思議:他的成名作《精神現象學》就是以批判費希特開始的。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特用這樣一種獨特的視角來回顧一下他的思想。

思想家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然是學習得來的,而史上最牛宿舍就發生在他的身上。當年他在圖賓根大學讀神學的時候,他的舍友有:謝林小他五歲的天才,還有荷爾德林,一個被遺忘了近一個世紀的詩人和哲學家。

而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最年輕的謝林,最早成名,成為費希特的學生和最早的思想的批判者。而黑格爾和荷爾德林二者都得到他的栽培,而黑格爾還從荷爾德林得到大量的思想的啟發。而最詭異的是,他們三個雖然都是神學院的學生,晚年只有最年輕的謝林在堅持他的「天啟神學」。黑格爾的方向是純粹的哲學,而荷爾德林則以藝術而被海德格爾所發掘。而讓謝林最早成名的還是他的"自然哲學「。而這樣,這個史上最牛的三個舍友,分別就以三個不同的方向來展開對上帝的理解。分別是謝林從自然哲學、荷爾德林從藝術、黑格爾從哲學。而最詭異的是,而這個排列順序正是他們三者的年齡的大小,從小到大的順序。

作為神學院的學生,黑格爾得到的評價是「喜歡哲學,卻並優秀,對神學不太用功,卻學業優秀」,而最詭異的是,他卻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而神學或者說對上帝的信仰,則是他一生的信念。而更加詭異的是,他對哲學的認識:一切哲學都是神學,而神學呢?徹底的神學就是哲學。

而在他這個基本的信念中,我們就發現他一個最大的特點:既是又不是的矛盾。

也可以說,黑格爾最讓人顛覆對他認識的就是,他的矛盾性。

首先,世人對他的評價,生前,被譽為「哲學王」,死後又被打成死狗,一個世紀以後,以他的名義的黑格爾主義,在世界各地流行。

其次,他的哲學的方法,他顛覆了傳統的形式邏輯,開創了思辨邏輯,而他認為,他的思辨邏輯包含形式邏輯,而形式邏輯只是他邏輯的一部分,並把他這個思想或者方法認為是他最得意的東西,而最讓人顛覆的認識是:世人並不認同他的這個觀點,他的《邏輯學》現在仍然對世人是天書,他的最火的一本書還是他的《精神現象學》,而這本書,已經被他放到《哲學科學全書綱要》的精神哲學部分,且只是構成他哲學的一個導論。

最後,我們開始來討論他顛覆我們三觀的東西。

1、首先他認為世界是一,但他的表現形式卻是「三」。

也就是說,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真理就是上帝,但上帝卻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所以,這個一和三的關係,就構成了他所有思想的核心。

作為一的真理,而這個真理就有三為一體來體現:真理自己、真理自身、真理的概念(真理本身)。

2、「那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東西,而那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要現實的。」

對黑格爾而言,真理的東西就是「理性」的東西,而這個理性的東西,作為真理是三位一體的真理,是分別作為存在,而作為存在它是自在的真理,是本質,而作為本質它是自為的真理,而惟有作為概念,它纔是自在自為的真理本身。

所以,在那現實的東西中,不是包含了理性的東西,而是將理性的東西實現了出來。所以,現實的東西,就是那個真理自身的一種顯現。

而那個作為理性的東西自身,如果沒有顯現,那它就是一個存在,一個只是自在的理性,這個自在的理性就是一個未被規定出來的理性,或者說只是一個潛在的理性。而這樣的一個理性,作為理性,作為真理,就是一定要被作為本質,被本質所推動,而被顯現出來,或者實現出來。

而我們不禁要問,那這樣一來,那些偷盜,那些罪惡是怎樣的一種東西?黑格爾說,那些惡的東西,只是因為我們樹立了善,這些惡就被顯現出來了,而這些作為不是理性的、本質的東西,所以它們只是作為不真實的東西,不現實的東西,是一些暫時的,一些必定被消滅的東西。我們唯有在真理的照射下,才能認清這些罪惡的本質,才能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不是真理的東西,都是真理要把他們所消滅的東西。

3、哲學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個:上帝是所有的真理

對於哲學,這位偉大的思想家認為,哲學的對象只有一個:「理性」,而理性就是一個「全部的」東西,而這個全部的東西,就是一個無限的東西,而作為這樣的一個對象就是「絕對的」,而這個絕對的東西,就是事物的自身。也就是說,作為哲學來說,它的對象,就是哲學自身,就是哲學對真理自身的一種認識。

而這樣就得出他的一個推論:

(1)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孔子不是哲學家,而是一個智者,老子不是哲學家等等。

因為在他看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考,還沒有達到對「絕對」的認識,沒有認識到這個「絕對」的一,是一種絕對的「有」。而這個絕對的「有」,就是「神」,就是「上帝」。

而對老子來說,黑格爾之所以不認為他的《道德經》是一部哲學書,只是因為,他認為,老子的哲學立論的根基是:無中生有。而這個思想恰恰是他認為哲學的死敵——智者派,或者詭辯派的觀點。

(2)而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則來源於,他對真理的認識。

在他看來,真理是「精神」的真理,而這個真理是上帝的啟示的精神。對上帝的認識,則是一個民族成為一個文明民族的門檻。我們的先人,還沒有從自然的血緣關係中走出,還沒有走出自然狀態的倫理社會,也就是說,我們的先人,都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人」,而只是認為,我們自己是屬於「家族」,而「家族」屬於「皇帝」。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說,我們的先人只有一個人是「自由的」。而所有的法理依據就是,我們的先人對「人」自身的認識,還沒有從「上帝」這樣一個絕對的視角。來討論人同人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對黑格爾來說,人的真理,來源於對人本身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和認識,是需要一個媒介,而這樣一個媒介是「宗教」。

對宗教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思考人同「絕對」的關係。而這種關係的思考就意味著人對自身的一種定位。而人從崇拜中走出來的過程,就是人自身的一種成長過程。

所以,它把天啟宗教認為是宗教的最高形態,認為,在天啟宗教中,人已經最初對上帝的崇拜,已經可以「上帝」的精神來作為人了。

(3)這樣來看,他對我們古代的政體的批判,就是一個人的自由,是專制還是其他的就不重要了。因為這個就是建立在他的「人生」觀的認識上。

4、而通往哲學的道理只有《邏輯學》

對黑格爾而言,既然哲學只有一個,而這個哲學就是對「上帝」或者說「絕對」的思考。而這樣一來,所有的思考,就是以命題的形式展開,而這種展開就是《邏輯學》。而這種《邏輯學》是以這樣的形式而展開的:

絕對是有

絕對是無

絕對是變

絕對是本質

絕對是概念

。。。

既然都是絕對,自然就是有到無,無到變,變到本質,本質到概念等等的一種進展,等等

而這樣的一種哲學觀,就顛覆了我們的哲學史,而這樣,他就終結了哲學。所以,正是黑格爾讓哲學的歷史,變成了古典哲學——這種古典,就是成為一種歷史的東西,被終結在他的邏輯體系中了。

而他也就成為這種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

他也變成了最後一位體系的哲學家。

暫時就到這裡吧,腦容量不夠了。


woc黑格爾都上熱搜了真是有生之年。最近幾天正好抽了點時間讀擱置很久的《精神現象學》,就隨便寫點東西答一下,不打算說得很全,也不保證專業(水平也遠遠不夠)。

黑格爾是我最喜歡的哲學家,黑格爾哲學裡給我帶來共鳴和震撼的思想實在太多太多了,這裡只憑記憶說幾條能立刻蹦進我腦子裡的點。

歷史感當然是黑格爾哲學的招牌。其他哲學家一般是給你一個關於世界的靜態圖景,告訴你一些他們腦子裡的真理,然後論證。黑格爾寫書完全不是這個思路,因為黑格爾心中的真理是動態發展的,所以黑格爾的書一般也會把精神發展的全部歷程都展現出來。因此黑格爾的書甚至給人感覺不像是人寫的,而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展開。我剛開始讀《精神現象學》的時候很不適應,經常會發現這一頁的一個命題和過了兩頁之後的另一個命題相矛盾,但實際上這恰恰是黑格爾哲學的精髓所在——辯證法,或者說精神的否定運動。

辯證法這個東西高中政治也講過,說實話當時學的時候覺得平淡無奇,但是當真在黑格爾的著作中直觀地碰到辯證法本身(而非對辯證法的講解概括)時震撼到靈魂都升華了。。。而且越想越覺得合理,因為我們的思維天生就是辯證式的——先直接獲得一個想法,經過反思揚棄它,走到它的反面,再揚棄反面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再揚棄等等,最起碼我從小到大學東西思維通常就是這樣運動的。而黑格爾說,這種辯證性或者否定運動乃是精神的本質,不僅適用於個體思維,同時也適用於人類整個哲學史,於是就有了《精神現象學》。

很多哲學家寫書時都會在序章裏簡單批評一下之前的思想家,而《精神現象學》是在用整本書來幹這個事。。。。因為在黑格爾看來,你如果要超越一個思想,不能僅僅簡單地批判或者直接否定它,而應該把它納入到你自己思想中的一個環節並上升到更高境界,也就是揚棄。因此簡單地說,《精神現象學》就是把西方哲學史以及一些重要的思潮都用辯證法串(揚棄)了一遍——從最空洞的感性確定性出發,到知性,理性,精神,一點點涉及了古希臘哲學,斯多亞主義,懷疑論,笛卡爾,康德,費希特等等,還有顱相學,啟蒙,倫理,道德,宗教等等,內容特別豐富。從此,西哲史中各個思想流派不再只是不相容的百家爭鳴,而被黑格爾以邏輯演化的方式納入到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當中,並作為絕對精神的各個環節而存在。我個人的理解是這一整套人類思想發展史實際上是絕對精神演化的一個形態。這裡順便誇一下黑格爾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他哲學的發展性, 所以通常需要用很短的篇幅把某一個哲學家的思想內核非常凝練地概括出來(這樣才叫揚棄),黑格爾能做到這點恰恰說明瞭他思維範式和措辭(哲學術語)的高明。。。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為什麼絕對精神和我們個體的人的思維運動邏輯是一樣的?個體精神和時代精神有什麼關係?這又是黑格爾思想裏很震撼的一個點。《精神現象學》裏用發展上升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全書第一部分講感性知性,到了第二部分上升自我意識(貌似是費希特哲學的開端),也就是形成了個體思維,知道了「我是我」,到了第三四部分上升到理性和精神,也就是自我意識發現自己和作為整體的絕對精神其實是同一個東西。我記得先剛老師上課的時候(大概)說過,我們作為個體認識世界,本質上是絕對精神以我們為中介的自我認識。當年剛接觸到這個自我與世界同一的idea真的太震撼了,有種陽光(絕對精神)普照大地的感覺。這裡摘一段我很喜歡的原文:

意識從此可以擺脫感性的此岸世界的繽紛假象,擺脫超感性的彼岸世界的空虛黑夜,進入到當前存在的精神性白晝之中。

說真的,黑格爾的著作信息密度太高,包羅萬象而又具體入微,不愧為西方哲學的頂峯,給我帶來的啟發太多了,比如說何謂意識,何謂概念,何謂生命,何謂慾望,直接與間接的區別,空洞與具體的區別,自為存在自在存在為他存在的差別,何謂不是差別的差別,何謂確定性,等等。

先說這麼多吧,之後可能想到了再補充,以後大概率還會寫關於黑格爾的其他文章。


唉,你乎哲學板塊向來民哲、自以為是者泛濫,其中黑格爾尤其是一個重災區,這個問題下多數回答都辣眼睛


我讀黑格爾從沒被顛覆過三觀,我倒是在這個問題下看到了羣魔亂舞。


下面很多答案觸目驚心,我也不喜歡黑格爾的中國哲學的一些看法,乃至於黑格爾整個的歷史哲學。但居然有不止一個答案說黑格爾地位「尷尬」「低」,真正尷尬的就是這個評價本身,顯然缺乏最基本的基本的基本的基本哲學素養,但凡百度一下,也不會得出這麼無知的結論。當代的大家裡,就有阿甘本齊澤克從黑格爾思想裏不知道提煉了多少東西。海德格爾一直高度評價黑格爾,薩特的存在主義離不開黑格爾,德里達的解構不忘攻擊黑格爾,分析哲學也開始重新評估黑格爾,科耶夫開的黑格爾講座,直接影響了拉康、巴塔耶、梅洛龐蒂、阿隆等一批人。

你說黑格爾垃圾可以,因為這是一個價值判斷,而說黑格爾在哲學史地位低,那就是智商問題了。

我來隨便說說黑格爾思想裏一些比較好玩的部分

1無限判斷:精神就是骨頭

《精神現象學》裏,精神這個詞想找到一個跟它對應的詞,但是找來找去都找不到,於是選擇了恰恰跟它最相反的詞,反映精神本身是最難以被表述的。無限判斷指主詞和謂語的完全不符合,比如說,紫色是好天氣。精神和骨頭的極端不相稱,這個段落長期被忽視,直到齊澤克出版《意識形態崇高客體》,在裡面,齊澤克說語言就是這個骨頭,我們想表達自己的精神,只能通過語言這個容器(骨頭)

2藝術的終結

黑格爾的三卷美學把西方的藝術分成:象徵-古典-浪漫。象徵型裏精神得不到準確表達,所以作為客體的藝術很抽象,比如金字塔,在古典型裏,精神和藝術客體基本統一,比如希臘雕像,在浪漫型裏,精神超過客體,客體不足以表達精神,黑格爾認為人類的精神已經發展到了不能被藝術滿足的水平了,所以他說藝術歷史使命已經結束了,倒不是否定藝術的接下去的存在和發展,而是說接下來會有超越藝術的存在,更適合人類的精神。黑格爾覺得這個東西是哲學,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

3歷史的終結

科耶夫-福山從黑格爾那裡提取的理論。黑格爾在看到拿破崙之後說,世界精神騎在馬背上。科耶夫認為黑格爾在這裡已經看到了消除民族的世界帝國的存在。順便一提,科耶夫將慈父視為工業化的拿破崙,或者世界精神2.0……

4哲學的終結

又是科耶夫,但是這位是真的重要,不僅是哲學家,甚至還是政治家。總之科耶夫說黑格爾無法被超越。因為黑格爾把所有可能性都吸幹了。其實這說的是黑格爾的哲學是個閉環的體系,任何對這個體系的批判都會被「辯證地」吸入這個體系裏。

5婚姻=否定性

有個答案說黑格爾和中國哲學的區別,大部分說得很好。其實從對婚姻的看法也能看出黑格爾和中國儒家思想的不同,黑格爾覺得拒絕浪漫派的觀點,他覺得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之前首先是一個人的割裂,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的割裂。婚姻恰恰是一個人宣告自己的獨立=主權的時候,是和過去割裂的時候。是一種從零開始,而不是傳宗接代。

6純有=純無

黑格爾的《邏輯學》從有開始,而不是從無開始。黑格爾認為純粹的思考就是純有,一種沒有任何規定的有,純有是純粹的抽象,因此是絕對的否定,所以又成了無。

7絕對精神

《精神現象學》裏黑格爾覺得整個歷史都是絕對精神的運動。柄谷行人批判其為事後的思考,也就是站在一個完結的角度,把一堆異質的東西,強行整合成一個帶有目的的過程。

8好戰分子

黑格爾在《法哲學》裏提倡戰爭,他怒斥康德的永久和平,說永久和平使得民族墮落,並稱戰爭是有理性的。在《精神現象學》裏,黑格爾也說,為了一個國家階層的活力和流動性,需要時不時發動戰爭。這個纔是應該警惕的地方,黑格爾是怎麼用「哲學」來給戰爭的合法性辯護的。

暫時就先說這麼多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