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當你讀不懂原文、只能看譯本的時候,哲學著作對你而言就是整本的車軲轆廢話、沒有意義。

那要不試著學個外語,讀個原文?

說不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你指的是哪些話?

來都來了?

大過年的?


押韻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首先要知道哲學表達的是普遍性而非獨特性,而你所說的「車軲轆話」確實的表達了普遍性。


因為很多人相信看不懂的纔是學問。


謝邀~

現在的人最悲哀的是什麼?那就是認知與觀念極不匹配。

按理來說認知改變觀念,但很不幸許多人認知了,但觀念卻是改變不了了。而且還有點自我催眠的感覺。

這也是你所說的:沒有意義的車軲轆廢話,當成高大上的哲學真理。

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服務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自己的理論體系嘛。

所以你不要生氣,因為他的真理是他的真理,他一開始就是打算用來服務自己,不是用來服務你,你把這個搞清楚了,就會解開你的心結了。

以下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平交道的地方。平交道的柵欄已經放下來了,有火車要經過,一個人坐在他的車子裏等待火車經過,他正在看一本書,有一個站在柵欄旁邊的醉漢走過來,敲著裝有空調的汽車窗子,那個人打開窗子說:「我能夠為你做什麼?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那個遊手好閒的人說:「是的,我已經有兩天沒有喫任何東西了,你能不能給我兩塊錢?這樣我就夠了,只要兩塊錢。」

那個人笑了,然後說:「絕不要向人家借錢,也絕不要借錢給人家。」他將那本書給那個遊手好閒的人看,然後說:「你看!莎士比亞,這是莎士比亞這麼說的。」

那個遊手好閒的人從他的口袋掏出一本很髒的平裝書,然後對那個人說:「你這個狗娘養的!——這是勞倫斯(D.H.Lawrence)講的。」


因為真正的哲學門檻太高,人們不願意沉下心來認真的讀一讀哲學書


少時曾學哲,粗窺書,甚無聊。

分明一言可曉之的道理,反覆言說,使之成一章,進而成一書,神煩。

後不得不為作答背書,遂精讀細究,才覺平平之言皆包含真諦,只是初不能解,不識其中奧妙。

哲源於人之生活,人何其複雜,生活亦事事關聯相通。故哲中之言,看似反覆,句句差別不大,實則言說人的不同方面,句句皆有實際差異(沒看出來的人還須努力啊)

哲以人為中心——話語核心相同(讀者覺得話都差不多);

而從人的不同方面展開——話語的表述不同,表達的意思各異。

故真經還是真經,只是這讀的人未能明其理,冤枉了真經。

——————————————————————————有個有意思的地方

哲學因為是邏輯論證,所以結論前要引用相當部分的生活現象作鋪墊。

作者每次拋出一個新論點,都要引用一遍鋪墊。鋪墊的話雖次次不同,但都來源生活,衣食住行,看不出什麼「哲學意義」。

有意思的就在這裡:有多少個論點就有多少次鋪墊,結論可能就一句話的內容,前面的鋪墊可是相當的多。這就是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原因 ︿( ̄︶ ̄)︿


你也可以不對你的女朋友說諸如我愛你,我想保護你等等之類的高大上的話!


因為你看不懂


哪些人?哪些車軲轆話?如何當成???


現在有才能的人回去學哲學嗎,當初報哲學的估計都是調劑進去的。


沒有知識架構沒有理論基礎支撐觀點的人只能用經驗主義說服自己和別人,這時候只能藉助那些沒有意義的廢話來充當自己觀點的論據,這也是文化基礎薄弱造成的,多看書吧。


題主大可舉點例子,談談理解嘛,問題描述可還空著呢?

空丟一個結論問問題,釣魚都懶得放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