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当你读不懂原文、只能看译本的时候,哲学著作对你而言就是整本的车轱辘废话、没有意义。

那要不试著学个外语,读个原文?

说不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你指的是哪些话?

来都来了?

大过年的?


押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要知道哲学表达的是普遍性而非独特性,而你所说的「车轱辘话」确实的表达了普遍性。


因为很多人相信看不懂的才是学问。


谢邀~

现在的人最悲哀的是什么?那就是认知与观念极不匹配。

按理来说认知改变观念,但很不幸许多人认知了,但观念却是改变不了了。而且还有点自我催眠的感觉。

这也是你所说的:没有意义的车轱辘废话,当成高大上的哲学真理。

每个人都要为他自己服务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理论体系嘛。

所以你不要生气,因为他的真理是他的真理,他一开始就是打算用来服务自己,不是用来服务你,你把这个搞清楚了,就会解开你的心结了。

以下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交道的地方。平交道的栅栏已经放下来了,有火车要经过,一个人坐在他的车子里等待火车经过,他正在看一本书,有一个站在栅栏旁边的醉汉走过来,敲著装有空调的汽车窗子,那个人打开窗子说:「我能够为你做什么?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那个游手好闲的人说:「是的,我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任何东西了,你能不能给我两块钱?这样我就够了,只要两块钱。」

那个人笑了,然后说:「绝不要向人家借钱,也绝不要借钱给人家。」他将那本书给那个游手好闲的人看,然后说:「你看!莎士比亚,这是莎士比亚这么说的。」

那个游手好闲的人从他的口袋掏出一本很脏的平装书,然后对那个人说:「你这个狗娘养的!——这是劳伦斯(D.H.Lawrence)讲的。」


因为真正的哲学门槛太高,人们不愿意沉下心来认真的读一读哲学书


少时曾学哲,粗窥书,甚无聊。

分明一言可晓之的道理,反复言说,使之成一章,进而成一书,神烦。

后不得不为作答背书,遂精读细究,才觉平平之言皆包含真谛,只是初不能解,不识其中奥妙。

哲源于人之生活,人何其复杂,生活亦事事关联相通。故哲中之言,看似反复,句句差别不大,实则言说人的不同方面,句句皆有实际差异(没看出来的人还须努力啊)

哲以人为中心——话语核心相同(读者觉得话都差不多);

而从人的不同方面展开——话语的表述不同,表达的意思各异。

故真经还是真经,只是这读的人未能明其理,冤枉了真经。

——————————————————————————有个有意思的地方

哲学因为是逻辑论证,所以结论前要引用相当部分的生活现象作铺垫。

作者每次抛出一个新论点,都要引用一遍铺垫。铺垫的话虽次次不同,但都来源生活,衣食住行,看不出什么「哲学意义」。

有意思的就在这里:有多少个论点就有多少次铺垫,结论可能就一句话的内容,前面的铺垫可是相当的多。这就是我一开始看不下去的原因 ︿( ̄︶ ̄)︿


你也可以不对你的女朋友说诸如我爱你,我想保护你等等之类的高大上的话!


因为你看不懂


哪些人?哪些车轱辘话?如何当成???


现在有才能的人回去学哲学吗,当初报哲学的估计都是调剂进去的。


没有知识架构没有理论基础支撑观点的人只能用经验主义说服自己和别人,这时候只能借助那些没有意义的废话来充当自己观点的论据,这也是文化基础薄弱造成的,多看书吧。


题主大可举点例子,谈谈理解嘛,问题描述可还空著呢?

空丢一个结论问问题,钓鱼都懒得放饵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