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帲媚竟さ匿徸由复龋雮€月内连锯三次。

请容我先稍稍扯远一点。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书里面写关羽刮骨疗毒的事,我当时觉得极为震撼:

(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以我自己的感觉,被刀子割个小口子,或被蚊子咬个包出来,都能让人感到肉体疼痛且精神不自在,但关云长在扒开皮肉刮骨头时还能谈笑风生,这是不是也太假了一点?

终归是小说嘛。

但后来看《三国志》,读到这一段: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我才知道,这事情竟然是真的。这是何等的意志力啊,难怪关二爷被后世尊为「武圣」。

在忍受疼痛方面,有比关二爷更强悍的存在吗?

有一个。

关羽只是「刮骨」,他可是锯腿,并且还不是一次,而是半个月内连锯三次。

当然,和关羽一样,同样没有用麻药。

1935年2月,一渡赤水后,红3军团4个师缩编为4个团,21岁的钟赤兵任第12团政委。在和王家烈的「双枪兵」作战时,一颗子弹贯穿了他右小腿后侧肌肉,顿时血流如注。但钟赤兵杀红了眼,全然不顾自个伤势严重,依然继续战斗。因卫生员不在,警卫员胡胜辉只得撕下衬衫给他包扎,但哪怕包扎了十多层,鲜血仍不断往外渗。

这场战斗,从早上6时一直打到傍晚,不论怎么劝说,钟赤兵就是不肯下火线。他带伤作战的时间,估计在4个小时以上。

红军占领遵义城后,医生立即治疗钟赤兵。然而绷带一解开,医生脸色都变了,原来因包扎不到位,且钟赤兵带伤战斗的时间太长,他的右小腿骨都已经完全扭碎了,肌肉也已成了黑紫色。

必须马上动手术:把右小腿坏死部分锯掉。

但当时医疗条件极差:别说麻药了,连医疗器械都没有,为钟赤兵动手术的工具,是一把老百姓砍柴的刀和一把断了半截的木匠锯。

锯子上下拉动,将钟赤兵的右小腿锯掉。手术过程中,钟赤兵疼得几次昏死过去,然而愣是一声不吭,医生、护士都哭了,说你要是忍不住,就喊出来吧。但钟赤兵依旧不做声。手术进行了三个半小时,当钟赤兵再次醒转时,他的右小腿已经没了。

贵州当时天气不好,卫生消毒条件又很差,几天后,钟赤兵的伤口感染了,半条右腿,肿得如象腿一般粗,他陷入了持续昏迷中。彭德怀指示医生,一定要把他救活。

怎么救?

还是锯腿。

这次,要把膝盖以下部分全部锯掉。

照例是没有麻药,照例是拿柴刀和锯子做器械,硬生生锯腿。

但手术做完没几天,钟赤兵的伤口再次感染,怎么办呢?

锯腿。

第三次锯腿,要从大腿根部开始锯。

仍然没有麻药,仍然是用柴刀和锯子。

按理说,常人经受这样的痛楚后没有死去,就已经是奇迹了。但钟赤兵不但活了下来,并且还坚持参加了长征,一直走到了陕北。在第三次手术后奄奄一息的当口,部队本打算安排他去当地老乡家里静养,但钟赤兵坚决不同意,说不让他长征,他就要拔枪自杀。部队最终决定带他走。

你以为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累赘吗?不一定。没多久,他就学会了单腿骑马,动作非常麻利。

开国中将钟赤兵

钟赤兵(右)和李天佑在莫斯科

后来,钟赤兵去苏联养病并学习,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46年归国参加了解放战争。建国后,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有这样的先辈,革命哪有不胜利的道理。


吃过魔芋吗?

魔芋面,魔芋爽,魔芋毛肚,魔芋火锅

这种高产量,低热量,口感多变,滋味上等的优质食材,仿佛是上天专门赐给减肥吃货的福利,不仅帮助万千饕餮在不长肉的情况下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西南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然而,这种食材并非传统的种植作物,它的发现和推广,离不开一位叫做何家庆的"农民"教授。

(右为何家庆)

何家庆,1949年生,与国同寿,出身贫苦,父亲靠给人拉板车谋生,曾在拉车时致残。

何家庆小时候家庭的贫苦不是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想像的,全家省吃俭用捡破烂为生,在助学金和亲友老师的资助下一路读到大学。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没有国家,我还是个拉车的,你肯定也是,别人给你一捧土,你要还人一座山。

所以,毕业于植物学专业的何家庆,一心想要从自己的专业中寻求为乡村人民脱贫致富的方向。

为了实践这个理想,他省吃俭用苦心积攒费用,要去大别山考察,父亲听说此事,把自己一毛两毛攒的4000块给了他。1984年开始,他历经湖北、河南、安徽三省19个县,爬了35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步行了12684公里,采集上万份植物标本,获取了珍贵的数据资料。

也就是这次考察,他发现了日本人对于魔芋的重视,这种产量高,作用广,适应性强还不用太过管理的优质作物,简直是西南地区的宠儿。

所以,为了推广魔芋,何家庆又在五十高龄时候,再次奔赴西南,推广魔芋种植技术,这次的经历可谓九死一生。

深夜遇劫匪,贴身盘缠被抢走,

外表太褴褛,被警察扣留成盲流

路途被胁迫,拉到黑矿山干活

一人穿森林,被成群蝙蝠扑咬

……

基本算一个现代《辛巴达历险记》

最终,魔芋的种植得到铺开,许多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这位当年因为不满学校官僚化管理而投身科学研究的老教授,于2009年,(打错了,是2019年T﹏T)走完自己一生。

我佩服他吗?佩服,发自内心的佩服,但我更佩服

.

.

.

他的父亲


邓稼先在临终前留下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对妻子说的:「苦了你了。」


第二句是对自己说的:「永不后悔,死而无憾。」


第三句是对后人的嘱托:「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


1924 年 6 月 25 日,安徽省怀宁县的「铁砚山房」诞生了一个男婴。


邓以蛰与当时的宗白华并称「南宗北邓」

邓以蛰与当时的宗白华并称「南宗北邓」
邓以蛰与当时的宗白华并称「南宗北邓」

铁砚山房是怀宁县邓家的祖宅,占地接近 2000 平方米。之所以有这么大一份基业,是因为怀宁邓家在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一位大书法家和大篆刻家——被称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的邓石如。


邓家传到第五代,有子邓以蛰,早年东渡日本求学,后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哲学和美学,归国后在北大、清华、厦大等多所高校任教,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


邓以蛰与妻子王淑蠲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取名叫邓仲先,一个取名叫邓茂先,然后就在 1924 年的 6 月 25 日,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邓以蛰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邓稼先。


2


邓稼先出生 8 个月后,全家就来到了北京。

出身书香门第,邓稼先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3 岁时,邓稼先就已经认识很多字,并能背诵不少古文名篇。5 岁时,邓稼先入读北平武定侯小学,随后又考入了崇德中学。


在小学的时候,邓稼先被父亲要求在学习之余,还要自学「四书五经」,所以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而到了中学,邓稼先又被家人鼓励一定要学好英语和数理化,因为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那时候的邓稼先,不仅自己热爱学习,还由于家族和父亲的关系,经常见到到家里来串门的学问大家。


比如常到邓家来拜访的人中有一位姓许的教授,年少的邓稼先只知道他在「五四运动」中是一个学生领袖,后来还知道他曾是国外一个很有名的女科学家的学生,邓稼先花了些心思才会写他的名字——许德珩。


许德珩,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曾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许德珩,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曾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许德珩,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曾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又比如父亲的好朋友杨武之教授,邓稼先只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名的数学家。因为邓稼先和杨教授的儿子年龄相仿,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杨家的儿子也在崇德中学读书,比邓稼先高两级,名字叫杨振宁。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邓稼先的人生轨迹就会一直这样平稳地走下去,有很大的概率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高校教授。


但是,在邓稼先 13 岁那年,一件足以影响他一生价值观和奋斗目标的事情发生了: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的日军,很快就攻入了北平。

3


还是初中生的邓稼先,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国难家仇」。


当时的北大和清华都撤往了后方,但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因为恰好身患肺病,咳血不止,所以全家都留在了北平。


邓稼先每次在街上看到耀武扬威的日本兵,心里都不是滋味。


有一次,父亲的一位老友到家中拜访,邓稼先看到一向儒雅的父亲怒发冲冠,叫那位老友滚出去。那是邓稼先第一次看到父亲发那么大的火,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位老友代表的是伪政府,来请父亲出山为伪政府教书。


但不久后,父亲邓以蛰却要为儿子担心了。


已经读高一的邓稼先,有一次在操场上当众将一面日本国旗扯碎,踩在了脚底下。


中学当时的校长悄悄找到了邓以蛰,出于好心劝他:「以你儿子这个脾气,早晚会有汉奸告到日本人那里,肯定要出事。不如让他早点出去避一下。」邓以蛰闻言后觉得有理,决定让邓稼先先随姐姐到大后方昆明去读书。


1940 年 5 月,还没读完高二的邓稼先随姐姐经上海、香港和越南,抵达了昆明。临行前,父亲的一句话让邓稼先印象深刻:「你以后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祖国有用!」


带著父亲的嘱托,邓稼先来到昆明后,先是完成了高中学业,然后考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师从王竹溪(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开拓者)、郑华炽(著名光谱学家)等著名物理学家。


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

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
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

当邓稼先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他先去一所中学做了数学老师,由于教学口碑非常好,经人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


此时的邓稼先才 22 岁,年纪轻轻就已经当上了北大的助教,可谓前程似锦。但他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去美国留学——因为更先进的科学在那里,要去那里学。


曾有身边人劝他:「天就要亮了,你先别走。」


邓稼先的回答是:「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1947 年,邓稼先顺利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在第二年选择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留学——这所大学是先他一步赴美留学的好友杨振宁帮他选的,因为这里学费相对便宜,但学术能力很强。


在美国,邓稼先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学业上,只用了 23 个月,就以本科学历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此时的邓稼先才 26 岁,所以被称为「娃娃博士」。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洋彼岸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和当时诸多在美国留学的学子一样,邓稼先立刻就开始准备回国事宜。


平心而论,刚刚拿到博士学位不久的邓稼先,选择回国并不会遭受钱学森那样的巨大阻力,但导师和同学对他的挽留肯定还是有的。而以邓稼先的学历和聪慧,在美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也绝非难事。


但是邓稼先还是决定放弃一切,在 1950 年 8 月 28 日搭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就像当初他承诺的那样。


邓稼先 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时的照片

邓稼先 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时的照片
邓稼先 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时的照片

回国后,曾有朋友开玩笑问邓稼先带回来了什么礼物。邓稼先笑著回答:「带了几双尼龙袜子给我爸爸,因为这个东西国内还生产不出来。」然后他又接了下半句:「还有,就是我一脑子的核物理知识。」


1949 年,杨振宁兄弟(左、右)和邓稼先合影于芝加哥大学

1949 年,杨振宁兄弟(左、右)和邓稼先合影于芝加哥大学
1949 年,杨振宁兄弟(左、右)和邓稼先合影于芝加哥大学

4


回国之后,邓稼先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42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历史的细节: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馒头大师 复旦新闻学硕士

¥39.00 会员免费


拥有人民授予的荣耀,却能低头藏起荣耀,重回人民的人,最让我佩服。

2013年,国家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启动,让我们得知了一大批隐姓埋名、深藏功名、甘愿为人民当牛做马的战斗英雄。

仅列几位。

柴云振,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人,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深藏功名33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特等功臣获得者,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

1951年5月朴达峰阻击战中,带全班连下三个山头,还孤身从敌占高地一侧迂回爬上山,孤身一人用冲锋枪端了美军指挥所,子弹打光后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腰部多处负伤,昏死过去。

保卫了我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作用。

彭德怀发布1952年第一号命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但是,柴云振失踪了。志愿军总部发给柴云振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

几十万部队连日转战,大批伤病员后送,前线和后方脱节,根本找不到。

直至1984年,在老军长秦基伟的多年寻找下,终于找到当年拿著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在民政局领取了一千斤大米的复员费,隐姓埋名33年的柴云振。

隐姓埋名33年,从未吐露过半点功名。

33年后,从未向人民吐露过自己功绩的老英雄柴云振,被金日成邀请访问朝鲜,看到了自己的假坟和「遗像」,把它们带回了家。

朝鲜军事博物馆里的柴云振「遗像」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去世。

他说:「荣誉属于祖国和人民,我只有多作贡献来报答。」

蒋诚,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人,志愿军12军31师92团1营机枪连班长。深藏功名36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获得者。

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肠子被炸出来自己又重新塞回去,以重机枪歼敌四百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

复员后深藏功名36年,从未向他人提起。直至2018年统计退役军人信息时才被人所知。

被问到时,他很坦然的回答:「没啥子遗憾。」

祖国的英雄,英雄的祖国拉费耳伯爵的视频 · 2.9 万播放

张国福,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人,东北野战军第47军独立3师9团战士。深藏功名4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战斗英雄,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五次,并荣获四野授予的「孤胆英雄」、「开路先锋」、「青年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两枚、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纪念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奖章一枚。

1947年5月夏季攻势中,年仅16岁就高举手榴弹,扬言「同归于尽」生擒国民党中将赵伯昭

1948年9月辽沈战役中,参加了著名的突袭廖耀湘指挥所胡家窝棚的战斗,手持爆破筒冲进指挥所,又扬言「同归于尽」生擒廖耀湘指挥所剩余敌人。(廖耀湘逃走)

这位多次手持爆炸物扬言同归于尽的「辽北地区著名狠人」,作为第四野战军战斗英雄代表参加了1950年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1951年随47军入朝,刚刚参加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被毛主席单独请吃饭还勉励「再立新功」的张国富,全连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孤身坚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胸部负重伤仍然不退。

退役后拒绝到县委上班做官,一心想务农,把自己的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

档案、户口、复员证、立功证什么都没带,到黑龙江鹤岗矿务局消防队干起了消防员。消防队解散后,他便留在矿务局所属的火药厂当了20多年的火药工,直到1986年退休。

隐姓埋名40年,直到1998年因肺病严重(战争遗留),才被子女上报国家,遂直入301医院,但已是肺癌晚期。

这个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作为全军四百多万指战员中选出的78名特等战斗英雄之一,被毛主席亲自请吃饭的四名英雄之一,电影《上甘岭》「张连长」的人物原型,

隐姓埋名,连八宝山革命公墓都不想麻烦,自己要求安放在鹤岗殡仪馆烈士灵堂。

1998年7月11日,老英雄挣扎著敬了最后一个军礼,说「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好。」

「我在这里吃雪,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拉费耳伯爵的视频 · 3.4 万播放

张富清,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14团6连战士。深藏功名63年。

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1948年11月,张富清作为14团6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在头皮被炸掉的情况下,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1955年1月这位荣耀加身的大功臣却主动选择转业到湖北省最穷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深藏功名63年。

人民授予他荣耀,把他高高举起,他却从未向人民要过东西。

「我有什么资格去摆自己啊。」

1937—1950,崛起十三年拉费耳伯爵的视频 · 2.4 万播放

假如雪有光拉费耳伯爵的视频 · 2 万播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争年代部队流动多、退役军人数量大,加上相应的统计和退役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退役老兵们极高的觉悟和人格品德,

我们有一大批老战斗英雄深藏功与名,甘愿把人民给予的功勋藏起,继续为人民当牛做马,服务终生,直至成为街头巷尾一位位步履蹒跚的和蔼老者。

这就是人民的军队啊,从人民中来,回人民中去。

黄河下的英雄们拉费耳伯爵的视频 · 57.8 万播放

英雄深藏功名,是他们的选择;

我们尊重英雄,是我们的责任。

立功之人我佩服,立功后不陷名利的人更让我佩服。

老兵不死,也不会凋零。

拉费耳伯爵:有什么是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才会明白的人生道理??

www.zhihu.com图标


法国共产党员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以下简称约里奥·居里)(1900.03.19-1958.08.14),没有他,中国可能不会拥核武器,如果那样,现在世界的格局都可能不一样了。

约里奥.居里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国科学院院长、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女婿,而且是法国共产党员、著名的和平卫士。他对中国人民抱有同情态度,不但应学生钱三强之邀,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扣押在日本的物理学家赵忠尧,而且他郑重向毛泽东建议,中国也要搞原子弹,这是对毛泽东决策触动最大的一个人。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刘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约里奥.居里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随著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而在战术上逐渐重视起来。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确定研制了。

1951年,在巴黎居里夫人实验室从事研究的博士杨承宗(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回国前,居里夫人的长女和女婿将亲手制作的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送给他,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千万不要小看这10克标准源,这是我国开展铀矿探测用电离辐射计量研究唯一的借鉴实物,相当珍贵。这10克碳酸钡镭是玛丽·居里夫人亲手制作的极为珍贵的国际标本,英、美等发达国家也均以居里实验室制备的碳酸钡镭样品尊为国际标准,是我国开展原子能放射性计量研究的最基础实物。

钱三强将国家拨出的5000美金经费委托约里奥.居里暂时保管,然后转交给由英、法归国的杨澄中和杨承宗代购仪器与图书。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女儿海伦后来到中国访问时曾告诉钱三强说,他父亲收到这些美金之后,特别慎重,包得严严实实的,埋藏在小花园的一棵树下。

中国的两弹元勋们用这笔钱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购买了大量研究原子能有关的书籍、仪器、药品,以及一种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出品的、必须得到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任的特批才能购买的100进位的计数器。当时朝鲜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中国是「联合国军」的敌人,运出各种军用物资及尖端技术很难办到的。

最后这些来之不易的「违禁品」都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运出法国的并顺利抵达中国。

杨承宗对当年约里奥.居里与他的那一段重要谈话的回忆——约里奥-居里先生说:「我听说你要回中国去?」我说是的。他问什么时候回去,我说8月。他说:「这样啊,你回去告诉毛泽东」——他说起话来是举左手的——「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原子弹的原理又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嘛。钱」——就是钱三强,「你呀」——他也许不好意思举了钱而没举我。「钱,你啊,还有他的夫人(何泽慧)啊,还有王(汪)啊。」我那时候没有弄清楚王(汪)是谁,也不知道是王淦昌呢还是汪德昭,也不好去问他。

约里奥.居里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的党性、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都足以彪炳史册。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巨大贡献,应该被永远记住。

李子:印度官员再放雷人言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应该合并为同一个国家」,您怎么看??

www.zhihu.com图标李子:如何评价中科院院长称要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

www.zhihu.com图标李子:印军将在中印边境地区「部署」双峰骆驼,以用于物资运输和巡逻,对此你怎么看??

www.zhihu.com图标李子: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其中印度发现 73 个毒株的新变种,意味著什么?对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www.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