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四圣谛(苦集灭道),又说了缘起法。这些都能理解。

我的理解:因为缘起性空,所以此时的苦就会是某一时的乐,某一时的乐就会变成某一时的苦。比如低谷时总结教训经验,再次反弹。比如顺风顺水时膨胀,埋下隐患,最终陷入低谷。

我不能理解的是:佛法说一切只有苦,请问没有乐何来苦?没有苦何来乐?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怎么可能只存在一个。

我严重怀疑这是后人在四圣谛基础上,强加的说法。还请解惑,谢谢


佛陀所说的苦,并不是快乐和不快乐那种痛苦。要理解佛教的苦,要从词性上来分析,的巴利语是dukkha。准确的说,中文中并没有能形容dukkha的字。Duk是下劣的、易变的之意,kha是空无的、不实的之意。

想要理解这个苦,你要懂得佛陀所说的「因缘和合」,一切名色法(精神与物质)是由无数因缘组成而成,而每个因缘又由很多组合而来。就好像一个物质由一堆各式各样的分子组成,一个分子又由各式各样的原子组成。物质如此,精神也是如此,每一个心都有无数个细微的心思组成。这样的组合中每一个小单位又是不断生灭,不断变化的,每一个小单位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体的变化。

因此,佛陀说dukkha(苦),是说一切事物这种聚合的状态,易变而下劣,空无而不实,你不能控制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变化,身不由己,是无常不定的,如同被逼迫、被囚禁的焦虑。

所以才说,行走是苦、睡觉是苦、饮食是苦、一切皆苦。如果单纯的理解为痛苦的苦就不对了。


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甜不甜?甜!

如果不是在困境中,而是在自由自在的时空里,相濡以沫还甜吗?你是在开玩笑吗?你把唾沫吐到我脸上,还说这是爱我。你自己说这是不是有病?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就好像在快要干掉的池塘里,那些幸福美好的事情,就是我们用泡沫涂抹身体的行为。

此岸的一切其实都是苦的,只要你去过彼岸,哪怕只是看到过彼岸的影子,你也会明白,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苦的。

当然,即使你未曾瞥见彼岸,在这个此岸待的时间长一点,你会有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比如,濒死体验的人,往往会说灵魂离开身体的时候,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比如,基本上一个人世界观成型之后,往往就会变得悲观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身体里本身就是痛苦的,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只是我们在里面的时间长了,自己忽略了这种痛苦而已。

不过,求死是不能离开这个娑婆世界的,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才行。

-------------------------------

我这么说,肯定有人要说我脑筋不正常,那么我来说一些脑筋正常的人可能会理解的事实。

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灵长类动物的群体大小和它们的脑容量有一种特定的对应关系,一旦某个群体的个体超过了一个数目,或者一部分个体会被赶出去,或者这个群体会分裂成两个。这个数目具体是多少,不同的灵长类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数字严格和群体成员的脑容量对应。

上图是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在非洲中部的一张照片。他面前的石头上摆放著四块橡皮泥模型。从左往右第一块最小,它代表的是一种小型独居灵长类——婴猴的大脑。第二块大脑模型代表疣猴,它们每15只左右成群居住。第三块代表长尾猴,这种猴子的群体大小在25只左右。最右边是狒狒的脑,而狒狒们50只左右为一群。爱登堡说:「如果你把一颗头骨给猴类研究者看,他们即使不能判断这具体是哪一种猴子的头骨,也能准确地预测这种猴子以多大群体生活。」

万恶的生物学家突然想到,人类也是灵长类啊,那人类的群体上限是多少呢?

算了算人类的脑容量,他们推导出人类的群体上限大约是78人(原谅我并没有把这个数字记得很确切),当一个人所处的社群人数超过78个的时候,他就要面对超过自己大脑容量的过量信息。

你们家可能只有3~5个人,你们公司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家和公司不是你所在的社群,这个国家,这个地球才是!

你能想像现在人类的社群有多大吗?

全球有70亿人!

我们把那些说不同语言或者在不同国家的人当成外星人不算,就算中国,14亿;

如果你在别的国家,这个数字还能减少不少。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数字比78要大得多!

所以,你能明白为什么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感觉特别累吗?

你知道为什么上网总能碰上杠精吗?

你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让你抓狂吗?

你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不满吗?

因为你的大脑一直在超负荷运转,不断处理过量的社交信息,而你遇到每一个人都和你一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你说苦不苦?

以上就是我每天不看新闻联播的理由。


比方:人生上长了个疮,这个疮本质是苦的,但有时候,什么都没碰到,是不苦不乐受,被什么东西碰到了就是苦受,苦受缓下去了,或太苦了,用冰块之类的凉凉就是乐受。我们所谓的快乐仅仅是痛苦被缓解了而已。你可以去观察:

我想要一部手机,在没得到以前是产生了一个欲望,得不到当然是苦,然后终于买来了,满足了,满足了什么?原来的苦被平息了而已。

再比如:你走累了,坐一会,躺一会会让你很舒服,很快乐,但让你一年两年一直坐著睡著就变成苦了。任何所谓的快乐,如果不断的加强最后都会变成苦,比如你饿了吃饭,吃个两碗会很快乐(因为抹平了饿的苦,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乐)但让你吃一百碗,原来的乐就变成苦了。

而苦却不一样,苦的东西量再加大最后都不会变成乐,砍你一刀是苦,但砍一百刀一千刀也不会变成乐。而乐一旦量加大马上会变成苦。

所谓的乐,仅仅只是苦的暂时平息。

佛说的苦,除了粗大的苦苦,还有坏苦,行苦,只有对这些苦有充足的认知,然后不断的串习发起对苦的厌离、害怕才能真正生起对三有轮回的出离心。否则在苦的时候想出离,一旦有些乐受(苦的暂时平息)就贪著了,是没法出离的。

众生轮回的原因是什么?是集谛。是烦恼造业所感的,因就是烦恼这些不净的,造出来的果会是乐的吗?整 个情器世间都是众生烦恼造业所感的,从因上去看,它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乐。

在轮回中,就算是无色界,也是苦,更别说欲界了

凡夫手掌支,不知行苦毛。圣者如眼睛,其心甚出离,共勉力!


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恰恰说明你没有理解四圣谛,也没有理解缘起法。

四圣谛是个完美的逻辑闭环,没有可挑剔的逻辑漏洞。

苦圣谛=五取蕴苦

苦集=当来有爱,喜贪俱

苦灭=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染著无余断乃至息没=涅槃

题主你说的那个乐,实际上在四圣谛中是苦的范围,你只是在自说自话。

《杂阿含经》卷17: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异比丘独一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是比丘作是念已,从禅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于静处禅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CBETA, T02, no. 99, p. 121a2-11)

题主你说的那个乐是行法,行法必定是行苦,乔达摩不否认有乐受,他只是把乐受放到更广的维度,在那个范围内,乐还是那个乐,但它变苦了。


你去画廊看到一副山水画,心里想的是真漂亮,要能挂在我家客厅就好了。

但假设画里有一群二维人,他们就不会这么想。因为画家随意几笔挥就的山,他们可能要爬好几天;画家随意添堵墙,他们就能被困住,叫天不应,叫地无门。

从他们的视角看自己,反正是过日子,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但从你这个三维世界的人来看,他们的苦与乐都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全部世界,只是你想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而已。

你要傲慢一点,会像看蚂蚁搬家一样嘲笑他们的;要慈悲一点,就会同情他们。

不管怎样,在你三维人的眼里,他们这群二维人肯定是苦的,因为你绝不会想成为他们,哪怕他们有时候看起来很快乐。

但突然你陷入了沉思:自己所处的三维世界,是不是也只是其他世界里的一幅画而已?自己眼里的高山,是不是也只是他世界画师的寥寥几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