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五百长者。异口同音前白佛言。

世尊。我等各欲解脱。十种娆乱之法。总略而言。乃至十种生死怖畏彼彼十法。我等各欲悉求解脱。

尔时世尊。告五百长者言。

汝等各欲求解脱者。而彼解脱 从何所求。

诸长者。眼不欲解脱。

何以故。眼本无转 亦复无作。眼无所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眼本不从我之建立。

诸长者。耳鼻舌身意不欲解脱。

何以故。耳鼻舌身意。本无转 亦复无作。意无所思。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意本不从我之建立。

诸长者。色不欲解脱。

何以故。色无所转 亦复无作。色无所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色本不从我之建立。

声香味触法不欲解脱。

何以故。法无所转 亦复无作。法无所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法本不从我之建立。

又复长者。色蕴不欲解脱。

何以故。色蕴无转 亦复无作。色蕴无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色蕴不从我之建立。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不欲解脱。

何以故。识蕴无转 亦复无作。识蕴无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识蕴不从我之建立。

又复长者。地界不欲解脱。

何以故。地界无转 亦复无作。地界无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地界不从我之建立。

水火风空识界 不欲解脱。

何以故。识界无转 亦无所作。识界无思 亦无了知。

是故应知。识界不从我之建立。

诸长者。当知一切法 皆从虚妄分别所起。系属于缘 无力劣弱。从缘而转。

若有缘法 而彼诸法即可施设。

缘法若无。诸法亦复无所施设。

然于一切法所施设中。无有少法 而可了知。

亦无少法 若生 若灭 若起 若尽。

复无别法 为断 为常。

汝诸长者。以是缘故 应如是知。彼一切法皆从虚妄分别所起。系属于缘 无力劣弱。从缘而转。若有缘故 而彼诸法即可施设。缘法若无。诸法亦复无所施设。

然于一切法所施设中。亦无少法 而可了知。亦无少法 若生 若灭 若起 若尽。复无别法 为断 为常。

汝等当知。若有虚妄分别。不如理作意 即可施设。

若无虚妄分别。不如理作意 无所施设。

若有不如理作意。而彼无明即可施设。

若无不如理作意。无明 亦复无所施设。

无明有故 行 有施设。

无明无故 行 无施设。

诸行有故 识 有施设。

诸行无故 识 无施设。

识法有故。而彼名色 即可施设。

识法无故。名色 亦复无所施设。

名色有故。而彼六处 即可施设。

名色无故。六处 亦复无所施设。

六处有故 触 可施设。

六处无故。触法 亦复无所施设。

触法有故 受 可施设。

触法无故。受法 亦复无所施设。

受法有故 爱 可施设。

受法无故。爱法 亦复无所施设。

爱法有故 取 可施设。

爱法无故。取法 亦复无所施设。

取法有故 有 可施设。

取法无故。有法 亦复无所施设。

有法有故 生 可施设。

有法无故。生法 亦复无所施设。

生法有故。而彼老死 即可施设。

生法无故。老死 亦复无所施设。

此中应知 何名为老。

谓状貌衰变 喘息呻吟。策杖而行 诸根熟异。寿命减没 行相朽旧。

如是所说 故名为老。

何名为死。

谓终殁时至 灭所灭相。诸蕴离散 身坠于地。彼众同分 坏谢变异。

如是所说 故名为死。

此是老相。此是死相。总而言之 名为老死。

生法有故。而彼老死 即可施设。

生法无故。老死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生。

谓发生 遍起 出胎 成立。五蕴起聚 六处圆具。彼众同分 次第合集。

如是所说 故名为生。

有法有故 生可施设。

有法无故。生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有。

谓欲有 色有 无色有。

此名为有。

取法有故 有可施设。

取法无故。有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取。

谓欲取 见取 戒禁取 我语取。

如是所说 故名为取。

爱法有故 取可施设。

爱法无故 取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爱。

谓色爱 声爱 香爱 味爱 触爱 法爱。

如是所说 故名为爱。

受法有故 爱可施设。

受法无故。爱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受。

谓眼触为缘 所生诸受。

耳触为缘 所生诸受。

鼻触为缘 所生诸受。

舌触为缘 所生诸受。

身触为缘 所生诸受。

意触为缘 所生诸受。

如是所说 故名为受。

触法有故 受可施设。

触法无故 受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触。

谓眼触 耳触 鼻触 舌触 身触 意触。

如是所说 故名为触。

六处有故 触可施设。

六处无故 触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六处。

谓眼处 耳处 鼻处 舌处 身处 意处。

如是所说 故名六处。

名色有故 而彼六处即可施设。

名色无故 六处 亦复无所施设。

何谓名色。

谓受想行 号之为名。

受触作意 及彼四大。

四大所造 号之为色

总而言之故曰名色。

识法有故 而彼名色即可施设。

识法无故 名色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识。

谓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如是所说 故名为识。

行法有故 识可施设。

行法无故 识法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为行。

谓色遍思 声遍思。香遍思 味遍思。触遍思 法遍思。

如是所说 故名为行。

无明有故 行可施设。

无明无故 诸行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无明。

谓不知先际。不知后际。不知先后际。

不知内不知外。不知中间。

不知苦集灭道 四圣谛法。

不知于缘。不知缘生法中若黑若白。

不知缘与非缘。不知对碍非对碍。

不知有罪无罪。

不知所应亲近 不应亲近。

于诸法中不知不见。不能觉了现前三昧。

如是所说故名 无明。

不如理作意有故。而彼无明 即可施设。

不如理作意无故。无明 亦复无所施设。

何名不如理作意。

谓我于先世 为有为无。

我于先世 已过去邪。未过去邪。我于先世 为类何等。

我于未来世 当复何得 为有为无。未来世中 当在何处。我于未来世 复类何等。

于内法中 其复云何 有我无我。而生疑惑 为有为无。

何者是生 何者不生。若有所生 复类何等。

由起如是 不如理作意故。于其六见及余见中 有所生起。

即起有我之见 无我之见。于我我所中。不能平等 如理而观。

以不平等如理观故。如是乃有 诸见生起。

是故有我 及有世间。即有缘法。

其缘法者。无常 无强 无力 无坚。

是不究竟 变坏之法。

于不究竟法中。计为正住 及正安立。此见成已。是故说名 不如理作意。

虚妄分别有故。不如理作意 即可施设。

虚妄分别无故。不如理作意 无所施设。

何名虚妄分别。

谓我 人 众生 寿者 补特伽罗 儒童 意生 作者 受者。

此名虚妄愚夫 异生 无闻之者。于我 人 众生 寿者等中。而生遍计。此名分别。

总而言之 故名虚妄分别。

此虚妄分别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设。

虚妄分别无故。不如理作意无所施设。

此虚妄分别 及不如理作意有故。无明即可施设。

二法无故。无明 亦复无所施设。

无明有故。而彼诸行即可施设。

无明无故。诸行亦复无所施设。

总略而言。乃至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设。

生法无故。老死亦复无所施设。

诸长者。当知一切法皆是虚妄分别所起 系属于缘。

其缘法者 无常 无强 无力 无坚。从缘而转

缘法有故。而彼诸法即可施设。

缘法无故。诸法亦复无所施设。

然于一切法所施设中。亦无少法而可了知。亦无少法 若生 若灭 若起 若尽。亦无别法 为断 为常。

诸长者。譬如池中大水流注。有诸虫鱼 楼止其内。

于汝意云何。而彼诸鱼 依何力邪。

长者白佛言。

世尊。依水为力。

佛言长者。

于汝意云何。水实有力邪。

长者白佛言。

不也 世尊。不也 善逝。

佛言长者。

水本无思 其何有力。

长者白佛言。

无力 世尊。无力 善逝。

佛言长者。

虚妄分别所起诸法。亦复如是。无力无坚 从缘所转。

缘法有故。而彼诸法即可施设

缘法无故。诸法亦复无所施设。

然于一切法所施设中。亦无少法而可了知。亦无少法 若生若灭 若起若尽。复无别法 为断为常。

诸长者。而彼缘法 若或如理伺察之时。实不可信。

不可信故。即生惊怖。

由惊怖故 四向驰走。

又复谛诚 如理伺察。云何是此法。云何是彼法。

以伺察故。即不见有惊怖驰走。

又复如理伺察之时。即无有法。

以无法故。云何驰走。

何以故。诸长者。以一切法 无所得故。一切心意 亦无所得。

又复诸长者。

一切法无我。以离尘垢故。

一切法无众生。以离我故。

一切法无寿者。超越一切生老病死 忧悲苦恼愁叹等法故。

一切法无人。三世断故。

一切法无文字。一切音声语言离故。

一切法本来无尘。无所缘故。

一切法寂静。近寂相故。

一切法一切处通达。如虚空自性故。

一切法依止于空。无决定对现故。

一切法无动。无依止故。

一切法安住实际。无住无动相应故。

一切法无言说。离语言波浪故。

一切法无色相。离形显色及对碍所行故。

一切法无等。离我相故。

一切法无所了知。离心意识故。

一切法无含藏。超越眼之境界道故。

一切法不可信。超越耳鼻舌身意境界道故。

复次佛告诸长者言。

一切法无观无不观。何以故。离生住灭故。

一切法无转无作。离心意识故。

一切法系属于缘。自性无力故。

又诸长者。眼者四大所造。无常 无强 而不究竟。无坚 无力 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恼 众病所集。

是故诸长者。眼无依止 亦无造作。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四大所造。无常 无强 而不究竟。无坚 无力 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恼 众病所集。

是故诸长者。意无依止 亦无造作。

诸长者。是等诸法应如是学。

此眼如聚沫 不可撮摩。

眼如浮泡 不得久立。

眼如阳焰。从业烦恼 渴爱所生。

眼如芭蕉 自体无实。

眼如幻化 从颠倒起。

眼如梦寐 为虚妄见。

眼如其响 系属于缘。

眼如影像 由业对现。

眼如浮云 刹那离相。

眼如电光 须臾变灭。

此眼无主 为如地。

此眼无我 为如水。

此眼无众生 为如火。

此眼无寿 为如风。

此眼无人 犹如虚空。

此眼不实 四大为家。

此眼性空 离我我所。

此眼无知 如草木瓦砾。

此眼无作 风力所转。

此眼为空 不净充满。

此眼虚伪。虽复治事莹饰 终归散灭。

此眼如丘井 为老所逼。

此眼毕竟无边际处。后当归死。

诸长者。汝等当知。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 其义亦然。总略乃至彼一切法 应如是知。

诸愚夫异空。于彼一切所欲法中。而生爱著。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又复于彼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眼界 色界 眼识界。乃至意界 法界 意识界。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此等法中 所欲爱著。

乃至一切有为无为 名相法中 所欲爱著。

是故诸长者。汝等当于所欲法中 勿生爱著。谓妻子 舍宅 财宝等法。勿生贪取。

当发净信 舍家出家。得出家已 不生乐欲。无乐欲故 圆具净戒。

修持清净波罗提木叉之法。圆满洁白法式仪范。乃至小罪 犹怀大惧。

诸长者若如是学。即得戒蕴具足。

戒具足故。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无所取。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而无所取。

眼界 色界 眼识界。乃至意界 法界 意识界。而无所取。

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而无所取。

总略而言。彼一切法 都无所取。以无取故 即无减失。

何法无减失。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无减失。

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无减失。

眼界 色界 眼识界。乃至意界 法界 意识界无减失。

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 无减失。

此等诸法。若无减失 即无染污。无染污故 即速得轻安。

何法轻安。谓无所见。

若无所见即一切所向。无有少法 而作障碍。

若无障碍 即自无所害。他无所害。自他无所害。

由无害故 心无所坏。即能趣入彼无余依 清净涅盘。

又诸长者。所言入者。何所入邪。

谓非眼所入。非耳鼻舌身意所入。

又诸长者。若执眼从缘成。此即著我我所 离于涅盘。

云何离涅盘。

谓贪故 离涅盘。

嗔故 离涅盘。

痴故 离涅盘。

无智故 离涅盘。

诸长者。无智者 不离过去。不离未来。不离现在。决定无智 离智所生。

何名为智

所谓 尽智。

何名尽智。

谓即过去无尽智。未来无尽智。现在无尽智。缘法无智 离智所生。

彼无智离智。即眼从缘 离智所生。

眼者无我。若无我 即无取。

若无取 即无舍。

若无舍 即解脱。

云何解脱。

谓我执解脱。众生执解脱。寿者执解脱。人执解脱。断常执解脱。一切执解脱。分别执解脱。

彼无分别已。即无 能分别 所分别。法无分别 亦不离分别。

云何无分别。

谓我我所 俱无分别。

若我无分别 即无取舍。

若无取舍 即所入解脱。

若法离系。若法非离系 皆得出离。

何所离邪。

谓 离一切苦。

诸长者。当求如是出离之法。然于是中无法可取。何以故。若有所取 即生怖畏。

尔时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义。说伽陀曰

以取法故即生怖 由怖当堕恶趣中

若见如是怖起因 识法有故而生取

若能如理观正道 慧光明见破诸暗

见故即得胜慧明 当知异性无所得

应当审观诸空处 运动虚假而不实

此中勿作安乐门 渴爱虚诳世间故

如实了知于空法 知诸法空皆无实

我得安乐离忧门 亦得无动最上乐

若能如是正了知 即知一切法皆空

由斯解脱诸苦因 是故诤讼无所立

因诸所欲生执著 执故而生诸娆恼

执者即是取之名 因取故生于三有

有故有生即轮转 三有止息即不生

老病死法亦随无 毕竟不受无常苦

当知无欲即无取 以无取故无三有

有若止息即无生 老病死苦皆不受

是故汝等诸长者 同发舍离取著心

弃诸眷属所爱因 速当圆具苾刍相

知识财利诸所欲 应当互生于喜足

随处谦恭起下心 所向为他增善利

勿起意谓自守戒 勿观他为破戒者

于其戒相持犯中 勿非毁他为犯者

譬如野鹿投绳网 当知彼为自损害

魔索缚心害亦然 毁他生害亦如是

愚人生诸损害意 自赞毁他深为咎

毁戒尚息于谤言 何况梵行持戒者

具学仙众勇智者 常修远离寂静行

弃舍身命无爱心 勤求解脱寂静法

诸外道辈及典章 无利根本皆远离

爱乐甚深正法门 彼法宣说真空理

心根本处此当知 所谓内外十二处

从彼生起诸业因 业久住处谓思法

眼根色境二种缘 眼识生缘为三事

若不和合破散时 如无薪火义如是

如是所生一切法 互相和合故有生

作者受者二俱无 正道常现诸所作

内外诸法所成身 是中应知我空法

愚人颠倒执著心 于我我所不知故

眼内无法而可有 于外亦复无所得

无我无作寿者无 应知诸法亦如是

非眼遍思欲解脱 耳鼻舌身意亦然

色等无转无作门 当观诸法亦如是

如大海水起聚时 暂生泡沫而无实

谛观眼等亦复然 无坚无力如泡沫

五蕴自性假和合 如彼聚沫无坚力

解脱一切娆恼门 及彼生老等忧恼

汝于我教出家已 了知一切法如幻

不虚受彼信施心 复能普供十方佛

尔时五百长者。闻佛宣说甚深正法。即于如是 中路方处。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譬如白衣不杂尘黑 易受染色。此五百长者。于是方处 远离尘垢 法眼清净。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复为五百长者。宣说法要 示教利喜。

佛言

诸长者 眼极炽焰。

云何炽焰。谓贪火 嗔火 痴火炽焰。

生老病死 忧悲苦恼等火炽焰。

我说此法自受苦恼。

耳鼻舌身意 炽焰亦然。

云何炽焰。谓贪火 嗔火 痴火炽焰。

生老病死 忧悲苦恼等火炽焰。

我说此法自受苦恼。

色尘炽焰。

云何炽焰。谓贪火 嗔火 痴火炽焰。

声香味触法尘 诸火炽焰。亦复如是。

又诸长者。色蕴炽焰。

云何炽焰。谓贪火 嗔火 痴火炽焰。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诸火炽焰。亦复如是。

十八界法 其义亦然。

又诸长者。地界炽焰。谓贪火 嗔火 痴火 炽焰。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 炽焰。亦复如是。

谓贪火 嗔火 痴火 炽焰。生老病死 忧悲苦恼炽焰亦然。

我说此法自受苦恼。

复次长者。

眼无所取 应如是学。

耳鼻舌身意 亦无所取。

色无所取

声香味触法 亦无所取。

应如是学。

又诸长者。

色蕴无所取。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及十八界 皆无所取。

应如是学。

又诸长者。

地界无所取。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 亦无所取。

应如是学。

又诸长者。

此界无所取。他界无所取。

应如是学。

复次诸长者。若眼耳鼻舌身意 无所取故。即无依止。

色声香味触法 无所取故。即于诸处中 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及十八界 无所取故。即于蕴界中 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地界 水界 火界 风界 空界 识界 无所取故。即于六界中 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此界 他界 无所取故。即于一切世界之中得无依止。

又诸长者。若一切法无所取故。即于一切法中得无依止。

诸长者。一切法无所得 亦非无得。

若能了知无得非无得。即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我说此为解脱诸苦。

尔时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义。说伽陀曰

此诸世间极炽焰 生死二火镇烧然

无救娆恼诸愚夫 唯圣道法常不灭

何法世间作光明 有佛如来今出现

刹那善观正道门 发起精进常坚固

常观诸法无依止 慧光明见破诸暗

见故即得胜慧明 应知异性无所得

若能观察无依止 了知一切法皆空

如是了知空法门 菩提心空无所有

当知贪嗔痴等法 此三炽焰极猛恶

世间寿命普烧然 久处睡眠愚不觉

所有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逼迫

当知娆恼诸世间 彼一切法无依止

尔时五百长者。闻佛所说如是正法。心开意解。前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于佛法中净信出家。复于佛所 圆具净戒。

尔时佛言。

善来 诸苾刍。

即时诸长者。须发自落 袈裟著身。成苾刍相。

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汝念受持袈裟衣 须发自落皆清净

执持应器善相圆 一切皆成阿罗汉

既证果已依师法 各说清净嗢陀南

于诸天人大众前 圆满清净苾刍相

往昔曾于诸佛所 皆修广大布施行

一呼善来欢喜生 处处广修诸善法

今得见我出世间 发清净心复增胜

由彼增胜清净心 听说最上清净法

闻佛语已证圣果 远离我见诸执著

现前空法悟圆成 我生已尽皆解脱


念佛求生极乐,解脱轮回捷径

修行之首要便是选择法门,七觉支第一既是择法觉支。选择法门应从契理、契机入手。古德赞叹《华严经》为根本法轮,是成佛的最上乘法门。《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足见极乐世界是修行最圆满、最究竟的皈依处。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

-- 恭录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近代往生传序)

「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

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若凡若圣,或智或愚,同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迨至临欲命终,即得随佛往生也。

既往生已,则已断惑者,速证无生。具业缚者,亦登不退。从兹亲炙弥陀,参随海众。熏陶化育,染如来之妙香。障尽智圆,复本具之佛性。俯提劣机,曲护初心,唯此法门,最为第一。如来之恩,广大周至。虽天地父母,莫能喻其万一也。」

——恭录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西方公据重刻序)

原文:http://yinzu.org/1b03/ygdswczb3-56.htm

参考白话: https://mp.weixin.qq.com/s/xhB4dz_qy6vlniPgrtEpEg

《法照入竹林寺传》中,法照大师问文殊菩萨:「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菩萨告法照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弘一大师警训:「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谨录《龙舒净土文》备说以供参考: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何为夜备,灯烛床褥。何为寒备,衿裘炭薪。何为去备,福慧净土。」

末学惭愧,无知无识,无修无德。如有于人于法不相应之处,恳请大家严厉批评指正。至诚叩谢。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往生净土。永不退转,得无量寿

佛告弥勒:「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狮子,彼有五百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


建议你把《圆觉经》看完,其中有言: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南无阿弥陀佛!

你想去极乐世界吗?至心信乐,发愿往生,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可以带你出轮回!

你功夫好不好,心清净不清净都不用担心,只要有求往生的念很强烈,这念就是正念!你是真心想去的,临终就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这样佛力就会伏住见思惑,此非自力而是佛力故。

假设出轮回要走10000步,通途法门每步都是自己走,净土法门只要走一步,这一步就是通身靠倒全部交给阿弥陀佛,剩下9999步佛给你完成了,0.01自力信愿行+99.99佛力,可是这0.01必须你自己完成!

娑婆世界一切必须全部放下,这个属于自力,如果放不下说明你心里根本没有阿弥陀佛,根本不想去极乐世界,那就继续轮回,跟阿弥陀佛没关系,是自己的问题!

希望可以帮到你!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