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了一个泡茶的大水壶,大约1L,然后现在日常的饮水基本都是喝的茶,每天3L的饮水量,目前泡的是杂牌绿茶,没什么大的副作用就是会便秘,有没有什么不贵茶叶适合这种我这种外行夸张喝法的,最好的咖啡因含量不低的...


啊……这个问题,我观望很久了,其实我Jio得,所有茶都可以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只不过碰到百年老枞真的西湖龙井酱婶高级的茶,我还是会讲究一下的。

我也经常把虎啸岩肉桂整一大杯一大杯那样喝,也称得上牛饮。

你喝绿茶便秘可能是因为你体质的原因,因为绿茶本身属寒凉性的,刺激性还是比较强的。

如果喜欢这种大杯泡的话,可以考虑发酵过的茶,比如乌龙茶、红茶、黑茶。

从口感上来说,乌龙茶高香,茶性平,入口微涩,回甘持久,喝习惯的就会比较喜欢;红茶清甜,茶汤通透,入口就甜,茶性温,如果体质属热的人,是不建议常喝的;黑茶味重。

这几种都是能拿来大杯泡饮的茶,不过建议是茶量少,水多这样,味道有些许差强人意,但喝还是好喝的~

喝茶对身体的好处有什么??

www.zhihu.com图标

这个问题我看到好久了,想了想,还是谈谈自己的主观看法,因为需要陈述的理论太多,字太多,怕写........

另外最近我在研究茶汤的酸碱性对茶叶的口感影响时系统性的详阅过所谓的酸碱性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原来被过分夸张和虚构而已,可以适度借鉴。

言归正传,

不开玩笑,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就你目前的状态而言,长期的饮用低价绿茶(雨前茶或者中大叶绿茶)而导致的身体长期处于酸性体质状态,人一天大概需要3l左右的水分补充,你一天的饮茶量也是3l左右,基本处于比较极端的「以茶代水」的状态,导致人本身的机能不能主动恢复性的调节自身的酸碱平衡。

「便秘」就是人体处于酸性状态的表症之一。

当然,有专家认为,人作为地球上进化最完美的生物体,不存在酸性碱性体质之说,自身有调节免疫能力,但「茶汤」是弱酸性或者中等酸性饮品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茶叶是碱性食品是因为茶汤经人体代谢后转变成碱性物质)。

但人体的防卫式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虽然茶叶中本身含有钙、钾、镁、钠等碱性矿物质,但绝大部分茶叶PH值在4-6之间(PH值6-8已经属于国家正常饮用水标准,另外再说),不可避免的........茶汤在由酸性转变为碱性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和调用体内已有的钙、钾、镁、钠等碱性元素........

「便秘」就是人体处于酸性状态的表症之一。

肥胖也是,所以这也是「喝茶可以减肥」说法的来由,中和效应。

特意附上国内一篇论文的茶叶PH值数据:绿茶以信阳毛尖举例,就不用我家的茶叶了:

春天的绿茶特别适合牛饮

可以直接说三个结论:

1、绿茶最接近中性(弱酸性),品质优异的名优绿茶,也就是所谓的明前绿茶、雨前绿茶(每年4月25号之前)比微发酵茶(铁观音类)、半发酵茶(岩茶)、全发酵茶(熟普、红茶)更适合长期饮用。

PH值大于6的名优绿茶呈弱酸性,越是芽头、芽叶嫩短越是接近中性。

我一直不建议因为贪恋茶叶的口感醇厚过多饮用浓茶或者中大叶茶,不是不能喝,一定要控制每天的摄入量,做不到题主说要求的「以茶代水」

2、铁观音、岩茶存放时间越长,茶汤PH值越低,越向中等酸性转化。比如说,坦洋工夫引以为傲的真花果香,其中的果香便来自于茶叶中的苹果酸、柠檬酸,茶叶里大部分的果香,都来自于干茶中含量占比3%左右的有机酸。

香气越高扬、口感越丰富的茶往往如此,而这种茶类往往是发酵茶。

3、茶叶叶子越大,茶汤PH越低,也就是酸性越强。广义上的浓茶就属于酸性比较高的茶叶。大家都知道长期喝可乐对身体不好,可乐的PH值在2-3之间。

综上所诉,结论是显而易见:

明前绿茶、雨前绿茶相对比较适合「以茶代水」。

但还是强调每天不能过量,选择的余地比较多,各地的绿茶都可以,明前茶比较贵,但雨前茶(4月20日前制作的茶叶是雨前茶,4月20日过后的茶叶开始疯长)作为口粮的还是有很多。以绿茶的成本来说。低于200一斤的可以基本不用考虑(特别是2020年,茶叶成本比往年要高的情况下)。

但其中有例外:

烘青工艺的黄山毛峰等黄山系绿茶、半炒烘的安吉白或者天目湖白茶又或者黄金芽(不是黄金叶)我估计会比其他大叶绿茶PH值要高些,因为相对比较清淡。这两种工艺有200元以下的中大叶茶。

花茶大部分属于绿茶,比如茉莉花茶、碧潭飘雪。

白茶品类中的中小叶可以考虑,比如白毫银针。

那是不是各种发酵茶(特别是夏秋茶)不适合「以茶代水」呢?

也不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炎炎夏日。

冷泡茶

冷泡茶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方法:20度水温或者以下的冷水直接冲泡的冷泡茶能够有效的降低茶叶的酸度,热水反而会加快茶叶中酸性物质的析出(冷水冲泡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控制茶叶中单宁酸的溢出)。

参考引用中台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冷泡茶之物化成份分析》

我的个人习惯是第一泡用沸水,加快茶叶成份融入茶汤,然后直接加冰水..........

第二种方法:参考工业流水线茶饮品冷萃取工艺,可以适当的在发酵茶中添加适当的钠盐(食用钠盐即可,不是钾盐,根据个人口感添加)微调茶汤的酸碱平衡性,回调控制茶汤的PH值在6-7之间,因为味觉感官上弱酸性的茶汤风味最佳。

个人浅见和些许实践,贻笑大方,仅适用于极端情况下长期大量饮茶的朋友,我自己的品牌也有红茶品类,不是漫反射,仅是有一说一。


不知道多贵叫不贵,喜欢咖啡因大叶夏暑茶值得推荐,云南那边大叶子多,夏天茶叶不值钱低端炒绿也很多。一次可以屯个几十公斤喝一年,可能几百块不到。不过夏天农药使用确实频繁,不知道介不介意。


牛饮再正常不过,差不多所有茶类都可以牛饮,碰到太高级的自然也舍不得。

NO.1 绿茶:

几乎是所有人首选,生普杯泡的也一抓一大把,除非是不舒服,否则很少换茶,如果想要咖啡碱含量高的,优先选择夏茶,好多工厂会发的那种高温茶,便宜到犯不上打药,唯一问题就是喝多了伤胃,我上学的时候就靠这种茶提神。

NO.2 红茶

肠胃不舒服的人或者不习惯绿茶的人,几乎有一多半都会选红茶牛饮,主要原因是绿茶和红茶的普及度比较高,其实红茶也有很多是用夏茶做的,而且发酵的工艺会增加咖啡碱的含量,所以通常来说,同样等级鲜叶做成的红茶要比绿茶的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如果单纯追求咖啡碱含量,选红茶,不过这种等级的红茶,基本不会用太好的工艺,所以也就很容易出现大家说的类似「上火」的感觉,而且这种等级的红茶甚至比绿茶更伤胃,还是建议谨慎。

NO.3 白茶

白茶牛饮的普及度一般,在公司里如果你看到谁杯泡白茶,基本都会去问一句:「这是什么茶」,就是这么无情。但是其实我认为牛饮的话白茶应该是首选,每天在饼上掰一块下来,或者买点现成的饼干茶,白茶耐泡,一泡一天也没问题,如果怕伤胃就选年头久一点的,就很好了,如果追求咖啡碱的话,最好的选择一定是新茶的秋茶。

NO.4 黄茶

像黄小茶芽茶,就不建议牛饮了,毕竟浪费了点,但是一些黄大茶还是可以考虑的,很多都很便宜,老粗茶的咖啡碱含量也不低,完全可以考虑。

NO.5 黑茶

招待客人煮一壶,放在那,就很省事,基本也是牛饮的状态,故作啜饮状,毕竟不是所有待客的场景都适合一边泡茶一边聊,煮一壶还是很合适的,稍微讲究一点的客人,可以换成老白茶,黑茶的提神效果还不错。

NO.6 乌龙茶

乌龙茶太多了,太低等级就算了,别拿自己身体开玩笑,等级稍微高点的杯泡都浪费了点,如果一定要杯泡牛饮的话,就少点投茶量,几乎所有种类都可以,我比较喜欢铁观音和台湾乌龙杯泡,与绿茶相似的感觉,作为绿茶喝烦了的替代品,提神作用也不错。

大致是这么个顺序吧,我个人理解。喝茶这个事,不是做作,喜欢牛饮再正常不过,太在乎形式就没意思了,虽然能喝出各种道道来,但毕竟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的,我基本一天一半时间都是牛饮,又有什么关系,我喜欢。


绿茶和白茶最适合,久泡了滋味不会苦得太夸张,而且即使放凉了冷泡滋味也不差。绿茶相对白茶会容易苦一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