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了一個泡茶的大水壺,大約1L,然後現在日常的飲水基本都是喝的茶,每天3L的飲水量,目前泡的是雜牌綠茶,沒什麼大的副作用就是會便祕,有沒有什麼不貴茶葉適合這種我這種外行誇張喝法的,最好的咖啡因含量不低的...


啊……這個問題,我觀望很久了,其實我Jio得,所有茶都可以想怎麼喝就怎麼喝,只不過碰到百年老樅真的西湖龍井醬嬸高級的茶,我還是會講究一下的。

我也經常把虎嘯巖肉桂整一大杯一大杯那樣喝,也稱得上牛飲。

你喝綠茶便祕可能是因為你體質的原因,因為綠茶本身屬寒涼性的,刺激性還是比較強的。

如果喜歡這種大杯泡的話,可以考慮發酵過的茶,比如烏龍茶、紅茶、黑茶。

從口感上來說,烏龍茶高香,茶性平,入口微澀,回甘持久,喝習慣的就會比較喜歡;紅茶清甜,茶湯通透,入口就甜,茶性溫,如果體質屬熱的人,是不建議常喝的;黑茶味重。

這幾種都是能拿來大杯泡飲的茶,不過建議是茶量少,水多這樣,味道有些許差強人意,但喝還是好喝的~

喝茶對身體的好處有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這個問題我看到好久了,想了想,還是談談自己的主觀看法,因為需要陳述的理論太多,字太多,怕寫........

另外最近我在研究茶湯的酸鹼性對茶葉的口感影響時系統性的詳閱過所謂的酸鹼性理論,有一定的道理,原來被過分誇張和虛構而已,可以適度借鑒。

言歸正傳,

不開玩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就你目前的狀態而言,長期的飲用低價綠茶(雨前茶或者中大葉綠茶)而導致的身體長期處於酸性體質狀態,人一天大概需要3l左右的水分補充,你一天的飲茶量也是3l左右,基本處於比較極端的「以茶代水」的狀態,導致人本身的機能不能主動恢復性的調節自身的酸鹼平衡。

「便祕」就是人體處於酸性狀態的表症之一。

當然,有專家認為,人作為地球上進化最完美的生物體,不存在酸性鹼性體質之說,自身有調節免疫能力,但「茶湯」是弱酸性或者中等酸性飲品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茶葉是鹼性食品是因為茶湯經人體代謝後轉變成鹼性物質)。

但人體的防衛式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雖然茶葉中本身含有鈣、鉀、鎂、鈉等鹼性礦物質,但絕大部分茶葉PH值在4-6之間(PH值6-8已經屬於國家正常飲用水標準,另外再說),不可避免的........茶湯在由酸性轉變為鹼性的過程中,必然會消耗和調用體內已有的鈣、鉀、鎂、鈉等鹼性元素........

「便祕」就是人體處於酸性狀態的表症之一。

肥胖也是,所以這也是「喝茶可以減肥」說法的來由,中和效應。

特意附上國內一篇論文的茶葉PH值數據:綠茶以信陽毛尖舉例,就不用我家的茶葉了:

春天的綠茶特別適合牛飲

可以直接說三個結論:

1、綠茶最接近中性(弱酸性),品質優異的名優綠茶,也就是所謂的明前綠茶、雨前綠茶(每年4月25號之前)比微發酵茶(鐵觀音類)、半發酵茶(巖茶)、全發酵茶(熟普、紅茶)更適合長期飲用。

PH值大於6的名優綠茶呈弱酸性,越是芽頭、芽葉嫩短越是接近中性。

我一直不建議因為貪戀茶葉的口感醇厚過多飲用濃茶或者中大葉茶,不是不能喝,一定要控制每天的攝入量,做不到題主說要求的「以茶代水」

2、鐵觀音、巖茶存放時間越長,茶湯PH值越低,越向中等酸性轉化。比如說,坦洋工夫引以為傲的真花果香,其中的果香便來自於茶葉中的蘋果酸、檸檬酸,茶葉裏大部分的果香,都來自於幹茶中含量佔比3%左右的有機酸。

香氣越高揚、口感越豐富的茶往往如此,而這種茶類往往是發酵茶。

3、茶葉葉子越大,茶湯PH越低,也就是酸性越強。廣義上的濃茶就屬於酸性比較高的茶葉。大家都知道長期喝可樂對身體不好,可樂的PH值在2-3之間。

綜上所訴,結論是顯而易見:

明前綠茶、雨前綠茶相對比較適合「以茶代水」。

但還是強調每天不能過量,選擇的餘地比較多,各地的綠茶都可以,明前茶比較貴,但雨前茶(4月20日前製作的茶葉是雨前茶,4月20日過後的茶葉開始瘋長)作為口糧的還是有很多。以綠茶的成本來說。低於200一斤的可以基本不用考慮(特別是2020年,茶葉成本比往年要高的情況下)。

但其中有例外:

烘青工藝的黃山毛峯等黃山系綠茶、半炒烘的安吉白或者天目湖白茶又或者黃金芽(不是黃金葉)我估計會比其他大葉綠茶PH值要高些,因為相對比較清淡。這兩種工藝有200元以下的中大葉茶。

花茶大部分屬於綠茶,比如茉莉花茶、碧潭飄雪。

白茶品類中的中小葉可以考慮,比如白毫銀針。

那是不是各種發酵茶(特別是夏秋茶)不適合「以茶代水」呢?

也不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炎炎夏日。

冷泡茶

冷泡茶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方法:20度水溫或者以下的冷水直接沖泡的冷泡茶能夠有效的降低茶葉的酸度,熱水反而會加快茶葉中酸性物質的析出(冷水沖泡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控制茶葉中單寧酸的溢出)。

參考引用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冷泡茶之物化成份分析》

我的個人習慣是第一泡用沸水,加快茶葉成份融入茶湯,然後直接加冰水..........

第二種方法:參考工業流水線茶飲品冷萃取工藝,可以適當的在發酵茶中添加適當的鈉鹽(食用鈉鹽即可,不是鉀鹽,根據個人口感添加)微調茶湯的酸鹼平衡性,回調控制茶湯的PH值在6-7之間,因為味覺感官上弱酸性的茶湯風味最佳。

個人淺見和些許實踐,貽笑大方,僅適用於極端情況下長期大量飲茶的朋友,我自己的品牌也有紅茶品類,不是漫反射,僅是有一說一。


不知道多貴叫不貴,喜歡咖啡因大葉夏暑茶值得推薦,雲南那邊大葉子多,夏天茶葉不值錢低端炒綠也很多。一次可以屯個幾十公斤喝一年,可能幾百塊不到。不過夏天農藥使用確實頻繁,不知道介不介意。


牛飲再正常不過,差不多所有茶類都可以牛飲,碰到太高級的自然也捨不得。

NO.1 綠茶:

幾乎是所有人首選,生普杯泡的也一抓一大把,除非是不舒服,否則很少換茶,如果想要咖啡鹼含量高的,優先選擇夏茶,好多工廠會發的那種高溫茶,便宜到犯不上打葯,唯一問題就是喝多了傷胃,我上學的時候就靠這種茶提神。

NO.2 紅茶

腸胃不舒服的人或者不習慣綠茶的人,幾乎有一多半都會選紅茶牛飲,主要原因是綠茶和紅茶的普及度比較高,其實紅茶也有很多是用夏茶做的,而且發酵的工藝會增加咖啡鹼的含量,所以通常來說,同樣等級鮮葉做成的紅茶要比綠茶的咖啡鹼含量高。所以如果單純追求咖啡鹼含量,選紅茶,不過這種等級的紅茶,基本不會用太好的工藝,所以也就很容易出現大家說的類似「上火」的感覺,而且這種等級的紅茶甚至比綠茶更傷胃,還是建議謹慎。

NO.3 白茶

白茶牛飲的普及度一般,在公司裏如果你看到誰杯泡白茶,基本都會去問一句:「這是什麼茶」,就是這麼無情。但是其實我認為牛飲的話白茶應該是首選,每天在餅上掰一塊下來,或者買點現成的餅乾茶,白茶耐泡,一泡一天也沒問題,如果怕傷胃就選年頭久一點的,就很好了,如果追求咖啡鹼的話,最好的選擇一定是新茶的秋茶。

NO.4 黃茶

像黃小茶芽茶,就不建議牛飲了,畢竟浪費了點,但是一些黃大茶還是可以考慮的,很多都很便宜,老粗茶的咖啡鹼含量也不低,完全可以考慮。

NO.5 黑茶

招待客人煮一壺,放在那,就很省事,基本也是牛飲的狀態,故作啜飲狀,畢竟不是所有待客的場景都適合一邊泡茶一邊聊,煮一壺還是很合適的,稍微講究一點的客人,可以換成老白茶,黑茶的提神效果還不錯。

NO.6 烏龍茶

烏龍茶太多了,太低等級就算了,別拿自己身體開玩笑,等級稍微高點的杯泡都浪費了點,如果一定要杯泡牛飲的話,就少點投茶量,幾乎所有種類都可以,我比較喜歡鐵觀音和臺灣烏龍杯泡,與綠茶相似的感覺,作為綠茶喝煩了的替代品,提神作用也不錯。

大致是這麼個順序吧,我個人理解。喝茶這個事,不是做作,喜歡牛飲再正常不過,太在乎形式就沒意思了,雖然能喝出各種道道來,但畢竟不是時時刻刻都可以的,我基本一天一半時間都是牛飲,又有什麼關係,我喜歡。


綠茶和白茶最適合,久泡了滋味不會苦得太誇張,而且即使放涼了冷泡滋味也不差。綠茶相對白茶會容易苦一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