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开国皇帝,底层出身(刘邦朱元璋)和贵族出身(李世民赵匡胤)存在什么差别?


头疼。。。这种真的算是月经问题,时不时就有人拿出来又说一次,简直没完没了。我倒想问一句,认为农民起义成功后,刘邦和朱元璋屠杀功臣这种刻板印象到底是怎么来的啊?

汉初因功分封的列侯有145人,异姓王8人,共有功臣153人。其中仅有6人不得善终

其中丰沛功臣为60人,这是刘邦的核心团队,里面包含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王陵、夏侯婴、雍齿、灌婴、周苛、周昌等,除了一个人以外全部得以善终。

唯一被杀的是阳夏侯陈豨,高祖十年(前197,陈豨反叛,自立为代王,高祖十二年冬,陈豨被樊哙军所杀。这货是真的反叛,杀的理所应当。

除此之外,93个功臣中,被杀的只有8个异姓王之中的5个。这八个异姓王里包括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这里面被刘邦所杀的是三个人,吕后所杀是两个人。被杀者包括齐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韩王信

其中韩信一直有谋反的野心,被人告发之后降为淮阴侯,后来又试图结交他人准备叛变,被吕后诛杀。

彭越是因为不听调遣,被刘邦斥骂。彭越感觉到不安。后来有人去刘邦那告发彭越要谋反,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彭越被吕后诛杀。

英布是彭越死后,心生戒备。有人告发英布谋反,刘邦不信,派人调查。结果英布以为这是要害自己,真的造反,后被杀。

臧荼是项羽封的燕王,不属于汉功臣行列,后谋反叛变,被诛杀。

卢绾私通匈奴,被有司发现,潜逃匈奴。

韩王信是匈奴入侵时不敌,投靠匈奴人。在战场上被军队击败杀死。

所以汉初所封153位功臣,仅有6人不得善终,而且这六人或多或少都涉及谋反,通敌等大罪,并没有什么刘邦故意屠杀功臣的事情


汉朝清点完了,接著说明朝,明朝到底有多少功臣呢?按记载为25位公爵,79位侯爵,12位伯爵,11位子爵,23位男爵。共计150人

25位公爵,被赐死或处死的公爵仅有4人,分别为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李善长是因为结党营私,蓝玉涉嫌谋反。

79位侯爵,被赐死或处死20人,分别为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郑遇春、费聚、赵庸、朱亮祖、胡美、黄彬、梅思祖、陆聚、曹兴、叶升、曹震、张温、李新、陈桓、张翼、朱寿、孙恪。这名单里大多数是因为贪污,以及被两次大案牵连

12个伯爵, 被赐死或处死的伯爵仅仅只有2个,分别为桑敬、汪广洋。

11位子爵、23位男爵,没有被处死的。

150名获封爵位的功臣,被处死的仅为26人,而这26人被处死的原因要么是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比如朱亮祖),要么是打击党争和谋反(李善长,蓝玉等),要么是维护下一代皇权(冯胜、傅友德等)。虽然相比汉朝那是多的多了,但是也没有大家想像的那样「屠杀功臣」

对于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讲,已经可以了。当然如果朱元璋不打击贪腐权贵,不为老百姓做主,这个数字反而还会再少点。。。


命题不成立!刘邦和朱元璋的功臣集团真正死于皇帝的并不是大多数。李世民与赵匡胤也绝非不杀功臣……说白了,盲人摸象。


打个比方,我和朋友一起创业开公司。我比较能干,擅长拉关系跑业务,朋友比较擅长搞产品研发,大家术业有专攻,合作干活,相得益彰。但场面上的活都得我跑,为了工作方便我挂个总经理头衔,朋友挂个助理或某部部长头衔。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吞并了很多公司,成了业界翘楚,这时候我占有的公司股份超过52%。朋友的股份不到30%。而且我这个总经理名头含金量坐实了,我成了他实际的领导,朋友可能就不平衡了,认为我们两个人差不多,凭啥我占的股份多。而且,凭啥我就要领导他(以前的挂名都是唬外边人的,关起门来彼此谁都不当回事)

或者朋友没有不平衡,我却担心朋友会拉帮结派把我挤走。毕竟我们一起创业,我太清楚朋友的能力了。

上述例子可以解释寒门崛起的皇帝屠杀功臣的初衷。合伙人,因利合,极有可能因利散。

而出身好的皇帝嘛,资金 人员 产品都是我自己准备的,你们一个个都是职业经理人,想造反或跳槽,一个员工也拉拢不走,你们得掂量掂量,没有平台的庇护,单打独斗,能翻多大的浪。

既然如此,我犯得著做掉你们么。


谢谢大爷点我。


因为皇帝想让所有人叫他爷,功臣却想著叫他哥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