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傅恒是正面人物,对乾隆忠心耿耿。正史上的富察·傅恒是满清一代名臣,他颇有胆识,屡立战功,备受乾隆倚重,他是乾隆最信任的臣子,也是乾隆发妻富察氏之胞弟。

富察·傅恒二十岁担任蓝翎侍卫,二十二岁升任头等侍卫,二十三岁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二十七岁官拜议政大臣(一品),可谓是平步青云。他西伐金川、准噶尔,南征缅甸,在讨伐缅甸时感染疾病,回京后病情恶化去世,享年五十岁。

傅恒出身名门

富察·傅恒出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家世显赫,明朝末年其先祖富察·旺吉努投奔努尔哈赤,备受努尔哈赤倚重。旺吉努是后金的开国功臣,其后代大多身居高位。富察·傅恒曾祖父为满清两朝议政大臣,其祖父与父亲都是朝中大臣,富察·傅恒可谓是名门之后。

  • 公元1740年,富察·傅恒被任命为蓝翎侍卫,听起来不怎么高尚的职业,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资格担任的,蓝翎侍卫的选拔要求严格,必须是满、汉、蒙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才有资格被选取,其实宫中侍卫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富察·傅恒很快就升为头等侍卫,1742年升任为总管大臣。

  • 公元1743年,担任总管大臣一年后,傅恒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从二品),右侍郎就是副长官的意思,户部如同我们今天的财政部,户部右侍郎就类似于财政部的副部长,从一个蓝翎侍卫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一步步晋升至户部右侍郎,升职速度还是十分惊人的。
  • 公元1747年,富察·傅恒最终官至议政大臣(正一品),此时傅恒只有二十七岁,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官至一品,速度惊人。

西伐金川

  • 1748年,金川发生叛乱,乾隆任命清将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平定金川,但是却没有取得成果,于是乾隆任命钮祜禄·讷亲为军队统帅,让他到前线做指挥,讷亲没有实战经验,对军事战略一窍不通,而且刚愎自用,低估叛军,盲目出兵,导致清军惨败,让乾隆非常失望,乾隆最后赐讷亲自尽。

  • 同年九月,经过几次伐西的失败,让乾隆焦虑不安,此时富察·傅恒自告奋勇,请求乾隆准许他亲自率军讨伐金川,傅恒同年底到达金川前线,第二年初率领清军攻克金川数座险碉,二月傅恒班师回朝,授封为一等忠勇公。

平定准噶尔

公元1754年,准噶尔发生内讧,乾隆准备攻打准噶尔,受到群臣反对,就在此时傅恒挺身而出,为战争做准备,他协助乾隆制定战略方针,备受乾隆赏识。次年,清军攻克准噶尔伊犁,准噶尔大汗达瓦齐被俘,傅恒为平定准噶尔立下大功。

南征缅甸
  • 公元1765年,西南边界屡次受到缅甸的骚扰,云贵前后三任总督,因讨伐缅甸失败而自杀,让朝廷惶恐不安,乾隆派大臣舒赫德前往西南考察,新上任的总督告知,讨伐缅甸根本没有胜算的可能,舒赫德返回北京后被乾隆呵斥一番,然后将其降级处分,就这样伐缅的重任就降落到傅恒头上。

  • 公元1769年,傅恒率军抵达云南,到达云南边界的翁古山时,发现翁古山大树颇多,且适合造船,于是傅恒下令秘密建造战船。同年七月,傅恒率兵攻打缅甸,清军水陆同时进军,缅甸惨败。同年十月,攻克昔日被缅甸占领的新街,十一月,当军队到达老官屯时,这里环境恶劣,湿气严重,让士兵不适应,士兵相续感染瘴疠,死亡过半。傅恒之子傅显、总兵吴士胜等六位将领相续感染疾病死去,傅恒也腹泻难忍,生命垂危。乾隆命傅恒立刻班师回朝,此时缅甸因畏惧清军实力,主动求和,乾隆同意议和。

富察·傅恒结局

公元1770年,缅甸求和后,傅恒班师回朝,回到北京后不久,病情恶化,五个月后便去世了,享年五十岁。

富察·傅恒的升职速度跟家族势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富察·傅恒并非才疏学浅、纸上谈兵之辈,他不畏惧困难,西平金川、灭准噶尔,傅恒的一生都忠于满清,为满清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在南征缅甸时,朝中官员都畏惧缅甸,打退堂鼓,他挺身而出,舍身为国,在讨伐缅甸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染上疾病后去世,乾隆赐傅恒谥号「文忠」。


傅恒,一位能文能武的清朝名将,历史作家蔡东藩先生曾言「傅恒、阿桂系乾隆朝名将,抑亦乾隆朝福将」。

他一生参与了平定大金川、准噶尔、缅甸等多场大战,为乾隆所谓的「十全武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749年正月,在清军对大金川的战事连连受挫之时,傅恒亲往督师,此后清军连战连捷,最终在二月平定大金川。

1754年,准噶尔叛乱,此时乾隆于朝中询问众臣该如何处置,满朝文武近乎全部持否定态度,他们建议应和而非战。这个时候只要傅恒站出来,与乾隆持同一个态度,那就是战。而后,在傅恒的支持下,六月准噶尔叛乱始定。

1765年,缅甸无故侵犯清朝边疆地区,乾隆震怒,但前期清军对缅甸的征战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甚至三任云贵总督都为此先后自杀。此时,傅恒被乾隆委以重任,负责督师征缅甸大军。傅恒出师后,前期连战连捷,缅甸军损兵折将,领土接连被占。

但后期,因清军大范围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等多位重要将领更是接连因病而亡,遂清军不得已只得撤军。不过因缅甸军也损失惨重,于是乎清缅两方默契的达成了议和。

可以说从数次大战来看,傅恒的确是清朝难得的名将,他颇具独到的军事眼光,实属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比如征缅甸一战,他就敏锐的发现要想战胜缅军,就一定要水陆并进,于是出战前他就秘密了造了数百艘战船,而后初期傅恒就借助著这个战术,连战连捷。

当然傅恒的成功也少不了运气的存在。比如平大金川一战,傅恒能成功平定,很大原因是因为大金川的将士久战乏力,两年多的与清军的对抗,早已让他们精疲力尽,毕竟大金川比不上清朝的地大物博,拼损耗他们绝对拼不过清朝。其实那个时候清朝不管派谁,只要有点脑子就能打赢最后一战。

只能说傅恒真的是位名将,也是位福将。

当然傅恒也并不是只会打战的「莽夫」,他的文采也十分不错。乾隆时期《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钦定大清会典》、《西域图志》等书籍他都参与主编过。

就是这样的傅恒,最终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位列文官之首,并兼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清朝「宰相」,爵封一等忠勇公,为清朝异姓所能晋升的最高爵位,当然死后的傅恒,因其子福康安平庙有功,他被追赠为郡王,成为清朝少有的异姓被封王的大臣。

不过傅恒能有如此显赫的成就,少不了他背后那显赫家族的推动。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蔡哈尔总管。傅恒的亲姐姐是乾隆最宠爱的孝贤纯皇后。傅恒的亲哥哥傅清官至驻藏大臣。傅恒的伯父马齐是康、雍、干三朝的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伯父马武官至领侍卫大臣。

可以说若无如此显赫的家世,傅恒纵有通天的本领,也很难会有如此的成就。


富察·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时期的知名将领。

傅恒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他的家族早在努尔哈赤起兵时就跟随在旁。

曾祖父哈什屯曾做过议政大臣,是当时清廷最高决策层的成员,祖父米思翰也是议政大臣,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被授予过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曾经做过察哈尔总管,权高位重一时。

值得一提的,傅恒的姐姐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深受乾隆帝的喜爱。

因为家世渊源,傅恒在乾隆朝的升迁极为神速。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被清廷任命为蓝翎侍卫,后又升任头等侍卫。

乾隆七年(1742年),傅恒又被任职为御前侍卫及总管内务府大臣,主要负责管理与圆明园有关的事务。

乾隆八年(1743年)傅恒被任命为了户部右侍郎,也是在同年他被外放为山西巡抚。

乾隆十年(1745年),傅恒又出任了军机大臣,不久后转任为户部左侍郎。

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恒升任为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等职。

从乾隆五年(1740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先前的正六品侍卫,升任到一品大员,只是用了七年的时间,傅恒老兄这速度连火箭都赶不上。

当然地,傅恒也不是完全拼背景上台的纨绔子弟,他本人还是蛮有实力的。

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等来了他盼望已久的建功立业机会。

早在前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清廷先后派兵镇压失利。当年,傅恒主动请战前往平定,之后,他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

乾隆十四年(1749年),傅恒亲自督师挥大小金川战役,降服莎罗奔父子。他因此被封为一等忠勇公。

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叛乱,傅恒再次挺身而出,力主出战。

乾隆二十年(1755年),傅恒率领清军攻克伊犁,平定了准噶尔之乱。他因此再次被封为一等忠勇公,他的画像还被陈列于紫光阁,位列第一。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三任云贵总督征缅战争失败后,傅恒临危受命,督师云南,入缅作战。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与缅军作战中,傅恒指挥清军屡次取得胜利,但因当地环境恶劣,傅恒因此染上疾病。

同年,缅甸派遣使者向清廷请和,清军得以撤军。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傅恒率领清军回朝,不久之后,因为病情加重,傅恒病逝,当时年未满五十岁。

傅恒死后,乾隆亲自跑到傅恒府邸里祭奠,按宗室镇国公规格为他办理丧事,赐谥号文忠。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傅恒出自满族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富察氏,富察氏在清朝属于八大姓氏之一,出了许多皇后与贵妃,富察氏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事之初就早早归附,即从龙之功乃首功,其独具慧眼的决定也得以荫庇子孙将近300年。

从努尔哈赤一直到乾隆年间,富察氏深得皇族信任,如傅恒的祖父米思翰因镇压三藩之乱立有大功,被康熙加封太子太保。

到了傅恒父辈一代,富察氏更加权倾一时,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督,两位伯父更是鼎鼎大名,马齐与马武,马齐在《雍正王朝》中戏份不少,官至武英殿大学生,太子太保,是康雍两朝皇帝比较信任的官员。

可见,傅恒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想不出人头地都很难。当然,父辈们的荫庇远远抵不过他的另一层身份,即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嫡亲小舅子。

姐姐是清朝最受宠爱的皇后

傅恒的姐姐富察氏是清朝鼎鼎大名的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在乾隆还在潜邸的时候就被雍正一眼相中,亲自指婚,将这名温婉贤惠的少女嫁给了自己默认的接班人。

与众多因父母之命而成亲所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对这位从未谋过面的妻子一见钟情,小两口结婚之后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妻子是又敬又爱,即位之后立刻册封其为皇后,统领后宫。

孝贤纯皇后一共为乾隆生下了2子2女,只可惜两名皇子永琏和永琮都先后夭折,连丧爱子,让皇后悲痛欲绝,郁郁寡欢,没过多久的乾隆13年,孝贤纯皇后就在苦闷中去世,年仅37岁。

连丧爱子与爱妻的痛苦让乾隆很是悲伤,甚至为这件事乾隆一直视为最大的遗憾与不幸,他下旨文武官员不论品级爵位,一律跪迎皇后灵柩,并亲自护送,皇后的死也让乾隆性情大变,再也找不到一位可以诉说心里话的知心人。

傅恒的确是难得的文武之才

如果说家族的显贵与姐姐的关系是傅恒扣开朝廷大门的敲门砖,那么日后的飞黄腾达却是凭借著自己的才能与忠心一步步走出来的。

傅恒比乾隆小了将近10岁,刚刚成年就被乾隆选为御前侍卫,这是一种荣耀,也是接触皇帝的机会。傅恒的官场生涯也极其顺利,仅仅用了5年,就得以入职军机处,又过了两年,傅恒担任户部尚书,正式成为朝廷的一品大员,这一年,傅恒不过27岁。

然而此时,傅恒依然摆脱不了人们对他身份的质疑,因为大家都认为,是乾隆皇帝爱屋及乌,为了弥补亡妻之痛而重用傅恒,傅恒也因此遭到了许多元老功臣的抵制,但傅恒并没有因为姐姐的关系而决定安乐一辈子,在他的内心中,他始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卫青一样的「外戚」。

乾隆的「十全武功」有傅恒一份军功章

乾隆皇帝号称「十全老人」,他对自己一生的文治武功相当自信,并且自诩除了圣祖康熙,他也是前无古人,而他所称道的「武功」,傅恒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乾隆11年,金川土司叛乱,乾隆皇帝调兵遣将,派大学士讷亲前往平叛,可讷亲指挥不力,清军损兵折将,双方在康定一代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

三年之后,彻底平定金川的计划再次提上议程,这次傅恒毛遂自荐,乾隆大喜过望,授予他保和殿大学士署理陕甘总督,亲自在乾清宫为他设宴送行。

傅恒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仅仅用时一年,就彻底剿灭叛乱,金川土司莎罗奔战败投降,为他的首次带兵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乾隆皇帝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恩赏,敕封傅恒为一等忠勇公,赐穿四团龙补服,此时傅恒也让朝廷那些蔑视他的人彻底闭上了嘴巴。

乾隆19年,困扰了清朝半个多世纪的准噶尔发生了内乱,乾隆皇帝决定趁此机会,一雪雍正西北之败的愤恨,可群臣却不怎么看好。

毕竟从噶尔丹到阿拉布坦,清朝始终没能剿灭西北的心腹大患,许多人畏首畏尾,生怕劳师远征最后徒劳无功。

此时傅恒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坚决支持乾隆武力平叛,乾隆皇帝采纳,傅恒在军机处也是把所有心思扑在了平叛上,他亲自制定战略政策,统筹调拨粮草。

准备了足足一年之后,清军大破准噶尔,攻占其首都伊犁,这一胜利可谓是中国历史的一件大事,即从唐代之后,新疆脱离了中央政府将近千年,自此再次回归中华,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事求是的说,乾隆与傅恒功不可没。

乾隆30年,傅恒再次挂帅出征,这一次,他打出了国门,直接攻入缅甸境内。其实,这还要从缅甸多次骚扰我国边境说起,在西南地区,中国历来与南亚国家有著领土摩擦,缅甸军队也仗著地缘优势多次袭扰边境。

三任云贵总督都因治军不力而畏罪自杀,最后乾隆不得不再次派傅恒执掌征讨缅甸之印。傅恒率军对缅甸军队发起突袭,一举攻克缅甸重镇新街,缅甸军队只能收缩兵力,被动防守。

可在缅甸境内,瘴气严重,清军水土不服,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甚至连总兵、提督也多有病亡,而真正让乾隆大为担心的是傅恒也染了病,这让乾隆如坐针毡,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下旨让傅恒立即返京接受治疗,加上缅甸人也见识了清军的威力,顺坡下驴,同意向清朝乞和,双方这才罢兵回去,各守疆土。

可傅恒却因为这次征缅行动彻底拖垮了身体,回到京城仅仅2个月就病发身亡,年仅50岁,乾隆对宠臣的病故伤心欲绝,亲自到傅恒的府上吊唁,并赐谥号「文忠」,配享太庙,赠郡王衔。

值得一提的是,傅恒死后,乾隆对富察氏的恩宠并没有戛然而止,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因为父亲的赫赫战功而得到了乾隆的特殊对待,对福康安的宠爱视如己出,这也正是许多野史怀疑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原因。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傅恒是清朝名将,被乾隆两次封同样的爵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傅恒剧照)

一、皇亲贵戚。

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勋贵世家富察氏,先祖旺吉努是后金开国功臣,之后富察氏一族身居高位者众多,又得皇帝宠信器重,在满清的几大姓中,可谓荣光无比。

出身显贵的傅恒,少年时便因勤敏好学,相貌英俊被选为乾隆的伴读。

次年傅恒的姐姐富察氏得雍正指婚,嫁给乾隆为嫡福晋,乾隆继位后,富察氏亦被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傅恒的身份也随之成为皇亲贵戚。

由于富察氏深得乾隆宠爱,爱屋及乌的乾隆对傅恒也颇为喜爱,在生活和政务上多有照顾和栽培。

傅恒跟随乾隆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忠诚任事」,深得乾隆信任。再加上乾隆急于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因此傅恒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短短几年便从一个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一品大员,成为清朝历史上升迁最快的官员。

二、文武双全。

傅恒年轻有为,他不光学问很高,还武艺高强。

傅恒曾担任过会典馆总裁,撰写过《周易述义》《春秋直解》《钦定大清会典》等书籍。由于他在撰写过程中极为严谨,书成之后受到乾隆的高度赞誉。

此外,傅恒在军事上也有极强的能力,他曾就准噶尔叛乱问题,分析敌我情况,并就八旗军战略上提出了《平定准噶尔方略》等军事方面的见解。

(平定准噶尔)

三、能征善战。

傅恒打过几场清朝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战役。

一是金川之战。说到金川战役,著实让乾隆头痛了很久,一方面投入了不少兵力,另一方面也耗费了不少银子。但派去的大将却被金川土司莎罗奔打得节节败退,让乾隆脸上很没有光彩。傅恒临危请缨前往疆场,凭著非凡的军事才能,很快扭转了局面,并攻克险碉无数,打得莎罗奔哭爹喊娘,最后畏死乞降。

二是平定准噶尔。准噶尔叛乱由来以久,乾隆始终主战,朝臣却多不主战,唯有傅恒力排众议,并请命平叛。在得到乾隆首肯后,傅恒在详细了解了准噶尔内部情况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策略,周密到连调兵拨饷都作了安排。由于傅恒准备充足,再加上他指挥有方,很快就平定了让乾隆头疼了很久的准噶尔内乱。

三是进缅剿匪。缅甸军多次侵扰云南边陲,乾隆数次派兵抗击均告失败。朝中人心惶惶,大臣都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乾隆自然不信什么天意一说,于是他再次将重任交给了傅恒。

傅恒率军抵达云南后,制定了水陆夹击的战略,由于用兵神速,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傅恒又一鼓作气,攻进缅甸,缅甸军不管兵力还是武器均不如清军,最终罢兵乞和。

(乾隆剧照)

四、功成名就。

傅恒身为人臣,不论是文职还是武艺,绝对是朝廷中的上上之臣。乾隆能自称「十全武功」,不少政绩上都有傅恒的贡献,因此乾隆对屡有功绩的傅恒除了大肆赏赐,无以表达他的满意之情。所以傅恒一生,得过无尽的赏赐。

但傅恒的功绩实在太多,后来乾隆都不知道怎么赏赐他了,竟要破祖例,两次授他「忠勇一等公」的爵位。

傅恒素来不是居功自傲的人,再说两次封公本就有违祖制,于是他坚决请辞,最终谢绝了乾隆的盛意。

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为了表彰西征的将士,修建了紫光阁,将众将士画像陈列其中,傅恒的画像荣居首位。

五、盖棺论定。

在进缅剿匪时,久居北方的傅恒染上了时疫,腹泻严重。

然而当时缅甸国王正有罢兵乞和之意,傅恒为了能解决缅甸问题,于是强撑著周旋此事。在得到乾隆同意并等到缅甸国王乞降的证物后,才撤军回朝。

由于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傅恒回朝仅两月便病逝了。

傅恒去世后,乾隆悲痛万分,不光以宗室镇国公丧礼规格治办傅恒丧事,还亲临吊唁,赐谥号「文忠」,嘉许为「社稷臣」,配享太庙。

(参考史料:《清史稿·傅恒传》《啸亭实录》)


去年暑假热播的《延禧攻略》,许凯所扮演的富察·傅恒一下子收获了众多迷妹,作为清朝的一代名将,他终于在电视银幕上迅速走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是因为许凯的高颜值,才让大众愿意对这个历史人物有著更多的了解。电视剧中的他,潇洒帅气,文韬武略,是乾隆手下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那么历史上的富察·傅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傅恒画像

富察·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他的曾祖父是太宗、世祖的议政大臣,祖父在康熙时期担任户部尚书一职,父亲做到察哈尔总管一职,整个富察家可以说是才人辈出,他的亲姐姐更是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

根据《清史稿》记载,富察家在这本史书中立传者高达20多人。出生于这样的名门望族,傅恒的起跑线就比平常人高出许多。乾隆5年,傅恒成了乾隆身边的侍卫,仕途之路由此开启。

傅恒影视剧照

除了显赫家世带给傅恒的荣光以外,他本身就有著极其出色的才华,甚至最后坐上了首席军机大臣之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更多的,是凭借著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乾隆认可。

乾隆初年大小金川土司蠢蠢欲动,却不料朝廷发兵征讨之时屡屡出师不利,乾隆忧心忡忡,傅恒临危受命,带兵平定金川,重还边境一个安宁,成就了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清高宗实录》中也曾记载,乾隆都认为,大小金川战役只有傅恒能够成功,他也确实没有让皇帝失望。

傅恒影视剧照

乾隆十年,当时准噶尔内讧,乾隆想要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这个世仇,扩张清朝版图。但是,由于在康熙、雍正年间,两次出兵讨伐准噶尔都战败,朝中大臣对于此事全部反对,唯有傅恒一人力挺皇帝。

虽然他没有亲自出兵打仗,但是他在后方积极处理军务,最终让这场平准战役取得胜利。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傅恒的画像进入了紫光阁,在所有的功臣之中,傅恒排在首位,荣获一等忠勇公。

傅恒影视剧照

即便乾隆对他青睐有加,而且又贵为皇亲贵戚,可是傅恒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与功绩,在别人面前飞扬跋扈。反而在所有的战事之中,他都做到了身先士卒,平定金川的途中路况十分艰险,他就与众将士一起步行70多里翻越高山。他将皇帝赐予他的昂贵赏赐,分给与他一同战斗的将士,他在军中的威望有口皆碑,是人人都敬仰的将军。

傅恒影视剧照

傅恒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乾隆却对他从来没有过任何功高震主的忌惮。这是因为他一心为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凭借自己的职权,来丰满自己的羽翼;与之相反的是,在权力与名利之前,他还能够做到爱才惜才,举荐了一大批清朝名臣。

比如阿尔泰、阿桂等人都是清朝后来的贤臣良将,他们就是因为有了傅恒的举荐才能够平步青云,留名百世。只可惜乾隆34年,傅恒在征战缅甸的途中逝世。这个为了家国,为了君主驰骋沙场一生的名臣,为富察家族带来了顶级的荣耀。


说起傅恒,估计人们瞬间想起的,会是《延禧攻略》里英俊痴情的傅恒,那历史上真实的傅恒又是怎样的人呢?

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身为官N代,却文韬武略全能,为大清唯有忠心的傅恒。

傅恒,又名富察.傅恒。他一出生就是含著金钥匙长大的。他的先祖自努尔哈赤起,就归附共同起兵。

自大清开国之日,傅恒家就代代为高官,到了傅恒这一代,其姐姐更成为乾隆皇帝的孝纯贤皇后,深得乾隆宠爱。

傅恒身为官N代,又是乾隆的小舅子,其从底层侍卫做起,短短几年时间,只有25岁的他就在军机处行走了。其火箭般的升迁速度,令人觉得他皆是靠家世背景。

我们客观的说,这里不排除有乾隆爱屋及乌的因素,但傅恒并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文韬武略全能型人才,其升迁主要还是靠其实力。

我们先梳理他的显赫军事战绩。

乾隆十一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当时经略讷亲与川陕总督张广泗兵败大金川,乾隆震怒,将讷亲等人斩杀后,傅恒被委以重任,征讨莎罗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傅恒与士兵跋涉在险山恶水中,全无贵族子弟的娇嫩。他到达大金川后,先设法清除了讷亲营中的内奸,再分析清军失利原因,一反讷亲的以硬碰硬,根据当地地形智取莎罗奔。傅恒收复大金川,乾隆大喜之下,为富察家修宗祠,傅恒位极人臣。

我们从傅恒收复大金川,就可以看出他坚毅的品行和卓越的军事才华。随后,他又支持乾隆决议,趁准噶尔内乱之际,率军平定了康熙、雍正都未能彻底征服的准噶尔,一力收复伊犁,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他真的居功至伟。

清朝危难之时,傅恒都要冲在前面。中缅边境冲突频发,云南三任总督征缅甸无果被杀。大臣们以缅甸路途遥远,又多瘴气为由,请求罢兵。谁能体察圣心,唯有傅恒再次挑起重任。

只可惜傅恒出征缅甸初胜后,士兵大臣多染瘴气时疫,他亦未能幸免。还好缅王厌于多年争斗自请求和。傅恒回京后,只有短短两个月,就因所染瘴气病患逝去,享年还不足五十岁。

无论他平大金川,还是收准噶尔,出兵缅甸,他始终坚定支持乾隆决议,唯有一个忠字体现,并皆取得大捷,福将之称所言非虚,难怪乾隆要将其列为紫光阁功臣之首。

我们再观傅恒文治之功。

傅恒不光军功赫赫,其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亦为乾隆文治之功出谋划策。

比如福建巡抚奏请,边民出海经商三年未归,就取消户籍。只有傅恒力排众议,支持边民无论出海多久,都要保留户籍,才能使他们出海经商,无后顾之忧,也有利于吸引海外赤子归乡。

由此可见,傅恒在当时社会局限下,其眼光自有独到之处,活跃了当时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交流。

傅恒不但为国政殚精竭虑,还组织撰写了《西域图志》等多部巨著,综其文武韬略,其为乾隆的十全之功立下汗马功劳,其逝后乾隆如失臂膀,其谥号文忠为满臣最高荣誉,他当得起。

二,低调内敛不居功自傲,聚贤不妒能的傅恒。

傅恒身为国舅,却行事谨小慎微,从未有嚣张跋扈之举。我们且看他因功得封的官职,太子太保、首席军机大臣、保华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等多项官衔。

尤其保华殿大学士之职,自他以后再无人被授此职,那是文官最高荣誉,其在乾隆心中真的无人能及。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反而更加低调内敛。

例如他平大金川后,乾隆封其一等忠勇公,收准噶尔后,乾隆兴奋之下,又封其一等忠勇公。

傅恒能第二次得此殊荣,多大的荣耀,可是他却力推乾隆封赏。有书君觉得,也许傅恒是怕有功高盖主之嫌,引来祸患吧,前朝年羹尧就是前车之鉴。

傅恒对乾隆谨言慎行,对众臣亦是谦和有礼,举贤不妒能。比如孙嘉淦、海兰察、阿桂等人皆是由他举荐成了乾隆手下得力的文武重臣封疆大吏。

阿桂更成了他之后,掌管军机处时间最长之人。

傅恒身为首席军机大臣,并不擅权独断,他打破首席大臣独自觐见皇帝的旧制,邀请其他军机大臣一同入内,与乾隆商谈国政。他领衔的军机处没有内讧争斗应是其首功一件。

但乾隆每天傍晚都要单独召见傅恒,共议朝事,其首席军机大臣的地位凸显。这也令人对傅恒的低调谦逊更加敬重。

三,喜欢奢华亦有人性弱点的傅恒。

人无完人,皆有弱性,就是堪称自律达人的傅恒亦如此。

他自幼锦衣玉食,养成的喜欢华服美食的奢华天性,他的家居服饰皆华美无比,府邸设施皆比照王爷规制。

当然,这些皆靠乾隆赏赐并非他贪污得来,但他性格温善对贪腐之官的宽容,亦是傅恒之弱点。曾有人评论说,清朝奢华贪腐之风,由傅恒纵容始。

有书君觉得,也许这才是有血有肉真实的傅恒,不是完美人设的傅恒。

纵观清朝历史,论文韬武略、战功显赫,鲜有能出傅恒之右者,他逝后能得配享宗庙之荣当的起。

傅恒墓就在清东陵侧,他还一直陪伴著乾隆皇帝,唯留下历史任人评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傅恒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亲姐姐富察皇后是乾隆最钟爱的女人

傅恒,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贵族出身,其曾祖父哈什屯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后来被皇太极授予一等男兼一云骑尉,逝世后追赠一等公。

傅恒的祖父是康熙朝议政大臣米思翰。父亲是察哈尔总管,一等公李荣保。伯父是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马齐。

论出身,傅恒算是比较高贵了,不过也算不上特别厉害,真正让傅恒平步青云的并不是家中的这些男人,而是一个女人,也就是他的姐姐,乾隆的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在雍正五年,16岁的富察氏在选秀中一眼就被雍正帝看中,雍正帝决定将她指配给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由此雍正早早地就已经选定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这次选秀也就是为日后的皇帝挑选皇后。如此深得雍正帝中意之人,可见富察氏的品行样貌都是极好的。

富察氏自嫁给弘历之后两人感情非常甜蜜,待乾隆继位之后,富察氏便被立为皇后。而乾隆也准备将富察氏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希望他与皇后所生之子能成为大清首位以嫡长子身份克继大统的皇帝。(《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和富察皇后)

不过天不遂人愿,乾隆和富察氏生的两个儿子相继早夭,而富察氏也在乾隆十三年去世了,乾隆为之大为悲痛。

出于爱屋及乌的原因,与富察氏一切有关的东西乾隆都非常喜爱,而作为富察氏的亲弟弟,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恒也是深得乾隆帝的器重。

傅恒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推断大约是在1720年出生的,比乾隆小了9岁。作为乾隆的小舅子,傅恒深受乾隆宠信,就连日后的权臣和珅都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延禧攻略》中的傅恒)

在乾隆五年,年仅20岁的傅恒被乾隆掉进宫内担任蓝翎侍卫,随后升任头等侍卫,两年之后再升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再过一年,傅恒便出任户部右侍郎(财政部副部长), 次年又担任山西巡抚(山西省省长)。

乾隆十年傅恒被调入军机处,此时傅恒才25岁!试问一下,诸君25岁是都在干嘛?傅恒25岁已经当上了军机大臣。

乾隆十二年,傅恒再度升任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 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等职务。此时傅恒刚刚27岁,在短短的七年间他已经一跃成为从一品大员,傅恒升迁的速度用坐火箭来形容不足为过。

乾隆十三年,傅恒的姐姐富察皇后去世,但乾隆对傅恒的宠信却并没有因皇后的去世而减少半分,反而是更加的器重傅恒。同年,傅恒自荐希望前往参加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事,乾隆于是任命傅恒为「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前往四川与总兵岳钟琪一起镇压大小金川土司叛乱。

在傅恒前往四川之前,金川之乱已经持续一年多了,由于镇压不利,乾隆处死了川陕总督张广泗,并赐死了经略讷亲。此时傅恒上任,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傅恒深知,之前的惨败主要是因为张广泗与讷亲不和所致,于是在上任之后他积极听取岳钟琪的意见,并于岳钟琪率军自党坝大破金川军,仅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平定大金川,乾隆闻之大喜,立即加封傅恒为一等忠勇公。(《延禧攻略》中的傅恒)

到乾隆十九年时,准噶尔汗国发生严重内乱,乾隆想借此良机消灭准噶尔,但却遭到群臣反对,唯有傅恒一人表示支持。于是乾隆命傅恒为大将军,主办对准噶尔的战事。傅恒在接受任命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平定了整个新疆,乾隆大喜过望。

由于清代非皇族和蒙古亲贵外,他人不得加封王爵,于是乾隆再度加封傅恒为一等公,而傅恒则坚决推辞了这一封赏。

傅恒年纪轻轻的就两度封公,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乾隆不仅对他本人非常宠信,就连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同样是恩宠优渥,乾隆对福康安甚至比傅恒还要好。

与父亲傅恒一样,福康安也是一位将才,他相继平定过小金川之乱、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就在福康安去世前夕,乾隆为了给他冲喜,特地加封其为贝子,这可是皇子才有的封爵!而在他去世后,乾隆悲痛不已,更是直接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要知道就连乾隆的亲儿子都一定能获得郡王的爵位,可见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至极。

由于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实在是太过了,民间盛传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否者不肯能对他这么好,难道仅仅就是因为他是傅恒的儿子吗?如果福康安不是乾隆的私生子,那么乾隆对傅恒一家真的是非常好了。

乾隆三十五年,傅恒因征讨缅甸时感染重病在北京去世,享年不满五十岁。

傅恒死后,乾隆为其上谥号「文忠」,这是清代满族大臣的最高评价。到嘉庆元年,在其子福康安病逝后,乾隆更加思念傅恒,于是追赠他郡王爵,将其配享太庙。


须知,评价「是怎样一个人」是件难事,一方面有许多定义过于主观,再者一生很长。我们不如提取其主要事件、特征,得出相应结论:

1,富察傅恒出身名门,他的爸爸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爷爷是名将兼户部尚书米思翰。青年时,其姐做上皇后,家门更显赫。傅恒是家中第九子,上有八哥,且有长姐,因此受到过许多关爱和照顾是一定的。同时,长辈们前朝立下的功勋,又让他在骄傲的同时心中多了一分责任和担当(这个后面会细说)。如此看,傅恒首先是自信,多爱,心理健康,有家教的。

2,乾隆对傅恒很好,乾隆五年,受封蓝翎侍卫,乾隆八年,又封户部侍郎,乾隆十年,入军机处。但这不是乾隆对小舅子的照顾,而是傅恒本人有能力。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叛,持续两年未平,讷亲因为作战失利被处死。这个节骨眼,傅恒毛遂自荐去前线了。一方面,他愿意去犯险,另一方面,在前任被处死后,他依旧请命,无异于立了个军令状。可见,他是有勇气的。至于后来战场上出名,又证实其确实适合领军打仗。

前面提到了,他受了前辈的影响,心中有责任担当。这源自,康熙年间,削三藩之时,许多大臣都持保守态度,可是傅恒爷爷米思翰站出来,坚决要削,康熙对他另眼相看。正如傅恒毛遂自荐,平大金川之役。

3,但必须指出,傅恒虽然是杰出青年,仍然属于那个时代的既得利益阶层,他的许多行为,是追求维持权贵的。例如,让儿子跟公主联姻,再比如,他的许多孩子最后加官进爵,可是根据考证,功劳能力就远远不如自己了。


傅恒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放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官四代,含著金汤勺出生的顶级阔少。傅恒出身名门,曾祖父哈什屯在皇太极时期和顺治朝任议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伯父之中最厉害的是马齐,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第一任,也是最喜欢的一任皇后,即孝贤纯皇后。

按理说傅恒都这么厉害了,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歇著,甚至心安理得地啃老败家。但他却完全没有不思进取,更没有炫富浮夸,违法乱纪,而是主动出来当差,不做啃老一族。

正所谓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傅恒就是这样的人,良好的家庭出身给了他极大的提升空间,使他成为乾隆朝初年青云直上、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乾隆五年,傅恒出来当差,第一份工作是正六品蓝翎侍卫。乾隆七年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乾隆八年就当了户部右侍郎,不久外放为山西巡抚。乾隆十年,成为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乾隆十二年升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仅仅用了七年,傅恒就从正六品官当到了从一品官,完成了普通人八辈子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时他也才刚刚二十七岁。

如果仅仅是这样,傅恒这辈子也不过是一个仗著出身平步青云的贵族子弟,这样的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得是。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投身军界,并在多次残酷的战争中冲锋陷阵,运筹帷幄,百炼成钢,成为乾隆皇帝手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帅才。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反叛,乾隆帝先后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和大学士讷亲前往平叛,但均未成功。傅恒毛遂自荐,乾隆帝授其保和殿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至乾隆十四年,金川土司反叛平定,傅恒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部内乱,大清朝终于迎来一劳永逸解决准噶尔问题的最好时机。傅恒在军机处主持军务,积极协助前线,制定战略战术,筹措粮饷物资。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不久,乾隆帝将百名功臣的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膺首位。

从乾隆三十年开始,清朝与缅甸之间开始出现武装冲突,刘藻、杨应琚、明瑞均在云贵总督任上,因征缅失败而自杀。乾隆三十四年,傅恒率军征缅,双方互有胜负。缅方慑于清军兵威,决定罢兵议和。乾隆三十五年傅恒班师回朝,但此时他已因督师云贵,水土不服而身染疫病,不久因病去世。

傅恒是乾隆一朝文武全才的官员,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中有三役由他奠定。他生前展露出非凡才华,得到乾隆帝重用,死后也极尽哀荣,不仅其丧礼以镇国公规格办理,谥号文忠,而且在嘉庆初年得以配享太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