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傅恆是正面人物,對乾隆忠心耿耿。正史上的富察·傅恆是滿清一代名臣,他頗有膽識,屢立戰功,備受乾隆倚重,他是乾隆最信任的臣子,也是乾隆髮妻富察氏之胞弟。

富察·傅恆二十歲擔任藍翎侍衛,二十二歲升任頭等侍衛,二十三歲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二十七歲官拜議政大臣(一品),可謂是平步青雲。他西伐金川、準噶爾,南征緬甸,在討伐緬甸時感染疾病,回京後病情惡化去世,享年五十歲。

傅恆出身名門

富察·傅恆出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家世顯赫,明朝末年其先祖富察·旺吉努投奔努爾哈赤,備受努爾哈赤倚重。旺吉努是後金的開國功臣,其後代大多身居高位。富察·傅恆曾祖父為滿清兩朝議政大臣,其祖父與父親都是朝中大臣,富察·傅恆可謂是名門之後。

  • 公元1740年,富察·傅恆被任命為藍翎侍衛,聽起來不怎麼高尚的職業,但是不是什麼人都資格擔任的,藍翎侍衛的選拔要求嚴格,必須是滿、漢、蒙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纔有資格被選取,其實宮中侍衛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富察·傅恆很快就升為頭等侍衛,1742年升任為總管大臣。

  • 公元1743年,擔任總管大臣一年後,傅恆被提拔為戶部右侍郎(從二品),右侍郎就是副長官的意思,戶部如同我們今天的財政部,戶部右侍郎就類似於財政部的副部長,從一個藍翎侍衛在短短三年時間內一步步晉陞至戶部右侍郎,升職速度還是十分驚人的。
  • 公元1747年,富察·傅恆最終官至議政大臣(正一品),此時傅恆只有二十七歲,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官至一品,速度驚人。

西伐金川

  • 1748年,金川發生叛亂,乾隆任命清將張廣泗為川陝總督,平定金川,但是卻沒有取得成果,於是乾隆任命鈕祜祿·訥親為軍隊統帥,讓他到前線做指揮,訥親沒有實戰經驗,對軍事戰略一竅不通,而且剛愎自用,低估叛軍,盲目出兵,導致清軍慘敗,讓乾隆非常失望,乾隆最後賜訥親自盡。

  • 同年九月,經過幾次伐西的失敗,讓乾隆焦慮不安,此時富察·傅恆自告奮勇,請求乾隆準許他親自率軍討伐金川,傅恆同年底到達金川前線,第二年初率領清軍攻克金川數座險碉,二月傅恆班師回朝,授封為一等忠勇公。

平定準噶爾

公元1754年,準噶爾發生內訌,乾隆準備攻打準噶爾,受到羣臣反對,就在此時傅恆挺身而出,為戰爭做準備,他協助乾隆制定戰略方針,備受乾隆賞識。次年,清軍攻克準噶爾伊犁,準噶爾大汗達瓦齊被俘,傅恆為平定準噶爾立下大功。

南征緬甸
  • 公元1765年,西南邊界屢次受到緬甸的騷擾,雲貴前後三任總督,因討伐緬甸失敗而自殺,讓朝廷惶恐不安,乾隆派大臣舒赫德前往西南考察,新上任的總督告知,討伐緬甸根本沒有勝算的可能,舒赫德返回北京後被乾隆呵斥一番,然後將其降級處分,就這樣伐緬的重任就降落到傅恆頭上。

  • 公元1769年,傅恆率軍抵達雲南,到達雲南邊界的翁古山時,發現翁古山大樹頗多,且適合造船,於是傅恆下令祕密建造戰船。同年七月,傅恆率兵攻打緬甸,清軍水陸同時進軍,緬甸慘敗。同年十月,攻克昔日被緬甸佔領的新街,十一月,當軍隊到達老官屯時,這裡環境惡劣,濕氣嚴重,讓士兵不適應,士兵相續感染瘴癘,死亡過半。傅恆之子傅顯、總兵吳士勝等六位將領相續感染疾病死去,傅恆也腹瀉難忍,生命垂危。乾隆命傅恆立刻班師回朝,此時緬甸因畏懼清軍實力,主動求和,乾隆同意議和。

富察·傅恆結局

公元1770年,緬甸求和後,傅恆班師回朝,回到北京後不久,病情惡化,五個月後便去世了,享年五十歲。

富察·傅恆的升職速度跟家族勢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富察·傅恆並非才疏學淺、紙上談兵之輩,他不畏懼困難,西平金川、滅準噶爾,傅恆的一生都忠於滿清,為滿清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在南征緬甸時,朝中官員都畏懼緬甸,打退堂鼓,他挺身而出,捨身為國,在討伐緬甸的過程中由於環境惡劣染上疾病後去世,乾隆賜傅恆謚號「文忠」。


傅恆,一位能文能武的清朝名將,歷史作家蔡東藩先生曾言「傅恆、阿桂系乾隆朝名將,抑亦乾隆朝福將」。

他一生參與了平定大金川、準噶爾、緬甸等多場大戰,為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749年正月,在清軍對大金川的戰事連連受挫之時,傅恆親往督師,此後清軍連戰連捷,最終在二月平定大金川。

1754年,準噶爾叛亂,此時乾隆於朝中詢問眾臣該如何處置,滿朝文武近乎全部持否定態度,他們建議應和而非戰。這個時候只要傅恆站出來,與乾隆持同一個態度,那就是戰。而後,在傅恆的支持下,六月準噶爾叛亂始定。

1765年,緬甸無故侵犯清朝邊疆地區,乾隆震怒,但前期清軍對緬甸的徵戰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甚至三任雲貴總督都為此先後自殺。此時,傅恆被乾隆委以重任,負責督師徵緬甸大軍。傅恆出師後,前期連戰連捷,緬甸軍損兵折將,領土接連被佔。

但後期,因清軍大範圍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等多位重要將領更是接連因病而亡,遂清軍不得已只得撤軍。不過因緬甸軍也損失慘重,於是乎清緬兩方默契的達成了議和。

可以說從數次大戰來看,傅恆的確是清朝難得的名將,他頗具獨到的軍事眼光,實屬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比如徵緬甸一戰,他就敏銳的發現要想戰勝緬軍,就一定要水陸並進,於是出戰前他就祕密了造了數百艘戰船,而後初期傅恆就藉助著這個戰術,連戰連捷。

當然傅恆的成功也少不了運氣的存在。比如平大金川一戰,傅恆能成功平定,很大原因是因為大金川的將士久戰乏力,兩年多的與清軍的對抗,早已讓他們精疲力盡,畢竟大金川比不上清朝的地大物博,拼損耗他們絕對拼不過清朝。其實那個時候清朝不管派誰,只要有點腦子就能打贏最後一戰。

只能說傅恆真的是位名將,也是位福將。

當然傅恆也並不是隻會打戰的「莽夫」,他的文采也十分不錯。乾隆時期《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欽定大清會典》、《西域圖志》等書籍他都參與主編過。

就是這樣的傅恆,最終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位列文官之首,併兼任領班軍機大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清朝「宰相」,爵封一等忠勇公,為清朝異姓所能晉陞的最高爵位,當然死後的傅恆,因其子福康安平廟有功,他被追贈為郡王,成為清朝少有的異姓被封王的大臣。

不過傅恆能有如此顯赫的成就,少不了他背後那顯赫家族的推動。傅恆的父親李榮保官至蔡哈爾總管。傅恆的親姐姐是乾隆最寵愛的孝賢純皇后。傅恆的親哥哥傅清官至駐藏大臣。傅恆的伯父馬齊是康、雍、乾三朝的保和殿大學士。傅恆的伯父馬武官至領侍衛大臣。

可以說若無如此顯赫的家世,傅恆縱有通天的本領,也很難會有如此的成就。


富察·傅恆,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時期的知名將領。

傅恆可以說是名門之後,他的家族早在努爾哈赤起兵時就跟隨在旁。

曾祖父哈什屯曾做過議政大臣,是當時清廷最高決策層的成員,祖父米思翰也是議政大臣,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被授予過戶部尚書,父親李榮保,曾經做過察哈爾總管,權高位重一時。

值得一提的,傅恆的姐姐孝賢純皇后,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深受乾隆帝的喜愛。

因為家世淵源,傅恆在乾隆朝的升遷極為神速。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被清廷任命為藍翎侍衛,後又升任頭等侍衛。

乾隆七年(1742年),傅恆又被任職為御前侍衛及總管內務府大臣,主要負責管理與圓明園有關的事務。

乾隆八年(1743年)傅恆被任命為了戶部右侍郎,也是在同年他被外放為山西巡撫。

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又出任了軍機大臣,不久後轉任為戶部左侍郎。

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恆升任為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等職。

從乾隆五年(1740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先前的正六品侍衛,升任到一品大員,只是用了七年的時間,傅恆老兄這速度連火箭都趕不上。

當然地,傅恆也不是完全拼背景上臺的紈絝子弟,他本人還是蠻有實力的。

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恆等來了他盼望已久的建功立業機會。

早在前一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叛亂,清廷先後派兵鎮壓失利。當年,傅恆主動請戰前往平定,之後,他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

乾隆十四年(1749年),傅恆親自督師揮大小金川戰役,降服莎羅奔父子。他因此被封為一等忠勇公。

乾隆十九年(1754年),準噶爾叛亂,傅恆再次挺身而出,力主出戰。

乾隆二十年(1755年),傅恆率領清軍攻克伊犁,平定了準噶爾之亂。他因此再次被封為一等忠勇公,他的畫像還被陳列於紫光閣,位列第一。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三任雲貴總督徵緬戰爭失敗後,傅恆臨危受命,督師雲南,入緬作戰。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與緬軍作戰中,傅恆指揮清軍屢次取得勝利,但因當地環境惡劣,傅恆因此染上疾病。

同年,緬甸派遣使者向清廷請和,清軍得以撤軍。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傅恆率領清軍回朝,不久之後,因為病情加重,傅恆病逝,當時年未滿五十歲。

傅恆死後,乾隆親自跑到傅恆府邸裏祭奠,按宗室鎮國公規格為他辦理喪事,賜謚號文忠。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傅恆出自滿族上三旗之一的鑲黃旗富察氏,富察氏在清朝屬於八大姓氏之一,出了許多皇后與貴妃,富察氏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事之初就早早歸附,即從龍之功乃首功,其獨具慧眼的決定也得以蔭庇子孫將近300年。

從努爾哈赤一直到乾隆年間,富察氏深得皇族信任,如傅恆的祖父米思翰因鎮壓三藩之亂立有大功,被康熙加封太子太保。

到了傅恆父輩一代,富察氏更加權傾一時,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督,兩位伯父更是鼎鼎大名,馬齊與馬武,馬齊在《雍正王朝》中戲份不少,官至武英殿大學生,太子太保,是康雍兩朝皇帝比較信任的官員。

可見,傅恆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想不出人頭地都很難。當然,父輩們的蔭庇遠遠抵不過他的另一層身份,即傅恆是乾隆皇帝的嫡親小舅子。

姐姐是清朝最受寵愛的皇后

傅恆的姐姐富察氏是清朝鼎鼎大名的孝賢純皇后,孝賢純皇后在乾隆還在潛邸的時候就被雍正一眼相中,親自指婚,將這名溫婉賢惠的少女嫁給了自己默認的接班人。

與眾多因父母之命而成親所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對這位從未謀過面的妻子一見鍾情,小兩口結婚之後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妻子是又敬又愛,即位之後立刻冊封其為皇后,統領後宮。

孝賢純皇后一共為乾隆生下了2子2女,只可惜兩名皇子永璉和永琮都先後夭折,連喪愛子,讓皇后悲痛欲絕,鬱鬱寡歡,沒過多久的乾隆13年,孝賢純皇后就在苦悶中去世,年僅37歲。

連喪愛子與愛妻的痛苦讓乾隆很是悲傷,甚至為這件事乾隆一直視為最大的遺憾與不幸,他下旨文武官員不論品級爵位,一律跪迎皇后靈柩,並親自護送,皇后的死也讓乾隆性情大變,再也找不到一位可以訴說心裡話的知心人。

傅恆的確是難得的文武之才

如果說家族的顯貴與姐姐的關係是傅恆扣開朝廷大門的敲門磚,那麼日後的飛黃騰達卻是憑藉著自己的才能與忠心一步步走出來的。

傅恆比乾隆小了將近10歲,剛剛成年就被乾隆選為御前侍衛,這是一種榮耀,也是接觸皇帝的機會。傅恆的官場生涯也極其順利,僅僅用了5年,就得以入職軍機處,又過了兩年,傅恆擔任戶部尚書,正式成為朝廷的一品大員,這一年,傅恆不過27歲。

然而此時,傅恆依然擺脫不了人們對他身份的質疑,因為大家都認為,是乾隆皇帝愛屋及烏,為了彌補亡妻之痛而重用傅恆,傅恆也因此遭到了許多元老功臣的抵制,但傅恆並沒有因為姐姐的關係而決定安樂一輩子,在他的內心中,他始終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衛青一樣的「外戚」。

乾隆的「十全武功」有傅恆一份軍功章

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他對自己一生的文治武功相當自信,並且自詡除了聖祖康熙,他也是前無古人,而他所稱道的「武功」,傅恆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乾隆11年,金川土司叛亂,乾隆皇帝調兵遣將,派大學士訥親前往平叛,可訥親指揮不力,清軍損兵折將,雙方在康定一代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

三年之後,徹底平定金川的計劃再次提上議程,這次傅恆毛遂自薦,乾隆大喜過望,授予他保和殿大學士署理陝甘總督,親自在乾清宮為他設宴送行。

傅恆也沒有辜負乾隆的期望,僅僅用時一年,就徹底剿滅叛亂,金川土司莎羅奔戰敗投降,為他的首次帶兵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乾隆皇帝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恩賞,敕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賜穿四團龍補服,此時傅恆也讓朝廷那些蔑視他的人徹底閉上了嘴巴。

乾隆19年,困擾了清朝半個多世紀的準噶爾發生了內亂,乾隆皇帝決定趁此機會,一雪雍正西北之敗的憤恨,可羣臣卻不怎麼看好。

畢竟從噶爾丹到阿拉布坦,清朝始終沒能剿滅西北的心腹大患,許多人畏首畏尾,生怕勞師遠徵最後徒勞無功。

此時傅恆站了出來,力排眾議,堅決支持乾隆武力平叛,乾隆皇帝採納,傅恆在軍機處也是把所有心思撲在了平叛上,他親自製定戰略政策,統籌調撥糧草。

準備了足足一年之後,清軍大破準噶爾,攻佔其首都伊犁,這一勝利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件大事,即從唐代之後,新疆脫離了中央政府將近千年,自此再次回歸中華,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事求是的說,乾隆與傅恆功不可沒。

乾隆30年,傅恆再次掛帥出征,這一次,他打出了國門,直接攻入緬甸境內。其實,這還要從緬甸多次騷擾我國邊境說起,在西南地區,中國曆來與南亞國家有著領土摩擦,緬甸軍隊也仗著地緣優勢多次襲擾邊境。

三任雲貴總督都因治軍不力而畏罪自殺,最後乾隆不得不再次派傅恆執掌徵討緬甸之印。傅恆率軍對緬甸軍隊發起突襲,一舉攻克緬甸重鎮新街,緬甸軍隊只能收縮兵力,被動防守。

可在緬甸境內,瘴氣嚴重,清軍水土不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甚至連總兵、提督也多有病亡,而真正讓乾隆大為擔心的是傅恆也染了病,這讓乾隆如坐針氈,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下旨讓傅恆立即返京接受治療,加上緬甸人也見識了清軍的威力,順坡下驢,同意向清朝乞和,雙方這才罷兵回去,各守疆土。

可傅恆卻因為這次徵緬行動徹底拖垮了身體,回到京城僅僅2個月就病發身亡,年僅50歲,乾隆對寵臣的病故傷心欲絕,親自到傅恆的府上弔唁,並賜謚號「文忠」,配享太廟,贈郡王銜。

值得一提的是,傅恆死後,乾隆對富察氏的恩寵並沒有戛然而止,傅恆的兒子福康安因為父親的赫赫戰功而得到了乾隆的特殊對待,對福康安的寵愛視如己出,這也正是許多野史懷疑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原因。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傅恆是清朝名將,被乾隆兩次封同樣的爵位,這是怎麼回事呢?

(傅恆劇照)

一、皇親貴戚。

傅恆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勛貴世家富察氏,先祖旺吉努是後金開國功臣,之後富察氏一族身居高位者眾多,又得皇帝寵信器重,在滿清的幾大姓中,可謂榮光無比。

出身顯貴的傅恆,少年時便因勤敏好學,相貌英俊被選為乾隆的伴讀。

次年傅恆的姐姐富察氏得雍正指婚,嫁給乾隆為嫡福晉,乾隆繼位後,富察氏亦被封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傅恆的身份也隨之成為皇親貴戚。

由於富察氏深得乾隆寵愛,愛屋及烏的乾隆對傅恆也頗為喜愛,在生活和政務上多有照顧和栽培。

傅恆跟隨乾隆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忠誠任事」,深得乾隆信任。再加上乾隆急於提拔一批年輕有為的官員,因此傅恆在官場上可謂平步青雲,短短几年便從一個正六品侍衛一路升為一品大員,成為清朝歷史上升遷最快的官員。

二、文武雙全。

傅恆年輕有為,他不光學問很高,還武藝高強。

傅恆曾擔任過會典館總裁,撰寫過《周易述義》《春秋直解》《欽定大清會典》等書籍。由於他在撰寫過程中極為嚴謹,書成之後受到乾隆的高度讚譽。

此外,傅恆在軍事上也有極強的能力,他曾就準噶爾叛亂問題,分析敵我情況,並就八旗軍戰略上提出了《平定準噶爾方略》等軍事方面的見解。

(平定準噶爾)

三、能徵善戰。

傅恆打過幾場清朝歷史上很有名氣的戰役。

一是金川之戰。說到金川戰役,著實讓乾隆頭痛了很久,一方面投入了不少兵力,另一方面也耗費了不少銀子。但派去的大將卻被金川土司莎羅奔打得節節敗退,讓乾隆臉上很沒有光彩。傅恆臨危請纓前往疆場,憑著非凡的軍事才能,很快扭轉了局面,並攻克險碉無數,打得莎羅奔哭爹喊娘,最後畏死乞降。

二是平定準噶爾。準噶爾叛亂由來以久,乾隆始終主戰,朝臣卻多不主戰,唯有傅恆力排眾議,並請命平叛。在得到乾隆首肯後,傅恆在詳細瞭解了準噶爾內部情況後,制定了詳細的作戰策略,周密到連調兵撥餉都作了安排。由於傅恆準備充足,再加上他指揮有方,很快就平定了讓乾隆頭疼了很久的準噶爾內亂。

三是進緬剿匪。緬甸軍多次侵擾雲南邊陲,乾隆數次派兵抗擊均告失敗。朝中人心惶惶,大臣都認為清軍徵緬「實無勝算」。乾隆自然不信什麼天意一說,於是他再次將重任交給了傅恆。

傅恆率軍抵達雲南後,制定了水陸夾擊的戰略,由於用兵神速,很快就取得了勝利。傅恆又一鼓作氣,攻進緬甸,緬甸軍不管兵力還是武器均不如清軍,最終罷兵乞和。

(乾隆劇照)

四、功成名就。

傅恆身為人臣,不論是文職還是武藝,絕對是朝廷中的上上之臣。乾隆能自稱「十全武功」,不少政績上都有傅恆的貢獻,因此乾隆對屢有功績的傅恆除了大肆賞賜,無以表達他的滿意之情。所以傅恆一生,得過無盡的賞賜。

但傅恆的功績實在太多,後來乾隆都不知道怎麼賞賜他了,竟要破祖例,兩次授他「忠勇一等公」的爵位。

傅恆素來不是居功自傲的人,再說兩次封公本就有違祖制,於是他堅決請辭,最終謝絕了乾隆的盛意。

平定準噶爾後,乾隆為了表彰西征的將士,修建了紫光閣,將眾將士畫像陳列其中,傅恆的畫像榮居首位。

五、蓋棺論定。

在進緬剿匪時,久居北方的傅恆染上了時疫,腹瀉嚴重。

然而當時緬甸國王正有罷兵乞和之意,傅恆為了能解決緬甸問題,於是強撐著周旋此事。在得到乾隆同意並等到緬甸國王乞降的證物後,才撤軍回朝。

由於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傅恆回朝僅兩月便病逝了。

傅恆去世後,乾隆悲痛萬分,不光以宗室鎮國公喪禮規格治辦傅恆喪事,還親臨弔唁,賜謚號「文忠」,嘉許為「社稷臣」,配享太廟。

(參考史料:《清史稿·傅恆傳》《嘯亭實錄》)


去年暑假熱播的《延禧攻略》,許凱所扮演的富察·傅恆一下子收穫了眾多迷妹,作為清朝的一代名將,他終於在電視銀幕上迅速走紅,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就是因為許凱的高顏值,才讓大眾願意對這個歷史人物有著更多的瞭解。電視劇中的他,瀟灑帥氣,文韜武略,是乾隆手下不可多得的一員大將,那麼歷史上的富察·傅恆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傅恆畫像

富察·傅恆是滿洲鑲黃旗,他的曾祖父是太宗、世祖的議政大臣,祖父在康熙時期擔任戶部尚書一職,父親做到察哈爾總管一職,整個富察家可以說是才人輩出,他的親姐姐更是乾隆最愛的富察皇后。

根據《清史稿》記載,富察家在這本史書中立傳者高達20多人。出生於這樣的名門望族,傅恆的起跑線就比平常人高出許多。乾隆5年,傅恆成了乾隆身邊的侍衛,仕途之路由此開啟。

傅恆影視劇照

除了顯赫家世帶給傅恆的榮光以外,他本身就有著極其出色的才華,甚至最後坐上了首席軍機大臣之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並不是僅僅因為他是富察皇后的親弟弟,更多的,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了乾隆認可。

乾隆初年大小金川土司蠢蠢欲動,卻不料朝廷發兵徵討之時屢屢出師不利,乾隆憂心忡忡,傅恆臨危受命,帶兵平定金川,重還邊境一個安寧,成就了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清高宗實錄》中也曾記載,乾隆都認為,大小金川戰役只有傅恆能夠成功,他也確實沒有讓皇帝失望。

傅恆影視劇照

乾隆十年,當時準噶爾內訌,乾隆想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這個世仇,擴張清朝版圖。但是,由於在康熙、雍正年間,兩次出兵討伐準噶爾都戰敗,朝中大臣對於此事全部反對,唯有傅恆一人力挺皇帝。

雖然他沒有親自出兵打仗,但是他在後方積極處理軍務,最終讓這場平準戰役取得勝利。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傅恆的畫像進入了紫光閣,在所有的功臣之中,傅恆排在首位,榮獲一等忠勇公。

傅恆影視劇照

即便乾隆對他青睞有加,而且又貴為皇親貴戚,可是傅恆卻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與功績,在別人面前飛揚跋扈。反而在所有的戰事之中,他都做到了身先士卒,平定金川的途中路況十分艱險,他就與眾將士一起步行70多里翻越高山。他將皇帝賜予他的昂貴賞賜,分給與他一同戰鬥的將士,他在軍中的威望有口皆碑,是人人都敬仰的將軍。

傅恆影視劇照

傅恆雖然身居高位,但是乾隆卻對他從來沒有過任何功高震主的忌憚。這是因為他一心為國,從來沒有想過要憑藉自己的職權,來豐滿自己的羽翼;與之相反的是,在權力與名利之前,他還能夠做到愛才惜才,舉薦了一大批清朝名臣。

比如阿爾泰、阿桂等人都是清朝後來的賢臣良將,他們就是因為有了傅恆的舉薦纔能夠平步青雲,留名百世。只可惜乾隆34年,傅恆在徵戰緬甸的途中逝世。這個為了家國,為了君主馳騁沙場一生的名臣,為富察家族帶來了頂級的榮耀。


說起傅恆,估計人們瞬間想起的,會是《延禧攻略》裏英俊癡情的傅恆,那歷史上真實的傅恆又是怎樣的人呢?

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身為官N代,卻文韜武略全能,為大清唯有忠心的傅恆。

傅恆,又名富察.傅恆。他一出生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他的先祖自努爾哈赤起,就歸附共同起兵。

自大清開國之日,傅恆家就代代為高官,到了傅恆這一代,其姐姐更成為乾隆皇帝的孝純賢皇后,深得乾隆寵愛。

傅恆身為官N代,又是乾隆的小舅子,其從底層侍衛做起,短短几年時間,只有25歲的他就在軍機處行走了。其火箭般的升遷速度,令人覺得他皆是靠家世背景。

我們客觀的說,這裡不排除有乾隆愛屋及烏的因素,但傅恆並非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而是文韜武略全能型人才,其升遷主要還是靠其實力。

我們先梳理他的顯赫軍事戰績。

乾隆十一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叛亂。當時經略訥親與川陝總督張廣泗兵敗大金川,乾隆震怒,將訥親等人斬殺後,傅恆被委以重任,徵討莎羅奔。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傅恆與士兵跋涉在險山惡水中,全無貴族子弟的嬌嫩。他到達大金川後,先設法清除了訥親營中的內奸,再分析清軍失利原因,一反訥親的以硬碰硬,根據當地地形智取莎羅奔。傅恆收復大金川,乾隆大喜之下,為富察家修宗祠,傅恆位極人臣。

我們從傅恆收復大金川,就可以看出他堅毅的品行和卓越的軍事才華。隨後,他又支持乾隆決議,趁準噶爾內亂之際,率軍平定了康熙、雍正都未能徹底征服的準噶爾,一力收復伊犁,再次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他真的居功至偉。

清朝危難之時,傅恆都要衝在前面。中緬邊境衝突頻發,雲南三任總督徵緬甸無果被殺。大臣們以緬甸路途遙遠,又多瘴氣為由,請求罷兵。誰能體察聖心,唯有傅恆再次挑起重任。

只可惜傅恆出征緬甸初勝後,士兵大臣多染瘴氣時疫,他亦未能倖免。還好緬王厭於多年爭鬥自請求和。傅恆回京後,只有短短兩個月,就因所染瘴氣病患逝去,享年還不足五十歲。

無論他平大金川,還是收準噶爾,出兵緬甸,他始終堅定支持乾隆決議,唯有一個忠字體現,並皆取得大捷,福將之稱所言非虛,難怪乾隆要將其列為紫光閣功臣之首。

我們再觀傅恆文治之功。

傅恆不光軍功赫赫,其作為首席軍機大臣,亦為乾隆文治之功出謀劃策。

比如福建巡撫奏請,邊民出海經商三年未歸,就取消戶籍。只有傅恆力排眾議,支持邊民無論出海多久,都要保留戶籍,才能使他們出海經商,無後顧之憂,也有利於吸引海外赤子歸鄉。

由此可見,傅恆在當時社會侷限下,其眼光自有獨到之處,活躍了當時清朝的對外經濟貿易交流。

傅恆不但為國政殫精竭慮,還組織撰寫了《西域圖志》等多部鉅著,綜其文武韜略,其為乾隆的十全之功立下汗馬功勞,其逝後乾隆如失臂膀,其謚號文忠為滿臣最高榮譽,他當得起。

二,低調內斂不居功自傲,聚賢不妒能的傅恆。

傅恆身為國舅,卻行事謹小慎微,從未有囂張跋扈之舉。我們且看他因功得封的官職,太子太保、首席軍機大臣、保華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等多項官銜。

尤其保華殿大學士之職,自他以後再無人被授此職,那是文官最高榮譽,其在乾隆心中真的無人能及。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反而更加低調內斂。

例如他平大金川後,乾隆封其一等忠勇公,收準噶爾後,乾隆興奮之下,又封其一等忠勇公。

傅恆能第二次得此殊榮,多大的榮耀,可是他卻力推乾隆封賞。有書君覺得,也許傅恆是怕有功高蓋主之嫌,引來禍患吧,前朝年羹堯就是前車之鑒。

傅恆對乾隆謹言慎行,對眾臣亦是謙和有禮,舉賢不妒能。比如孫嘉淦、海蘭察、阿桂等人皆是由他舉薦成了乾隆手下得力的文武重臣封疆大吏。

阿桂更成了他之後,掌管軍機處時間最長之人。

傅恆身為首席軍機大臣,並不擅權獨斷,他打破首席大臣獨自覲見皇帝的舊制,邀請其他軍機大臣一同入內,與乾隆商談國政。他領銜的軍機處沒有內訌爭鬥應是其首功一件。

但乾隆每天傍晚都要單獨召見傅恆,共議朝事,其首席軍機大臣的地位凸顯。這也令人對傅恆的低調謙遜更加敬重。

三,喜歡奢華亦有人性弱點的傅恆。

人無完人,皆有弱性,就是堪稱自律達人的傅恆亦如此。

他自幼錦衣玉食,養成的喜歡華服美食的奢華天性,他的家居服飾皆華美無比,府邸設施皆比照王爺規制。

當然,這些皆靠乾隆賞賜並非他貪污得來,但他性格溫善對貪腐之官的寬容,亦是傅恆之弱點。曾有人評論說,清朝奢華貪腐之風,由傅恆縱容始。

有書君覺得,也許這纔是有血有肉真實的傅恆,不是完美人設的傅恆。

縱觀清朝歷史,論文韜武略、戰功顯赫,鮮有能出傅恆之右者,他逝後能得配享宗廟之榮當的起。

傅恆墓就在清東陵側,他還一直陪伴著乾隆皇帝,唯留下歷史任人評說。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傅恆一個幸運的人,因為他親姐姐富察皇后是乾隆最鍾愛的女人

傅恆,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貴族出身,其曾祖父哈什屯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追隨愛新覺羅家族,後來被皇太極授予一等男兼一雲騎尉,逝世後追贈一等公。

傅恆的祖父是康熙朝議政大臣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一等公李榮保。伯父是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馬齊。

論出身,傅恆算是比較高貴了,不過也算不上特別厲害,真正讓傅恆平步青雲的並不是家中的這些男人,而是一個女人,也就是他的姐姐,乾隆的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在雍正五年,16歲的富察氏在選秀中一眼就被雍正帝看中,雍正帝決定將她指配給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由此雍正早早地就已經選定弘曆為自己的繼承人,這次選秀也就是為日後的皇帝挑選皇后。如此深得雍正帝中意之人,可見富察氏的品行樣貌都是極好的。

富察氏自嫁給弘曆之後兩人感情非常甜蜜,待乾隆繼位之後,富察氏便被立為皇后。而乾隆也準備將富察氏所生的兒子立為太子,希望他與皇后所生之子能成為大清首位以嫡長子身份克繼大統的皇帝。(《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和富察皇后)

不過天不遂人願,乾隆和富察氏生的兩個兒子相繼早夭,而富察氏也在乾隆十三年去世了,乾隆為之大為悲痛。

出於愛屋及烏的原因,與富察氏一切有關的東西乾隆都非常喜愛,而作為富察氏的親弟弟,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恆也是深得乾隆帝的器重。

傅恆的具體出生時間不詳,推斷大約是在1720年出生的,比乾隆小了9歲。作為乾隆的小舅子,傅恆深受乾隆寵信,就連日後的權臣和珅都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延禧攻略》中的傅恆)

在乾隆五年,年僅20歲的傅恆被乾隆掉進宮內擔任藍翎侍衛,隨後升任頭等侍衛,兩年之後再升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再過一年,傅恆便出任戶部右侍郎(財政部副部長), 次年又擔任山西巡撫(山西省省長)。

乾隆十年傅恆被調入軍機處,此時傅恆才25歲!試問一下,諸君25歲是都在幹嘛?傅恆25歲已經當上了軍機大臣。

乾隆十二年,傅恆再度升任戶部尚書(財政部部長), 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等職務。此時傅恆剛剛27歲,在短短的七年間他已經一躍成為從一品大員,傅恆升遷的速度用坐火箭來形容不足為過。

乾隆十三年,傅恆的姐姐富察皇后去世,但乾隆對傅恆的寵信卻並沒有因皇后的去世而減少半分,反而是更加的器重傅恆。同年,傅恆自薦希望前往參加平定大小金川的戰事,乾隆於是任命傅恆為「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前往四川與總兵嶽鍾琪一起鎮壓大小金川土司叛亂。

在傅恆前往四川之前,金川之亂已經持續一年多了,由於鎮壓不利,乾隆處死了川陝總督張廣泗,並賜死了經略訥親。此時傅恆上任,擺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傅恆深知,之前的慘敗主要是因為張廣泗與訥親不和所致,於是在上任之後他積極聽取嶽鍾琪的意見,並於嶽鍾琪率軍自黨壩大破金川軍,僅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平定大金川,乾隆聞之大喜,立即加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延禧攻略》中的傅恆)

到乾隆十九年時,準噶爾汗國發生嚴重內亂,乾隆想藉此良機消滅準噶爾,但卻遭到羣臣反對,唯有傅恆一人表示支持。於是乾隆命傅恆為大將軍,主辦對準噶爾的戰事。傅恆在接受任命後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平定了整個新疆,乾隆大喜過望。

由於清代非皇族和蒙古親貴外,他人不得加封王爵,於是乾隆再度加封傅恆為一等公,而傅恆則堅決推辭了這一封賞。

傅恆年紀輕輕的就兩度封公,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乾隆不僅對他本人非常寵信,就連傅恆的兒子福康安同樣是恩寵優渥,乾隆對福康安甚至比傅恆還要好。

與父親傅恆一樣,福康安也是一位將才,他相繼平定過小金川之亂、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就在福康安去世前夕,乾隆為了給他沖喜,特地加封其為貝子,這可是皇子纔有的封爵!而在他去世後,乾隆悲痛不已,更是直接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要知道就連乾隆的親兒子都一定能獲得郡王的爵位,可見乾隆對福康安的寵愛至極。

由於乾隆對福康安的寵愛實在是太過了,民間盛傳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否者不肯能對他這麼好,難道僅僅就是因為他是傅恆的兒子嗎?如果福康安不是乾隆的私生子,那麼乾隆對傅恆一家真的是非常好了。

乾隆三十五年,傅恆因徵討緬甸時感染重病在北京去世,享年不滿五十歲。

傅恆死後,乾隆為其上謚號「文忠」,這是清代滿族大臣的最高評價。到嘉慶元年,在其子福康安病逝後,乾隆更加思念傅恆,於是追贈他郡王爵,將其配享太廟。


須知,評價「是怎樣一個人」是件難事,一方面有許多定義過於主觀,再者一生很長。我們不如提取其主要事件、特徵,得出相應結論:

1,富察傅恆出身名門,他的爸爸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爺爺是名將兼戶部尚書米思翰。青年時,其姐做上皇后,家門更顯赫。傅恆是家中第九子,上有八哥,且有長姐,因此受到過許多關愛和照顧是一定的。同時,長輩們前朝立下的功勛,又讓他在驕傲的同時心中多了一分責任和擔當(這個後面會細說)。如此看,傅恆首先是自信,多愛,心理健康,有家教的。

2,乾隆對傅恆很好,乾隆五年,受封藍翎侍衛,乾隆八年,又封戶部侍郎,乾隆十年,入軍機處。但這不是乾隆對小舅子的照顧,而是傅恆本人有能力。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叛,持續兩年未平,訥親因為作戰失利被處死。這個節骨眼,傅恆毛遂自薦去前線了。一方面,他願意去犯險,另一方面,在前任被處死後,他依舊請命,無異於立了個軍令狀。可見,他是有勇氣的。至於後來戰場上出名,又證實其確實適合領軍打仗。

前面提到了,他受了前輩的影響,心中有責任擔當。這源自,康熙年間,削三藩之時,許多大臣都持保守態度,可是傅恆爺爺米思翰站出來,堅決要削,康熙對他另眼相看。正如傅恆毛遂自薦,平大金川之役。

3,但必須指出,傅恆雖然是傑出青年,仍然屬於那個時代的既得利益階層,他的許多行為,是追求維持權貴的。例如,讓兒子跟公主聯姻,再比如,他的許多孩子最後加官進爵,可是根據考證,功勞能力就遠遠不如自己了。


傅恆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放在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官四代,含著金湯勺出生的頂級闊少。傅恆出身名門,曾祖父哈什屯在皇太極時期和順治朝任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是察哈爾總管,伯父之中最厲害的是馬齊,看過《雍正王朝》的都知道這個人。更重要的是,傅恆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第一任,也是最喜歡的一任皇后,即孝賢純皇后。

按理說傅恆都這麼厲害了,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歇著,甚至心安理得地啃老敗家。但他卻完全沒有不思進取,更沒有炫富浮誇,違法亂紀,而是主動出來當差,不做啃老一族。

正所謂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傅恆就是這樣的人,良好的家庭出身給了他極大的提升空間,使他成為乾隆朝初年青雲直上、炙手可熱的政治新星。乾隆五年,傅恆出來當差,第一份工作是正六品藍翎侍衛。乾隆七年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乾隆八年就當了戶部右侍郎,不久外放為山西巡撫。乾隆十年,成為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乾隆十二年升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僅僅用了七年,傅恆就從正六品官當到了從一品官,完成了普通人八輩子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時他也才剛剛二十七歲。

如果僅僅是這樣,傅恆這輩子也不過是一個仗著出身平步青雲的貴族子弟,這樣的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多得是。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開始投身軍界,並在多次殘酷的戰爭中衝鋒陷陣,運籌帷幄,百鍊成鋼,成為乾隆皇帝手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帥才。

乾隆十一年,大金川土司反叛,乾隆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和大學士訥親前往平叛,但均未成功。傅恆毛遂自薦,乾隆帝授其保和殿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至乾隆十四年,金川土司反叛平定,傅恆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

乾隆十九年,準噶爾部內亂,大清朝終於迎來一勞永逸解決準噶爾問題的最好時機。傅恆在軍機處主持軍務,積極協助前線,制定戰略戰術,籌措糧餉物資。乾隆二十年,清軍平定準噶爾。不久,乾隆帝將百名功臣的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膺首位。

從乾隆三十年開始,清朝與緬甸之間開始出現武裝衝突,劉藻、楊應琚、明瑞均在雲貴總督任上,因徵緬失敗而自殺。乾隆三十四年,傅恆率軍徵緬,雙方互有勝負。緬方懾於清軍兵威,決定罷兵議和。乾隆三十五年傅恆班師回朝,但此時他已因督師雲貴,水土不服而身染疫病,不久因病去世。

傅恆是乾隆一朝文武全才的官員,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中有三役由他奠定。他生前展露出非凡才華,得到乾隆帝重用,死後也極盡哀榮,不僅其喪禮以鎮國公規格辦理,謚號文忠,而且在嘉慶初年得以配享太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