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居士说历史,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观点不尽相同,欢迎文明留言探讨!】


《旧唐书》成书在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唐朝刚刚覆灭,很多都是一手资料。所以,那个时候的史官就全部摘抄下来,编入唐书。资料虽然很全,可是编写太杂乱。主要是因为当时朝代更替太快,战乱导致大家都不能安心做学问,知识分子当时考虑最多的就是保命。

宋朝仁宗年间,皇帝看了《旧唐书》后意见很大,就下旨要求重修唐书。这时国家稳定、文化繁荣,安心做学问的人很多,所以就做的比较工整,也考虑的比较全面,这就是《新唐书》的由来。

《旧唐书》并没有因为《新唐书》出世而毁去,继续供后人学习、对比。就这样,唐朝的正史就有了两部。


但愿答案对题主有所帮助!


《旧唐书》写在唐灭亡不久的后晋,距离唐朝比较近,资料比较全,可以从唐朝官方实录上获取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太近了,唐武宗之后的实录还没有(武宗之后,比较乱了)。

宋仁宗认为的《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中,详略失中应该就是后期太少,事实零落恐怕是后期资料不全。至于其他的,文采上这个不大清楚了,新唐书编纂欧阳修宋祁梅尧臣,这些人文采还是比旧唐书的编者多出不少。


宋仁宗认为的《唐书》浅陋,下诏重修。因欧阳修、宋祁等人编修了《唐书》,才有了新、旧之别,称前者为《旧唐书》,后者为《新唐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