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居士說歷史,願意與大家一起探討。觀點不盡相同,歡迎文明留言探討!】


《舊唐書》成書在五代十國時期,那時候唐朝剛剛覆滅,很多都是一手資料。所以,那個時候的史官就全部摘抄下來,編入唐書。資料雖然很全,可是編寫太雜亂。主要是因為當時朝代更替太快,戰亂導致大家都不能安心做學問,知識分子當時考慮最多的就是保命。

宋朝仁宗年間,皇帝看了《舊唐書》後意見很大,就下旨要求重修唐書。這時國家穩定、文化繁榮,安心做學問的人很多,所以就做的比較工整,也考慮的比較全面,這就是《新唐書》的由來。

《舊唐書》並沒有因為《新唐書》出世而毀去,繼續供後人學習、對比。就這樣,唐朝的正史就有了兩部。


但願答案對題主有所幫助!


《舊唐書》寫在唐滅亡不久的後晉,距離唐朝比較近,資料比較全,可以從唐朝官方實錄上獲取第一手資料,但是由於太近了,唐武宗之後的實錄還沒有(武宗之後,比較亂了)。

宋仁宗認為的《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中,詳略失中應該就是後期太少,事實零落恐怕是後期資料不全。至於其他的,文采上這個不大清楚了,新唐書編纂歐陽修宋祁梅堯臣,這些人文采還是比舊唐書的編者多出不少。


宋仁宗認為的《唐書》淺陋,下詔重修。因歐陽修、宋祁等人編修了《唐書》,纔有了新、舊之別,稱前者為《舊唐書》,後者為《新唐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