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3月21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睡眠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旨在强调昼夜节律在健康睡眠中的重要性。

永安总医院南院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赖煜堂告诉记者,不少人认为打鼾是因为“睡得香”,其实,这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对于长期睡觉打鼾的人,建议到医院做一次睡眠监测。

【人物名片】

赖煜堂,永安总医院南院区(永安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擅长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等方面的诊疗。

病例

睡了8小时,呼吸暂停562次

小陈(化名)在我市某驾校从事小车教练工作,身高约180厘米,体重超过了180斤,BMI(身体质量指数)为30(指数大于30即为肥胖)。他患有高血压,晚上睡觉会打鼾,声音很响,家人反映小陈夜间睡觉时会憋气,下肢还会有抽筋的现象。

“我打鼾已有10多年了。之前,我觉得打呼噜不是病,没引起重视。从去年开始,我时常感到乏力、犯困。白天昏昏欲睡,并出现‘秒睡’的情况,精神状态很差,在培训学员出车时,还发生过行驶偏离路线的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发生了交通事故,赔了不少钱,因此我只能暂停了小车教练工作。”小陈说道。

前不久,小陈从电视上了解到打鼾会引起白天嗜睡,于是就来到医院就诊。通过睡眠监测发现,他入睡8小时,呼吸暂停了562次,其中暂停最多时,一小时竟达70次,最长暂停时间持续了67秒,最低血氧饱和度降至58%,而正常值均应在90%以上。

“该患者患的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入院后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最高值高达 220/ 140mmHg,这种异常血压增高容易导致脑出血。”赖煜堂说。

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

分析

长期打鼾将损害人体机体各脏器

“打鼾的危害不仅仅是让人长期感到疲劳,打扰周围人的睡眠,更重要的是长期缺氧导致对机体各脏器的严重损害,甚至发生猝死。”赖煜堂说,长期打鼾和呼吸暂停将导致:

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夜间猝死等心血管疾病;

肺心病、呼吸衰竭、夜间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痴呆症、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肥胖、儿童生长迟缓等内分泌疾病;

头痛、红细胞增多症、胃食管反流性等疾病。

那么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如何治疗呢?赖煜堂给出建议:目前,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国际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睡觉时佩戴家用无创呼吸机,俗称“睡眠呼吸机”。它的原理是:提供一个生理性压力支撑上气道,以保证睡眠时上气道的开放。多数患者通过睡眠呼吸机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难以药物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食道返流等疾病可得到缓解,并防止夜间猝死风险。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外科及口腔矫正器进行治疗,并积极通过减肥、戒烟、戒酒、侧卧睡眠等行为疗法配合呼吸机改善症状。

建议

长期打鼾最好到医院做个睡眠监测

如果有以下症状的打鼾情况,打鼾者很可能就患上了睡眠呼吸疾病。这些症状为:

睡眠时打鼾,频繁呼吸停止;

白天疲乏困倦,打瞌睡,记忆力减退;

血压升高,多种降压药物难以控制;

Ⅱ型糖尿病,痛风,红细胞增多;

睡眠中反复憋气、多汗、睡眠不宁、动作异常、肢体抖动;

反复夜间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

夜尿次数增多,睡眠时遗尿、不明原因蛋白尿;

夜间口干或晨起后口干、头痛、头晕、咽干、慢性咽炎;

肥胖体型,颈部短粗,下颌小,下颌后缩;

夜间咳嗽、反酸、烧心,或反流性食管炎;

性格改变,如暴躁易怒、焦虑、抑郁不振等;

夜间不敢入睡、有恐怖感。

赖煜堂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呼吸内科做一次睡眠监测。“多导睡眠监测 ”能全部记录人体夜间睡眠情况,通过监测,如每晚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生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次数大于等于5次,就属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监测结果显示确实有睡眠呼吸障碍,要采取措施及时干预。最重要的是控制体重,减少不良生活习惯。”赖煜堂提醒。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通讯员 张春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