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建了武卫军,以大学士管理部务,位居首席军机大臣,权倾一时。他在慈禧清理「顾命八大臣」时崭露头角,又参与了戊戌政变,己亥建储,庚子事变,深受慈禧信任,在整个的晚清时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就是荣禄,晚清忠臣,满族大佬,也有人戏称他为「慈禧手下第一宠臣」。

瓜尔佳.荣禄(1836——1903),字仲华,满洲正白旗人,政治家。荣禄出生于军人世家,祖上世代从军,为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除了根正苗红,荣禄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大学士穆彰阿的儿子,也就是晚清唯一的满人状元崇琦,一个嫁给了宗室昆冈,昆冈后来也是大学士。

在慈禧整治「顾命八大臣」的行动中,荣禄的忠勇得到了慈禧的信任。从此,荣禄的官运也是节节攀升,还不到四十岁,就把工部尚书,步军统领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一并收入囊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站在权力巅峰的荣禄不久就遭到了兵部尚书沈桂芬的暗算,先是撤销了工部尚书和内务府大臣两个职位,后来又被推荐去做了西安将军,这一去便是整整十五年。直到1895年底荣禄才东山再起,重新出任步军统领,低调回归。

磨练多年的荣禄更加圆滑,他先后把两个女儿攀了高枝,长女嫁给了礼亲王世铎的儿子,次女嫁给了后来的醇亲王载沣。世铎是慈禧的心腹,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而载沣是慈禧指定的接班人。如此一来,荣禄与慈禧的关系更近了。

戊戌年,得知慈禧想法的荣禄出主意逮捕了康梁等人,让才百日之久的维新运动早早夭折,此事功劳最大者非荣禄莫属。

庚子年,荣禄又帮助慈禧废黜了光绪帝。后来的七八年间,荣禄在宫廷内外集结了一批心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河南巡抚陈龙,两江总督端方等等,就这样,大清的重权,让荣禄占了半壁江山。

可惜,本该有大作为的荣禄尚未一展身手,便病死于家中。昔日的心腹群龙无首,分崩离析。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堪。尤其是袁世凯,没有了荣禄的压制,不久就自立了山头,将清末时局搅得天翻地覆。

随著荣禄的病逝,存留了几百年的大清王朝也逐渐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晚清的时候,满人当中普遍缺乏人才,所以才有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等汉族大员的崛起,以往的认知中许多人把恭亲王看作清廷中央支持改革的最重要人物,实际上,到了1884年后,恭亲王基本上就已经赋闲在家。而满人当中在清朝最后三十年里面还是涌现了一批比较杰出的人物的,荣禄就是其中之一,曾经有人用「大荣、小那、端老四」来评价荣禄等满族大臣中比较有才华的几位。

荣禄因为在晚清政坛上面比较低调,所以给人留下了阴险狡诈的形象,虽然荣禄由于慈禧太后的宠信而一直处于晚清政坛的中心,但是荣禄因为没有留下足够的资料,所以后人对于荣禄总有一种只见其地位,而不见其面目的印象。

以往的一些传统说法中认为荣禄是一个保守派和顽固派,原因就在于戊戌政变期间,荣禄参与了慈禧太后的重新垂帘,但是实际上从近年来关于荣禄的研究发现,荣禄并不是一个顽固派,而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渐进改革派,在戊戌维新之前,荣禄致力于军事改革,甲午战争爆发后,荣禄担任新成立的督办军务处的军务大臣,荣禄的军权得到扩张,同时他在练兵、修铁路等领域还做出了一些成绩。以往的研究和认知多认为荣禄是政治家,但是忽略了他是军事将领的这样一个身份。

戊戌政变之所以发生,与荣禄的策动有很大关系,荣禄实际上也是主张走新路线的,但是他不赞成康梁式的激进式的变法,所以在袁世凯告密后,荣禄就开始游说慈禧太后终结变法,但这并不代表荣禄是反对新政的。其后荣禄与满族顽固派刚毅之争就可以说明荣禄不是一个守旧排外的人。

荣禄长期任职于中枢,自然也就会形成一个班底,与荣禄亲近的人包括陈夔龙、铁良、袁世凯等人,但是所谓「荣党」实际上并不存在,可见荣禄之低调与圆滑。

荣禄的研究这几年已经成为热点之一,小编希望随著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深入,荣禄的研究会走向更广的领域。


荣禄和慈禧太后那些花边新闻就不说了,谈谈我对荣禄这个人能力的看法吧。

1、荣禄非常有才干,是清朝末年满族权贵中少有的精通兵事的干才。自天平天国起义开始,清朝军权长期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督抚把控。甲午北洋海军战败后,荣禄以自强编练新军为名逐步将军权收回。从胡燏棻定武军易帅、袁世凯小站练兵,到戊戌年荣禄出督直隶、统领北洋各军,再到创建武卫军,自始至终,荣禄都将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这是清末罕见的现象。只不过慈禧、荣禄等人去世后,载沣、载涛等人无能让袁世凯将军权又夺回去了。

2、荣禄是支持变法的,只不过不赞成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方式。说实话戊戌变法中的很多措施过于激进,康有为、梁启超根本没治理过天下,很多方针都是想像出来的不具备可行性,一旦改革全面铺开后出事清廷立马灭亡。作为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老人以及实际负责政府运行的大员荣禄不可能拿清朝的命运去赌,所以必然反对戊戌变法。

但荣禄也是知道唯有变法才能使中国摆脱危亡的。早在光绪任命林旭等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时,荣禄就致信林旭,主张变法改革以补偏求弊下手。政变后荣禄在一封给伊藤博文的信件中,认为中国应以整军丰财、力图自强为急务,但中国「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荣禄中国变法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变法次序。

3、荣禄并不是顽固保守、只听从慈禧命令的人,有国际视野。像义和团的时候慈禧对各国宣战,利用义和团杀戮洋人。荣禄很明白当时的清朝打不过列强,所以他为慈禧留了后路。慈禧让他进攻东郊民巷、外国兵营,荣禄故意放水不开炮还暗地里给外国兵营送水果表示慰问,荣禄还给列强在华的重要人物提供庇护,这给之后的和谈提供了良好基础,保住了慈禧以及清廷的统治地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