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感性认知,那也许能够延续到今天。历史上的发生的很多事,通常都会让我们扼腕叹息,因为历史事件发生时,好像都非常偶然,似乎选择就在于一念之间,我们总在想:多可惜呀,如果他当时做出另外一个选择,那多好啊!

实际上,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看: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但历史的进程确有他内在的规律和必然性。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乾隆的选择。话说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带著英国国王的国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英国人渴望中国的瓷器,茶叶,当然也有丝绸,他们满怀著希望开辟这条商路,因为当时不仅英国,整个欧洲都对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有著巨大需求,这是一条一本万利的商路。但是他很失望,他是带回英国一些他渴望的东西,他梦寐以求的商路却没有打开。在中国仍能只是限定少数的区域通商,而且是只出不进。乾隆老佛爷告诉他:我中华天朝上邦,你们有的,我们有,你们没有的,我们也有,你们那些奇技淫巧我们不需要 。这一下麻烦大了,由于整个欧洲由于对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的需求量实在太大,而欧洲又无法出口商品到中国,这经年累月的入超让欧洲不堪重负,每年欧洲都要将大把的白银输入的中国,于是在1840年英国人终于以鸦片这个罪恶的贸易为由用大炮扣开了中国的大门。为止我们总在想如果当时乾隆答应了马嘎尔尼的要求那该多好啊!多可惜呀,我们与早期的工业现代文明擦肩而过!

事实上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们先要说说乾隆为什么要回绝马嘎儿尼。一、当时清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的转折期,虽然问题已经显现,但放眼周边仍可以不可一世,上层统治者并无进行重大国策变更的动力,当然乾隆也不会有。二、作为当时的统治思想宋儒理学,视工商业为末等事。正所谓士农工商,国家以士人为依靠,以农为根本,而工商业是受到限制的。思想意识形态不认可,甚至反对。这个思想,乾隆能打破吗?三、中华封建帝国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使然。试想:一旦开放多个市场区域,意味著更多的思想要进来,更多的人要去从事这些商业活动。而一个封建帝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事农业的人必然要减少,异端思想也必然要引起人心浮动,这在封建帝国是要动摇国本的,这个乾隆皇帝他敢随意就去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吗?

再我们来说说如果了。如果乾隆接受了马嘎尔尼的建议,甚至改革了帝制那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我们想想中华文明几千年封建帝国,无论从思想到制度上都已日臻完善,甚至是深入人心,一些思想,一些制度人们不仅习以为常,还认为理所当然,所以第一种可能就是人们会认为乾隆年老糊涂了,他一旦去世,完全就会复辟。第二种可能,由于乾隆坚决的执行并无法复辟,中国又会走向何方呢?中国可能会立即成一盘散沙,中国将提前进入近代社会,帝制将会崩溃。为什么说呢?通商带给中国的将不仅仅是英国的工业品,还会有英国的工业文明及西方现代的思想及西方宗教,这就将必然冲击中国的传统经济基础,与儒家思想也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而中国广袤的土地,亿兆的人民,国家结构复杂不可能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国家不大,人口不多,民族单一)那样容易将几千年的问题在瞬息获得改变。不经过欲火重生,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经过那个剧烈碰撞打破旧次序的过程,中国又如何能走向新生呢!

所以历史有惋惜,叹息,有很多偶然,但历史没有如果,他的进程是必然的。


可以这样说,如果乾隆开口岸,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不管他改不改帝制清朝都会更早更快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开口岸后不可能只有技术进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欧洲的启蒙思想和文化,将极大的冲击我国传统思想,要知道明末中国就已经出现黄宗羲和顾炎武了,而口岸所在的江南又是文乡,启蒙思想将得到很快传播。

第二,乾隆年间,是文字狱最多,对文人迫害最严重的时期,这时如果西方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这些人的思想传进来将引起江南文人的共鸣。

第三,开放口岸后,工业革命将首先从江南、广东一带开始,而这些地方从来都是各类反清组织的大本营。最后,可以想像:先进的工业和武器+启蒙思想+反清组织=革命,清朝将更早灭亡,最多到嘉庆就完蛋。

清朝之所以能统治300年,靠的就是两个武器「思想控制和文化控制」,你解放了几亿汉人的思想,叫几百万满人怎么玩转这江山?


1 如果开通口岸,引进工业技术创新 这样那么 乾隆时期,清朝可以延续,封建主义的本质专制主义,这样是比,假如现在清朝的历史中有这样变数,那么,清朝国力师强大一些,但是国家体制集权,最终还是被西方列强打败,所以说,清朝灭亡的时间不变 1912年1月1日2 或者改革帝制, 这样改革帝制,为其他的西方列强那样的,那么清朝会发展为一个民主的国家,清朝或许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比现清朝的历史长一些,如果改革的很彻底,清朝可能不会灭亡,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谁会革自己的命,不可能的,会比现在清朝的历史长一点 在 1912年1月1日 之后了


无非和俄罗斯,奥斯曼一样。最后亡的更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