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感性認知,那也許能夠延續到今天。歷史上的發生的很多事,通常都會讓我們扼腕嘆息,因為歷史事件發生時,好像都非常偶然,似乎選擇就在於一念之間,我們總在想:多可惜呀,如果他當時做出另外一個選擇,那多好啊!

實際上,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看:歷史事件的發生充滿了太多的偶然性,但歷史的進程確有他內在的規律和必然性。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乾隆的選擇。話說1793年英國人馬嘎爾尼帶著英國國王的國書不遠萬裏來到中國。英國人渴望中國的瓷器,茶葉,當然也有絲綢,他們滿懷著希望開闢這條商路,因為當時不僅英國,整個歐洲都對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有著巨大需求,這是一條一本萬利的商路。但是他很失望,他是帶回英國一些他渴望的東西,他夢寐以求的商路卻沒有打開。在中國仍能只是限定少數的區域通商,而且是隻出不進。乾隆老佛爺告訴他:我中華天朝上邦,你們有的,我們有,你們沒有的,我們也有,你們那些奇技淫巧我們不需要 。這一下麻煩大了,由於整個歐洲由於對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的需求量實在太大,而歐洲又無法出口商品到中國,這經年累月的入超讓歐洲不堪重負,每年歐洲都要將大把的白銀輸入的中國,於是在1840年英國人終於以鴉片這個罪惡的貿易為由用大炮扣開了中國的大門。為止我們總在想如果當時乾隆答應了馬嘎爾尼的要求那該多好啊!多可惜呀,我們與早期的工業現代文明擦肩而過!

事實上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們先要說說乾隆為什麼要回絕馬嘎兒尼。一、當時清王朝正處於鼎盛時期開始走向衰落的轉折期,雖然問題已經顯現,但放眼周邊仍可以不可一世,上層統治者並無進行重大國策變更的動力,當然乾隆也不會有。二、作為當時的統治思想宋儒理學,視工商業為末等事。正所謂士農工商,國家以士人為依靠,以農為根本,而工商業是受到限制的。思想意識形態不認可,甚至反對。這個思想,乾隆能打破嗎?三、中華封建帝國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使然。試想:一旦開放多個市場區域,意味著更多的思想要進來,更多的人要去從事這些商業活動。而一個封建帝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從事農業的人必然要減少,異端思想也必然要引起人心浮動,這在封建帝國是要動搖國本的,這個乾隆皇帝他敢隨意就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盒子嗎?

再我們來說說如果了。如果乾隆接受了馬嘎爾尼的建議,甚至改革了帝制那歷史又會如何發展呢?我們想想中華文明幾千年封建帝國,無論從思想到制度上都已日臻完善,甚至是深入人心,一些思想,一些制度人們不僅習以為常,還認為理所當然,所以第一種可能就是人們會認為乾隆年老糊塗了,他一旦去世,完全就會復闢。第二種可能,由於乾隆堅決的執行並無法復闢,中國又會走向何方呢?中國可能會立即成一盤散沙,中國將提前進入近代社會,帝制將會崩潰。為什麼說呢?通商帶給中國的將不僅僅是英國的工業品,還會有英國的工業文明及西方現代的思想及西方宗教,這就將必然衝擊中國的傳統經濟基礎,與儒家思想也必然產生激烈的衝突。而中國廣袤的土地,億兆的人民,國家結構複雜不可能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國家不大,人口不多,民族單一)那樣容易將幾千年的問題在瞬息獲得改變。不經過慾火重生,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不經過那個劇烈碰撞打破舊次序的過程,中國又如何能走向新生呢!

所以歷史有惋惜,嘆息,有很多偶然,但歷史沒有如果,他的進程是必然的。


可以這樣說,如果乾隆開口岸,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不管他改不改帝制清朝都會更早更快滅亡。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開口岸後不可能只有技術進來,隨之而來的還有歐洲的啟蒙思想和文化,將極大的衝擊我國傳統思想,要知道明末中國就已經出現黃宗羲和顧炎武了,而口岸所在的江南又是文鄉,啟蒙思想將得到很快傳播。

第二,乾隆年間,是文字獄最多,對文人迫害最嚴重的時期,這時如果西方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這些人的思想傳進來將引起江南文人的共鳴。

第三,開放口岸後,工業革命將首先從江南、廣東一帶開始,而這些地方從來都是各類反清組織的大本營。最後,可以想像:先進的工業和武器+啟蒙思想+反清組織=革命,清朝將更早滅亡,最多到嘉慶就完蛋。

清朝之所以能統治300年,靠的就是兩個武器「思想控制和文化控制」,你解放了幾億漢人的思想,叫幾百萬滿人怎麼玩轉這江山?


1 如果開通口岸,引進工業技術創新 這樣那麼 乾隆時期,清朝可以延續,封建主義的本質專制主義,這樣是比,假如現在清朝的歷史中有這樣變數,那麼,清朝國力師強大一些,但是國家體制集權,最終還是被西方列強打敗,所以說,清朝滅亡的時間不變 1912年1月1日2 或者改革帝制, 這樣改革帝制,為其他的西方列強那樣的,那麼清朝會發展為一個民主的國家,清朝或許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比現清朝的歷史長一些,如果改革的很徹底,清朝可能不會滅亡,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誰會革自己的命,不可能的,會比現在清朝的歷史長一點 在 1912年1月1日 之後了


無非和俄羅斯,奧斯曼一樣。最後亡的更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