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道光皇帝驾崩后,按照遗旨是皇四子继位,也就是咸丰皇帝。咸丰是嫡子,可惜生母去世早,因此他是在奕䜣母亲的照顾下长大的。兄弟俩虽然不是亲兄弟,但是这么多年的陪伴,兄弟两的感情非常好。而奕䜣能力均在咸丰皇帝之上,因此,在继承问题上,道光皇帝非常犹豫。但是仍旧被祖宗之法影响,再加上咸丰表现出来的孝心感动了他,因此,咸丰皇帝也顺利的继位了。

咸丰皇帝在位11年才有这个年号,当时中国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英法等国向中国发起侵略,美国和俄国趁火打劫,抢走了大片领土。从内部环境来看,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内部腐朽不堪,人民日益不满,运动此起彼伏,虽然这些运动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也给当时都封建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而清朝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也让许多人唾弃不已,有人时常会假设如果当时当上皇帝的是奕䜣,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呢?道光皇帝的软弱无为可能也影响到了咸丰皇帝,即使道光心里知道适合这个皇位的是自己的第六个儿子,而不是表面仁孝的四子,而且在其他国家入侵中国的时候,咸丰皇帝借口逃出了北京,如此软弱无为的皇帝真是让人气愤不已,不知道,如果道光皇帝知道这些事,会不会气的睡不著?

而当时咸丰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比不过弟弟,只能够让自己的父亲觉得自己是一个孝子,因此在道光皇帝生病的时候,咸丰皇帝一直陪伴著,不离不弃。甚至父子俩在打猎的时候,他还故意没有射中借口来说他是不想残害生灵,皇帝一听觉得他很善良,可能是个仁君。而奕䜣还是比较实在的,在政局动荡不安的时候没有选择逃走,而是一直都在。即使他后来和慈禧太后一起发动了政变,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作为洋务运动领袖的他,也为中国后来的近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他积极献言献策,挽救了清朝统治,迎来了同治中兴。而他在外交方面也非常的有成绩,他主持的大量善后的事宜也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此同时,他还笼络了一些官员,形成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也作为他议和得到的甜头。除此之外,他还非常的亲切,因为他喜欢相扑,因此,经常和士兵比赛。即使输了,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去怎么样,这一点赢得了士兵们的好感,后来,由于慈禧太后野心太大,借口把他踢出去了。从此,他郁郁寡欢,即使后来太后想重新重用他,可是60多岁的他已经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了。

可是当时的清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使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把清朝恢复的像汉朝一样。而且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还有大时代背景下的资本主义潮流,清朝没有把握住。而一个时代的进步,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拖延的。再者说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有兴有亡,既然大清朝都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迟早会走向衰落的那一天,即使奕䜣再有手段,也绝对不可能会阻挡得了规律的发生。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只能假想地推断一下:

咸丰(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

在位期间勇于任用改革派官员,整顿糜烂的官场风气。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胡林翼等自己组建团练,进而编练出一支新兴的私人武装,自筹军饷养活10多万军队,最终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进行经济改革,重铸银币。期间还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是咸丰无法面对洋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直在避暑山庄,沉迷酒色、鸦片。在咸丰十一年驾崩。

爱新觉罗·奕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道光帝第六子,曾经是皇位继承的候选人。辛酉政变后主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期间继续了咸丰政策重用汉臣,推动了晚晴时期出名的「同光中兴」。使清朝政府财政收入反而达到清朝建立以来的最高峰。

对比两人可以看到奕䜣改革会更彻底一些,而效果更明显些。假想奕䜣做皇帝而早些推行这些政策,并不出现慈禧后来的保守,清朝不应该出现甲午战争的失败及八国联军事件。


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道光帝驾崩后,按遗诏皇四子奕𬣞继承大统,即咸丰帝,奕䜣封为恭亲王。

奕𬣞是嫡出,可惜生母早死,二人都在奕䜣生母抚育下长大,所以感情极好,情同手足。但奕䜣天资聪颖,各方面能力均在奕𬣞之上。所以选谁继承大统,道光帝本来颇为犹豫,但最终仍受宗法观念影响以及奕𬣞表现出来的仁孝之举所感动,故最终属意于奕𬣞。

奕𬣞在位十一年(1850一1861年),年号为咸丰。其时,中国内忧外患。从外部来看,西方世界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法联手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趁火打劫,中国丧失大片国土,损失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从内部来看,封建专制统治继续走向腐朽没落,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反清斗争此起彼伏,影响最大的是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北方的捻军起义。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是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加速了它的灭亡。

由此可见,在这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大形势下,作为统治者,唯有认清世界大势,正视自己的落后,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外交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发愤图强,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这些,作为皇帝的奕𬣞没有做到,奕䜣虽然号称文武全才,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必然也是无法做到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清朝自乾隆之后就逐渐拉开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尤其思想上的自我封闭导致了认不清世界形势!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0年咸丰继位,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可以说咸丰完全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虽然在位肃清了一些奸臣,但对于外患却是毫无还手之力,因此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任人欺凌!

如果不是咸丰上位,而是恭亲王奕䜣继位!同样他也做不到力挽狂澜!咸丰驾崩以后,同治帝继位。咸丰妃嫔叶赫那拉氏(即慈禧)联合恭亲王和慈安太后发动政变,形成了垂帘听政,亲王议政的朝局。直至后来的光绪帝,皇权完全被架空。而慈禧的把持朝政更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由此国人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彼时的西方世界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清朝虽然也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奈何最终以失败告终!

归根结底,无论是谁继位当皇帝,思想上都不改不了封建统治的束缚!本就大厦将倾,与谁继位都不能力挽狂澜!这是历史潮流的冲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