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确实和中国古代的麒麟形象差别挺大,不过,麒麟谁都没有见过,你说它长什么样它就长什么样。历代的麒麟图案也都不完全相同。作为古人心目中的「瑞兽」,本来就是杜撰出来的,把长颈鹿看做麒麟,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

一、麒麟是国人心目中的「瑞兽」,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

麒麟的传说,最早诞生于周朝。相传为上古时期应龙之后。正如应龙的形象一样,成为周天子姬姓一脉的先祖,后来就变成为「神宠」。民间有麒麟送子的传说,国家有「天降祥瑞、麒麟下凡」的太平盛世。可见,麒麟是人们心目中幸福生活的象征,是朝廷帝王眼里天朝盛世的标志。麒麟寓意吉祥、平安、开明、昌盛等,一直为国人所信仰。

不过这麒麟,没有人见过吧!跟龙的形象一样,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并不是一种现实中存在的动物。于是,古书上对麒麟的形象描述也不尽一样。汉朝《说文解字》记载

「麒,仁宠也,麋身龙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只是后来各种元素越来越丰富,就成为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的形象。这里有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就是「鹿角麋身」。这一点,长颈鹿还真有相似之处。

二、明成祖朱棣得国不正,迫切需要天下认同。

明成祖朱棣本不是皇位继承人。因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病逝,大乱了大明王朝的储君计划。不过,朱元璋为了维护江山社稷,力挺嫡长子继承制,于是朱标之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为明朝的储君。老四朱棣本身是个有能力、有梦想、有胆识的人,他本身对这个安排就有意见,再加上朱允炆登基后大刀阔斧的「削藩」行动,让朱棣感受到了威胁。朱允炆任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先后干掉了周王、湘王、齐王等人,下一个目标就是燕王朱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朱棣打著「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在儒家思想支撑起的封建礼制下,朱棣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天下人接受的,明明就是欺君犯上,犯有逆反之罪。但朱棣运气好,靖难之役打赢了。最后以朱允炆自焚,朱棣登基称帝而告终。

但朱棣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否被天下人接受,一直都是非常忐忑的。当年打进南京城时,为了得到天下文人的认同和支持,朱棣没少做方孝孺的工作。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但这儒生有儒生的个性,喊著「宁灭十族都不投降」的口号光荣就义了。其实,明成祖朱棣心里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

为了这个正统性,朱棣烧毁档案,对外说是对建文帝旧臣的既往不咎,其实是销毁自己的造反罪证。说自己是高皇后的儿子,表明有继承皇位的资格。重修《明太祖实录》,删除朱元璋对他的批评指责,加入褒扬赞许等等。为了这个正统性,朱棣可是煞费苦心。

三、瑞兽降临是政治需要

榜葛剌就是今天孟加拉的前身,郑和下西洋时打通了东西方海上的贸易线。榜葛剌进贡的长颈鹿是对天朝上国的敬重。不过,郑和船队去过非洲,见到过长颈鹿。当时可能只是认为这种高大温和的动物非常奇特,又貌似中国传统神话的麒麟。于是榜葛剌就通过商贸船队从非洲弄来了长颈鹿进贡给了明朝。真正会办事儿的是明朝的士大夫们,当长颈鹿到达国内后,用长颈鹿的原产地索马利亚半岛的土语叫作「基林(Giri)」,他们借题发挥,把它说成「麒麟」。

这可把皇帝乐坏了,正是天朝盛世呀!天降祥瑞,麒麟下凡。这不正说明朱棣成为大明皇帝是顺应天意的。于是,进贡长颈鹿的事件就被皇帝命令史官写进了史书中,并画有《瑞应麒麟图》。同时,诏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瑞应麒麟颂》:

西南之陬,大海之浒,实生麒麟,形高丈五,麕身马蹄...旷古一遇。昭其神灵。登于天府。

长颈鹿明明长得不像传说中的麒麟,但是真实的世界中麒麟是不存在的,皇帝说它是麒麟,它就得是麒麟。另外,也满足了朱棣的愚弄民众的政治需要。


榜葛剌献瑞兽

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这一天,大明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已多次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的手下杨敏不仅带回了榜葛剌国的使者,而且带回了一种「圣兽」。

榜葛剌国,即今孟加拉国,早上永乐六年榜葛剌国就已经派过使者前来大明朝圣,这次他们带来的「圣兽」就是原产于东非地区的一种动物——长劲鹿。这立刻引起了明朝上下的震动,「臣民集观,欣喜倍万」,可是就是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麒麟与长颈鹿

于是乎自然有人会提出高谈阔论,将它与麒麟联系到了一起。

「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

那么中国古代的麒麟跟长颈鹿长得到底像还是不像呢?

《说文解字》:「仁兽也。麕身牛尾,一角。张揖云:牡曰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无角。」

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说法,长颈鹿和麒麟能搭上边,但是要说像,可就相去甚远了。更重要的是,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开始,明朝政府已经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也就是说麒麟在长颈鹿到来之前已经用做官服图案了。

然而长颈鹿的形象是这样的

长颈鹿成为麒麟的原因

可见,无论是传说中的麒麟还是明朝官服上的麒麟都还是跟长颈鹿有些差别的,那么为什么明朝上下会把长颈鹿认为是麒麟呢?水一白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传说中的麒麟虽然是瑞兽,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形象流传,只是一个模糊的描述。

《淮南子·地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有一种说法是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还有一种说法是龙头,马身,龙鳞。可见后一种说法跟长颈鹿就比较像了。所以把传说中的麒麟与现实中的长颈鹿往一起靠也是无可厚非的。


2、长颈鹿毕竟当时国内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当第一个人提出来以后,会迎来更多的附和之声。


3、很重要的一点,长颈鹿原产地在东非,而当地的索马利亚语中管长颈鹿叫做「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这更让明朝上下对麒麟一说确认无疑。时至今日,在韩语和日语之中,长颈鹿的发音都和麒麟非常接近。


4、政治需要,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传说中的麒麟是瑞兽,当初孔子出生时和去世前都曾经出现过麒麟,每次麒麟的出现都伴随著祥瑞的出现。而此时的永乐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帝位却是在「靖难之役」中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里抢来的,据说郑和下西洋不但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而且也有寻找麒麟一说。所以对于长颈鹿的出现,将之与麒麟联系在一起,正好也说明了明朝祥瑞之相,维护了永乐帝的正统地位。


正是因为这几种原因,榜葛剌进贡的长颈鹿才会被认为是麒麟。之所以真正的麒麟长成什么样子,是否真的曾经存在过,已经无从考究了。


麒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谁也没有见过。人们对于麒麟的最直观印象,还是来自于典籍的记载;有关麒麟的画像和塑像,也是根据典籍记载进行的创作。

记载的麒麟是什么样?

【说文】:大麚也。麕身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下黄,高丈二。(麚、麕都是鹿的意思。)

不要太看重其它的记载中的「一角」,也不要太在意记载中是「牛尾」还是「龙尾」。(其它记载略)注意一下我提供的这段记载中「五彩腹下黄,高丈二。」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高丈二,大麚。——很高的大鹿。长颈鹿虽然脖子长了些,但的确是一只很高的大鹿。记载中也没有说这个高丈二不包括长脖子。长颈鹿的形象居然十分符合麒麟的描述。

师问:鹅者几足?某甲对曰:三足。师曰善。盖众皆曰四足矣,某甲几之!

什么意思?

老师问:「鹅有几条腿?」小明回答:「鹅有三条腿。」老师表扬小明:「你回答得太好了!」因为其他同学都回答是四条腿,小明的回答最接近于正确答案。

麒麟是瑞兽,不是神兽、凶兽和猛兽。瑞兽表现出的是一种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的神态。

我在电视和视频中看到过长颈鹿,在动物园里也见过长颈鹿。长颈鹿那种气定神闲的神态,更加符合麒麟的瑞兽设定。

在没有找到更符合麒麟形象的动物时,长颈鹿就是最接近于麒麟的动物。当时的人们在见到长颈鹿后,把它当成了传说中的麒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一是外来物种人们都没见过,二是象征意义要高于实际,三是为了获得表彰。历史上的祥瑞进献数不胜数,多多看就明白政治意义是高于实际意义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