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確實和中國古代的麒麟形象差別挺大,不過,麒麟誰都沒有見過,你說它長什麼樣它就長什麼樣。歷代的麒麟圖案也都不完全相同。作為古人心目中的「瑞獸」,本來就是杜撰出來的,把長頸鹿看做麒麟,完全是為政治服務的。

一、麒麟是國人心目中的「瑞獸」,集多種動物特徵於一身。

麒麟的傳說,最早誕生於周朝。相傳為上古時期應龍之後。正如應龍的形象一樣,成為周天子姬姓一脈的先祖,後來就變成為「神寵」。民間有麒麟送子的傳說,國家有「天降祥瑞、麒麟下凡」的太平盛世。可見,麒麟是人們心目中幸福生活的象徵,是朝廷帝王眼裡天朝盛世的標誌。麒麟寓意吉祥、平安、開明、昌盛等,一直為國人所信仰。

不過這麒麟,沒有人見過吧!跟龍的形象一樣,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並不是一種現實中存在的動物。於是,古書上對麒麟的形象描述也不盡一樣。漢朝《說文解字》記載

「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只是後來各種元素越來越豐富,就成為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的形象。這裡有個非常明顯的標誌,就是「鹿角麋身」。這一點,長頸鹿還真有相似之處。

二、明成祖朱棣得國不正,迫切需要天下認同。

明成祖朱棣本不是皇位繼承人。因太子朱標先於朱元璋病逝,大亂了大明王朝的儲君計劃。不過,朱元璋為了維護江山社稷,力挺嫡長子繼承製,於是朱標之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成為明朝的儲君。老四朱棣本身是個有能力、有夢想、有膽識的人,他本身對這個安排就有意見,再加上朱允炆登基後大刀闊斧的「削藩」行動,讓朱棣感受到了威脅。朱允炆任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先後幹掉了周王、湘王、齊王等人,下一個目標就是燕王朱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朱棣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造反。在儒家思想支撐起的封建禮制下,朱棣這種行為是不能被天下人接受的,明明就是欺君犯上,犯有逆反之罪。但朱棣運氣好,靖難之役打贏了。最後以朱允炆自焚,朱棣登基稱帝而告終。

但朱棣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能否被天下人接受,一直都是非常忐忑的。當年打進南京城時,為了得到天下文人的認同和支持,朱棣沒少做方孝孺的工作。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當時的影響力非常大。但這儒生有儒生的個性,喊著「寧滅十族都不投降」的口號光榮就義了。其實,明成祖朱棣心裡還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合法性」、「正統性」。

為了這個正統性,朱棣燒毀檔案,對外說是對建文帝舊臣的既往不咎,其實是銷毀自己的造反罪證。說自己是高皇后的兒子,表明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重修《明太祖實錄》,刪除朱元璋對他的批評指責,加入褒揚讚許等等。為了這個正統性,朱棣可是煞費苦心。

三、瑞獸降臨是政治需要

榜葛剌就是今天孟加拉的前身,鄭和下西洋時打通了東西方海上的貿易線。榜葛剌進貢的長頸鹿是對天朝上國的敬重。不過,鄭和船隊去過非洲,見到過長頸鹿。當時可能只是認為這種高大溫和的動物非常奇特,又貌似中國傳統神話的麒麟。於是榜葛剌就通過商貿船隊從非洲弄來了長頸鹿進貢給了明朝。真正會辦事兒的是明朝的士大夫們,當長頸鹿到達國內後,用長頸鹿的原產地索馬利亞半島的土語叫作「基林(Giri)」,他們借題發揮,把它說成「麒麟」。

這可把皇帝樂壞了,正是天朝盛世呀!天降祥瑞,麒麟下凡。這不正說明朱棣成為大明皇帝是順應天意的。於是,進貢長頸鹿的事件就被皇帝命令史官寫進了史書中,並畫有《瑞應麒麟圖》。同時,詔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瑞應麒麟頌》:

西南之陬,大海之滸,實生麒麟,形高丈五,麕身馬蹄...曠古一遇。昭其神靈。登於天府。

長頸鹿明明長得不像傳說中的麒麟,但是真實的世界中麒麟是不存在的,皇帝說它是麒麟,它就得是麒麟。另外,也滿足了朱棣的愚弄民眾的政治需要。


榜葛剌獻瑞獸

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這一天,大明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已多次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的手下楊敏不僅帶回了榜葛剌國的使者,而且帶回了一種「聖獸」。

榜葛剌國,即今孟加拉國,早上永樂六年榜葛剌國就已經派過使者前來大明朝聖,這次他們帶來的「聖獸」就是原產於東非地區的一種動物——長勁鹿。這立刻引起了明朝上下的震動,「臣民集觀,欣喜倍萬」,可是就是沒人知道這是什麼?

麒麟與長頸鹿

於是乎自然有人會提出高談闊論,將它與麒麟聯繫到了一起。

「西南之諏,大海之滸,實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雲紫霧,趾不踐物,遊必擇土,舒舒徐徐,動循矩度,聆其和嗚,音協鍾呂,仁哉茲獸,曠古一遇,照其神靈,登於天府。」

那麼中國古代的麒麟跟長頸鹿長得到底像還是不像呢?

《說文解字》:「仁獸也。麕身牛尾,一角。張揖雲:牡曰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

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說法,長頸鹿和麒麟能搭上邊,但是要說像,可就相去甚遠了。更重要的是,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開始,明朝政府已經規定公、侯、駙馬、伯以麒麟作為補服圖案,也就是說麒麟在長頸鹿到來之前已經用做官服圖案了。

然而長頸鹿的形象是這樣的

長頸鹿成為麒麟的原因

可見,無論是傳說中的麒麟還是明朝官服上的麒麟都還是跟長頸鹿有些差別的,那麼為什麼明朝上下會把長頸鹿認為是麒麟呢?水一白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傳說中的麒麟雖然是瑞獸,但是並沒有具體的形象流傳,只是一個模糊的描述。

《淮南子·地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有一種說法是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還有一種說法是龍頭,馬身,龍鱗。可見後一種說法跟長頸鹿就比較像了。所以把傳說中的麒麟與現實中的長頸鹿往一起靠也是無可厚非的。


2、長頸鹿畢竟當時國內誰也沒有見過,所以當第一個人提出來以後,會迎來更多的附和之聲。


3、很重要的一點,長頸鹿原產地在東非,而當地的索馬利亞語中管長頸鹿叫做「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這更讓明朝上下對麒麟一說確認無疑。時至今日,在韓語和日語之中,長頸鹿的發音都和麒麟非常接近。


4、政治需要,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傳說中的麒麟是瑞獸,當初孔子出生時和去世前都曾經出現過麒麟,每次麒麟的出現都伴隨著祥瑞的出現。而此時的永樂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帝位卻是在「靖難之役」中從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裡搶來的,據說鄭和下西洋不但是為了尋找建文帝,而且也有尋找麒麟一說。所以對於長頸鹿的出現,將之與麒麟聯繫在一起,正好也說明瞭明朝祥瑞之相,維護了永樂帝的正統地位。


正是因為這幾種原因,榜葛剌進貢的長頸鹿才會被認為是麒麟。之所以真正的麒麟長成什麼樣子,是否真的曾經存在過,已經無從考究了。


麒麟是傳說中的祥瑞之獸,誰也沒有見過。人們對於麒麟的最直觀印象,還是來自於典籍的記載;有關麒麟的畫像和塑像,也是根據典籍記載進行的創作。

記載的麒麟是什麼樣?

【說文】:大麚也。麕身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下黃,高丈二。(麚、麕都是鹿的意思。)

不要太看重其它的記載中的「一角」,也不要太在意記載中是「牛尾」還是「龍尾」。(其它記載略)注意一下我提供的這段記載中「五彩腹下黃,高丈二。」這纔是重點中的重點。

高丈二,大麚。——很高的大鹿。長頸鹿雖然脖子長了些,但的確是一隻很高的大鹿。記載中也沒有說這個高丈二不包括長脖子。長頸鹿的形象居然十分符合麒麟的描述。

師問:鵝者幾足?某甲對曰:三足。師曰善。蓋眾皆曰四足矣,某甲幾之!

什麼意思?

老師問:「鵝有幾條腿?」小明回答:「鵝有三條腿。」老師表揚小明:「你回答得太好了!」因為其他同學都回答是四條腿,小明的回答最接近於正確答案。

麒麟是瑞獸,不是神獸、兇獸和猛獸。瑞獸表現出的是一種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的神態。

我在電視和視頻中看到過長頸鹿,在動物園裡也見過長頸鹿。長頸鹿那種氣定神閑的神態,更加符合麒麟的瑞獸設定。

在沒有找到更符合麒麟形象的動物時,長頸鹿就是最接近於麒麟的動物。當時的人們在見到長頸鹿後,把它當成了傳說中的麒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注@寄暇學宮】


一是外來物種人們都沒見過,二是象徵意義要高於實際,三是為了獲得表彰。歷史上的祥瑞進獻數不勝數,多多看就明白政治意義是高於實際意義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