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乱评岳飞,说岳飞不好读书,也不学兵法,作战全凭军事天才;而秦桧状元之才,善于「揣摩圣意」,就是懂得政治方向的意思。

真实的岳飞,并不只是个赳赳武夫;他是文武双全的旷世英雄。同样是状元出身的文天祥,对岳飞的军事才能的崇拜自然是不消说的,即使对岳飞的文才书法也是由衷钦仰的。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学者曹彦约、《宋史》修撰史官等对岳飞的文武才华都是极为推崇的。所以,说岳飞在政治上由于不好读书的「无知」而最终斗不过朝中奸臣的评价是说不通的。

既然岳飞文武双全,并不愚钝,那他没有完成「直捣黄龙」的誓言并屈死风波亭,就只能是「尽忠报国」而不是「尽忠报君」了。因为他心中只有国,对「君」并不那么看重,这是他与皇帝赵构之间的根本冲突所在。秦桧奸贼力主和金,自然是推波助澜,甘当刽子手了。岳飞只所以最终会听命于皇帝而慷慨赴死,只是怕外敌未灭而内战先起,使金人坐收渔人之利。更有些别有用心之人说岳飞死后,岳家军并未为岳飞报仇;试问,岳飞要不回军,赵构能奈其何?既然回军,明知必死,又何来报仇之说?

千古奇冤岳武穆,万年国贼秦会之;

中原恢复英雄恨,铁笔忠奸后世知。

谢谢


岳飞的直捣黄龙府,是郾城大捷后提出的。据宋史记载,金兀术带领精锐拐子马与岳飞在郾城进行决战,被岳家军的麻扎刀大破之,《奏郾城捷状》:「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这场厮杀几乎使得金兀术的拐子马尽失,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己矣『』!接下来的战斗,岳云又斩杀兀术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金兀术遁去。与此同时,韩世忠、张俊所部分别收复了海州、亳州。沦陷区的军民也攻克了不少城池,粱兴所领导的太行忠义民兵也是累战皆捷,中原大震。《宋史.岳飞传》有一段描述:『』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皆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这说明被金兵占领的沦陷区的人民也都相约以『』岳『』字旗为号,等待岳家军渡过黄河,准备配合宋军进攻金兵,实际上,这些胜利已经切断了金兵归路,对金军形成了大包围。

而且,宋史也有记载: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兀术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末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晓谕部下:『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国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等都率部投降,就连金国大将韩常也欲以五万部众内附,就是在此时此境,岳飞已经兵临北宋故都汴京城,岳飞大喜过望才说出了:『』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也正是此时此刻,秦桧才担惊受怕,一怕岳飞北伐成功,议和之策失灵;又怕金兀术南侵失败,捞不到好处,对他兴师问罪;更怕金国泄露他叛国投敌、充当奸细的底细,不仅相位不保,还有身家性命之忧。因此,秦桧急忙先矫诏命令刘锜、韩世忠、杨沂中等抗金将领率先撤退。然后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蛊惑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岳飞愤惋泣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秦桧更认为: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秦桧先是拉拢张俊,利诱王俊写下《首告状》,秦桧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到岳飞惩处的王贵等人,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飞之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让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以助岳飞夺回兵权『』』。这些罪状没有任何证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迫使张宪屈打成招,答应他们编造的谎言,来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又把已解职赋闲的岳飞以对证为由骗到大理寺。

秦桧先命令何铸审问岳飞。何铸把岳飞带到厅堂,责问他谋反的情况。岳飞袒露出后背给他看,背上有岳母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理。之后,查证事实,都没有证据,何铸察觉岳飞的冤屈,把情况报告秦桧。秦桧不高兴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何铸曰:「我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岳飞,现在强敌未灭,无故杀戮一员大将,使士卒离心,这不是国家的长久计策。」秦桧无言以对。由此, 秦桧怀恨何铸,后来秦桧还想借刀杀人。在绍兴和议后,就让何铸出使金国,让他迎回先帝灵柩和太后銮舆。何铸出使金国侥幸没有被杀,归来复命,秦桧又暗示万俟卨,让他诬陷何铸偏袒岳飞造反,想要流放他到岭南,皇帝赵构没有答应,只好贬谪他到徽州。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薛仁辅都说岳飞无罪,却都被秦桧奸党弹劾贬去。改任秦桧爪牙万俟禼受理,万俟卨抄了岳飞的家,搜走了高宗给岳飞的全部诏书,让岳飞无以自辩,后又令大理寺评事官元龟年将岳家军西征日期进行篡改,万俟卨捏造罪状,罗织罪名,诬陷岳飞写给张宪的谋反信被张宪焚毁灭证。就以此等罪名将岳飞处死。将张宪和岳云处斩。将岳飞家属流放岭南,将张宪家属流放广南和福建路。

南宋的学者欧阳守道在纪念岳飞的文集中写道:「岳忠武王之死,孰杀之?金人不能杀王于战,桧能杀王于狱。盖自遣秦桧来相,而金人之令行于江南矣!其所欲杀,岂独一岳王乎『』?


岳家军不可能打到黄龙府

如果靠岳家军就能打到黄龙府,南宋皇帝赵构干嘛还选择给金国当属臣,年年送钱给金国?

岳家军是南宋的一支精锐部队,但这支部队还没到无坚不摧的地步。

金国和南宋的战争,是两个「国家」综合能力的较量,如果把国家的荣辱、胜负寄托在一个人,一支队伍上,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当年金国消灭北宋的宋徽宗宣和七年和宋钦宗靖康时期,金国军事处于全盛期,名将云集。完颜宗旺、完颜阇母、完颜昌、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在金国历史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当时完颜宗弼(金兀术)在他们面前还只能算是小咖。

而北宋国防已经形同虚设,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斗能力都处于最低落时期。即使如此,金国从河北和山西两路出发,倾全国之力,经过近两年时间,分两个阶段才灭亡了北宋。

岳家军要靠自己,打到上万里远的黄龙府几乎是不可能的。

和南宋的战略有关

根据南宋和金国在绍兴九年签订的和谈协议,金国开始归还南宋河南和山西的北宋故土,绍兴九年三月,南宋拿到了开封、商丘和洛阳,以及山东及陕西、京西之地。金兀术还把河北保定也一并还给了南宋。

但是主战派金兀术对和议是非常不满的,他随后联合金朝内部的其他主战派,在金熙宗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掉了金国主和派,撕毁了和议。

绍兴十年五月,金兀术开始复夺河南等已经划归南宋的土地。

六月,南宋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注意,这可不是只有岳家军一路,而是几乎动员了南宋所有的精锐,包括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岳飞等中央系集团军从多个方向进行北伐的。

南宋之所以要实施大规模北伐,根本目的是要以打促和,通过大规模会战,迫使金国重新走回谈判桌。

这次战役断断续续打到了绍兴十一年冬天,双方又开始谈判,并达成了《绍兴和议》。

也就是说,南宋派岳家军在中原地区作战,不是为了收复故土,而是为了和谈,那么南宋对岳家军的支持也仅仅到此而止。没有南宋朝廷的支持,岳家军是不可能独自作战的。

和宋军的作战能力有关

如果岳家军作为主力远征,就需要大规模的友军配合,不但要协同作战,还要保护好岳家军的侧翼即后方的安全,朝廷也必须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但是南宋军队派系林立,一心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视军队如私产,相互之间不配合,甚至见死不救的例子有很多。岳家军敢放心把自己的安全交给友军吗?

宋宁宗时期的「开禧北伐」,虽然外有蒙古建国,牵制金国的主力,虽然有毕再遇这样的名将担任主攻,连战连捷,但最后还是以惨败告终,主要原因就在于,南宋内部为打击异己,可以视国家利益于不顾。

对于缺乏政治成熟度的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如果远征,真的能形成同仇敌忾的政治氛围吗?我觉得,相当困难。

和南宋的国力有关

南宋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停止过与金国的作战,虽然属于防御性质,但对于国力的消耗也非常严重。南宋中后期开始滥发会子纸币,致使通货膨胀严重。农民的税赋日益扩大,官逼民反的起义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都没有停息。

武汉到长春, 全程高速距离是2170公里,也即是4340里,但宋朝的交通又怎么和现在比,因此说有上万里也绝不夸张。

南宋的边疆保卫战尚且捉襟见肘,南宋真有能力支持几十万大军远征万里之遥的黄龙府吗?


岳家家是南宋国家军队,这时南宋己经决定同金人议和,把岳飞、韩世忠等有兵权的将领调回朝中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削夺他们的兵权,这是国家战略,岳家军必须服从。实际上,岳飞的六七万军队是不可能完成直捣黄龙府愿望的。岳家军的粮草供应是国家供应的,南宋初期北方经济比南方发达,南宋初创国库空虚无力支持长期大规模的战争。这也是高宗赵构等人主张议和的原因。如果岳飞执意率军北伐将失去国家支持等于是叛军,军心会大乱。况且,岳家军以步军为主进军速度不会太快,会很快陷入金兵重兵围剿。黄龙府就是今天的吉林农安,距中原腑地有数千里之遥,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南方士兵无法适应北方气候。所以,岳家军根本打不到黄龙府就会全军覆没了。历史经验证明,冷兵器时代北伐只有朱元璋取得成功。


黄龙府为金朝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宋钦宗曾一度被囚禁于此。抗金名将岳飞放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

绍兴十年,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却被朝廷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后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直捣黄龙府的愿望从此付之东流。

此外,潜夫认为岳飞直捣黄龙府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①孤军深入,缺少后勤支持。黄龙府作为金朝政治经济中心,远离战场,岳飞长途作战,江南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就跟不上来,而黄河地区经过战乱蹂躏后方不稳。

②异域作战,群众基础薄弱。黄龙府属于金朝的大本营,不像之前岳飞收复的失地,缺少当地义军支持,在作战上力量单薄。

③权臣掣肘,政治支持不足。岳飞在取得郾城、颍昌大捷后,继续进军就遭到朝廷下令班师回朝,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


深夜,东城火光四起,金兵们纷纷前往救火。

西城,一群黑衣人翻墙进了建王府后院。

应该是有打探好方位。黑衣人们七拐八弯很快的就来到了马厩旁边的一间茅草棚。

棚内,借著昏暗的灯光,只见到两个汉服打扮的汉子,正躺在草垛上酣睡。虽然他俩面黄肌瘦衣冠不整,但眉宇间的帝王霸气还是能看出来的。

「皇上,快醒醒。皇上!」为首的黑衣人推醒俩人。

徽宗睁开惺忪的眼睛,疑惑的问道:「你是何人?」

「我叫高再兴,是岳元帅麾下偏将。特来接二帝还都!」来人答道。

「岳元帅?哪个岳元帅,咱们大宋的军队打过来了吗?」徽宗欣喜的连声问道。

岳家军在河南连连取胜,金国不得不从四处调集军队前来阻击。一时间前线指挥混乱不堪,后方亦空虚。

如果单凭岳家军一支军队打败强大的金国是天方夜谭。但岳家军在河南牵制住金兵主力。其他各地宋军再同时攻其薄弱,还是有机会击败金国,还我旧时大宋河山的。

岳飞在分析了各地战报后,突发奇想。以一支百余人的精兵,伪装成金兵。趁金兵防线混乱,插入敌后,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

如果此计能成,势必能大大鼓舞宋人士气,从而奋勇向前,最终击垮金国。

高再兴是岳飞家将,武艺超群忠心耿耿。得岳飞秘令后,率一百岳家私兵,乔装打扮昼夜兼程,只半月就到了金国腹地黄龙府。

黄龙府城内因靖康之耻掳来的北宋皇宫贵族、嫔妃大臣众多。高再兴通过这些人没费什么功夫就打探徽宗钦宗下落。

「你说现在当朝的是朕的九弟康王?」钦宗问道。

「嗯。」高再兴道:「二帝莫要再多耽搁,还是快快随我出城了罢!」

「既然九弟已登皇位,朕还回去干嘛?」钦宗黯然道:「朕一直求死不得,不如高将军帮个忙,帮朕了断了吧!」

「这……」高再兴没想到钦宗会来这一出,一时也失了主张。

徽宗想想也是,如今父子二人在金人面前受尽折磨和屈辱,难道还有颜面回去面对大宋子民?难道能心安理得的丢下这些被掳来在金国受苦的嫔妃皇族、大臣子民,独自逃回去享受荣华富贵吗?

「我给你写封书信,你交由岳将军和我构儿。告诉他们勿以我们为念,英勇杀敌,等攻破上京,把我二人遗骨埋回汴京就好了。」徽宗说完,也不理会高再兴如何苦苦相劝,只是用他那名传千古的瘦金体写下一封洋洋千言的书信。

待徽宗写完信,外面的宋兵已经和建王府的府兵打成了一片。

徽宗把书信交给杨再兴之后,就和钦宗躺在稻草垛上不再动弹。

屋外的战况越来越激烈,宋兵已经伤亡过半,黄龙府各处的金兵源源不断的前来增援。杨再兴见再不走,连这封信也无法带回去交给岳飞,只好一跺脚杀向了屋外。

临安,秦桧正在催促宋高宗赵构速下决定。

「这岳飞势如破竹,金兵均不能挡。此时朕不发兵呼应,还要让他撤兵,这合适吗?」赵构犹豫不决道。

「皇上。岳飞大破金兵是好事。但他现在四处宣扬要直捣黄龙府,接回徽钦二帝。二帝一回,皇上您该如何安身?」秦桧挑拔道。

「这个……」赵构不由得思忖了起来。

秦桧见机不可失,又加了把火,低声道:「我得到密报,岳飞未经上奏,私自派了支私兵,已经于月初前往黄龙府迎二帝去了!」

啪,赵构拍案而起,大怒道:「岳飞好大的胆子!你速传朕旨意命他撤军,一刻都不允耽搁!」

数日后,岳飞在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回返临安。很快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择日问斩。

刑场上,岳飞抬头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天空,苦笑长叹道:「我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忠心无二。如今靖康耻未雪,河山不复还。居然遭小人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问斩,可悲!可气!!可叹!!!可笑!!!!哈哈哈……」

高再兴捧著被鲜血沁红的书信和七名浑身血污伤痕从黄龙府血战中死里逃生的士兵跪在皇城门外。

「皇上不得闲见你们。把东西放下,你们走吧!」一个娘娘吱吱的太监走出来说道。

「公公,麻烦您再跟皇上说说。岳元帅是冤枉的。我有徽宗的亲笔书信,求您让我进宫见见皇上吧!」

「什么灰宗黑宗的!快点滚,别再啰嗦了。」太监手一挥,几个禁军侍卫冲了过来,把高再兴众人打倒在地,将书信撕成了碎片。

刑场上岳飞的人头落地,天开始下起雨来。雨水打在高再兴的脸上,渐渐苏醒的他,努力的翻过身来。擦了擦嘴角的血迹,流著泪趴在地上,捡著一地字迹已经逐渐模糊的书信纸片……


北宋初年,鉴于武将容易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安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军权收归中央。经过几代人努力,宋朝建设文官政府比较成功,但军事上却很不争气。北宋的灭亡就是因为承平已久,宋朝上下不言军事造成的。

宋高宗建立南宋后,为了应对金国的军事危胁,不得已允许和容忍,甚至鼓励武将发挥作用。正是宋高宗的重用,南宋初年才涌现出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四大名将。这些人为宋朝保住了半壁河山。

岳飞军事上对金取得有利局面,豪言痛饮黄龙府,其实是把金打回原形,事实上,岳飞未必可以做到,因为南宋缺少骑兵,而金国有很强的骑兵队伍。何况岳飞远征,后勤保障是大问题。

回到宋高宗对岳飞北伐的态度,有一个从纠结到坚决反对的过程。开始时纠结是因为宋高宗希望岳飞多给金国教训,这样对他谈和有利,但打下去,国力未必吃得消,还有他怕岳飞建功后脱离自己掌控。再则岳飞喊出迎回二圣的口号,让宋高宗非常反感。南宋商业发达,人心厌战,不但宋高宗不想打下去,反对战争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岳飞打不到黄龙府。


说岳飞直捣黄龙,作为一种志向可以,相当于孙中山在民国刚建立时,提出以伊犁为首都,建立包括苏联在内,横跨亚欧的世界第一大国。至于能不能实现,不要紧,关键有宏伟蓝图。相信岳飞作为有勇有谋之人,不会有这种虚无缥缈的想法 。

你知道要维持十万大军到黄龙数千公里之外,怎么保障么。

淮海战役,出动60万解放军,民工近540万,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如果10万大军为主力,,因为是沿路攻杀,需要的保障物资安全的军队不会低于20万,运送军粮安1:5,也在百万民工,总出动人员要百万之众。即使有百万之众,长达数年的战争,粮草从哪里来。同时你知道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失败吗。项羽从彭城出发,花一年多时间打下荥阳,因战线从江苏彭城到河南荥阳不过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长的,是兵家大忌。刘邦正面打不过项羽,专门调动部队,专打项羽的粮道,彭越又作为毛泽东的老师开创发明了游击战,进行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将项羽军队累死,拖死,不得已项羽千里回师保护粮道。一年多时间,数十万大军的辛苦,一个月之内回到解放前,劳命伤财,从此楚汉改变战略位置,楚国开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黄龙数千公里,难度远远大于楚汉战争,相信岳飞不会说出这种无知之话,只不过是岳珂代言。

我们来说说岳飞为什么死。

孝宗即位,为体现皇恩浩大,大赦天下,岳飞得以一起赦免。圣旨说,坐事以殒,也就是说,岳飞抗金有功,跟他被杀是两回事。岳飞既有功 ,也有过。

赵构安排孝宗即位,在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后初步具备用兵条件,安排孝宗北伐,为提振军心,知道国人都有同情悲剧人物的爱好,故开始将有功又被杀的人悲剧性人物岳飞拿出来,树为抗金典型,作为政治符号,以后的北伐也如此,加上岳飞孙子岳珂寻求平反不断神化,奸臣韩侂胄为打压国内反对势力,发动开禧北伐,进一步神话岳飞,岳飞得以封王。

说赵构认错,说孝宗为岳飞平反,要么不懂历史,要么就是个白痴,不懂人情世故。孝宗即位,是高宗安排 ,赦免岳飞已经体现皇恩浩大,赵构还会无知到将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他会自己打自己耳光?他的情商、权术在座诸位绝大部分人是望不到其项背的。

至于这两个极端人物是明朝以后统治者的需要,是需要两个极端人物进行极端宣传的需要。

杀岳飞不要纠结于谁,要看应不应该。

用百家讲坛石国鹏的话讲,岳飞之死冤不冤,按现代法律是冤的。杀他应不应该,岳飞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够杀他十好几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将岳飞之死归结为功高盖主!

说功高盖主是大将必死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谬论。有这样的想法之人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做过中大单位的领导,只是站在大将的角度,从同情的角度出发,来批判皇帝,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盖主是浅薄者的认知。国家都是皇帝的,大将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盖主的说法。

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国家是赵构的。如果不能理解,属于基本常识不懂,没有资格谈历史。换句话说,岳飞是赵构皇帝进行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皇帝给你这个平台,是皇帝用人得当,是皇帝安排妥当,大将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后皇帝还给予封赏,并不存在功高盖主就要杀大将的说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国,比马云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劳是比他强的员工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功劳首先是马云的,其他人只是具体执行者,是按老板指示做事。

只有将功劳看成自己一个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挥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门的作用,进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知自己姓什么,也不知皇帝姓什么,骄横跋扈,羁傲不训,进而功高欺主,才会招来杀身之祸。

南宋刚建立二十年是战,并以战逼和,吴玠、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等中兴大将奋力拚杀,让新政权站稳脚跟,让南宋得以休养生息,得以有资本再战。

赵构宋史定论中兴之主,你想否认,对不起,凭你的浅陋无知的判断能力,你还不具备资格,等到你的历史分析水平达到并超过宋史学家再来更改。

赵构19岁,单身赴金营,要求钦宗,不要管自己,该战则战,因为能力出众,让人怀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国鹏说,赵构也是一员英武大将,有胆有识。他议和之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熟读儒家文章,作为乱世中的有为皇帝,无论智商,还是情商,还是见识,都在绝大部分在坐诸位之上,他还不知道求和要被骂?他更知道,生存下来是硬道理,生存下来才可以雪耻,而不是学流氓黑社会,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适时进退。

赵构二十岁建立南宋,经过二十年拼杀 ,南宋基本站稳脚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将形同军阀,骄横跋扈,导致精心准备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彻底打败金军,扬眉吐气之战,因为各将各自为政,反致淮西兵败;

通过淮西兵败,他做出清晰的结论,军队需要整顿,大将给的权越多,给的待遇越高,不等于越能团结,越能听从号令,反而大将们变成骄兵悍将,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为中心,无法统一指挥。如果继续无组织无纪律,更进一步的失败无法避免。就像孙中山数次北伐,均被军阀不听命令而失败。皖南事变因为项英拥兵自重,拒绝执行中央东进命令而接近全军覆灭。

同时因为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民怨沸腾,江淮多流民,不能休养生息,继续战争会面临民变。(实际已经发生钟相杨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内部不稳定,后院起火,如何集中力量抗金。

盲目战争,南宋必亡。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围,走夫人路线,不断的送出大量金银财宝给首领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号称天可汗,一向喜欢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称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变,清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无不因为轻敌致惨败,特别是满清,准备不足,盲目开战,国家割地赔款以十亿两白银记。

南宋是在北宋灭亡之时,赵构单枪匹马,力图复国,是重建已经灭亡的宋政府,是通过战争从金手里抢国土,不是投降,恰恰相反,是争夺,在争夺中适当让步,纯粹不得已,实力不济时得退一步,得以退为进,后退决战,积蓄力量以利再战,即是权宜之计,因为只有自己壮大了,才能一洗前

孝宗即位,废除二十年合约,由高宗安排北伐,后韩又再次北伐,均无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说明绍兴合约的正确性。至于后来又与蒙古灭金或者抗蒙古,都说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努力战争。

下面我们来说说岳飞之死。

军权是武将的一生追求,留恋军权是武将的大忌。南北宋名将只有岳飞被杀,那么多文臣将军都没有被杀,朝廷有朝廷的问题 ,那么岳飞自身有没有问题呢。

岳飞出身贫苦,当经过努力成功上位,位极人臣后,因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因为他出身农家,更在意权利,更在意名誉,因为军权对武将而言,对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就不肯轻易放弃军权。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钱及享乐,比如翁同龢,号称清流,不贪污不受贿,却追求名声,追求权利。追求名超过追求金钱,而且有掩盖性。

如同今天出身贫寒,经过努力以后有了比较好的高位之人一样,他们对自己的高位远较家庭条件好的更在意,更不肯放弃。

而南宋因为将军们骄横跋扈,羁傲不训,朝廷需收回军权。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岳飞却将军队交给张宪,这一岳飞女婿,这一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从来不听朝廷号令的付手,等于告诉朝廷,岳飞不肯交出军队,岳飞留恋军权。

现在有一种文化现象,评论岳飞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秦桧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赵构却不能使用宋史;评论岳珂却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却不能发生作用。用两种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因合适的就用,不合适的就摒弃,有人格分裂的症状。

赵构作为职业皇帝,权术应用得心应手。如果岳飞真有这样的本领,赵构自然会让岳飞建功,他也能实现千古一帝的美名。至于权利运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将,自然能控制岳飞。只不过将岳飞想像成无所不能,举世无双,实在太过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飞事情上喜欢意淫,一,收开封,直捣黄龙;二,岳飞之死。下面扯扯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蛋。

南北宋那么多著名大将,只有岳飞被处死,难道问题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没有问题,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说,你看,岳飞都说,天日昭昭,他还会有错吗。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飞在赌咒,说天地良心,他没有背叛,没有造反。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岳飞说我其他罪,但没有谋反。如果赌咒可以作为证词,断案则只要每个嫌疑人赌咒发誓即可,不需要去调查研究。

也有人说,岳飞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术?全天下只有座右铭之说,是为了让自己每天可以参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也算第一个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还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时擦背的人看见,平时岳飞也看不到,难道需要打仗时裸露上身,鼓励将士杀敌;还是知道有一天岳飞会位高权重,朝廷会断案,提前准备,借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从小是个岳飞迷,我也相信作为他这个爱国英雄,国之栋梁确实不会造反。

现在的人不知道怎么啦,难道司法机构就可以凭一个人自己说的一句话天日昭昭,说一句天地良心,我没有犯罪;说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报国,就可以断定没有罪吗。难道现代司法也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说没有犯罪,就可以采信吗。如果这样的话,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无罪释放。

我们相信岳飞不谋反,但谁能保证他的手下没有违规行为呢?

还有十二道金牌之说更为荒唐,朝廷为什么连续发十二道金牌。说害怕在开封打败金军后就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简直是痴人说梦。朱仙镇大捷子无虚有,怎么收开封 ,收了开封,怎么防守。至于直捣黄龙府更是扯淡,开封离黄龙府相差数千公里,北宋也没有打到的地方,只一个后勤补给就无法解决。难道可以雇佣美国飞虎队,用B52扔两颗原子弹,进行斩首行动;同时请以色列雇佣军用飞机空降突袭;难道救出昏庸无能,又荒淫无耻的钦宗,赵构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实际情况,金刚灭北宋、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难道这样的金是豆腐,不堪一击。

金牌是圣旨,一道金牌不听,就是违抗军令,就是要杀头的。难道说朝廷有先见之明,岳飞会不听命令,自行其是;还是因为岳家军一贯不听命令,预见岳家军会违抗军令。还有朝廷是不是无知到,如果逼急了,会逼出兵变。

岳飞被杀,整个岳家军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杀张宪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人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除了张宪岳云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证。至于说作伪证,是不是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不利于岳飞的就可以武断的说是伪证;谁能来证明是伪证;如果是伪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都是伪君子?岳飞看人不准,岳飞用的都是垃圾?

至于物证,即张宪同岳云等的书信往来,如果张宪确实假借岳飞之名起兵,张宪还会保留证据给朝廷查,除非他是个白痴。在地下党的接头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我党干部拿到纸条后将内容看一下,然后直接用火烧掉,这已成惯例,难道张宪岳云就不懂?

难道物证毁了,口供定罪就是子无虚有。无知者看看现代法律,物证销毁,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吗。

至于岳飞有没有参与,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飞没有参与,但一贯骄横跋扈的张宪,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又号称岳飞的女婿,在岳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谋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判断是岳飞的意思还是张宪的意思就无从下手了,而恰恰让张宪留在部队就成了岳飞被冤死的根源了。张宪自作聪明,擅自行动,对岳飞之死负有不可推销的责任,按宋法律,他死有余辜,他让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爱国将领。

至于赵构与岳飞关系。

我们所知道的岳飞来源于他的孙子岳珂,为岳飞平反所写金陀粹编系列,宋史照抄金陀粹编系列。

岳飞之死与张宪有很大关系。

赵构收兵后处死岳飞,是岳飞没有处理好实实在在交出军权事宜,造成留恋军权的事实。中兴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后,岳飞将张宪岳云留下执掌军权,皇帝要收权,自己要主动将自己的亲信调离军队,否则还是自己的人掌握军队,等于告诉皇帝留恋军权,何况是将军权交给向来不听朝廷的张宪,是张宪骄兵悍将害了岳飞。

岳飞没有经岳飞孙子岳珂加工过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这一南宋有名的大贪官,出于为岳飞平反记,所写资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飞个人传记作者岳珂,岳飞孙子的宋史记载,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时,发现只要搜岳珂,直接弹出岳珂人渣的字样,可见岳珂实在有辱岳飞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传:」会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

徐鹿卿简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试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

2、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袁甫传:」岳珂以知兵财召,甫奏珂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珂竟从外补」。

袁甫简介:少承家学,又从学于杨简。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状元),甫所至兴利除害;在朝靡切权贵,抗论不阿。卒,谥正肃。

3、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杜杲传:调江山丞,两浙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书一卷,曰:"举状也。"杲曰:"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强者杜杲。"珂竟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

作为岳珂下属的杜杲,无法满足上司时任淮东总领(财赋)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贪欲。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征收的「芦」课不足为由,诬陷杜杲。

杜杲简介:南宋战功显 赫的抗金抗元爱国将领,有文才。 荫补入仕。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在真州大败元军。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4、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儒家是一个讲私德的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个大贪官,他治国治出个鱼肉乡里,他是一个信用破产的人,是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中国从来不缺英雄,岳飞作为抗金英雄理应得到尊重,但毕竟有很多评书成分,对于我们,只要知道他是抗金名将,爱国英雄就可以了,不需要追加神化。

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要唱高调,假道义,真虚伪。


非常不谢邀,我这么偏僻竟然找到我。但不答又不好,我就随便写几个自己的观点。

回答问题我先说一下黄龙府在哪?黄龙府在吉林省农安县内,靠近长春。下面先贴个图

从这将图我就算不学历史都知道岳家军是无法直接打到黄龙府。为什么嘛,那随手写几个借口

1.兵力问题,岳家军最鼎盛时期才10万人,这明显远远不够。

2.在北方环境中,金国的骑兵实力大大增强

3.后勤供应的问题,运输的问题。

4.这场仗应该会打很久,那就是持久战了,拼的就是两国的综合国力和领导人的意志。南宋那帮家伙嘛,呵呵。

5.就算岳家军攻破占领中都,但从整体来说,岳家军也不具备有出关作战的水准。


谢谢邀请。

赵构南渡之后的宋金交战的主战场都是在南方,宋的领土之内,也就是说金始终处于入侵者的地位,掌握著战争主动权。

南宋偏安长江以南,岳家军的作战范围大都限制于保家卫国的区域。

金兵多次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甚至一度在金兵的搜山检海的攻击下逃到了海上避难,可见其国防是多么脆弱。

之后的黄天荡战役,宋军大破金兵,迫使完颜宗弼北窜,使得金国不再轻易踏足南宋境内肆虐,这是一场水战的胜利,统帅韩世忠功不可没。

当然,这场战役也离不开其余陆军各部的同心协力,其中就包括岳家军的奋勇。

可见水陆并发的模式+江南水乡克制金兵铁骑的优势是击败不可一世,难以阻挡的金兵入侵的最佳方案。

之后的系列作战便是河南拉锯战,金兵入侵使得旧时被誉为中原的河南陷落,岳飞便是作为该战区的主力部队,同金兵进行血战,对象便是北窜的完颜宗弼。

直捣黄龙,首先就得灭了金国的前置部队,完颜宗弼的十万大军,收复中原才能将战火引入金国的境内。

因此直捣黄龙的路线图意味著收复中原,还有故土燕云各州,入侵金国。

韩世忠的水军虽强,甚至采取过从海路北上攻击金国,奈何无陆军配合,无法有效占领,金国也训练了水军,双方很快又平衡了局面。

河南拉锯战使得岳家军的直捣黄龙成为了号召全军,甚至是举国之理想,不外乎就是把金兵驱逐出中原,将战火引入金国境内,甚至期许可以将其覆灭。

奈何岳飞遇害,宋室苟安,这一理想就成了幻梦,直至蒙古崛起。

一家之见,仅供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