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亂評嶽飛,說嶽飛不好讀書,也不學兵法,作戰全憑軍事天才;而秦檜狀元之才,善於「揣摩聖意」,就是懂得政治方向的意思。

真實的嶽飛,並不只是個赳赳武夫;他是文武雙全的曠世英雄。同樣是狀元出身的文天祥,對嶽飛的軍事才能的崇拜自然是不消說的,即使對嶽飛的文才書法也是由衷欽仰的。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學者曹彥約、《宋史》修撰史官等對嶽飛的文武才華都是極為推崇的。所以,說嶽飛在政治上由於不好讀書的「無知」而最終鬥不過朝中奸臣的評價是說不通的。

既然嶽飛文武雙全,並不愚鈍,那他沒有完成「直搗黃龍」的誓言並屈死風波亭,就只能是「盡忠報國」而不是「盡忠報君」了。因為他心中只有國,對「君」並不那麼看重,這是他與皇帝趙構之間的根本衝突所在。秦檜奸賊力主和金,自然是推波助瀾,甘當劊子手了。嶽飛只所以最終會聽命於皇帝而慷慨赴死,只是怕外敵未滅而內戰先起,使金人坐收漁人之利。更有些別有用心之人說嶽飛死後,岳家軍並未為嶽飛報仇;試問,嶽飛要不回軍,趙構能奈其何?既然回軍,明知必死,又何來報仇之說?

千古奇冤嶽武穆,萬年國賊秦會之;

中原恢復英雄恨,鐵筆忠奸後世知。

謝謝


嶽飛的直搗黃龍府,是郾城大捷後提出的。據宋史記載,金兀朮帶領精銳柺子馬與嶽飛在郾城進行決戰,被岳家軍的麻扎刀大破之,《奏郾城捷狀》:「將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與敵手拽廝劈『』。這場廝殺幾乎使得金兀朮的柺子馬盡失,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己矣『』!接下來的戰鬥,嶽雲又斬殺兀朮女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金兀朮遁去。與此同時,韓世忠、張俊所部分別收復了海州、亳州。淪陷區的軍民也攻克了不少城池,粱興所領導的太行忠義民兵也是累戰皆捷,中原大震。《宋史.嶽飛傳》有一段描述:『』飛遣梁興等佈德意,招結兩河豪傑,山砦韋銓、孫謀等斂兵固堡,以待王師,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舉眾來歸。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盡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其所揭旗皆以「嶽」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這說明被金兵佔領的淪陷區的人民也都相約以『』嶽『』字旗為號,等待岳家軍渡過黃河,準備配合宋軍進攻金兵,實際上,這些勝利已經切斷了金兵歸路,對金軍形成了大包圍。

而且,宋史也有記載: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兀朮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末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帥烏陵思謀曉諭部下:『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金國統制王鎮、統領崔慶等等都率部投降,就連金國大將韓常也欲以五萬部眾內附,就是在此時此境,嶽飛已經兵臨北宋故都汴京城,嶽飛大喜過望才說出了:『』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也正是此時此刻,秦檜才擔驚受怕,一怕嶽飛北伐成功,議和之策失靈;又怕金兀朮南侵失敗,撈不到好處,對他興師問罪;更怕金國泄露他叛國投敵、充當姦細的底細,不僅相位不保,還有身家性命之憂。因此,秦檜急忙先矯詔命令劉錡、韓世忠、楊沂中等抗金將領率先撤退。然後又以孤軍不可久留為藉口,蠱惑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退兵。嶽飛憤惋泣下,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秦檜更認為:嶽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 秦檜先是拉攏張俊,利誘王俊寫下《首告狀》,秦檜祕密收買嶽飛部將中曾因過失受到嶽飛懲處的王貴等人,威逼其誣告嶽飛謀反,詭稱『』嶽飛之子嶽雲寫信給張憲,讓張憲向朝廷假報金人入寇,以助嶽飛奪回兵權『』』。這些罪狀沒有任何證據。他們便對張憲嚴刑拷打,妄想迫使張憲屈打成招,答應他們編造的謊言,來作為殺害嶽飛父子的證據。張憲備受酷刑,體無完膚,始終不屈。張俊最後只好自己動手,編造供詞,以告秦檜,將張憲械囚至杭州大理寺,又把已解職賦閑的嶽飛以對證為由騙到大理寺。

秦檜先命令何鑄審問嶽飛。何鑄把嶽飛帶到廳堂,責問他謀反的情況。嶽飛袒露出後背給他看,背上有岳母刺的「盡忠報國」四字,深入膚理。之後,查證事實,都沒有證據,何鑄察覺嶽飛的冤屈,把情況報告秦檜。秦檜不高興說:「這是皇上的意思。」何鑄曰:「我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嶽飛,現在強敵未滅,無故殺戮一員大將,使士卒離心,這不是國家的長久計策。」秦檜無言以對。由此, 秦檜懷恨何鑄,後來秦檜還想借刀殺人。在紹興和議後,就讓何鑄出使金國,讓他迎回先帝靈柩和太后鑾輿。何鑄出使金國僥倖沒有被殺,歸來複命,秦檜又暗示万俟卨,讓他誣陷何鑄偏袒嶽飛造反,想要流放他到嶺南,皇帝趙構沒有答應,只好貶謫他到徽州。

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薛仁輔都說嶽飛無罪,卻都被秦檜奸黨彈劾貶去。改任秦檜爪牙万俟禼受理,万俟卨抄了嶽飛的家,搜走了高宗給嶽飛的全部詔書,讓嶽飛無以自辯,後又令大理寺評事官元龜年將岳家軍西征日期進行篡改,万俟卨捏造罪狀,羅織罪名,誣陷嶽飛寫給張憲的謀反信被張憲焚毀滅證。就以此等罪名將嶽飛處死。將張憲和嶽雲處斬。將嶽飛家屬流放嶺南,將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南宋的學者歐陽守道在紀念嶽飛的文集中寫道:「嶽忠武王之死,孰殺之?金人不能殺王於戰,檜能殺王於獄。蓋自遣秦檜來相,而金人之令行於江南矣!其所欲殺,豈獨一嶽王乎『』?


岳家軍不可能打到黃龍府

如果靠岳家軍就能打到黃龍府,南宋皇帝趙構幹嘛還選擇給金國當屬臣,年年送錢給金國?

岳家軍是南宋的一支精銳部隊,但這支部隊還沒到無堅不摧的地步。

金國和南宋的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能力的較量,如果把國家的榮辱、勝負寄託在一個人,一支隊伍上,是不符合客觀現實的。

當年金國消滅北宋的宋徽宗宣和七年和宋欽宗靖康時期,金國軍事處於全盛期,名將雲集。完顏宗旺、完顏闍母、完顏昌、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完顏婁室在金國歷史都是傑出的軍事將領,當時完顏宗弼(金兀朮)在他們面前還只能算是小咖。

而北宋國防已經形同虛設,無論戰鬥意志還是戰鬥能力都處於最低落時期。即使如此,金國從河北和山西兩路出發,傾全國之力,經過近兩年時間,分兩個階段才滅亡了北宋。

岳家軍要靠自己,打到上萬裏遠的黃龍府幾乎是不可能的。

和南宋的戰略有關

根據南宋和金國在紹興九年簽訂的和談協議,金國開始歸還南宋河南和山西的北宋故土,紹興九年三月,南宋拿到了開封、商丘和洛陽,以及山東及陝西、京西之地。金兀朮還把河北保定也一併還給了南宋。

但是主戰派金兀朮對和議是非常不滿的,他隨後聯合金朝內部的其他主戰派,在金熙宗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殺掉了金國主和派,撕毀了和議。

紹興十年五月,金兀朮開始復奪河南等已經劃歸南宋的土地。

六月,南宋開始發動了大規模的北伐。注意,這可不是隻有岳家軍一路,而是幾乎動員了南宋所有的精銳,包括了韓世忠、張俊、劉光世、楊沂中、嶽飛等中央系集團軍從多個方向進行北伐的。

南宋之所以要實施大規模北伐,根本目的是要以打促和,通過大規模會戰,迫使金國重新走回談判桌。

這次戰役斷斷續續打到了紹興十一年冬天,雙方又開始談判,並達成了《紹興和議》。

也就是說,南宋派岳家軍在中原地區作戰,不是為了收復故土,而是為了和談,那麼南宋對岳家軍的支持也僅僅到此而止。沒有南宋朝廷的支持,岳家軍是不可能獨自作戰的。

和宋軍的作戰能力有關

如果岳家軍作為主力遠徵,就需要大規模的友軍配合,不但要協同作戰,還要保護好岳家軍的側翼即後方的安全,朝廷也必須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

但是南宋軍隊派系林立,一心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視軍隊如私產,相互之間不配合,甚至見死不救的例子有很多。岳家軍敢放心把自己的安全交給友軍嗎?

宋寧宗時期的「開禧北伐」,雖然外有蒙古建國,牽制金國的主力,雖然有畢再遇這樣的名將擔任主攻,連戰連捷,但最後還是以慘敗告終,主要原因就在於,南宋內部為打擊異己,可以視國家利益於不顧。

對於缺乏政治成熟度的嶽飛和他的岳家軍,如果遠徵,真的能形成同仇敵愾的政治氛圍嗎?我覺得,相當困難。

和南宋的國力有關

南宋建國以來,幾乎沒有停止過與金國的作戰,雖然屬於防禦性質,但對於國力的消耗也非常嚴重。南宋中後期開始濫發會子紙幣,致使通貨膨脹嚴重。農民的稅賦日益擴大,官逼民反的起義一直持續到南宋滅亡都沒有停息。

武漢到長春, 全程高速距離是2170公里,也即是4340裏,但宋朝的交通又怎麼和現在比,因此說有上萬裏也絕不誇張。

南宋的邊疆保衛戰尚且捉襟見肘,南宋真有能力支持幾十萬大軍遠徵萬裏之遙的黃龍府嗎?


岳家家是南宋國家軍隊,這時南宋己經決定同金人議和,把嶽飛、韓世忠等有兵權的將領調回朝中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削奪他們的兵權,這是國家戰略,岳家軍必須服從。實際上,嶽飛的六七萬軍隊是不可能完成直搗黃龍府願望的。岳家軍的糧草供應是國家供應的,南宋初期北方經濟比南方發達,南宋初創國庫空虛無力支持長期大規模的戰爭。這也是高宗趙構等人主張議和的原因。如果嶽飛執意率軍北伐將失去國家支持等於是叛軍,軍心會大亂。況且,岳家軍以步軍為主進軍速度不會太快,會很快陷入金兵重兵圍剿。黃龍府就是今天的吉林農安,距中原腑地有數千里之遙,山高路險氣候惡劣,南方士兵無法適應北方氣候。所以,岳家軍根本打不到黃龍府就會全軍覆沒了。歷史經驗證明,冷兵器時代北伐只有朱元璋取得成功。


黃龍府為金朝軍事重鎮和政治經濟中心,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縣城內。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宋欽宗曾一度被囚禁於此。抗金名將嶽飛放言:「直搗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

紹興十年,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卻被朝廷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後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直搗黃龍府的願望從此付之東流。

此外,潛夫認為嶽飛直搗黃龍府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①孤軍深入,缺少後勤支持。黃龍府作為金朝政治經濟中心,遠離戰場,嶽飛長途作戰,江南漫長的後勤補給線就跟不上來,而黃河地區經過戰亂蹂躪後方不穩。

②異域作戰,羣眾基礎薄弱。黃龍府屬於金朝的大本營,不像之前嶽飛收復的失地,缺少當地義軍支持,在作戰上力量單薄。

③權臣掣肘,政治支持不足。嶽飛在取得郾城、潁昌大捷後,繼續進軍就遭到朝廷下令班師回朝,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深夜,東城火光四起,金兵們紛紛前往救火。

西城,一羣黑衣人翻牆進了建王府後院。

應該是有打探好方位。黑衣人們七拐八彎很快的就來到了馬廄旁邊的一間茅草棚。

棚內,借著昏暗的燈光,只見到兩個漢服打扮的漢子,正躺在草垛上酣睡。雖然他倆面黃肌瘦衣冠不整,但眉宇間的帝王霸氣還是能看出來的。

「皇上,快醒醒。皇上!」為首的黑衣人推醒倆人。

徽宗睜開惺忪的眼睛,疑惑的問道:「你是何人?」

「我叫高再興,是嶽元帥麾下偏將。特來接二帝還都!」來人答道。

「嶽元帥?哪個嶽元帥,咱們大宋的軍隊打過來了嗎?」徽宗欣喜的連聲問道。

岳家軍在河南連連取勝,金國不得不從四處調集軍隊前來阻擊。一時間前線指揮混亂不堪,後方亦空虛。

如果單憑岳家軍一支軍隊打敗強大的金國是天方夜譚。但岳家軍在河南牽制住金兵主力。其他各地宋軍再同時攻其薄弱,還是有機會擊敗金國,還我舊時大宋河山的。

嶽飛在分析了各地戰報後,突發奇想。以一支百餘人的精兵,偽裝成金兵。趁金兵防線混亂,插入敵後,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

如果此計能成,勢必能大大鼓舞宋人士氣,從而奮勇向前,最終擊垮金國。

高再興是嶽飛家將,武藝超羣忠心耿耿。得嶽飛祕令後,率一百岳家私兵,喬裝打扮晝夜兼程,只半月就到了金國腹地黃龍府。

黃龍府城內因靖康之恥擄來的北宋皇宮貴族、嬪妃大臣眾多。高再興通過這些人沒費什麼功夫就打探徽宗欽宗下落。

「你說現在當朝的是朕的九弟康王?」欽宗問道。

「嗯。」高再興道:「二帝莫要再多耽擱,還是快快隨我出城了罷!」

「既然九弟已登皇位,朕還回去幹嘛?」欽宗黯然道:「朕一直求死不得,不如高將軍幫個忙,幫朕了斷了吧!」

「這……」高再興沒想到欽宗會來這一出,一時也失了主張。

徽宗想想也是,如今父子二人在金人面前受盡折磨和屈辱,難道還有顏面回去面對大宋子民?難道能心安理得的丟下這些被擄來在金國受苦的嬪妃皇族、大臣子民,獨自逃回去享受榮華富貴嗎?

「我給你寫封書信,你交由嶽將軍和我構兒。告訴他們勿以我們為念,英勇殺敵,等攻破上京,把我二人遺骨埋回汴京就好了。」徽宗說完,也不理會高再興如何苦苦相勸,只是用他那名傳千古的瘦金體寫下一封洋洋千言的書信。

待徽宗寫完信,外面的宋兵已經和建王府的府兵打成了一片。

徽宗把書信交給楊再興之後,就和欽宗躺在稻草垛上不再動彈。

屋外的戰況越來越激烈,宋兵已經傷亡過半,黃龍府各處的金兵源源不斷的前來增援。楊再興見再不走,連這封信也無法帶回去交給嶽飛,只好一跺腳殺向了屋外。

臨安,秦檜正在催促宋高宗趙構速下決定。

「這嶽飛勢如破竹,金兵均不能擋。此時朕不發兵呼應,還要讓他撤兵,這合適嗎?」趙構猶豫不決道。

「皇上。嶽飛大破金兵是好事。但他現在四處宣揚要直搗黃龍府,接回徽欽二帝。二帝一回,皇上您該如何安身?」秦檜挑拔道。

「這個……」趙構不由得思忖了起來。

秦檜見機不可失,又加了把火,低聲道:「我得到密報,嶽飛未經上奏,私自派了支私兵,已經於月初前往黃龍府迎二帝去了!」

啪,趙構拍案而起,大怒道:「嶽飛好大的膽子!你速傳朕旨意命他撤軍,一刻都不允耽擱!」

數日後,嶽飛在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回返臨安。很快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擇日問斬。

刑場上,嶽飛抬頭看了一眼烏雲密佈的天空,苦笑長嘆道:「我嶽飛一生精忠報國忠心無二。如今靖康恥未雪,河山不復還。居然遭小人陷害,以『莫須有』的罪名問斬,可悲!可氣!!可嘆!!!可笑!!!!哈哈哈……」

高再興捧著被鮮血沁紅的書信和七名渾身血污傷痕從黃龍府血戰中死裡逃生的士兵跪在皇城門外。

「皇上不得閑見你們。把東西放下,你們走吧!」一個娘娘吱吱的太監走出來說道。

「公公,麻煩您再跟皇上說說。嶽元帥是冤枉的。我有徽宗的親筆書信,求您讓我進宮見見皇上吧!」

「什麼灰宗黑宗的!快點滾,別再囉嗦了。」太監手一揮,幾個禁軍侍衛沖了過來,把高再興眾人打倒在地,將書信撕成了碎片。

刑場上嶽飛的人頭落地,天開始下起雨來。雨水打在高再興的臉上,漸漸蘇醒的他,努力的翻過身來。擦了擦嘴角的血跡,流著淚趴在地上,撿著一地字跡已經逐漸模糊的書信紙片……


北宋初年,鑒於武將容易擁兵自重,威脅朝廷安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把軍權收歸中央。經過幾代人努力,宋朝建設文官政府比較成功,但軍事上卻很不爭氣。北宋的滅亡就是因為承平已久,宋朝上下不言軍事造成的。

宋高宗建立南宋後,為了應對金國的軍事危脅,不得已允許和容忍,甚至鼓勵武將發揮作用。正是宋高宗的重用,南宋初年才湧現出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四大名將。這些人為宋朝保住了半壁河山。

嶽飛軍事上對金取得有利局面,豪言痛飲黃龍府,其實是把金打回原形,事實上,嶽飛未必可以做到,因為南宋缺少騎兵,而金國有很強的騎兵隊伍。何況嶽飛遠徵,後勤保障是大問題。

回到宋高宗對嶽飛北伐的態度,有一個從糾結到堅決反對的過程。開始時糾結是因為宋高宗希望嶽飛多給金國教訓,這樣對他談和有利,但打下去,國力未必喫得消,還有他怕嶽飛建功後脫離自己掌控。再則嶽飛喊出迎回二聖的口號,讓宋高宗非常反感。南宋商業發達,人心厭戰,不但宋高宗不想打下去,反對戰爭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嶽飛打不到黃龍府。


說嶽飛直搗黃龍,作為一種志向可以,相當於孫中山在民國剛建立時,提出以伊犁為首都,建立包括蘇聯在內,橫跨亞歐的世界第一大國。至於能不能實現,不要緊,關鍵有宏偉藍圖。相信嶽飛作為有勇有謀之人,不會有這種虛無縹緲的想法 。

你知道要維持十萬大軍到黃龍數千公里之外,怎麼保障麼。

淮海戰役,出動60萬解放軍,民工近540萬,而且持續時間很短。如果10萬大軍為主力,,因為是沿路攻殺,需要的保障物資安全的軍隊不會低於20萬,運送軍糧安1:5,也在百萬民工,總出動人員要百萬之眾。即使有百萬之眾,長達數年的戰爭,糧草從哪裡來。同時你知道楚漢戰爭為什麼項羽失敗嗎。項羽從彭城出發,花一年多時間打下滎陽,因戰線從江蘇彭城到河南滎陽不過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長的,是兵家大忌。劉邦正面打不過項羽,專門調動部隊,專打項羽的糧道,彭越又作為毛澤東的老師開創發明瞭遊擊戰,進行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將項羽軍隊累死,拖死,不得已項羽千里回師保護糧道。一年多時間,數十萬大軍的辛苦,一個月之內回到解放前,勞命傷財,從此楚漢改變戰略位置,楚國開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黃龍數千公里,難度遠遠大於楚漢戰爭,相信嶽飛不會說出這種無知之話,只不過是岳珂代言。

我們來說說嶽飛為什麼死。

孝宗即位,為體現皇恩浩大,大赦天下,嶽飛得以一起赦免。聖旨說,坐事以殞,也就是說,嶽飛抗金有功,跟他被殺是兩回事。嶽飛既有功 ,也有過。

趙構安排孝宗即位,在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後初步具備用兵條件,安排孝宗北伐,為提振軍心,知道國人都有同情悲劇人物的愛好,故開始將有功又被殺的人悲劇性人物嶽飛拿出來,樹為抗金典型,作為政治符號,以後的北伐也如此,加上嶽飛孫子岳珂尋求平反不斷神化,奸臣韓侂胄為打壓國內反對勢力,發動開禧北伐,進一步神話嶽飛,嶽飛得以封王。

說趙構認錯,說孝宗為嶽飛平反,要麼不懂歷史,要麼就是個白癡,不懂人情世故。孝宗即位,是高宗安排 ,赦免嶽飛已經體現皇恩浩大,趙構還會無知到將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他會自己打自己耳光?他的情商、權術在座諸位絕大部分人是望不到其項背的。

至於這兩個極端人物是明朝以後統治者的需要,是需要兩個極端人物進行極端宣傳的需要。

殺嶽飛不要糾結於誰,要看應不應該。

用百家講壇石國鵬的話講,嶽飛之死冤不冤,按現代法律是冤的。殺他應不應該,嶽飛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夠殺他十好幾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將嶽飛之死歸結為功高蓋主!

說功高蓋主是大將必死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個謬論。有這樣的想法之人因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做過中大單位的領導,只是站在大將的角度,從同情的角度出發,來批判皇帝,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蓋主是淺薄者的認知。國家都是皇帝的,大將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蓋主的說法。

封建社會君權神授,國家是趙構的。如果不能理解,屬於基本常識不懂,沒有資格談歷史。換句話說,嶽飛是趙構皇帝進行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是皇帝給你這個平臺,是皇帝用人得當,是皇帝安排妥當,大將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後皇帝還給予封賞,並不存在功高蓋主就要殺大將的說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國,比馬雲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勞是比他強的員工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功勞首先是馬雲的,其他人只是具體執行者,是按老闆指示做事。

只有將功勞看成自己一個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揮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門的作用,進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不知自己姓什麼,也不知皇帝姓什麼,驕橫跋扈,羈傲不訓,進而功高欺主,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南宋剛建立二十年是戰,並以戰逼和,吳玠、韓世忠、張俊、嶽飛、劉光世等中興大將奮力拚殺,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讓南宋得以休養生息,得以有資本再戰。

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你想否認,對不起,憑你的淺陋無知的判斷能力,你還不具備資格,等到你的歷史分析水平達到並超過宋史學家再來更改。

趙構19歲,單身赴金營,要求欽宗,不要管自己,該戰則戰,因為能力出眾,讓人懷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國鵬說,趙構也是一員英武大將,有膽有識。他議和之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熟讀儒家文章,作為亂世中的有為皇帝,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還是見識,都在絕大部分在坐諸位之上,他還不知道求和要被罵?他更知道,生存下來是硬道理,生存下來纔可以雪恥,而不是學流氓黑社會,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適時進退。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通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同時因為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民怨沸騰,江淮多流民,不能休養生息,繼續戰爭會面臨民變。(實際已經發生鐘相楊幺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內部不穩定,後院起火,如何集中力量抗金。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南宋是在北宋滅亡之時,趙構單槍匹馬,力圖復國,是重建已經滅亡的宋政府,是通過戰爭從金手裡搶國土,不是投降,恰恰相反,是爭奪,在爭奪中適當讓步,純粹不得已,實力不濟時得退一步,得以退為進,後退決戰,積蓄力量以利再戰,即是權宜之計,因為只有自己壯大了,才能一洗前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下面我們來說說嶽飛之死。

軍權是武將的一生追求,留戀軍權是武將的大忌。南北宋名將只有嶽飛被殺,那麼多文臣將軍都沒有被殺,朝廷有朝廷的問題 ,那麼嶽飛自身有沒有問題呢。

嶽飛出身貧苦,當經過努力成功上位,位極人臣後,因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他出身農家,更在意權利,更在意名譽,因為軍權對武將而言,對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就不肯輕易放棄軍權。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錢及享樂,比如翁同龢,號稱清流,不貪污不受賄,卻追求名聲,追求權利。追求名超過追求金錢,而且有掩蓋性。

如同今天出身貧寒,經過努力以後有了比較好的高位之人一樣,他們對自己的高位遠較家庭條件好的更在意,更不肯放棄。

而南宋因為將軍們驕橫跋扈,羈傲不訓,朝廷需收回軍權。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嶽飛卻將軍隊交給張憲,這一嶽飛女婿,這一隻知有嶽飛,不知有朝廷,從來不聽朝廷號令的付手,等於告訴朝廷,嶽飛不肯交出軍隊,嶽飛留戀軍權。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嶽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癥狀。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嶽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嶽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嶽飛。只不過將嶽飛想像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嶽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嶽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嶽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嶽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嶽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嶽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嶽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喫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嶽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嶽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嶽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嶽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癡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嶽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嶽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嶽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嶽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嶽飛看人不準,嶽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嶽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嶽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癡。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嶽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毀,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嶽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嶽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嶽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嶽飛的女婿,在嶽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嶽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嶽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嶽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愛國將領。

至於趙構與嶽飛關係。

我們所知道的嶽飛來源於他的孫子岳珂,為嶽飛平反所寫金陀粹編系列,宋史照抄金陀粹編系列。

嶽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嶽飛,是嶽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嶽飛將張憲嶽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嶽飛。

嶽飛沒有經嶽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嶽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嶽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嶽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嶽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謚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謚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裏,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中國從來不缺英雄,嶽飛作為抗金英雄理應得到尊重,但畢竟有很多評書成分,對於我們,只要知道他是抗金名將,愛國英雄就可以了,不需要追加神化。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唱高調,假道義,真虛偽。


非常不謝邀,我這麼偏僻竟然找到我。但不答又不好,我就隨便寫幾個自己的觀點。

回答問題我先說一下黃龍府在哪?黃龍府在吉林省農安縣內,靠近長春。下面先貼個圖

從這將圖我就算不學歷史都知道岳家軍是無法直接打到黃龍府。為什麼嘛,那隨手寫幾個藉口

1.兵力問題,岳家軍最鼎盛時期才10萬人,這明顯遠遠不夠。

2.在北方環境中,金國的騎兵實力大大增強

3.後勤供應的問題,運輸的問題。

4.這場仗應該會打很久,那就是持久戰了,拼的就是兩國的綜合國力和領導人的意志。南宋那幫傢伙嘛,呵呵。

5.就算岳家軍攻破佔領中都,但從整體來說,岳家軍也不具備有出關作戰的水準。


謝謝邀請。

趙構南渡之後的宋金交戰的主戰場都是在南方,宋的領土之內,也就是說金始終處於入侵者的地位,掌握著戰爭主動權。

南宋偏安長江以南,岳家軍的作戰範圍大都限制於保家衛國的區域。

金兵多次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甚至一度在金兵的搜山檢海的攻擊下逃到了海上避難,可見其國防是多麼脆弱。

之後的黃天盪戰役,宋軍大破金兵,迫使完顏宗弼北竄,使得金國不再輕易踏足南宋境內肆虐,這是一場水戰的勝利,統帥韓世忠功不可沒。

當然,這場戰役也離不開其餘陸軍各部的同心協力,其中就包括岳家軍的奮勇。

可見水陸並發的模式+江南水鄉剋制金兵鐵騎的優勢是擊敗不可一世,難以阻擋的金兵入侵的最佳方案。

之後的系列作戰便是河南拉鋸戰,金兵入侵使得舊時被譽為中原的河南陷落,嶽飛便是作為該戰區的主力部隊,同金兵進行血戰,對象便是北竄的完顏宗弼。

直搗黃龍,首先就得滅了金國的前置部隊,完顏宗弼的十萬大軍,收復中原才能將戰火引入金國的境內。

因此直搗黃龍的路線圖意味著收復中原,還有故土燕雲各州,入侵金國。

韓世忠的水軍雖強,甚至採取過從海路北上攻擊金國,奈何無陸軍配合,無法有效佔領,金國也訓練了水軍,雙方很快又平衡了局面。

河南拉鋸戰使得岳家軍的直搗黃龍成為了號召全軍,甚至是舉國之理想,不外乎就是把金兵驅逐出中原,將戰火引入金國境內,甚至期許可以將其覆滅。

奈何嶽飛遇害,宋室苟安,這一理想就成了幻夢,直至蒙古崛起。

一家之見,僅供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