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和朱元璋,确实关系非浅,渊源颇深,光明

教,大明都有一个「明」字就让人想入非非了。最广为流传,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庸金老爷子《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了,别的教派,什么海沙派,巨鲸帮,都是不入流的角色,唯我明教不但能「先诛少林,再灭武当」,敢于武林称王,更是以造反为职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端的是有信仰有理想有执行力的江湖第一门派,甩少林武当丐帮好几条街。教中也是人才济济,无论阳顶天还是张无忌,都神功盖世,力压武林群豪,除了东方不败无人能敌,雄才大略如朱元璋,在明教中都是不入流的小角色。

言归正传。历史上,明教的教义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朝廷之举,是职业的反朝堂武装。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是北宋末年方腊起义,1120年10月,方教主率领尼摩教(明教)部众在青溪县揭竿而起后,短短三个月内,迅速攻占了睦、歙、衢、杭、婺等州,各地百姓纷纷举事,响应起义军,一时间方腊义军发展到十几万人,控制了江南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地区。后来北宋朝廷派童贯率15万大军征讨,结果方腊屡战失利。1121年4月,当时还是小校的韩世忠(不是武松也不是鲁智深哦)孤身深入帮源洞,将方腊活捉,才平定了这场起义。起义失败后,许多妇女「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余里」,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殉教,确实有信仰啊。

二是元末红巾军起义。1351年,号称「明王出世」的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各地纷纷响应,以红巾军为号,朱元璋也在其中。朱皇帝先是流浪出家,在这期间接受了明教「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和教义,25岁那年,参加了郭子兴的明教义军,后娶郭的义女马氏为妻,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收了郭的队伍,经过艰苦奋斗,大浪淘沙,弄死小明王,1368年,朱元璋终于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可见朱元璋与明教关系之深。但朱元璋却扮演了明教终结者的角色,因为都是「我教中人」,朱元璋深知明教的历害,立国后,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大明律》,严加禁止,其后明教逐渐衰落(其实以白莲教的名义继续反朝廷,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明教起源波斯,创始人摩尼,所以最初是摩尼教,信奉善恶,黑白二元论。唐代进入中国,逐步到山东江苏浙江传教,因教义简单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佛道两教联合官方,儒家知识分子污蔑食菜事魔,联合围剿打击。摩尼教转入地下,于唐末五代时期,多次发生起义。

北宋时期改为明教,流行于底层。与弥勒教,白莲宗等社团发生教义与人员交流。方腊就是明教教主,勾结杭州应奉局提举朱缅偷采银矿致富而产生政治野心。方腊失败后,明教遭到沉重的打击,被迫蛰伏以躲避南宋镇压。蒙元曾对明教进行表彰,随后就因为明教发展太快而转而进行压制,明教再次进入地下。

因蒙元残酷统治,汉族知识分子被损伤太多,反抗民族压迫的重任转移到下层百姓头上,明教,白莲教(比如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就是白莲教创立)等迅速发展。

明教教义大小明王出世,天下太平,因此得到很多人信奉。教主韩山童自称宋徽宗8世孙,1351年被叛徒出卖牺牲,刘福通等发动起义,1355年拥其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称小明王。朱元璋干岳父郭子兴是起义军成员,朱元璋接受小明王册封元帅。后面哪怕称吴王也以明王圣旨,吴王令旨做命令格式。所以说朱元璋是明教分支,也是正确的。

由于韩林儿名声在外,因此始终被蒙元当做主要打击对象,未能发展起来。1366年,朱元璋在胜利前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到应天,路过瓜步,沉船溺死。

此后朱元璋基本统一,建国大明。原因有二,朱元璋起家是明教分支,手下很多是明教成员,必须给予安抚。二者是为抢夺大明王名分,避免为他人所用。后面朱元璋命令明教与白莲教解散,明教基本消失,白莲教转入地下,蛰伏。


郭子兴是红巾军的头子,他们归大明王刘福通管辖,朱元璋是郭子兴的部将。刘福通是明教的台柱子,还有韩林儿也是。


当时的明教组织庞大,必反元为宗旨,而各地起义集团同明教皆有渊源,故而朱元璋同明教相联极深,故而利用明教而策援而底定天下,而明教宗旨也影响了朱元璋的上层人氏,使朱对明教形成斩不断,理还乱的信念教条而影响深远。


他义父以前跟著明教混,他义父死了,他就全盘接受了他义父的遗产,自然他就是明王手底下的兵,后来他把明王杀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