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能够爱,也要够狠;要耐心地引导,也要勇敢地放手。孩子从依附走向独立是渐进式的过程,需要学习,孩子能解决问题与承担后果,才能真正独立!畅销书《刚刚好的管教》接著说到..

有天中午,先生下班回家,在二楼喊我下楼吃饭。当时我正在三楼书房,手机响了,是娘家的事。手机还没说完,家里的电话也响了,是公公打来的。

娘家的事,夫家的事,都汇集成我的事。那天中午就这样二楼三楼跑上跑下,电话一直接、一直打。短短不到半个小时,联络了公公、嫂嫂、看护、姊姊、弟弟和姪子,总算是让两方的事件都暂时平息,告一段落。

当众多事情突然不约而同蜂拥而至时,我发现身边总是有一些人会很好心地想帮你解决问题,但是他们的善意,常常不但派不上用场,反而是来添乱的,因为他们没看清楚问题的原委与重点,就只急著想要提出意见,而当事者还得跟对方解释及说明状况。这不但会耗损原本可以解决事情的能力和时间,也常让人被这样的状况弄得筋疲力尽。

拜托,请暂停好吗?如果没把问题弄清楚,却一直提出意见,只是愈帮愈忙。

换个角度看,我们面对孩子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盲点?我们常常急著帮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却连他们真正遇上的问题都还没听淸楚或是没听懂。问题不是问题,该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其实不论是大人或是孩子,每当遇到问题时,都应该要先冷静下来想一想,问题是什么、起因是什么,接著再想可以怎么解决。

有一次周五夜里,当时读国二的祐亨突然说:「妈吗,明天卡把迪比赛要穿学校的运动服,有干净的运动服吗?」

我说:「没有!我明天早上才会洗衣服。」

他哀怨地叫一声后就冲下楼去洗运动服。原本刚睡觉的我一度心软要起床帮他洗,但我想我教过他洗衣服,而且他这么晚才说,于是还是忍住,必须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个结果。

成长不是变魔术,需要岁岁年年的累积经验与实力。父母要够爱也够狠,用包容的爱去引导孩子学习,用耐心等孩子学会;但也要让孩子知道成长是自己的责任时,该放手的时候要够狠心。想一想,如果我们当初舍不得孩子刚学走路时会跌倒,他要如何学会走路呢?在陪著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也会常常想著现阶段的教养任务是什么,界线又何在,这么做对孩子到底好不好、适不适合。

祐亨在国二时有次去校外受训,几个同学相约一同先坐火车再换公车前往目的地。

当火车到站,一行人下车走到公车站换车的途中却看见公车刚开走,他们六个人商量后分成两组三人,各搭两台计程车,结果两台车资相差了二十元,让他们发现有些计程车司机不老实,会绕路。这个经历,为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们上了一堂最真实的生活教育课。

世界有各式各样的工作与百态的人生,不要只把孩子关在家里和补习班,要多带孩子跟社会互动产生连结,也要常常讨论生活经验。像现在家里如果临时需要买东西,我常常让孩子帮忙外出代购。我们全家出外旅游时,也大多靠孩子们看地图找路。当孩子发现有兴趣想尝试的餐厅,我也会让高一的哥哥打电话预约。

不管孩子现在几岁,都需要随时、随地、随处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大人在旁引领他们多做冷静的沉淀与思考,我们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经历过或听过的事情和状况,问问他们会怎么做,这样会刺激孩子做深度的思考。

此外,无论是在阅读时获得的知识,或是在生活实务经验中亲身体验的经历,都可以累积并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智慧,进而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养分,然后在解决问题之后又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成长,这样孩子的生命就走在正向成长中。当孩子有更多的能力与自信,面对生命中的考验与挑战时,才能产生随机应变的机制,和懂得转换随遇而安的心境。

刚刚好的管教!要帮助,但不要过度介入

教养孩子长大是父母的义务与责任,但独立、自信、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却是孩子该学习的课题。自从我不再帮孩子们送忘记带的东西到学校后,他们偶尔还是会丢三落四。那时他们想到可以跟同学借,有时自己也会多准备几份上课的用品帮助临时需要的同学。他们发现,在学校发生问题时,要透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忙才可以解决,而自己也可以提供协助。这样,他们减少了对家庭的依赖,也知道跟外界产生连结的重要,同时也慢慢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自己的事自己要负责。习惯帮孩子善后并不是「帮助」,而会让他们一直处于幼龄化而对父母「过度依赖」。

剩下的就自己去看书啰~《刚刚好的管教 》这本书推荐给你。
》博客来连结(79折)
》金石堂连结(79折)

(编取自 刚刚好的管教:放心与放手,让孩子长出自信和力量 一书 /作者:尚瑞君 /本文经 时报出版 授权刊载)

刚刚好的管教:放心与放手,让孩子长出自信和力量 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