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粮油批发十几年了,我们这里发过来的杂交米(早籼类)与陈米(泛黄的)都是有固客户的(坐标姑苏城),大多数专供做米粉,河粉,年糕加工厂使用。质量好一点的当年的杂交米可以按3一5%的比例掺进粳米里(掺多了不行,口感差),拉低一点价格,进大食堂。

【这里更新一下】现在我们吃的大米其实都是经过杂交育种而选育出来的优良稻种(如北方秋田小町,猫芽,苏北地区的淮稻5号、9号系列,南方的丝苗,南梗46;9108等)。而袁老的杂交水稻,以及我们所说的杂交米,一般还是指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提高植株对环境土地的抗逆性,而培育出来的(籼稻)超级水稻品种。不会去追求它的品质品相与口感。反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所谓的杂交米(超级水稻),普通的消费者进商超粮油米店是买不到的。一般的商超粮油部与粮店也不卖,因为用杂交米直接做的饭口感极差,难吃的要命。哦!忘了,如果是灾荒之年话就成了宝贝了,因为它能适应盐碱地,抗逆性好。据说南方每年可以种三季,产量很高。

至于不同品种大米之间,最大的争议是口感的认可,如南方广东湖南等地,主流品种是以(杂交米)籼米为主,大家一直就在吃,所以普遍认可籼米。经常有湖广来的朋友到我这里来专门采购杂交米的,他们经常对我说,粳米吃不惯,吃到肚子里粘糊糊的,不如杂交米好消化。我一般还是推荐给他们品质好一些的晚籼稻米。

早籼类的杂交米在销售终端市场来看,虽然价格很便宜,但终端的客户还是绝对小众化的。

用杂交米做出来的各种主副食品风味食材,物美价廉营养丰富花样繁多。吃了也顶替好米呀!因为发散性好,所以也是做炒饭的首选啊!

走的桥多了也当路了! 它不香嘛?

综上,我认为袁老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大了去啦!


吃过,当然吃过。

这种水稻特别适合丘陵地区种植。

因为丘陵地区土壤层很薄,单位种植面积不大,要想粮食够吃,就必须增加产量。

从70年代末期一直到90年代,四川的很多山区就在种植这种水稻。

用很少的地就可以打出满仓的粮食,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再种点红苕喂猪,养鸡养鸭养鹅养条狗,忙时整理庄稼,闲时编点罗兜,婆娘在屋头忙,男人在坡上忙,娃儿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打点猪草,要么去撵狗。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最幸福的农村家庭。

现在农村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没人愿意下地干活,这样的农田最先被闲置,不长稻子长野草。

杂交水稻的利用率是非常惊人的。

第一茬稻子最好,饱满品相好,收割下来,晒好放进粮仓。

留在土里的稻子茬继续生长,很快又可以长出来稻子。这个稻子比第一茬撇,空壳多,不饱满,但是还可以打出来,单独存放,用来喂牲口。

最神奇的是还有第三茬,不过这个几乎就没有收割的价值了,直接把鸡鸭放到田里,它们自己找来吃。

总之利用率非常好。

至于说口感,这种稻子主要是粘性低,四川话叫做「散疏」适合用来做「沥米饭」

把米放进大铁锅里用水烧开,然后把米沥出来,放进甑子里面大火蒸熟。

甑子,古代炊具,主要用于蒸米饭,(现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仍然广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里面篦子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形蒸底,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

甑子饭如果使用粘性高的大米,反而做出来的口感不佳。

甑子饭的最佳伴侣,或者说是灵魂佳配,就是豆花。

如果再加上烧白,这算是巅峰了。

甑子饭+豆花+烧白,再来个单碗,这是一个成年壮劳力的美食大高潮。

乡村人家,总能从简朴中找到灵感,沥干米饭后的米汤,用瓦钵钵装好,盖上盖子,放凉后就是饮料,口渴时喝上一碗,安逸。

乡村对于米饭的追求不是香糯,而是「经饿」要有饱腹感。

当然,现代乡村也开始向城市看齐,很多农村新房连土灶都没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用电饭煲,而杂交水稻则是天然和电饭煲唱对台戏。电饭煲适合粘性强的大米。

很多农家乐用甑子蒸饭已经是一种表演方式,由于菜品种多,很多人实际体验不出甑子饭的味道。

那么杂交水稻的意义在哪里?

杂交水稻可以在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和工业体系、核武器、以及国家动员能力相提并论。

以上四点是中国战略安全能力的底线。

拥有工业体系不惧怕任何封锁,可以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力。

拥有核武器不惧怕任何敌人的挑战,核武器就是保障和平的最根本力量。

国家动员能力能够在任何危机下保持战斗力,社会秩序井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杂交水稻所提供的「饱腹感」能在任何危机下让老百姓不饿肚子。

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袁隆平!


报告,不请自来,我吃过。

很早时候,大概七八年前吃过一次,反正不好吃,甚至说是难吃,但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做出调整。吃完感觉嘛,别的米是香甜,再不济也有糯糯的感觉,但是这种籼型杂交水稻产出的米一点味道都没有,吃到嘴里都粘不到一起的感觉,我们只煮了粥,粥挺清亮的,不像别的粥一样会发粘,喝著到喉咙的时候,脖子周围会起鸡皮疙瘩,适应不了。但是说真的,人饿了吃什么都会觉得香。不好吃,私以为可能是因为生产周期过短,无法汲取太多养分吧。

我也吃过好吃的米。去年四月下旬,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们去山东济宁录节目,拍摄对象家里挺有钱的,开著七八个工厂,怎么著也得有个几个亿吧。但是为人特别低调,自己卸任了去老家当起了村支书,开著那种上个世纪的红色小破面包住著村里二层小楼,我和摄像去他们家拍几组镜头,他媳妇中午就留下了我们吃了个饭。说点题外话,大家可能觉得他这么有钱,媳妇肯定漂亮咋滴,我们也这么认为的,等到见了面才知道,他媳妇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妇。。。挺可笑的是,他有钱了一辈子,他媳妇近几年才知道,三十多年两个人就一直异地。。。言归正传。他媳妇儿做菜做饭不是很精细就是量大那种,让你吃饱为主。当然做的米饭也挺寒碜的,看著也不咋卫生,直到我吃了第一口,,卧槽,竟然是甜的,,我确认不是加了糖,因为蔗糖的味道和麦芽糖的味道风格迥异,一尝就知道。就像是每口米饭里都加了糖,但是甜的又那么自然,然后一口甜饭一口菜挺奇妙的感觉,,平生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米,记忆犹新。我一直在找这是什么品种的米饭,我吃了18块钱一斤的蛙田稻都跟这玩意儿差远了,我就在想这东西多少钱一斤,,但是有一点,这东西糖尿病患者肯定不能多吃。。。

之所以回答,不是诋毁袁老的劳动成果。个人非常敬佩袁老,甚至可以说是崇拜。当年教科书中一张一张的照片,那可是心中的神位。。大二时候也有幸见过袁老。拖母校的福,那年袁老成了母校的特聘教授,他来学校作报告,整个学校的人都跟疯了一样往大礼堂奔,,嘿嘿,我来的早,又是记者,和袁老接触距离占得先机,最近的距离0,,很平易近人的老头,你看著甚至会心疼,发自内心的那种,八十多岁高龄依然为了科研事业奔走,了不得!前几年袁老沙漠种水稻,盐碱地种水稻,一项一项的壮举旷古绝今,如果老天再给老爷子五百年,我觉得他能把水稻种到珠穆朗玛峰上,,开个玩笑哈哈,,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丝绸之路的重构,和袁老有著极大的关系,有多少个斯坦国家不是在觊觎著袁老的沙漠水稻啊,,籼型杂交水稻在国内市场可能并不多见,因为国家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避免饥荒的发生,但是一旦饥荒到来,籼型杂交水稻绝对是救命的「核武器」。


我还真吃过。。。以前认识的人给我拿过一丢丢据说是大德鲁伊的学生种的杂交水稻。

反正我是觉得难吃。。。。因为毕竟是追求产量和速度的粮食,口感特别像是我小时吃的那种机米。吃起来口感不好,粘性差,不吸水。

但是以上口感的问题不影响成熟时间短,产量高的优点。大德鲁伊功在千秋。


说实话我之前也以为我们吃的就是袁老的亩产千斤的杂交稻。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我们吃的跟他实验搞的不是一个品种。当然现在依然有很多同学以为我们吃的是袁老的战略粮食。

我们平时吃的是追求味道和口感的商品稻,口感好,味道香,但是亩产远远达不到一千多。

而袁老实验田里的是追求产量的战略稻。亩产一千多,而且是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真拿到地里种可能达不到。优点是亩产高,缺点是味道差。

不能因为平时吃的不是袁老的大米就否定他的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就是特殊时期(比如打仗)可以让你吃饱,虽然口感确实不咋样。但是tmd都打仗了你跟我说口感。

至于口感,我网上百度了,普普通通。而且籼稻多种植在南方。平时吃的东北大米肯定不是。

袁老杂交稻有,但是占比不高。毕竟不是特殊时期
猪肉味的,嘎嘣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