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编辑一下:

薪火相传,你们还记得吗?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从燧人氏取火到神农氏尝百草,中华民族一直就是薪火相传的过程。而今袁神农提出的拓荒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正式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在更一下:

有同学问分子育种技术,这个解释起来略复杂,因为我工作涉及到一些分子育种的内容,我就尽量简单的解释下,不一定特别严谨,当科普看就行。

首先说分子育种和转基因的一个显著区别,转基因顾名思义就是把外部的基因引入到物种之中。而分子育种我们做的都是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性状基因标记和筛选。

比如用超级稻来举例,有小穗,大穗,易倒伏,抗倒伏,耐盐碱,不耐盐碱等等多种形状,而这些形状用我们传统的育种方式都是中一年选一年,挑出来我们想要的那几个特性,然后继续杂交继续种,所以以前农业育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用分子育种技术介入以后,可以对物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标记出所有我们想要的性状点,然后在育种以后选择我们想要的那几个特性进行杂交,之后对我们只要对子二代测序,就能知道这个种子的情况,而不需要等待这个品种长成。

这样育种的目的性更强,节省了大把的时间,而且没有引入外来基因源,所有的基因都是本来物种就存在的,可以等同于分子生物学下的杂交育种技术。

最后说下,我是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我感觉大部分搞生物的应该都支持,尤其是合成生物和分子生物方向的,要不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以前与不同人群,省市官员很多人解释过转基因的情况,但是真的国内这个风气太难了。

我只能这么跟大家说,截止到目前,我没有读到任何确实证明转基因有问题的论文,所有号称有问题的论文最后基本都被证伪了。


在更一下:

有人提出海水稻是转基因食品,我在这类要强调一点,海水稻是经过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不是转基因!!!不是转基因!!!不是转基因!!!

通过对盐碱地的改造并不会让人们发大财。袁神农提出的口号是: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1亿人。

我们在内蒙以及更多的地方可以开荒的盐碱地有多少?这种拓荒精神离我们是不是已经很远了?

更一下:据参加海水稻试吃的当地农民和专家表示,海水稻的口感要比普通的水稻要香甜也没有咸味。


唔,我看大家的关注点大部分都在粮食增产上边,那我给大家讲一个新思路。

魔稻祖师的这个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除了让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种水稻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治理土地盐碱化。不单是让我们有更多的土地种水稻,还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土地种别的作物。

我们知道中国的盐碱地很多,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一场台风引发的海水倒灌都可能造成很多土地盐碱化。按著我们传统的说法是海水倒灌后的土地要抛荒4年。但其实是可以通过种植水稻来改良土壤的,只是传统水稻如果种植在这种土地上减产会非常的严重,所以很少有人去赔本种植水稻来改善土地。而有了这种耐盐高产的水稻,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土地在经过多年种植盐碱水稻后,土壤得到改良就可以变成正常的良田。中国有多少可以改良的土地?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姨姨家在温岭,种了袁老的杂交水稻以后,每年种地的年收入可以比以往多出3000多块,可能对于很多高薪的人来说,这点多出的年收入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们农村种地的人来说就是可以多吃几顿猪肉,多买几件衣服,多给孩子买几个她想要的玩具,这对于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就算非常有意义了。


中国耕地红线18亿亩,水稻种植面积4.5 亿亩。[1]

而中国盐碱地高达15亿亩。

中国水稻低产田,亩产300-350公斤。

水稻高产田,亩产500-600公斤。

2019年,中国水稻总产量20961万吨,全国平均亩产是470公斤。

盐碱地的平均亩产能达到300公斤以上[2],那么能大力推广盐碱地水稻,理论上,能够退耕的耕地,可以达到上亿亩。

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后,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有总体上的硬性指标。但耕地分布,早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下面是1980年到2010年,中国各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

可以看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广东、江浙东部,以及内陆发达省会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随著经济的发展,有著最大面积的减少。相反,经济发展缓慢的黑龙江地区,耕地面积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张。

近几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耕地也在跟著调整。

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也具有明显的变化:

这里的单位是千公顷

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明显在给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让路。

然而2020年美国的经济封锁,给中国农业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

中国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绝对不能依赖进口。

18亿亩耕地红线,4.5 亿亩水稻种植面积,这是中国的最后底线。

但中国不得不发展,随著产业链往内地迁移,内地的耕地势必会大量退缩。

盐碱地如果能大片开发,则可以迅速补上这一个缺口。

那么,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意义?

我觉得,虽然短期不能解决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根本矛盾,但可以加速这个矛盾的最终解决。

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了。

一些原本适合经济开发、或者能承接一线城市产业的区域,则可以丢下耕地包袱,全面发展。

一些原本并不怎么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也可以放心种植,其它高效益的经济作物。

  • 安徽发展的落后,其实耕地红线,是一大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中国采取的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规定的国内水稻收购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

但哪怕如此,由于中国大多数是小农耕种,随著消费整体飞升,一些地区的农民生活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为什么6亿人月均收入1000以下?

因为中国长达20年的水稻价格(包括其他农作物),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的确农作物的低价格,代表者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但对于依旧还处在小农种植的,那部分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则可能长达20年不变。

2000年时,全国平均工资是780元。月入1000的农民,看起来还有些富有。

20年后呢?

相当多的地区,必须保持耕地红线,为全国人民提供保障。这些农民,可能失去了其它发家致富的机会。一些落后地区,除了不变动的农业之外,物价飞涨,其它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我想说的是,盐碱地水稻大面积推广,最受益的是那一批,是原本可以有更多选择,但不得不守住耕地红线的那些农民。那些地区,大多数往往也是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地区。

到时候,中国农业结构也会得到全面的优化。

当然,是否能真正实现,还是得看盐碱地水稻,最终能不能得到大面积的全面推广。

如果中国落后地区也能全面奔小康,整个中国的经济,则可能再翻个几番。

对于普通城市人的生活,也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单靠盐碱地水稻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但它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最原始的动力。

土地,国之本也。

参考

  1. ^http://free.chinabaogao.com/nonglinmuyu/201805/052233S202018.html
  2. ^http://www.mnw.cn/news/consumer/1851152.html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很多丰富的地质,其中盐碱地普遍存在著,而我们知道想在盐碱地上面种植水稻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海水稻的研发,就成功的让这件事情变成了可能。

在9月22日的快手直播里袁隆平老师反复提及,要加快技术改良,把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的产量尽快搞上去,这几天是水稻的丰收季节,袁老团队的很多成员都下到全国各个试验田去现场测量谁盗的亩产量了,袁老在直播的时候让工作人员给写到全国各地的学生打电话询问水稻的亩产量是多少,听到学生的汇报后袁老非常开心,其中聊到内蒙的一块试验田,袁老开心的说「我还在那个田里睡过午觉嘞」,非常可爱可敬的老人。

很多人会疑惑,现在已经过了挨饿的年代了,为什么还要去投入巨大的精力去研发盐碱地水稻和海水稻其实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思维,也是一种国际化的思维,正如袁老在直播里说的那样,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怎么保证呢?就得把每一寸耕地都有效的利用起来,而且我们的目光不仅仅是方言国内,还有放眼世界,世界上还有人在挨饿,世界上有很多地区都有盐碱地,我们把这些盐碱地种水稻的问题解决了,就能帮助更多挨饿的世界人民。

袁老90岁了,在直播中的状态依然非常好,他说自己热爱体育,热爱音乐,还和大家介绍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还考取过空军,在全省游泳比赛中获得过第四名的成绩,当时省里选拔前三名进入国家队,所以自己就被淘汰了,最后就来搞了科研,一干就是一辈子,自己非常喜欢这项事业。作

作为农民的孩子,我是打心眼里感谢袁老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盐碱地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是很少的,而海水稻的成功研发,也让农民增加了很多的收入,也有很多农民富裕了起来,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也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

全世界很多地方每一年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大面积的新的盐碱地的产生,这就导致了这些地方的无法耕种

而袁隆平老先生发明的「海水稻」不仅能在这些地方存活,而且还能达到一定产量,这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就我想到的都还有几个

1、温饱问题,虽然基本算是解决了,但是因为发展差异,我相信依然有很多地方仍然处于绝对贫穷,把原本废弃的不能耕种的土地利用起来,粮食有储备,调配不会累。

2、其他国家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盐碱地的问题,技术的交流,专利的出售,这对国家来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外交问题,尤其是东南亚等的一些岛国,能提升国际地位。

3、对生态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次的实验是在迪拜沙漠取得成果的,水稻的种植不但能调节土壤盐碱度,还能提高土壤活性,成片的水稻简直就是成片的人造绿洲。

4、吃货最关心的口感问题,因为环境恶劣,几乎没有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农药的使用会大大降低,而且大家都知道,海水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就这点来说是优于淡水稻的!

5、以备不时之需,当天气发生很大变化影响其他水稻产量的时候,海水稻和盐碱地水稻就会做增援力量。


有些人谈什么国外很早也有盐碱地水稻之类的。我的回复是:14年左右,陈日胜的海水稻经过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声势很大,海水稻才为大众所熟知。当年情形,历历在目。当时还有农业部的现场评估,组长是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现场评价是陈日胜的海水稻资源很好,需要仔细保护。没多久袁隆平就借著这个媒体宣传的声势,在青岛成立什么海水稻研究中心。最开始的宣传上还带上陈日胜的名字,没多久就不带了,到后来闭口不提,直言是袁隆平的海水稻如何如何。袁隆平本人,在这次媒体报道之前,从来没搞过海水稻,在这次媒体报道之后,就开始对海水稻十分上心,十分惦记。你们拿什么国外如何如何就有海水稻,什么江苏省什么所也有什么耐盐碱稻,就是说不出来14年之前袁隆平可搞过什么海水稻。六七年来,对此事的新闻报道,我都记著。内情到底如何,明眼人谁不知道?挟地位、资源、权力,盗取他人工作成果,学阀行径。无耻的程度一至于此,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海水稻是陈日胜最早发现并且持续培养的。这是2014年就有报道的。提海水稻不提陈日胜只提袁隆平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广东湛江海水种出水稻 专家认为是特异水稻种质资源建议保护?

www.guancha.cn图标

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盐碱地里,用海水种水稻——变成了现实。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湛江市有关部门获悉,一种可在海水里生长并长出稻谷,耐盐、耐淹能力强的海水稻,10月18日经农业部等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被一致认为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专家建议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源的全面保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究。海水稻发现者之一的陈日胜,为了海水稻繁育已奋斗了28年之久。

据悉,中国的盐碱地有6.3亿亩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长出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能多打1890亿斤粮食,相当于现有全国粮产的五分之一。

陈日胜的海稻

10月18日,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考察会在湛江举行。考察会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发出邀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专家组专程来到遂溪城月镇燕巢村海滩边,考察陈日胜种植的海水稻。

当天上午,海水退潮,陈日胜指著稻田说,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如芦苇荡。

「果然是野的!」站在田埂上,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手捧稻穗,发现谷壳带著长长的尖芒后激动地说。他表示,一个优良基因的利用,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

作为专家组组长,谢华安表示,海水稻耐盐碱水平较高,是很好的种子资源,应该支持开发利用。他强调,海水稻种子是国家宝贵的资源,一定要保护好。

「如果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果!」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研究员廖西元建议,当地农业部门要保护好海水稻发源地。

据了解,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著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那是1986年11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一起到我老家遂溪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当我们穿梭于白花花的芦苇荡时,我忽然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高,看似芦苇、却又结著穗子的植物在迎风摇曳。凭直觉,我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它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看上去又有点像麦子。我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来一看,竟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

这到底是哪类植物呢?罗教授仔细察看后,断定它就是水稻,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

水稻还能长在海滩盐碱地里?我对这一水稻新品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罗教授嘱咐我说,中国蕴藏著丰富的种子资源,有众多的野生稻品种,只不过没有被发现罢了。这是一个新物种,是非常宝贵的,你发现了它,一定要设法把它保存下来。从那时到现在,近30年过去了,我一直用心做著这件事,为此我不知耗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种植的面积从几分到几亩、几十亩、几百亩,扩展到今年的1000多亩。今年收上来的种子足够种植几万亩盐碱地,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陈日胜说,多年种植和反复的科学实验,让人们对「海稻」的特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稻子抗盐碱、抗病虫害、不需施肥锄草,还抗旱、抗涝。

有人把陈日胜叫做「海稻之父」,陈日胜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要说这是上帝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礼物,这不假;说我是『海稻之父』可不敢当,我不过是替老百姓圆了这个梦而已。」

目前,这种海水稻正在广东遂溪、廉江和海南等盐碱地开展多点试种。

(观察者网综合羊城晚报、新民周刊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