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害怕死亡,但我得病了,可能很快就要死了。

我之前总是感觉现世很虚幻,觉得肉体的束缚很难受,想要脱离这个循环。

我有认识一些学佛的,学道的,学灵修的朋友。但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入其中哪一门,它们好像都有可能,但都不能让我看到切实的证据。

但我现在觉得,既然要死了工作不太有意义。就想找一个道观,佛寺或者灵修的组织,专门修其中一门。

但我不是奔著强生健体,修身养性去的,而是奔著得到生死的答案,甚至脱离轮回去的,有什么推荐的吗?


有,禅修,我不建议你进入任何宗派,任何寺院,我只建议你去正观禅修,即如实观察当下的身心现象。

生命是无常的,死亡是必然的,对于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来说,若精力允许,这将是生命结束前唯一要做的事,一个人混混沌沌地来到这世上,健康的时候浑浑噩噩地浪费时间,到老死时却仍不知道为何生,为何活,又为何死,糊里糊涂的过完一生,又匆匆忙忙地走,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观察自己这具身心是为何物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对人生充满希望,不是在思量过去还是在计划未来,但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来说,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挽留或重来,而未来,已经能看见死亡,对未来的任何计划都不过是空想,这样的心态,实在是一生中最明白最通透的时候,这么好的状态,不是正好适合用来观察当下吗?

若在临死之前,能看清身心的无常、苦、无我,而生起远离身心而解脱的智慧,实在是最大的利益!

若不能成就,至少也活个明白,你会发现,过去活了那么久,还不如现在这点时间活的久,为什么呢?因为在平时,我们只活在追忆和幻想中,而只有如实观察当下才是真正活著,此生无憾!

可以先在网上搜索「马哈希的内观基础」,看后有兴趣了找个马哈希的禅修营实践,如果没有的话,在家自己也可以,但就是要反复看书,以免方法出错。


人不苦时不知修,你能从苦而求出离,此是难得。

但我执是很难破除的,除非,你有能力观察到妄想的假象,什么是妄想的假象?就是你所认为真实的,都是坚固的执著与妄想。这是佛所讲,并非我的制造,但为何这么真实?!因为无始劫以来习气的缘故。

那么,修行怎么才能破掉妄想?以念佛为例子,当你入了念佛的一心不乱境界时,那么,你的心自然会转变。

并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这是要逐渐的,甚至几十年十几年的功夫,你才能得到受用,当然,根基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

当你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之后,你对自我的执著,乃至于现实生活的一切,包括生死都不会那么在意,因为你的心里已经不再生起强烈的我执烦恼习气,这样就是所谓的了脱生死。

从最初的坚固执著到了后面的习气淡薄,这个中间要经历很多「劫难」,这取决于你对现实世界的执著程度与自我感觉,还有无始劫来的深重烦恼习气。

修行破的就是这些东西,所以讲生死真实,那就没有比它再真的,因为凡夫都在执著之中,若说是假的,那就是在这上面能不生执著的念头,但人是惧怕死亡的,怕的因素很多,非常复杂,总的讲来就是无明。


佛说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 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

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

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

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

受 想 行 识。亦复如是

复次苾刍。于汝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是无常。

白言

大德。色是无常。

佛言。

色既无常。此即是苦。或苦苦。坏苦。行苦。

然我声闻。多闻弟子。执有我不。色即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不

不尔 世尊。

应知受 想 行 识。常与无常。亦复如是。

凡所有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若胜若劣 若远若近。悉皆无我

汝等当知。应以正智而善观察。如是所有受 想 行 识。过去未来现在。悉应如前正智观察

若我声闻圣弟子众。观此五取蕴。知无有我及以我所如是观已。即知世间。无能取所取。亦非转变。但由自悟而证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说此法时。五苾刍等。于诸烦恼。心得解脱。信受奉行。


首先,身体有病了就要去积极治疗!只有活著,一切所谓的「有意义」或「没意义」才会有其存在的意义。

其次,题主要警惕:觉得「总是会死,所以努力就没有意义」的观念,是偏执于极端利己主义后的恶果。本来,极端利己主义就已经够偏执的了,又再偏执在这一理念上,当然会产生这种极易走向自我毁灭的观点。但凡有一点点责任感的人,都会觉得:哪怕只要自己好好的活著,那都是某些特定的人(亲人、朋友)的意义所在,那么自己有怎么能如此的自暴自弃呢

从题主的描述中看来,题主并没有基本的出离心,所以并不算是学习佛法的「好材料」。对死亡的恐惧不等于对无常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只是一切生物的好好恶恶的本能的自然表现,而佛家是对世俗的一切所谓的好、恶都是厌弃的,因为无常不坚固故。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太想来答题。不过,看到题主在某答主的回复中说「对于没有亲证的理论都不会迷信」,觉得这是一种及其尊贵且罕见的实证品质,且题主也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论」,所以觉得还是向题主介绍一下佛家的「理论」以供题主抉择。

别看佛家的经典浩瀚如烟,但总归起来就一个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只是解释四谛的「基础理论」。而四谛的内在逻辑就是基于一个很显著的人文规律:认识到自己错了(苦谛)=&>找到导致错误的根源(集谛)=&>搞明白正确的地方在哪(灭谛)=&>找到正确的方法来纠正自己(道谛)。打个比方:有一个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的苦比村落(轮回),当你认识不到其苦比之处时,有人约你去那里定居,说不定你会去;但如果你本就是从那里出来的(实证),那任谁约你甚至求你,你都不会再去。而这个「不会再去」的境界,就是脱离轮回。

打一个防杠补丁:注意,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轮回中并没有人约你或安排你,你之所以会轮回,仅仅是因为你把轮回中的一切当成乐趣了而已。这个比喻只是说明一点:当你证实了那个是苦,你就将绝!对!不会再去那里生活(脱离轮回的可行性以及坚固性)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宏圆法师:末法时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这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能听明白,也听明白了,但是因为自己的习气太重,我执的习气太重,整天不是执著这个就是执著那个,再怎么努力这一生都很难做到无住相,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习气重,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著有《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生前常说「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一生持诵《金刚经》,对于《金刚经》他可以说独具心得,在讲义中他把他的金刚经注解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主要还是修念佛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同修道友为他助念,终日佛号不断,江居士安卧在床随著大家的默念。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了」然后在诸位道友和家人的助念佛号声中安然往生。

末法时期我们众生的根器薄弱,确确实实是的,要想靠自力修行得解脱,的确是非常之难。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净土靠二力法门,我们只要信愿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就来接引我们。所以在修行方法上,我们最好还是选择念佛法门,深信切愿,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即众生心,投入大觉海」,那么我们的心就直接进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大海当中,依靠弥陀的大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横超三界圆证不退。

《金刚经》虽然不是我们净土法门的专经,但是对我们求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想往生,就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明朝的传灯大师说:「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而不得生。」更何况多爱呢?众生正是因为执著爱境,就像对儿女妻子父母、功名利禄等等,有一物放不下都会障碍往生。而去除心中贪爱的方法是什么呢?传灯大师说:「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就是说,要除心中的贪爱,不是把你所贪爱的境界除掉,也不是闭起眼来不去看,而是要了知诸法的空性。《金刚经》正是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使我们看清自己所贪爱的一切,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再怎么贪爱你也是得不到的,反而耽误往生净土的大事。你既然什么都不可能真正的得到、真正的拥有,那你心里自然就会轻轻松松的放下,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