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的地方。


孔子人本主义的思想、既理想主义又脚踏实地的行为。伟大的教育家。

推荐中岛敦的一篇中篇小说《弟子》,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的故事,师生之情,令人动容。说来惭愧,我是直到读过这个日本作家的作品,才清晰的建立起孔子鲜明的个人形象,才明白为什么称万世师表、为什么是圣贤。

子路对孔子的看法:

这样的人,子路从来不曾见过。他看到过力举千斤鼎的勇士,也听说过明察千里外的智者;可孔子身上有的决不是那种近乎怪物似的异常之能,而不过是最常识性的达成。那是从知情意各个方面到身体诸项能力都平凡地、却又无比舒展地获得发达后生出的精彩。不是单独哪一项能力特别优秀引人注目,而是无过无不及的整体均衡中包含的丰富。这些对于子路完全是第一次。

令子路吃惊的是孔子之阔达自在,竟全然没有一丝道学家的腐气。子路立刻直觉到这是一个吃过苦的人。可笑的是,就连子路引以为豪的武艺和膂力,也是孔子更为高强一些,只不过从来不用而已。游侠子路首先被这一点镇住了胆魄。简直令人怀疑孔子是不是连放荡无赖的生活也经历过,这个人竟然对所有人的心理都具有敏锐的洞察。从这样一些侧面,再一直到那极为高远、不容玷污的理想主义,想到其间的宽阔,子路不由从心底发出了感叹。总之,这是个不论放在哪里都「没问题」的人。从有洁癖的伦理角度来看没问题,用最世俗的标准衡量也没问题。子路从前碰到的人们,其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利用价值。因为对这个或那个地方有用,所以是伟大的。然而孔子的情况截然不同。只要这里有孔子这个人,那么一切就都完美了。至少子路是这么想的。他完全心醉了。入门不到一月,就发现了一个再也离不开这个精神支柱的自己。

还有: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绝望,任何时候决不轻蔑现实,在给定的范围内总是做到最好。——现在他终于懂得了老师智慧的伟大之处,也开始明白并首肯孔子在一言一行中总是意识到后人视线的意义。

孔子对子路的了解:

在说唯上智与下愚难移时,孔子并没有把子路考虑在内。虽然子路身上满是缺点,孔子也并不以他为下愚。孔子比谁都更欣赏这个剽悍的弟子身上无双的优点,那就是纯粹的无利害心。此种优点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当中过于稀缺,以致子路身上的这一倾向除了孔子以外,不被任何人当作美德,或者不如说是被看成一种不可理解的愚蠢才更准确。但是,唯有孔子知道,子路的英勇也好,政治才干也好,若与这种珍贵的愚蠢比起来,都还是微不足道的。

因材施教:

对于子路,有一件世上顶要紧的东西。在它面前,死生尚不足论,更不用说区区利害。「侠」这个字眼略嫌轻率,「信」呀「义」呀的,又过分道学气而缺少自由灵动之感。总之,名字无关紧要。对子路来说,那近似于一种快感。能感到它的就是善,不具备它的就是恶。

非常清楚明了,至今还从未对这一点产生过怀疑。它和孔子所讲的「仁」大相径庭,但子路从老师的教诲里面,只选择能巩固这个单纯伦理观的东西来吸取。比如,「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丘耻之。」或者「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如,「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些就是。孔子最初不是没有想要矫正他这个犄角,可后来就放弃了。不管怎样,眼下这无疑还不失为一头出色的牛。有需要鞭子的弟子,也有需要缰绳的弟子。用普通缰绳无法驾驭的子路,其性格上的缺点,同时却也是大有可为的优点。由于深知这一点,所以孔子认为只要指给子路大体上的方向就够了。「敬而不中礼,谓之野。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作为个人的子路听的,还不如说是讲给作为学生头的子路听的。因为在子路这个特殊的个体身上是魅力的东西,若到了其他门生身上,则往往是有害的。

有不同意见时:

楚国攻打吴国时,有位名叫商阳的工尹追赶吴师。

同车的王子弃疾催促他说:「如今为王事。子可执弓。」他才拿起弓箭。又催促他:「子,射之。」他才射死了一人。随后马上将弓收回弓囊。经过再次催促,他才又拿出弓来,射死了两人。每射死一人都以袖掩面。射死三人后,他说道:「按自己如今的身份,这样足以复命了。」于是就掉转了车头。

此事传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钦佩地说道:「在杀人时也不忘礼啊。」然而要让子路说,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了。特别是「作为自己杀三个人也就足够了」这样的话里,露骨地表现出一种将个人的行动置于国家休戚之上的想法,这一向是他最为讨厌的。他怫然顶撞孔子道:「人臣之节,遇到国君的大事时,应该竭尽全力,死而后已。夫子为何以他为善呢?」孔子也被驳得哑口无言,笑著答道:「不错。你说得很对。我只是取其不忍杀人之心罢了。」

结尾:

子路一边躺在地上,一边伸手拾起冠,把它端正地戴在头上,并迅速系上了缨带。在敌人的白刃下,遍身是血的子路用尽最后的力气叫道:「看吧,君子是正冠而死的。」

全身被切得如同肉脍,子路死去了。在遥远的鲁国听说卫国政变的孔子立刻说道:「柴(子羔)啊,会回来吧。由啊,会死去吗?」当知道自己的话果真应验时,老圣人伫立著瞑目良久,须臾潸然泪下。子路的尸体被做成咸肉的消息传来后,他立刻命令把家里所有的盐渍类食物扔掉,此后,再不许把盐端上食案。


文风刚健,而且武德充沛。

之前知乎上有人问,如果孔子穿越到现在被一群小混混打了怎么办,孔子会说什么。

基本所有的回答,千篇一律,孔子绝对是秉承「能动手尽量不吵吵」的风格,让现代小混混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传武搏击。

核心观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血统论。

孔子的老爹叔梁纥是鲁国三虎将之一,和狄虒弥、秦堇父一起是时代猛男,最强战绩是,当年攻城的时候敌人故意把鲁国军队引入城,然后想放下闸门来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在危机关头叔梁纥双手撑住闸门,坚持到己方军队退出后才放下来,可以看出身体质量是非常过关。

生下来的孔子,记载说身高九尺三寸,按当时的度量衡是现在的1.9米,关键是被乡里乡亲的叫做「长人」,这话有点污,不知道是哪里长,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孔子身材也是很不错的。

第二,史书论。

《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列子》说: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淮南子》说: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说白了,力气大,跑得快,射箭猛。

第三,江湖地位论。

孔子手下有三千小弟,里面青史留名的有七八十个,当年孔子满地图乱走的时候,在卫国遇到内讧,把孔子扣了。

手下一个学生,叫公良孺,带了五辆战车来救人,说「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开始杀人,杀到国君怕了把孔子给放了。

第四,颜值论。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这是荀子说的,蒙就是面具,倛是驱鬼用的面具,所以孔子长得就很有震慑力。

所以,孔子很能打,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王阳明就说过:仲尼有文德,必然修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叨窃富贵,遇事临危而无以应对,此通儒之羞也。

就是说失去武力是文化人的大忌,不知道为什么孔子这样的斜杠青年/老年会被塑造成一个文质彬彬的样子,可能是方便管理?不敢细想。

孔子是在乱世里面做到了真正知行合一的人,而且还能给自己抽人找理论依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说明别人抽孔子一下,孔子反手就抽回去,说不定还是抽三下这种带利息的。这其实很适合咱们国家现代的面临的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

没有什么妥协,没什么中庸,干就完了。

真以为中国那么大的领土都是话费充出来的,真以为那么些蛮夷戎狄都是被自己混不下去的,真以为儒家文化是坐而论道不会拔剑四顾的……

尊王攘夷,勇者不惧。浩然之气,威武不屈。

至于说孔子对现代时代的个人来说,就是下面这张图:

今天你看书了么?今天你锻炼了么?

说实话,我觉得最近看新闻,最有孔子风范的,应该是那个被多次挑衅,最后女朋友被打才愤而还手,10秒内两拳将对方两人打倒的男人。

可惜,他被判赔钱、道歉……

你品,孔夫子的棺材板啊,膨胀螺丝都撑不住了。

曹小灵:武德护体?先鞠躬赔钱道歉?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虽然孔子一生没能实现政治抱负,但他拥有伟大的思想,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思想有多伟大呢?这么说吧,如果要聊中国哲学的「前浪」,孔子不仅在沙滩上,还是属于坐头一把躺椅的那类。

从前有座尼丘山,它坐落于我国山东省,风水绝佳。某天,山下来了一对老夫少妻,妻子怀著身孕。



这时候,飞来一只凤凰。全世界的凤凰好像都见不得地面上有孕妇,它一见到妻子,立马落地报喜:



于是,妻子就地生了个男孩。丈夫把男孩抱起来,俩人一看,直接吓傻:天哪,这孩子长得也太丑了,这要是抱回去,家里的鸡和鸭怎么看?隔壁张婶怎么看?

两人思考再三,实在接受不了,顺手把孩子扔进了路边的可回收垃圾桶。



不过,因为这孩子是伴随著凤凰的祥瑞降生的,后来,他被老虎收养,还有鹰给他扇风散热,是谓「凤生,虎养,鹰打扇」。


这孩子的姓氏是孔,又因为生在尼丘山,所以名丘;「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顺序,「仲」是第二个的意思,所以他字仲尼。



你没猜错,这就是关于名人孔子诞生的民间美丽传说,大家就权当听个乐吧。现在的主流说法,还得看司马迁的《史记》——


父亲的大儿子得了残疾,老来得子生了他,结果他出生的时候,家道早就没落了。


然而,无论身世如何,孔圣人拥有伟大的思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儒家向来是国学避不开的话题,为了让你能够在谈到国学时有话可说,今天我们就从孔子的一生出发,带你看一看儒家思想。

一、有志童年养成记


俗话说,一个人的思想,跟环境密不可分。那么,孔子出生在啥环境里呢?


先来看孔子的生平时间轴:



孔子出生时,世界很乱,乱得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礼崩乐坏!



什么是礼崩乐坏呢?咱得把礼和乐分开看。


周朝时,人被分为三六九等。



阶级不同,不但活著的方式有差别,连死亡的姿势都不一样。比如葬礼:

诸侯的葬礼,大投入、大制作。



平民的葬礼,小投入、小场面。



除了葬礼,还有婚礼、祭祀礼,对长辈怎么行礼等,这些都是所谓的礼。


发现了吗?其实「礼」就是一本——



在具体实施礼的时候,每个阶级该干啥、不该干啥,都有规定。所以,身份不同,礼也不同。



所谓的乐,就是指音乐。


当时对各阶层的唱、跳、rap 都有规定,比如对乐舞队的规模是这么定的——



甚至你听啥歌、组啥乐队、用啥乐器,都要看身份。这就好比——



很明显,这又强化了一把阶级差。


所以礼和乐的作用,就像是国家盖了栋阶级的大楼,要求大家在自己的楼层安分过日子,闲著没事别扒楼上的窗户。



那么「礼崩乐坏」,就是有人在扒楼上的窗户。


周朝末年,各个诸侯国变得更强大,谁都想当老大。



诸侯一开撕,社会就乱套,这时各阶层都想趁乱咸鱼翻身,什么礼乐制度,全都抛到一边!


这就是传说中的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后,出现好些诸侯国,其中有个鲁国。没错,孔子就在鲁国华丽丽诞生了!



虽说当时整个社会礼崩乐坏,但鲁国毕竟是周公的老家,所以这里还保留了很多礼乐文化。


受到鲁国大环境的熏陶,孔子打小对周礼很感兴趣,别人都看选秀综艺,他却爱研究婚庆葬礼。



孔子 3 岁没了爹,17 岁没了妈,生活质量堪忧,只能去做底层打工仔。


他当过仓库管理员,还放过牛。



走过疾风暴雨,看尽人间疾苦,成年后的孔子,俨然一个有抱负的好青年。


但凡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面对这个兵荒马乱的世道,都会禁不住喊一声——



但救世这事儿吧,不是打架砍人,随便拎个板斧就能上。所以,怎么救呢?


二、孔子的救世秘籍


孔子的人生起起落落,就像他家门口那座山。



他不但做过仓库管理员,还做过老师、做过官,但他最厉害的本事,还是作思想总结。最后,他总结出了一个字——仁。



这是他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爱人。别误会,是互帮互助的那种纯洁的友爱。



当然,他老人家可不是谈谈爱就行了,人家还提出了国家和个人分别要怎么实现仁。


1.国家


治理国家,要靠礼治和德治。


礼治的礼就是周朝那套等级制度,大家管好自己的事,别越位就行。



领导和员工,爸爸和儿子,都要有自己的样子。



也就是,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怎么才能有自己的样子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 等

读客文化出版社

¥49.9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20-12-28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hullohullo无前者

据说王阳明曾与一位高僧辩经,说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王阳明沉默了一会问,你有父母吗?那位高僧答道,当然有,谁没有父母呢。王阳明接著问,你的父母还健在么?高僧答道,还健在,只是身体不大好了。王阳明再问,你想你的父母么?高僧动容了,后来就下山去了。

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人本主义。

中国在大一统方面,领先欧洲两千多年,中国人本主义方面,领先世界两千多年。

大一统与人本主义,秦始皇与孔子,就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根本。

人本主义为什么重要?看看欧洲的历史就明白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根本都是人的发现,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的兴起,甚至思想启蒙时期,法国的很多思想家都以中国为榜样。但是到了今天,西方是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么?

西方现在只是人本与神本二元中和的社会,而世界上的人本主义世俗社会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圈,特别是中国。

有些人说,人本主义的世俗社会有什么好?近现代被人打得那么惨,差点都亡国灭种了。宗教社会当然也不好,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

那么,中国可能实现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么?神本,到底以哪个神为本?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中国放任宗教泛滥,中国必将陷入混乱,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个差异性极大的国家,世界有个中国,中国有个世界,并没夸张,而是最真实的事实。

将韩国与中国类比,认为韩国几乎成了新教国家,中国也可以,却完全无视韩国的单一性,与中国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神本与人本的二元中和,真的是人类最好的社会形态么?

第一,美国作为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典范,已经内部矛盾重重了,而且没有缓解的迹象。

第二,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国家很多,并不只是欧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真的越来越好了么?

第三,神本主义主导的宗教社会,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是人类三种基本社会形态,到底哪一种更有兼容性,更有发展性呢?

神本主义主导的宗教社会,几乎不具备兼容性,而只有强烈的排他性;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份政治,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各过各的,社会越来越碎片化了;唯有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主张和而不同,才更有希望,信教,当然可以,只要违背世俗权利就可以。

人本主义的逻辑很简单,每个人都有父母,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孔子开创的人本主义,让中国在人本主义方面,领先世界两千多年,只是后人不争气,没有意识到人本主义的伟大,没有发展完善人本主义,很多人反而要皈依宗教,向往虚幻的彼岸。


据说王阳明曾与一位高僧辩经,说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王阳明沉默了一会问,你有父母吗?那位高僧答道,当然有,谁没有父母呢。王阳明接著问,你的父母还健在么?高僧答道,还健在,只是身体不大好了。王阳明再问,你想你的父母么?高僧动容了,后来就下山去了。

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人本主义。

中国在大一统方面,领先欧洲两千多年,中国人本主义方面,领先世界两千多年。

大一统与人本主义,秦始皇与孔子,就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根本。

人本主义为什么重要?看看欧洲的历史就明白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根本都是人的发现,实质就是人本主义的兴起,甚至思想启蒙时期,法国的很多思想家都以中国为榜样。但是到了今天,西方是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么?

西方现在只是人本与神本二元中和的社会,而世界上的人本主义世俗社会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圈,特别是中国。

有些人说,人本主义的世俗社会有什么好?近现代被人打得那么惨,差点都亡国灭种了。宗教社会当然也不好,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

那么,中国可能实现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么?神本,到底以哪个神为本?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中国放任宗教泛滥,中国必将陷入混乱,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个差异性极大的国家,世界有个中国,中国有个世界,并没夸张,而是最真实的事实。

将韩国与中国类比,认为韩国几乎成了新教国家,中国也可以,却完全无视韩国的单一性,与中国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神本与人本的二元中和,真的是人类最好的社会形态么?

第一,美国作为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典范,已经内部矛盾重重了,而且没有缓解的迹象。

第二,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国家很多,并不只是欧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真的越来越好了么?

第三,神本主义主导的宗教社会,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是人类三种基本社会形态,到底哪一种更有兼容性,更有发展性呢?

神本主义主导的宗教社会,几乎不具备兼容性,而只有强烈的排他性;神本与人本二元中和的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份政治,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各过各的,社会越来越碎片化了;唯有人本主义主导的世俗社会,主张和而不同,才更有希望,信教,当然可以,只要违背世俗权利就可以。

人本主义的逻辑很简单,每个人都有父母,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吾师,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孔子开创的人本主义,让中国在人本主义方面,领先世界两千多年,只是后人不争气,没有意识到人本主义的伟大,没有发展完善人本主义,很多人反而要皈依宗教,向往虚幻的彼岸。


一己之力锁死了自他以后所有中华文明诞生的世界伟人和当世英杰的行为轨迹。

要求后世所有如他一样拥有巨大能力的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天下苍生为最高追求,并且永久锁死此道德原则和评价体系。

无论你是拥有什么伟大力量的人,你必须以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康为己任,哪怕是装,你也要把这个大义装出来。假如你不顾任何廉耻倒行逆施,轻则身死族灭,重责遗臭万年;假如你是世界伟人又愿意为了天下苍生尽心尽力,那么不仅在当世会收到极高的社会评价和生活便利,甚至你的子孙后代也会因此而受到福泽,哪怕你犯了死罪,皇帝看到你是范仲淹的后裔,也能死罪改嘉奖。

要知道,纵观人类历史,能力强大的个体一般没有造福全人类的念头,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成就感为轨迹而行动。

就像薪王们固然拥有强大的灵魂,但是他们不一定乐意传火,甚至偷著吞食神明企图苟过黑暗时代,这才是绝大多数世界伟人级能力持有者乐意干的事情。

孔子及其儒家学术集团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也就是这件事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