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些大师很多地方都是错的,几乎每隔那么一段都会觉得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们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

我把这种想法和我的老师说,他说我太狂妄了,不要读了一点东西就自以为比大师还要牛逼,要先虚心向大师学习。我和爸妈说,他们完全不懂啊。比如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里,他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我概括成用生活诠释生命。「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诠释,他的手势、姿势、动作、语言、礼仪、理想、习惯和性格特点等一切,都和他那份解读共振。他表现得好像是可以依靠对生命的这种解读。他所有的行为都无声地表达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就像在说『我是这样的,世界是那样的』。这就是他赋予自己的意义和他赋予生命的意义。」我觉得他错在,他描述的生活是个不自觉的过程,而诠释这个行为本身必须是自觉主动的。一个不自觉的行为怎么能够和一个自觉主动的行为混为一谈呢?


看了你的陈述,感觉你是在抵抗看书这件事情,不知你看书是受了谁的逼迫。如果看书的时候没有享受,只有发自内心的抵抗,就先不要看了吧。先去生活,去体会,有了些阅历,再看也不迟。

看书就像和先人对话,话都不投机,还说个啥劲呢?

另外,我一直不喜欢看书,现在三十岁了,才开始对阅读有点兴趣。如果看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那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看法,略读即可,不必精读。

谢邀。

我认为质疑和追问本身就是理性思维的表现,这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思维方式。不过如同有的答友所说,读书也同时应该用理性思维看到并吸收书中合理的地方,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我认为这是我们享受阅读的本质所在。

我没有阅读过题主所说的书,仅就题主所描述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人的生命本是就是一个活动过程,所以用生活来表述生命也是可以的。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本身也是由自觉和非自觉的活动共同构成,也正是如此,艺术作品中才常常出现这样的语句,「他无意识的做了一个动作。」而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当然也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当然要论对错,还是要结合书的上下文才能说的清楚,这里仅仅是举个例子。


没人邀但是我也要回答,因为我和你也有相似的经历。说一点个人看法,共同探讨。

我先回答问题,再回答描述。

1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有疑问才能有自己的思考。

2读书要加强阅读理解,如果你不能正确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那么基于错误的理解所产生的问题意义不大。

3不要著急下结论,不要著急下结论,不要著急下结论。4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读书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优越感,批判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要有个底,避免出现自己批判以后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是天才的情况。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对你的描述的个人观点,我认为,他所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了解到他的三观,这里面他是被动的。你的问题在于自己树了一个稻草人开打。诠释这个词是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果认为他有问题,那么正确思路,应该想一想是自己提炼的是否有问题。

谢谢邀请。

中国不是很鼓励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但批判性思维真的是个好东西。

首先,我想要鼓励你,没有什么人的著作和思想是不可以质疑的。甚至,只有你质疑过他之后,他的东西才真的是你的。

其次,你也得承认,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肯定有原因。如果大师的作品存在非常严重的逻辑错误,而大家全都趋之若鹜的追捧,那这个世界就太疯狂了。有可能是你和他思考的方向不一一样、思考的方式不一样、甚至在讨论完全不同的问题都有可能。而且,他的观点不会独立与他的时代而出现。你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他本人的细节,他的时代的细节,会帮助你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质疑没有错,批判也没有错,只要你有逻辑合理的论证和自恰的思想框架。但是,不要轻易的说他有错误,尝试了解更多的细节,尝试了解他的想法。或许,你和他可以跨越时空,来场柏拉图式的神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不知道对错。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人。

我也过这种沾沾自喜又有所担忧旳心理。我现在对自己的告诫是:

1.不能怀疑书,就是没有读书。

2.怀疑与批判不是目的,为了深化认识才是。

3.虽然不一定要认同书里的观点,但最好看清楚它的理由。

4.不要绝对认为当下的想法就是自己最终的结果。


应该是罗素吧?或者梁文道…不管是谁的思路,我总觉得有道理。原话记不清了,大致意思如下读书的时候,不妨先假定这本书有道理,值得一读,带著这样的态度尽可能地了解作者的思路。之后你再尝试来反驳他。(当然你要是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傻逼你何必和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样的例子更典型的是波普尔。

其著名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波普尔尽其可能地(同时也是真诚地,至少我愿意相信他是真诚地)为他所要反驳的立场提供弹药,好比是给对手买了神装再来对决。哲学特殊一些,一般每个理论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尤其是当代的),而且哲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现状就是:不仅相同的字眼所表示的含义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词所代表的含义相去甚远,可能哲学界不同的哲学家之间同一个概念的含义都差别非常大。所以,要搞清楚其概念的含义,也就是说你得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否则你的反对就成了不可能。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位大师真的就是傻逼(傻逼和大师并不是不相容的)。说了这么多我不知道你们老师是在什么情境和用什么语气说那句话的,但是我感觉他最像是……
泻药首先 质疑不是因为狂妄 因为你给出了理由 如果作者坐在你面前 可以和他交流沟通 没有任何问题老师回应你「狂妄」其实是(好啦好啦,别来烦我,我懒得鸟你。)的意思,不用理会。然后说说问题所在。

你为什么会质疑呢?

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正确」的所有的正确都拥有相对的区域,问题,对象。抛开了这些,自然也就不成道理。这也是为什么「辩论」这东西会存在,道理可以不同的角度去讲,去看。但,看书不是去质疑的!看书不是去质疑的!看书不是去质疑的!你是去理解的!

去理解的!

理解的!的!懂我意思嘛,你要理解书本要表达的意思,那才是作者要表述的,而不是去分开理解每个字句,也不是脱离语境去解释这个辞汇符不符合逻辑。举个例子一本书里说「智人就是这样讲著故事统治了世界」单这一句话可以说一句「傻逼!」智人明明是团结打下来的江山!可,人家原文的意思是智人之所以可以团结是因为会「讲故事」,才有了上文那句话。明白了吗,书这东西能表述的内容很多,可唯一的缺陷就是,理解的好才能get到意思,然后去思考。

否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不学则网贷了。

希望帮到
为什么你在读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找错,而不是找对呢?想想你最开始读书的目的。
就事论事,我们所谓自觉的东西都建立在这些不自觉的东西之上。
这个不难理解,每个人的经历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了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比如我很长时间认可的一本书《阿特拉斯耸耸肩》,也会有不认可的时候,每个人有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所谓大家只不过是发现了人们都知道但是总结不出来的道理,个人拙见。
看书,无论是哪一位文豪的作品都会有我们认为与我们思维期望不对等的地方,我们的目的在于吸收精华,在别人深挖的大河中引一细流即可
我认为哲学一类形而上的人文学科其实很难说哪种观点绝对正确,每一种观点都存在争论和质疑,所以才会形成问题,才有讨论的价值。你身处世界之中,很难说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很多问题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就更无从谈方法论。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也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见解,对某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很正常。批判和质疑更是有必要的,因为这至少提现了你在独立思考,我认为这一点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但是要注意一点,批评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欢迎质疑,允许质疑,渴望立场多元价值多元观点多元,但反对无知的盲目反对。一定要读原典,一定要延伸阅读,从文本本身认识文本,从作者本身认识作者,才可以得出来相对理性的判断。不要因为反对而拒绝认识,而是要因为反对而进一步去了解,去辨别和批评。

1、人类的哲学有一个逻辑框架,直到海德格尔才算彻底弄清楚;

2、他之前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大阵营,本体论逻辑框架都有所缺失;

3、上述是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国人来说说,主要是浅层次的问题,也就是基本的逻辑常识;

4、简单说来,西方哲学不可汉译,如果你读的汉译,那大多是翻译的错误;如果你读的是外文,那是因为你还不懂人家在逻辑上要说什么?


人无全人,大师的称谓是他人或后人给的,说明大师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其实常人看大师作品,一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无所谓狂妄,就算是不认同大师的观点,也无不可,想汉末魏晋时期,王弼注解《道德经》时,尚二十挂零,时人皆服其注,他留传下来的《道德经》版本一直为后人所用,我们现在用的通行本即是王弼本。


  1. 哲学里没有大师
  2. 我特别奇怪什么哲学大师阿德了不知到是谁就差了下结果人是医生,心理学的。

3. 他描述的生活是自发的,甚至可以认为是被动的

如果自发的就不是被动的,如果是被动的就不是自发的,因为这两个词是相反的。。。

我看你写的这几十个字。。。基本看不懂。。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写的含含糊糊的脑子里也含含糊糊

觉得人说的是错的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说的都是错的,但是找出人家哪说错了为什么错,这才是一个问题。而不是,我觉得xxx


天才跟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尼采最后也疯了。
可能人们都习惯于驳倒权威来彰显自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