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于如来广大威德。愿乐欲闻少分之义。

佛言。

善男子。汝应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宣说 如来广大威德 少分之义。

止盖白佛言。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善男子。如来成就大慈平等普为一切有情。如来于一有情起于大慈。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如来大慈。虽遍有情界尽虚空界。然大慈边际实不可得。

善男子。如来成就大悲不与一切声闻缘觉诸菩萨共。如来于一有情起大悲时。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

善男子。如来成就说法无尽。于无量劫无量阿僧企耶。名言各别道理不同。为一切有情能顿演说。然佛所说法无穷尽。

善男子。如来成就无量问难。能答能释。善男子。假使一切有情。乃至入于有情数者。同时问佛。名句文身各各有异。如来于一刹那或一腊缚一牟呼栗多。能答能释而无穷尽。

善男子。如来成就静虑所行境界得无障碍。善男子。假令一切有情。皆住十地诸菩萨位。如是菩萨。一时皆入无量百千诸三摩地。如是入时经于无量百千诸劫。所入静虑各各不同。实不能知佛三摩地。及所行境界边际可得。

善男子。如来成就无量色身。若诸有情应以如来色身而教化者。如来即能于一刹那或一腊缚一牟呼栗多。各各于彼有情之所。示现如来色身之相。若诸有情应见种种别类有情色身之相。如来即能于一刹那或一腊缚或一牟呼栗多。各各于彼有情之前。示现种种别类有情色身之相。

善男子。如来眼所取境有无量种。诸有情等。天眼所见。肉眼不见者。如是种类有情。满于超过算数思量世界之中。世尊如实观见尔所有情。犹如掌中阿摩罗果。

善男子。如来耳所取境有无量种。如前所说无量无边诸世界中。有情充满。然彼世界一切有情。于一刹那一腊缚时一牟呼栗多顷同时出声。然彼诸声音韵屈曲。言词大小宣说有异。如来闻彼音声。各各差别皆能了知。

善男子。如来成就圣智无尽无量犹若虚空。善男子。尽有情界所有众生。各各构画别别思惟作种种业。如来于一刹那于一腊缚一牟呼栗多。悉能了知。此诸有情如是构画如是思惟如是造业得如是果。如来以无碍智。悉能了知彼诸有情三世业果。何以故。如来常在三摩呬多故。何以故。如来念无失故。诸根不散故。心不驰流故。何以故。

善男子。如来住寂静故。甚寂静极寂静故。能断一切诸烦恼故。善男子。若彼众生。有诸烦恼心则驰散。不能得彼诸三摩地。如来无彼烦恼尘垢起无漏智。证得一切诸法自在平等理性。通达一切诸三摩地三摩钵底所行境界。

善男子。如来所有四种威仪。一一皆住于三摩地。乃至如来入于涅槃。经尔所时住三摩地。何况少时而不在定。

善男子。如来于无量劫积集资粮。由是如来常住三摩呬多。

善男子。如来不可测量。不可思惟。不可计度。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不也世尊。以如来于三阿僧企耶积集资粮。而证得故。

佛言。

善男子。我于无量劫积集资粮。证得如来不思议境。非唯于彼三僧祇劫而证得故

由菩萨悟解平等诸法性已。方得入彼三僧祇数。非初发心


涅槃并不是死,也不是消失,是智慧闪光的时候。

开悟的人还不到涅槃,或者是绝大多数时间还在散乱中。

坛经有一段话说的很好,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开悟的人可以随著修行正见越来越坚固,但正见也要打破,才到涅槃的境界。

对开悟的人来说,心理决定生理,这俩没有什么区别,明白道理所以情绪安住。


开悟这个词主要是在佛教中使用的。 佛教中最常用、最一般的用法是用在禅宗当中,表示禅宗的修证的一个词,俗话叫开悟,或者叫明心见性,或者叫悟道

另外在声闻乘解脱道中,也偶尔有人这样来用

但这个词主要还是在大乘佛法中使用的

在大乘佛教的般若经典、唯识经典等等也有偶尔使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佛法的精确用词。

开悟是什么? 应该说,开悟是跟「见」有关,但这个「见」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见解」,这是跟实际修行体验结合起来的。

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 大体上可以用那个「杯弓蛇影」的寓言来理解。 你发现酒杯中的「小蛇」其实只是墙上挂的弓箭的影子,这就真相大白了。 这个过程,这种体验,【勉强可以用来类比】佛教所说的开悟。


1、不算(涅槃的衡量最终标准是看贪嗔痴三毒是否彻底熄灭,而不是开悟,开悟只是熄灭三毒的助缘或条件之一,严重点说应该是必要条件。这也就是禅宗五祖弘忍为什么说,不识自性学法无益。已经将这个条件上升到极高的地位)

2、身心状态皆是。真开悟一定会知道「身心不二」。

3、不是明白了个道理,也不是停止了对情绪的反应。没有情绪反应是机能丧失不是开悟。明白道理很多时候只是头脑知见,也未必是开悟。


另外,纠正一些关于证位次第不清的一些认识,简单讲解如下:

涅槃以前都是有学位,涅槃后才是进入无学位,这个学是学习戒定慧止息贪嗔痴。 而近代的开悟大多还在有学位,因为近代的众生普遍三毒习气较重,「开悟」的加持力并不能直接冲破三毒直达涅槃,即大多数人是在有学位,也可以叫有余涅槃;即余习未彻尽的阶段,余习彻尽了即是无余涅槃。而佛陀住世的时代,那时的人的习气染执的程度与当下众生不同,所以证四果阿罗汉(涅槃)的比较多,当下则不同。如果抛开时间的参数去理解就像那个群体是病轻的群体,见病(开悟)医病康复周期相对较短。现在呢就相对较长,因为病相对重,但佛陀在经里说过,只要见到病(开悟)或证了初果,顶多七次人天往返必定涅槃(康复)。



引用自:

云端起观禅修-30天课程?

h5.isharead.com图标

云端起观禅修-30天课程

悟德玛尊者


其他相关:

?其实是「负载」导致意根的「间歇停运」,内在原理方面 ,在一个学修交流群里有过这样的分享,供师兄参考:

|心极专注的状态 也会落入有分

|落入有分不可怕,只是不要执迷,执迷生妄见,就不妥。 [玫瑰] 禅宗的棒呵,也能把人呵入有分[坏笑] 但真正的过来人,即有明师的话不怕,还能指引他再出来。

而很多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愉快] [玫瑰] 这也是因果。

看淡放下 [玫瑰]

|能落入有分的人 要么病理性身体弱不小心掉入 因为能量不足或断续不畅,中医讲「不通」,以支撑意根的有效运转。这是要调身体的。 另一种是精神力足,但用功火候过猛,执著心特别重的人也代表精力足专。 也会落入有分。因为意根超负核「停工」休息。

|而因为意根「间歇停运」,分别执著少了,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了「分别心」。 然后以对照经典,说圣者初地等没有分别所执,然后就以为自己成圣了,换系统了[愉快] [玫瑰]

|极专注的思辨,即意根超负核运转状态下,落入。

|当晚连梦都「做不了」。 [捂脸] 当时都「傻了」。

但身心非常舒服,轻盈。

知觉敏锐

很多问题,思考不出结果的问题,只要「一想」就明白就通。 没有什么障碍的感觉。

|落入有分 并不是坏事 但要有法的引导 即正知见

如果没有正知见正法的因缘 就极难出境

落入有分 其实就是开悟 不过是开的小悟,不是世尊的大彻大悟

落入有分 禅宗叫「见到你的本来面目」 ,以唯识讲,就是见到末那识。第七识

这就是我执产生的地方。

这就是生命流转的有分。

|意识 平时的意根的运转 ,是意识心是更迷的心。 所以禅宗破初关要你先放下后天缘起的意识心。

类似道家讲的回先天

|大悟你这么说方向是对的,小悟就是小悟,等你意根停歇时,或打坐时,或觉知训练到一定阶段,都会经历有分,只是在南传不叫悟。 禅宗才叫「悟」。 但理上都是心的另一个状态。 就比如开心的心是一个状态,不开心的心是一个状态。 那么意识心做梦的心是一个状态,有分心是一个状态。

|凡还有疑,不知证没证果,就99%没有[愉快]别难过,但在禅宗体系看,你已经开悟了[坏笑]破初关,亦要随喜赞叹的 [玫瑰]

|开悟就是开始悟了,悟和吾这两字,你看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有心,一个没有。对吗?

你如果意根即转五口的这个心没有停歇,你是不知道你有「心」的。

更不知道如何叫「用心修行」。

我们修行就是要先找到这个「心」。

|之前@xxx 师兄分享过心路的知识,师兄可以去看看那几个章节。


都不是

开悟就是明理,但佛教的明理和世俗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吧

开悟是做母亲,没开悟是做姑娘。

做姑娘的永远不知道,自己孩子出生那一刻的心情,也不知道做母亲之后的心理变化。

做姑娘的谈母爱,永远是隔靴搔痒。

凡夫谈开悟也如是。

你说是心理还是生理的变化?

都变化,但是和你说的心理,生理,情绪的停止关系不大。

你的这种想法,很幼稚。

植物人也是心理,生理和情绪停止。

读《心经》去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