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独裁的国民党政权连「修前朝史书」这样一项所有中国合法政府的基本政治任务都没有完成


—你敢骂大明皇帝不?

—当然敢,为臣者当冒死以谏

—你不怕他们杀了你?

—不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你敢骂大清皇帝不?

—......不敢

—为什么?

—因为他们真杀


明武宗朱厚照在中国民间的知名度比较高,这应当归功于著名京剧《游龙戏凤》,也就是《梅龙镇》。


他是我老早就想写一写的一个人物,也让我纠结了很久。


一开始,我接触到的朱厚照是一个反面人物中的极品,荒淫无道,任用奸邪,贪酒好色,荒唐无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和他相关的一些词语往往是少儿不宜的豹房、权阉、收义子、抢女人……


总之,谁要是和朱厚照的性格沾了边,就废了。所以,清朝的老师们也是拿他给皇子们说事儿。


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朱厚照并非像传说中的那么一无是处,甚至,越来越觉得朱厚照很——可爱。


当读到一些相关史料时,有时真忍不住要拍手叫绝!

不论朱厚照有多么反面多么废柴,我们得承认,他是一个吸引人的人,仿佛浑身充满了神秘的力量,把你不由自主地拉到他身边。


这种神秘的力量我们今天称之为魅力。


朱厚照无疑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


朱厚照是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的长子,朱佑樘是一位好皇帝,《明史》对他评价很高,说:「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也就是说整个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值得称道的也就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和孝宗朱佑樘三个人而已,而朱佑樘尤为优秀。


一位晚明学者朱国桢更是对朱佑樘赞誉有加,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虽言辞间有点溢美,但也可以反映出朱佑樘确实是位好皇帝。


可惜朱厚照是朱佑樘的不肖之子,和他父亲完全是两路人。想一想李文忠和李景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有其父,未必就有其子。


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按照今天的说法,朱厚照属于 90 后,属猪的,后来因为这个属相还发生了一场全国性的闹剧,这个我们后面说。


朱厚照的生母据说是张皇后,生在帝王之家也真够可怜的,竟然往往闹不清自己的亲娘到底是哪个。


张皇后后来还有一个儿子,可惜不幸夭折,所以朱厚照就成了朱佑樘的独子,宠爱自不必说,朱厚照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说两岁,其实这时朱厚照来到人世只有五个月罢了。

看来,只要朱厚照不半路夭折,将来的帝位就是他的了。有的东西你未必想要,可是你不得不接受,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吧!


小时候的朱厚照长得特招人喜欢,「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说人见人爱并非夸张。


朱厚照敏捷好动,贪玩骑射,可性情很温厚。这一点我们会在他后来的故事中得到验证。


朱厚照很聪明,八岁时开始出阁读书,讲官讲授的内容,朱厚照次日就能流畅背诵。几个月的工夫,朱厚照就将皇宫中烦琐的礼节全部记下了,当父亲朱佑樘来考察学业时,朱厚照领著宫中僚属按照礼节迎送,朱佑樘很高兴,他相信自己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的。


对于朱厚照的贪玩骑射,朱佑樘没有过分干涉,尚武精神是老朱家的宝贵财富。


品学兼优的朱厚照自由地成长著,虽然贪玩骑射,但不失是一个温厚善良的好孩子。


朱厚照命运的转变是在弘治十八年(1505)。这一年的五月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的朱佑樘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弘治中兴」的局面随著他的去世,也画上了句号。


朱佑樘去世时,朱厚照才十五岁,当他正沉浸于失去父亲的悲哀中,他很快就发现,他连悲哀的时间都没有了,因为有个工作正等著他上任,一刻也耽误不得,这份工作是:当皇帝。


朱佑樘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并早早地立他做了皇太子,大明的江山只能由他来接掌了。


所以十五岁的孩子朱厚照很快就变成了大明皇帝朱厚照,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我们又称他正德帝。

知子莫若父,朱佑樘很清楚自己儿子的品性,所以临终前一天他叫了几个人到他的病榻前,嘱托后事,这几个人是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


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自然是非同一般的厉害人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几个人,因为我们后面还要和他们打交道。


刘健,《明史》评价:「其事业光明俊伟,明世辅臣鲜有比者」,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刘健是河南洛阳人,英宗天顺四年(1460)进士,任庶吉士,被授为翰林编修。宪宗成化初年刘健升为翰林修撰,不久再升迁至少詹事,并担任东宫(太子朱祐樘)讲官,这是一份前途无比光明的工作。


弘治元年(1488),朱祐樘继承大统后,刘健升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预国家大事。弘治四年(1491),再升为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1498)春,成为首辅,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弘治十四年(1501),刘健加少师兼太子太师,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这位三朝元老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心胸开阔,对于政务勤谨不懈,相当劳模,在朝中威信极高。


谢迁,浙江余姚人,他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状元,考了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进士第一,这个猛。历任修撰、左庶子。弘治八年(1495)进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李东阳,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著名诗人,「茶陵派」的领袖。英宗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这个时候李东阳才十八岁,并且考了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全国第四名。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和谢迁一起进入内阁,参预机务。干了几年礼部尚书,弘治十六年(1503)升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对他们三人,弘治帝朱佑樘称之「先生」而不呼其名。


当时,流传著这样一句话:「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就是说李东阳足智多谋,刘健善于决断,谢迁则能言善辩。

朱佑樘临终的前一天喊来他们三人主要是托孤。是啊,朱厚照才是个十五岁的孩子,对于治理国家这种高难度的工作可谓一窍不通,没有几个老臣辅佐一下,这个皇位是没法坐的。


朱佑樘说:「太子很聪明,但是现在还年幼,贪图安乐,先生们要常劝他好好读书,辅佐他做一位贤明之主啊!」


这应当是当时最强大、最优秀的辅佐班子了,朱佑樘相信,他们会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让朱厚照能像自己一样励精图治,打理好大明的美好江山。


朱佑樘安静地走了,还在悲伤之中的朱厚照被拉上了龙椅,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当朱厚照投入到他这第一份工作中之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份并不适合他的工作:当皇帝原来非常辛苦,非常麻烦,非常不好玩。


坐在龙椅上,听著大殿中的大臣们不温不火或气急败坏地奏事,很多名词他都闹不清是啥意思,实在是无聊。想想还是以前的日子开心!


刚工作了没几天,找茬儿的来了,来找茬儿的叫小王子,这是当时明朝人给他的称呼,是北元分裂后鞑靼部落的首领。


小王子率兵侵犯宣府,结果总兵官张俊打了败仗,只好让太监苗逵监督军务,保国公朱晖为征虏将军,充总兵官,右都御史史琳提督军务,才顶住了。十月,小王子又来侵犯甘肃。总之,他不是一个消停的主儿,有空就来骚扰。


我们暂时不干涉小王子的日常工作,先来看看朱厚照是怎么当皇帝的。


朱厚照当上了皇帝,就更加堕落了。再也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了,我就是至高无上、大权独揽的皇上啊!

于是朱厚照本性毕露,在几个朋友的撺掇下,义无反顾地往玩乐之路上走去。


这几个朋友早在朱厚照当太子时,就在东宫中形成了一个小团伙,人员组成都是太监,包括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老大是刘瑾。八个太监组成的这个团伙有个响亮的称号:「八虎」。


在东宫时,「八虎」就想方设法巴结朱厚照这个未来的皇帝,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就往朱厚照那里送不说,还组织各种演出及体育活动投朱厚照所好,哄得他开心完事,他们逐渐受宠的同时,东宫也被戏称为「百戏场」。我们可以想像,朱厚照的东宫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朱厚照继承大统之后,「八虎」更是变本加厉地引导朱厚照玩乐。


「八虎」中除了高凤之外,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老大刘瑾更是人渣中的精华,败类中的极品。


刘瑾,本姓谈,陕西兴平人。六岁时,被镇守太监刘顺收养为义子,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改姓刘。


小人,尤其是得势的小人,都有一个「长处」:八面玲珑,善于钻营。刘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他的苦心钻营下,终于得到孝宗朱佑樘的赏识,朱厚照被立为太子时,刘瑾就奉命侍奉太子。


而当太子朱厚照变成了皇帝朱厚照,刘瑾更是积极发挥其善于钻营的长处,更加得到了朱厚照的宠信,得以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著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可谓小人得志。


想尽办法继续忽悠朱厚照去玩乐,那更成了刘瑾的必修课,今天送个猎鹰猎犬,明天再进几个歌妓,无所不用其极。朱厚照就好这一口,一拍即合,把刘瑾当了哥们儿。


朱厚照玩得也越来越新奇,在宫中模仿街市的样子,开了多家店铺,让太监们扮成摊主,在宫中练摊;朱厚照和随从则扮成富商,开始了讨价还价的购物活动,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市井风味。

后来朱厚照觉得这么玩还不够过瘾,于是又模仿妓院,让许多宫女扮成粉头(妓女),朱厚照挨家进去听曲、淫乐。在哪家喝醉了,就直接住在哪家。


朱厚照还喜欢玩一个游戏,就是在奉天殿他常常让猴骑在狗身上,然后点燃鞭炮,吓得猴跳狗跑。朱厚照看到这一幕,乐得不得了,皇宫大殿俨然成了马戏场,庄严荡然无存。


真是创意无极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朱厚照在忙著玩乐,刘瑾在忙著揽权。而得势的刘瑾,想不腐败那都很难,逐渐掌握了大权后,刘瑾就开始抢夺民田,广建豪宅,据说房产达到了三百多所;还逼人进贡,贪赃枉法,排斥异己,稍有不顺心的就往死里整。


善于钻营的小人刘宇、焦芳等人则奔走其门,成了刘瑾的走狗。当然,他们都得到了变为走狗的好处。


整个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刘瑾也被暗地里称作「立地皇帝」,朱厚照成了龙椅上的摆设。可是只要朱厚照不介意,你能怎样?


朝臣多次进谏诛杀「八虎」,可是朱厚照不听。正德元年(1506)十月,户部尚书韩文再次向「八虎」发难,率九卿请求干掉扰乱朝政的这八个太监,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极力支持。


这次,他们拉足了架势,还施展了一个绝招:天象有变。这是上天在警告皇帝啊!(「遂使天道失序,地气靡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考厥攸占,恐非吉兆。」——《明通鉴》卷四十一)


在「天」的威胁下,朱厚照终于慌了,哭,吃不下饭,接连派司礼监太监李荣、王岳等人到内阁会议,打算把刘瑾等人贬到南京意思一下,以平息平息官怒。


可是这远没有达到韩文等人的期望,他们的要求很明确:把刘瑾等人彻底干掉,要他们的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韩文等人联合了当时京城的主要官员,准备第二天一起劝谏朱厚照杀掉刘瑾。


可是当天晚上,吏部尚书焦芳就向刘瑾漏了风。刘瑾惊慌过后抓紧行动,叫齐了他的同党,八人一起到朱厚照那里,拿出了他们最厉害的武器:眼泪,哭诉求情,为自己辩解。


那个场面大家可以想像,八个人跪在地上,把朱厚照围著,七嘴八舌地辩解,加上哭号不止,好一幅太监「申冤」图。


朱厚照毕竟还是个孩子,说他不分好歹也不冤枉他,终于被哭得心软了,就答应赦免他们。


韩文等人的进攻再次失效,刘瑾等人不仅没有被干掉,反而因祸得福,朱厚照竟提拔了他们!让刘瑾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厂、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枪炮队,这个厉害),魏彬督三千营,各据要津。


这叫什么事儿啊!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个人看朱厚照这么办事,极为气愤,一致打算撂挑子不干了,回家去,随你朱厚照和「八虎」折腾吧!


当天,刘健、谢迁就卷铺盖走人了。李东阳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焦芳也因「功」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从这件事中,朱厚照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只要我要做的,就一定能做成,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可以想像的。

好,接下来连课(日讲)也停了吧!于是,贪玩但并非家贫交不起学费的朱厚照主动辍学了。


辍学之后的朱厚照得找事干,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正德二年(1507)八月,在钱宁的建议下,一个伟大的发明问世了——豹房。


豹房的修建是一个长期工程,到正德七年(1512)时共添造房屋 200 余间,耗银 24 万余两,这是一个大型的豪宅群,今天的别墅跟它比起来那简直太小儿科了。


在修建豹房的过程中,很多大臣上书建议停建,可是,朱厚照怎么会听,他铁了心要建个真正好玩的地方。


豹房修建在了皇城的西苑太液池西南岸,临近西华门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园西面。


开始的时候,朱厚照只是白天到豹房去,可到了正德三年(1508),朱厚照彻底抛弃了皇宫,尤其是乾清宫,乔迁新居,住进了豹房新宅。


豹房配套设施齐全,有宫殿,有密室,有寺观,甚至还有船坞和供军事操演的教场。豹房名不副实,并非单纯养豹子的地方,而是个多功能的场所,这既是朱厚照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又是朱厚照休闲玩乐的场所。


豹房里养了很多动物。朱厚照开始买来各种猛兽养在豹房里做试验,看哪一种动物更加凶猛,最后,朱厚照发现豹子最为凶猛,因此开始养豹子。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及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朱厚照的豹房里只养了一只土豹,而且这只豹子的待遇非常好,好到一支 240 人的腰悬豹牌的专职队伍伺候它。


除了饲养猛兽,朱厚照还让人广选女人充实其中,这些女人的成分比较复杂,有教坊司之女、寡妇、孕妇、妓女、舞女、高丽女、色目女、西域女,专供朱厚照室内娱乐之用。看来朱厚照是个重口味的人,新鲜、刺激的事物是他不懈的追求。


由于搞来的女人太多,以至于大型豪宅群豹房都无法安排,只好将部分女子暂时安排到浣衣局。


除了女人,在豹房朱厚照还招来各色人等,有回族人、番僧、伶官、市井无赖、边帅等,凡是朝廷不喜欢的人,都得到了朱厚照的青睐,成了他的座上客。当然,豹房里还有朱厚照的众多义子。


朱厚照年纪不大,却喜欢收义子,据说终其一生,朱厚照收了近 200 个义子,光正德七年(1512)九月朱厚照就一次性地赐义子 127 人国姓。


可是朱厚照自己忙著玩乐、收义子,却连一个亲儿子都没留下。正德元年(1506)八月立的小夏皇后,那只是朱厚照的一个摆设。


当然,朱厚照在豹房也办公,毕竟他是大明皇帝,很多事情都等著他最终拍板。不上朝时,朱厚照就在豹房传达自己的圣旨让内阁执行。


所以,豹房被称为豹房公廨。公廨就是行政办公场所,而豹房除了办公之用,还有上述多种功能,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朱厚照型另类公廨,豹房政治,是明代的独特景观,用陈子昂的名句来说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豹房大致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从正德三年(1508)起,朱厚照在豹房中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刘瑾等人也一直没闲著,加紧揽权,于是,一个新的特务机构——内厂诞生了,刘瑾自然成了内厂一把手。


内厂全称大内行厂,又叫内办事厂,与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可内厂凌驾于东西两厂之上,以监视、控制两厂。虽然东厂、西厂一把手也是「八虎」中的人,可是刘瑾和他们有矛盾,成立内厂,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特务机构厂卫算是全被「八虎」包揽了。


内厂刚成立,早在正德元年(1506)十一月,就将已被罢免的韩文下了锦衣卫狱,还罚他输米千石到大同。「八虎」诚心拿他来敲山震虎,让异己分子看看他们的能耐。


紧接著又有几个人倒了霉,这几个人是雍泰、马文升、许进、刘大夏等。


雍泰在正德三年(1508)七月升为南京户部尚书,他和刘瑾是同乡,可刘瑾恼火他不主动来巴结自己,就在雍泰上任四天后,让他下课了。而提拔雍泰的许进也被牵连,一并被削官籍。


而年老致仕的马文升也由于与雍泰「同党」,被削籍为民。


刘大夏则是为人处事不入刘瑾等人的法眼,在刘宇、焦芳等人的怂恿下,刘大夏被下诏狱。刘瑾本打算置他于死地,可在都御史屠滽、李东阳的求情下,被发配到肃州充军。此时,刘大夏已七十三岁高龄。


正德四年(1509)二月,刘健、谢迁官籍被削。六月,吏部尚书刘宇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就是这样一种局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朝廷几乎成了刘瑾的私人会所。


可是,我们不会忘了那句名言: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


正德二年(1507)十月,有一个人进入内阁参预机务,使得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

王坤

阅文出版社

¥8.0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20-11-02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兔兔他爸兔兔他爸多写段子少抬杠,晚睡早起身体棒

1566年2月1日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写篇内参,指著嘉靖鼻子骂: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被气的鼻孔冒烟,把内参拿起来看了又看,又不能杀海瑞,只能先把海瑞关在牢里。

嘉靖在看完海瑞的内参后3个月就生病了,10个月后的12月14日就驾崩了。

放在现在,你如果在街上找个和嘉靖同龄的60岁老人家,指著鼻子把他骂了一顿。事后如果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他家人都能把你给告上法庭。

可1566年12月14日嘉靖前脚刚死,后脚看管海瑞的狱卒就把庆祝出狱的酒席给摆好了,可见吐槽皇帝这件事在明朝群众基础是真的好。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TMD是标准的坟头蹦迪啊!紫禁城里嘉靖皇帝的丧事办的越隆重,我这边明朝公务员和海瑞的狱中小酒就喝的越欢乐。

堂堂的明朝皇帝,憋屈到这种程度也是空前绝后了,还不如2020年的中国普通老人有尊严。

但明朝皇帝就是这么拉胯,从生前一直拉胯到死后。1566年12月15日隆庆帝刚继位,后脚就拿著嘉靖的遗诏就把海瑞放了。

看来坟头蹦迪不仅是对的,而且还得到嘉靖本人的默许。

海瑞骂死了嘉靖皇帝,事后不仅官复原职,过了两年竟然还升官了。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被发现在诗集里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斩立决!


清朝皇帝都是明君!野猪皮万岁!


好看的汉服妹子京东¥ 40.00去购买?

海瑞奏折全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宋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 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  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宋真宗获天书于干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1566年2月1日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写篇内参,指著嘉靖鼻子骂: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被气的鼻孔冒烟,把内参拿起来看了又看,又不能杀海瑞,只能先把海瑞关在牢里。

嘉靖在看完海瑞的内参后3个月就生病了,10个月后的12月14日就驾崩了。

放在现在,你如果在街上找个和嘉靖同龄的60岁老人家,指著鼻子把他骂了一顿。事后如果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他家人都能把你给告上法庭。

可1566年12月14日嘉靖前脚刚死,后脚看管海瑞的狱卒就把庆祝出狱的酒席给摆好了,可见吐槽皇帝这件事在明朝群众基础是真的好。

用现在的眼光看,这TMD是标准的坟头蹦迪啊!紫禁城里嘉靖皇帝的丧事办的越隆重,我这边明朝公务员和海瑞的狱中小酒就喝的越欢乐。

堂堂的明朝皇帝,憋屈到这种程度也是空前绝后了,还不如2020年的中国普通老人有尊严。

但明朝皇帝就是这么拉胯,从生前一直拉胯到死后。1566年12月15日隆庆帝刚继位,后脚就拿著嘉靖的遗诏就把海瑞放了。

看来坟头蹦迪不仅是对的,而且还得到嘉靖本人的默许。

海瑞骂死了嘉靖皇帝,事后不仅官复原职,过了两年竟然还升官了。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被发现在诗集里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斩立决!


清朝皇帝都是明君!野猪皮万岁!


好看的汉服妹子京东¥ 40.00去购买?

海瑞奏折全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宋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 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  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宋真宗获天书于干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题主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明朝皇帝大多不理朝政,而清朝皇帝大多日夜处理政事,由此得出明朝皇帝有著各自的喜好而不理朝政故而「放飞自我」,其实深层次的含义还是说明朝皇帝大多昏庸;而清朝皇帝日夜处理朝政,勤于政事,因此是明君。其实这是不对的,英明的君主必然勤政,但是勤政的君主并不一定是明君,这个关系要明确。

我拿清朝道光帝做例子,看看勤政、节约的庸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道光帝6岁进入上书房读书,此后只有年节、皇帝和皇后的生日才能休息,其他时间里4点起床读书,6点老师前来教大家知识,下午2点老师离开,随后道光帝进行满语,骑射功夫的学习。皇子生涯的训练确实把道光帝锻炼的十分棒,在1813年的林清之变中,道光帝用鸟枪打落两名天理教徒,随后带著禁军平定天理教之乱,逮捕天理教首领林清,可以说道光帝临危不惧,表现的十分出色,胆气十足。

道光帝39岁时继承皇位,一生勤勤勉勉,劳心于政事,正如道光帝自诩所言:

「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

道光帝也十分节俭。在道光元年(1821)道光帝就写了《御制声色货利谕》的施政宣言,立志反腐倡俭,大干特干。此后又写《御制慎德堂记》劝告子孙后代节俭,他本人的节俭甚至在野史也很出名,《清稗类钞》载:

宣宗所服套裤,当膝处已穿,辄令所司缀一圆绸其上,俗所云打掌是也。于是大臣效之,亦缀一圆绸于膝间。一日,召见军机大臣,时曹文正跪近御座,宣宗见其缀痕,问曰:汝套裤亦打掌乎?对曰:改制甚费,故补缀。宣宗问曰:汝打掌须银几何?曹愕眙久之,曰:须银三钱。宣宗曰:汝外间作物大便宜,吾内府乃须银五两。

道光帝治理国家同样严格办事。豫亲王裕兴因为在嘉庆帝葬礼期间强奸使唤丫头寅格被道光帝下令赐死,最后是太后求情才保留一命,但还是被革去王爵,交宗人府圈禁三年。道光帝同窗的三弟惇亲王绵恺因为包揽词讼、欺压百姓、玩弄太监等事情被道光帝降为郡王,革去一切职务,忧惧之下绵恺在半年内病逝。

但道光帝治理下的大清王朝真的好吗?答案是否定。

第一点,道光帝的勤政是典型的假勤政,属于自己骗自己。

道光帝最欣赏的官员是曹振镛,此人仕途堪称一马平川,一路升官发财,到了80岁才退休,官僚生涯长达52年。这样的官员当然自有自己的特殊本事,他的官场原则是:多磕头,少说话。这就是典型的官僚作风,通过曹振镛我们也能清楚道光帝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曹振镛在担任军机大臣的时候,道光帝苦于天天看奏折,曹振镛就给道光帝献上一个策略,他说现在的官员都是靠著师爷写奏章,十分轻松,但皇帝却要天天看这些无用的奏折,不如找几篇奏折专挑细节上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让上奏的大臣害怕从而减少奏折量。道光帝一听,赞叹曹振镛的主意好呀,于是道光帝专门在语法、笔画、格式上找奏折的错误,一旦发现错误,就处罚写奏折的官员,毕竟按照道光帝的逻辑:文字都写不好,工作态度能好吗?还能胜任重要的官职吗?所以官员担心仕途,索性就减少奏折量。奏折量减少是好,但就是此后对于国家的变化一无所知。

而且道光帝到了晚年,他本人越来越不愿听那些地方变乱的消息。在1847年广西天地会起义前夕,广西巡抚郑祖琛向朝廷报告,广西民生艰难,流民遍地,加上天地会会党屡次发生起义,依靠广西本省的力量无法控制局势,希望朝廷能够实施措施救援广西。这个时候大学士潘世恩就写信给郑祖琛,希望他不要老是上奏这些民变的消息给朝廷,也不要总是写哪里有大批百姓要造反的事件,因为道光帝不想也不愿意听到这些四处造反地消息,他认为自己治理下的中国四方无事,郑祖琛的奏折不是故意让道光帝难受吗?

广西的龙启瑞上梅伯言书中也提到了道光帝苟且偷安给朝廷造成的巨大影响:

又上之,则有宰相风示意旨,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上烦圣虑;国家经费有常,不许以毫发细故,辄请动用。

广西巡抚郑祖琛只好念佛消灾,希望大规模民变不要在自己任期内出现。但是道光帝治理下的中国却是民变四起:

  • 1841年,湖北崇阳县人钟人杰,聚众三千人,设立都督大元帅府,自称钟王,攻占崇阳、通城二县,到次年始平定。
  • 1843年,湖南武冈人曾如炷、曾以得,因阻米出境,聚众戕官,据守洪崖洞,谋起事,旋被捕。
  • 1844年,台湾嘉义县人洪协,与武生员郭崇高聚众二千余人谋起事,旋被捕;又湖南耒阳县段、阳二姓因抗粮起衅聚众千余人,由阳大鹏统率进攻县城,经月始平。
  • 1845年,山东捻匪滋事,聚众拒捕,与官兵接仗。
  • 1846年,山东峄县兰山等处,盗劫频行,并有掳人勒赎之案,谕令剿捕;又因广东盗劫频行,谕令认真清查保甲。
  • 1847年,湖南新宁县与广西全州交界之黄坡岗瑶人雷再浩,与人民李辉、陈名机结党纠众,谕湘桂两省合力剿办,经年未平。
  • 1849年,广东阳山、英德等县匪徒滋事,命徐广缙等剿办。

这些民变多如牛毛,如此多的民变预告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即将到来,可惜道光帝没有等到这一天,否则他本人会更加痛苦,他驾崩后两年,太平天国运动打响,席卷东南,捻军横行华北,清朝的统治危如累卵。而这一切后果道光帝是要负责任的。

第二点,皇帝本人的节俭并不能有效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道光帝本人是很节俭,他甚至把自己的节约看做挽救财政危机的一种手段,要知道道光帝在皇后千秋节(皇后生日)时候有一次破例的结果才是给赴宴的人一人一碗打卤面,另外道光帝缝制一个补丁在内务府贪污的情况下也要花费几两银子,但是道光帝节约这些银子能够挽救大清朝的财政危机吗?答案是不能。

清朝中期的白莲教大起义大约花费了2亿白银,这股财政负担一直延续到道光帝年间。而清朝各地官员的贪污陋规,各省各级政府财政的亏空,耗费百万白银养活的3万多宗亲,黄河以及天灾的治理,这些事情就像血盘大口吞噬一笔又一笔财富。此外,外患的侵扰和镇压内乱也加剧财政危机,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折合白银1960万两,军费高达4000万两,此后鸦片的大量输入在1846年已经造成了1300万元的贸易逆差,第一次新疆作战1100多万两白银,第二次新疆作战耗费730万两白银。这就是道光帝面对的朝廷财政情况。

最为重要的是清朝户部的纸面上的银子数据都是假的,道光二十三年(公历1843年),户部银库表面上的账目是1000万多两白银,但是接下来发生了银库库兵因为分赃不均而导致的相互告密事件,最后捅到道光帝的耳中,道光帝下令刑部尚书前去查验,结果查出户部银库的亏空约有925.2万多两银子的亏空,也就是925.2万两银子不翼而飞,账面上1000万白银,实际上只有100万白银。经过刑部的调查发现是银库官兵长时间监守自盗,这主要是在某些大人物的安排下「以谷道藏银」,靠著这种手段把户部银库的银子大部分弄出来分赃。

道光帝痛心疾首,怒不可遏。下令要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王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王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还把一些交不出赔款的官员下放到监狱,不赔全额的赃款就不放人。即使是这样还是叫不出足够的白银抵债。此外还有几个库兵在逃,道光帝严厉查办,但是这几个库兵始终杳无音讯。最后在官僚体系面前,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可以说大清帝国到了这个样子不是道光帝这样的人能够改变的。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微妙,道光帝在力行勤政和节俭之后,大清帝国却出现了末日景象。这使得此后道光帝一直困惑一个问题:为什么祖父乾隆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自己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不过这个问题道光帝也没有想通,一辈子都没有想通。因为69岁的道光帝在去世的时候在遗诏中还是那句话:仰维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自维薄德,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 在道光帝自己看来,奉守祖宗家法的他,在位30年,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地履行皇帝的任务,结果是自己把大清帝国带入了崩溃的边缘,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都是这么干的,自己循著祖先的办法治国,为什么越办越差?道光帝的一生都在这样的忧虑和痛苦之中生活。

勤政、节俭不是明君的品质吗?难道一个好皇帝不该是这样吗?的确一个明君确实需要勤政和节俭,但是勤政是一个政治家必须的品质,到底如何勤政才是政治家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事情。节俭是个人品质,皇帝的节俭是应该的,但是最应该是国家制度组织的节俭,道光帝只是做到了其中一个,而没有做到另一个。困守于家法,希望借助祖先的经验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是不应该的,因为道光帝的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代,20世纪的强国德国、日本、美国、义大利此时才刚刚兴起,这是一个需要变革的时代,清朝这个船已经烂得不成形了,再英明的舵手驾驶它也只会沉入海底,这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

我希望读者能够明白古代帝国体制下的明君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含义?判定古代帝国体制下的明君究竟应该采用什么的标准和含义?而不是简单通过勤政爱民之类的单薄话语来推断,如果只是通过肤浅的理解去解释古代帝国体制下的明君,那么你只会永远困在思维误区,因为有很多问题解释不通。我们更应该从国家制度和历史环境以及人物对比来看待一个人,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你每天坐在书桌上勤奋练字,别人都会说你很练字努力,但是这并不能提高你写作文的能力。学习途径都是错的,结果怎么可能对呢?

码字不容易呀,如果读者觉得对,希望点赞,关注走一波,你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呀,也欢迎大家讨论,不足也请指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