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去翻看了一下南山子的答案。
完全不能理解行省把"固有的自然疆域和文化疆域进行分割重建"这种阴谋论的说法从何而来,又如何成了现在人们认识的主流。

中国的顶级行政区划有其一贯的传承脉络,行省是其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没有那么特殊。

元的顶级行政区划由行省和宣慰司构成,这两者合起来是明清布政使司和现在省的滥觞。元朝行政区划的更改对现在省界形成影响的几乎只有两件:

  • 汉中地区属陕西。汉中地区古属益州,后属梁州、山南西道,向来与巴岷地区联系紧密。属陕西的原因是:蒙古1236年就攻占了汉中,而四川其他地区的占领要到1277年以后。
  • 还有就是海北海南道(钦廉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的设立。宋属广南西路,元置宣慰司,属湖广,在明朝被并入广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著广东广西的边界。

类似的争议性区划还有,大部分在省制出现以前就有:
  • 河东与古并州合并(隋唐)。 河东地区(现运城、平阳)汉晋属司隶校尉部、司州,从未属并州。
  • 古平原地区、东郡东部归山东(金)。大概是今天山东黄河以北地区。这块地区的归属与黄河河道有关。古属青州、兖州,在黄河以南。新莽时黄河改道,位于黄河以北,东汉时改属冀州。金初黄河夺淮,唐朝以来的「河北」这一概念失去地理意义,而这一地区也就还属山东。
  • 古南阳地区属河南(金)。向来属荆州、山南道,金属南京路。但这个争议性可能没那么强,一方面因为南阳作为荆州最北的一个郡,地位向来特殊,与洛阳关系密切,王莽以为洛阳前队。另一方面因为南阳属金,南阳以南则属宋。
  • 古武陵地区,即现在的湖南大雪山以西。有时属北,有时属南。清朝两广分省后属南。

行省设立以来,省界的变化,重要的事件是南直隶、河南的设立(明)和两江分省(清)。明初直隶地区设立完全是人为的,但不是为了分割重建,而是为了加强集权。河南可以认为是元朝河南江北行省的核心区域+古河内地区。

  • 明南直隶地区
    • 淮北西部,即古丰沛、汝阴地区。汉晋为豫州的东半部。
    • 淮北东部,汉彭城、东海郡,古属徐州。
    • 淮南部分,汉东部为徐州之广陵,西部属扬州,唐淮南道,宋淮南东西路。自唐以来为一比较完整的地理概念,有淮西、淮东之分。
    • 江南部分,江东+浙西的北部,汉属扬州,彻底毁掉了唐朝以来「浙西」、甚至汉朝以来「吴会」这一地理概念的完整性。

  • 明河南省的设立
    • 元河南江北行省除去诸宣慰司的核心区域;可追溯至金的南京路。
    • 今信阳东部。汉属扬州;唐为光州,属淮南道;向来为淮南的一部分。

    • 河北地区。汉河内郡、东郡西部;自唐朝以后成为河北的一部分。但这些地区同样与洛阳关系密切。
    • 今安阳地区。汉魏郡南部,属冀州,唐属河北。

  • 清两江分省
    • 淮北的省界可以认为是古徐、豫州边界。
    • 淮南的省界可以认为是古徐、扬州边界,或唐朝以来淮东淮西的边界。
    • 江南的省界完全是瞎划的,安徽的江南地区与南京本来构成最传统意义上「江东」的概念,分省后被完全破坏。

大部分的省界变迁是有据可循的。即便是人为划定的那些,以分割重建为目的的也是相当少的。


@南山子 老师讲的很好,稍做补充。

  1. 把原属于藏区的一部分划给四川、青海等省份。(今四川西部、青海西南部)
  2. 把原不属于蒙区的原绥远省、热河大部分地区划给内蒙。


元朝为雏形,后经明清定型。元代,为防止部分地区团结,报团以暴动,将不同风俗的地区划为一个省,比如安徽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地风俗不同,语言不同,类似的苏北,苏南。这样一个省的人就不容易团结。这招貌似挺好用,后来延续到解放。 总之这些省份的划分带有元清殖民的烙印,后来被汉政权延用。其他的和地形,以及风俗有关吧。 还有我有些不了解为什么有些省的名字会那么简单,比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完全失去了文化的印记,之前的冀,燕,幽州,胶州,晋为什么不用?
山川地理形势。还有经济情况及民族同化情况,民国划的前藏西康,青海,后藏西藏;外蒙,内蒙绥远热河察哈尔;


我认为首先是地理决定的,还有就是藩国政治。久而久之,后期为了改良管理,就形成了特定的风俗和文化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