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去翻看了一下南山子的答案。
完全不能理解行省把"固有的自然疆域和文化疆域進行分割重建"這種陰謀論的說法從何而來,又如何成了現在人們認識的主流。

中國的頂級行政區劃有其一貫的傳承脈絡,行省是其中的一個發展階段,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沒有那麼特殊。

元的頂級行政區劃由行省和宣慰司構成,這兩者合起來是明清布政使司和現在省的濫觴。元朝行政區劃的更改對現在省界形成影響的幾乎只有兩件:

  • 漢中地區屬陝西。漢中地區古屬益州,後屬梁州、山南西道,向來與巴岷地區聯繫緊密。屬陝西的原因是:蒙古1236年就攻佔了漢中,而四川其他地區的佔領要到1277年以後。
  • 還有就是海北海南道(欽廉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的設立。宋屬廣南西路,元置宣慰司,屬湖廣,在明朝被併入廣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決定著廣東廣西的邊界。

類似的爭議性區劃還有,大部分在省製出現以前就有:
  • 河東與古幷州合併(隋唐)。 河東地區(現運城、平陽)漢晉屬司隸校尉部、司州,從未屬幷州。
  • 古平原地區、東郡東部歸山東(金)。大概是今天山東黃河以北地區。這塊地區的歸屬與黃河河道有關。古屬青州、兗州,在黃河以南。新莽時黃河改道,位於黃河以北,東漢時改屬冀州。金初黃河奪淮,唐朝以來的「河北」這一概念失去地理意義,而這一地區也就還屬山東。
  • 古南陽地區屬河南(金)。向來屬荊州、山南道,金屬南京路。但這個爭議性可能沒那麼強,一方面因為南陽作為荊州最北的一個郡,地位向來特殊,與洛陽關係密切,王莽以為洛陽前隊。另一方面因為南陽屬金,南陽以南則屬宋。
  • 古武陵地區,即現在的湖南大雪山以西。有時屬北,有時屬南。清朝兩廣分省後屬南。

行省設立以來,省界的變化,重要的事件是南直隸、河南的設立(明)和兩江分省(清)。明初直隸地區設立完全是人為的,但不是為了分割重建,而是為了加強集權。河南可以認為是元朝河南江北行省的核心區域+古河內地區。

  • 明南直隸地區
    • 淮北西部,即古豐沛、汝陰地區。漢晉為豫州的東半部。
    • 淮北東部,漢彭城、東海郡,古屬徐州。
    • 淮南部分,漢東部為徐州之廣陵,西部屬揚州,唐淮南道,宋淮南東西路。自唐以來為一比較完整的地理概念,有淮西、淮東之分。
    • 江南部分,江東+浙西的北部,漢屬揚州,徹底毀掉了唐朝以來「浙西」、甚至漢朝以來「吳會」這一地理概念的完整性。

  • 明河南省的設立
    • 元河南江北行省除去諸宣慰司的核心區域;可追溯至金的南京路。
    • 今信陽東部。漢屬揚州;唐為光州,屬淮南道;向來為淮南的一部分。

    • 河北地區。漢河內郡、東郡西部;自唐朝以後成為河北的一部分。但這些地區同樣與洛陽關係密切。
    • 今安陽地區。漢魏郡南部,屬冀州,唐屬河北。

  • 清兩江分省
    • 淮北的省界可以認為是古徐、豫州邊界。
    • 淮南的省界可以認為是古徐、揚州邊界,或唐朝以來淮東淮西的邊界。
    • 江南的省界完全是瞎劃的,安徽的江南地區與南京本來構成最傳統意義上「江東」的概念,分省後被完全破壞。

大部分的省界變遷是有據可循的。即便是人為劃定的那些,以分割重建為目的的也是相當少的。


@南山子 老師講的很好,稍做補充。

  1. 把原屬於藏區的一部分劃給四川、青海等省份。(今四川西部、青海西南部)
  2. 把原不屬於蒙區的原綏遠省、熱河大部分地區劃給內蒙。


元朝為雛形,後經明清定型。元代,為防止部分地區團結,報團以暴動,將不同風俗的地區劃為一個省,比如安徽分為淮北,江淮,江南,三地風俗不同,語言不同,類似的蘇北,蘇南。這樣一個省的人就不容易團結。這招貌似挺好用,後來延續到解放。 總之這些省份的劃分帶有元清殖民的烙印,後來被漢政權延用。其他的和地形,以及風俗有關吧。 還有我有些不瞭解為什麼有些省的名字會那麼簡單,比如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完全失去了文化的印記,之前的冀,燕,幽州,膠州,晉為什麼不用?
山川地理形勢。還有經濟情況及民族同化情況,民國劃的前藏西康,青海,後藏西藏;外蒙,內蒙綏遠熱河察哈爾;


我認為首先是地理決定的,還有就是藩國政治。久而久之,後期為了改良管理,就形成了特定的風俗和文化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