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通俗的说法,中是不走极端,庸是坚持原则。


权衡。

如果称的是重物,自然秤砣比较靠后,称得是轻的东西,秤砣就比较靠前。

中庸之道是权衡之道,根据应对的对象不同,可平和,可激进,最后达到平衡川流的状态。

称是动不了的部分,砣是可以操作的部分。一静一动,却变化万千。

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这些是不变的是衡量标准,而外在的形式就看自己怎么应对权衡了。


中庸之道的解读有很多种,但大多都是围绕著时间和空间论述,因此,真正的中庸之道,就是人事物的时空之道,中者,空间之性也,庸者,时间之性也。

因此,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时空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便是中庸之道有各种解读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庸之道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空间方面的普遍性,时间方面的持续性,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庸之道,也就是更普遍,更持久。

马克思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这种论述就是对中庸之道的最好表述,关键就在于人事物的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

越有普遍性,越有持续性的人事物,就越是符合中庸之道。

孔子的思想,源自家庭伦理道德,每个人都有父母,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父母,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就是最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除了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也是一种相对主义,为人子女,将来也会为人父母,身份是能够转换变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相对的。

从中庸之道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有双重属性的,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其二,儒家思想是一种载体,就如一个筐,一个缸,承载著其他各种思想。

因此,儒家真正伟大的地方,不在思想理论本身,而在其载体的属性,是人类最具兼容性,包容性的文化思想载体。西方,甚至其他国家的思想体系,就如各种棍子,要么由一根棍子主导,其他棍子依附于主神棍,是宗教社会的典型特征。而各种棍子搭在一起,相互制衡,相互支撑,就是宗教与世俗中和的社会。中国的思想体系却不是各种棍子,而是儒家承担著载体的作用,就如筐,就如缸,这种载体就是人本主义。

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庸之道就是人事物的时空属性。


平天下用的。

言简意赅吧。

儒学正统,保留其解释权。


如同平时所说的"恰到好处"、做人做事时"讲究分寸把握火候",孔子说"过犹不及",马哲上说的掌握好事物的"度"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中庸的作者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到了宋代,《中庸》就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中庸》的思想就是以修养心性为主要线索,内容涉及为人处事之法,德行标准以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中庸》的智慧精髓究竟是什么呢,在《中庸》的第一篇章就给出了答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称作「天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民众就叫做「教」。

《中庸》的开篇就是这一句话,他向我们展示的就是人生哲学修养的三重境界:遵循自己的天性,通过修养达到一种高尚的品德,以便于教化自身。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何为「天性」?

「天命之谓性」,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被称作「天性」。

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可以主导的,但是大多数事情是我们必须遵从的。

比如说我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出生在什么时间,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成长的路径是什么样的,很多事情都是与生俱来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我们则要学会认知人生的状态,看清自然赋于我们的「天性」,达到正确的认知。

二:遵循著天性而行

何谓遵循天性而行呢?就像我们所说的,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主导的,只有一部分事情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的,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妄想去改变那些不符合自身规律和逻辑的事情,这便是「逆道而行之」。

而真正的智者,则能够在正确认知天性之后,遵循天性而来,不会妄为,不会背离客观规律和逻辑,这就是第二重境界。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产生误解,总以为顺应自然就是一种懦弱和退缩,是一种不积极进取,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中庸》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认知天性,在认知天性的基础上合理的进取,更有智慧的去行动,而不是主观的妄为。

三:以道「教」民

这句话的原意是:将「道」加以修明推广于民众,但是这里所说的并不是教化别人,而是教化自己。

当我们认知天性,能够遵循客观规律的时候,最后一步就是把自己对于客观规律的认知,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在人生的点点滴滴之中,都能够奉行道的宗旨去做事,让「道」指导我们去行动,这便是中庸的核心。

认知道的准则,以自然规律教化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智慧。

这就是中庸之道的精髓,顺应天道而行,不以自己主观妄为,能够包容万物,遵循万物的客观规律去发展,才是真正将中庸之道融汇于生命之中的智慧。


中庸之道,中字的含义不用讲都知道,打仗时指挥者位置上的标志,甲骨文象形是挑在一条横木中间的方形布块,不是现在擦在旗杆 上的哪一种旗帜,指挥者也是在整个队伍的当中。「之道」也容易理解,不用多此一解。我们来看看「庸」就明白「中庸之道」的最简单的含义了,「庸」字甲骨文象形的上部是一个「庚」字的象形符号,表示的是一个贯通的意思,下面的用是表述人为的作用。所以一个「庸」表述人为打通的含义,「中庸之道」可以简单明了的说,选择打通一条中间的道路而不是左边或右边的。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理论,也就是做人做事不偏不倚,中道。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也就是孔伋, 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的精髓就是:一切刚刚好。

饭,不可不饱,亦不可太饱。 不饱,则有损于身体,太饱,则会引出肥胖、「三高」等问题,最终有损自己的健康。

酒,不可不醉,亦不可太醉。 不醉,则不能体味饮酒之乐趣。太醉则容易迷失心智,继而丑态百出,乱了为人之方寸,甚至会做出损人不利己之事。

人,不可不防,亦不可太防 。不防,则容易为人所摆布,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被动的境地,稍不留神就会在他人的暗示中做出违心之事。但亦不可太过防备他人,过多地思虑、担心他人会陷自己于不义,也不利于我们舒畅地感受幸福。

比如,我们每年都去医院等医疗机构查体,而且都会有个查体结果,如下图:

大家注意没有,每一项指标后面基本都有个参考范围,你的身体指标一般在里面就是健康的,如果高于或者低于,都是亚健康或者病态的。

那么,这个范围就是中庸,如果我们走极端,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都是不行的。

中庸,中应该好解释和理解,就是中间,中正,中和等等,估计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那么,这个庸到底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庸就是平庸、一般、碌碌无为的意思。

但是中庸中的「庸」字是什么意思呢?

「庸」在先秦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义。 战国之间,「庸」所指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庸」有时指雇佣劳动者,这个意思后作「佣」。庸由雇佣引申为用,使用则有成效,故又引申指功劳、功绩。

「庸」是会意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庸」的本义为古乐器大钟。引申指采用、使用、需要。如「无庸讳言」、「毋庸置疑」。

《说文·用部》:「庸,用也。从用,从庚。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意思是说:先干三天而后希望变更。

综合上面的分析,中庸中的庸字的意思应该是使用、运用的意思。

中庸的本意应该是:

按照中道而运行。就是在我们具体的应用中,要符合天道的规律,也就是最佳选择,或者说黄金分割点,更通俗一点说是:刚刚好。


无过,无不及。言下之意,没有超过也没用不达到。做任何事恰如其分。


当你心中还没有喜怒哀乐时,就叫「中」。

当你有了喜怒哀乐时,但是不让情绪极端化,就叫」庸」

所以,中,指的就是 无相对性

庸,指的就是 相对性平衡。

中庸,就是教你 无事就不要乱生事,有事就要保存平衡。

比如,身体xing欲未发,就不要主动去找爱情动作片看来激发欲望;当身体欲望自主要发生时,则要记得小鲁怡情,不要强撸灰飞烟灭。

这就是对 相对性变幻法则 和 相对性平衡法则的 运用。

所以你看,3教一体并非虚言。儒家的根子就是道家。


中不偏,庸不易。比如说走路,步子大了小了都不舒服,每个人都有自已刚刚好的步伐节奏,这个就是中,指事情恰到好处。河南话读第二声,中不中是可不可行的意思,就这么个理


简单地可以说是适中平庸吧!说成是平均主义或许也可以,再通俗一点理解成和稀泥应该也不算错。

儒家弟子心肠好啊!见不得别人有难,急公好义,喜欢雪中送炭。自己手里端著饭碗,就不忍看著别人挨饿,总要从碗里扒拉出来两口给人吃。

可你也别指望人家把饭碗都给你,宁可自己饿著,那就不是儒家的中庸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裒多益寡」,也就是把多余的部分分给欠缺的需要。

一点随谈哈!仅供参考。


用炒菜打个比方:第一个层次,菜炒的既不太咸,也不太淡,刚刚好,恰到好处。

第二个层次,每个地域的人口味是不同的。比如湖南人和山东人对辣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你能根据不同的就餐群体,适当调整酸、甜、苦、辣、咸的程度,让大部分食客觉得美味好吃。

第三个层次,你能在有限的接触中迅速确定食客的独特口味,随心所欲的调整炒菜程序,烹调出令食客拍案叫绝的菜品,对方甚至可以从你炒的菜中感受到你的心意。有些食客是蛮不讲理的,有时候是缺少食材,你依然能不为所动,保持理性,烹饪出令食客的满意菜品。


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欹器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蒋是著名国学爱好者,王阳明牌畅销书兼课程首席销售经理。蒋字中正。他的两个儿子叫经纬。都取中庸的意思。


大家都说错了,因为中不念平声,而念去声!

庸从用,从更。

连在一起就是中用。孔子的话就这么简单。


中指不偏,既不偏左、偏右,也不偏前、偏后,不走极端。

庸指平常,外表上示人以平庸,没有什么作为,但内在上却是在不断的精益求精。

中庸简单说就是要做到大智若愚,揣著明白装糊涂,毕竟难得糊涂。


做事有度不过火。可行可止有智慧。


非常简单的,把毛泽东思想深入的学习一下就可以了,毛泽东思想就是对中庸之道的通俗解释: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矛盾论,实践论等理论从各方面解释了中庸思想。展开说太费脑筯,孟夫子又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的说法,具体的还请自己慢慢从四书中体会。


通俗的说中就是做事恰到好处,适度,让别人感觉舒服,不至于让人觉得反感。

庸就是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且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


中庸之道说通俗一点就是只要合理就好,中原地区有句俗语,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比较满意时,回答只有一个字就是「中」。给这个意思差不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