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以商业头脑发达极端抠门著称的著名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他去世的时候,每年的净收入就有6万利弗尔。

6万利弗尔是什么概念呢?在当时的法国,1利弗尔等于240第纳尔。如果和当时的英镑汇率换算,1英镑差不多相当于25利弗尔。根据Purchasing Power of Pound这个网站做的估计,在不同的估值体系下,1710年的1英镑如果换算成2020年的英镑,相当于131.8英镑/2287英镑/2991英镑/29040英镑不等。我们就取一个中间数,算作2500英镑。再换算回当时的法国货币,1710年的1利弗尔就相当于现在的100英镑。我们知道,1英镑换算成人民币,现在差不多是9元。因而,粗略地说,孟德斯鸠时代的1利弗尔就相当于现在的900元人民币。这个1:900的换算比例,接下来会多次用到,可以稍微记一下。

得到了换算比例后,代入到刚才说的6万利弗尔,我们发现:孟德斯鸠在去世的时候,每年的净收入高达约5400万人民币,是妥妥的大财主了。

这优渥的财务状况,足够让一辈子在别人家里做家庭教师的霍布斯抑郁到说不出话,让苦哈哈地靠磨镜片维持生计的斯宾诺莎哭晕在厕所。

然而,孟德斯鸠并不是从小就这么有钱的。孟德斯鸠家族虽然是贵族家庭,而且世袭男爵头衔,但孟德斯鸠小时候家里其实没什么钱。当然,所谓「没什么钱」是以当时上流社会贵族的标准来说的,并不是说他们家真的一贫如洗。如果和普通法国人相比,那肯定也算不上穷。

但是吧,即便不那么富裕,贵族少爷该有的排面还是要有的,比如进著名的学校(朱伊公学)、参与各种社交,后来还去巴黎闯荡新天地。这些当然都少不了背后的经济支持。但不幸的是,孟德斯鸠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在这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孟德斯鸠借了不少债,其中好多笔债都是上万利弗尔这种规模的。

刚才提到,当时的1利弗尔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900元人民币。稍微估算一下,好几笔上万利弗尔,那就相当于是好几笔上千万人民币的债务,甚至已经够在上海付套房了(雾

这笔钱靠打工显然是还不上的,而且孟德斯鸠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打工。那么孟德斯鸠是如何成为后来那个家财万贯的大财主的呢?

主要靠两条:一是结婚,二是继承亲戚家的遗产

孟德斯鸠的妻子家里经济状况相当不错。后来孟德斯鸠的儿子结婚的时候,孟德斯鸠和妻子各出了30万利弗尔。而在他们的女儿结婚的时候,他妻子又拿出了6万利弗尔,而这回孟德斯鸠只出了1万利弗尔,而且是每年给500,分多年付清【重男轻女要不得啊...】。娶到了这样一位有钱的老婆,孟德斯鸠青年时代的财务状态当然就迅速好转了。

但这还没完,更重要的是,孟德斯鸠还继承了他伯父的官职、产业和爵位。孟德斯鸠的伯父是波尔多法院的庭长,在当时名气不小。伯父去世的时候,就把这个职位留给了孟德斯鸠(这个职位至少算是一个实权处级干部了,说不定还够得上局级)。从此之后,直到孟德斯鸠去世,他的头衔都是「孟德斯鸠庭长」或「孟德斯鸠前庭长」。这个职位成为了孟德斯鸠通向真正的上流社会的敲门砖之一。正是在这个职位上,孟德斯鸠认识了当时声名显赫的贝里克公爵(这位公爵是英王詹姆士二世的私生子),后来又成为了公爵的被保护人。

但为什么这里会有「前庭长」一说呢?因为孟德斯鸠后来把这个从伯父那儿世袭来的职位给卖了。而且,这个职位他还前后卖了两次。

孟德斯鸠第一次出售庭长职位时,卖得并不彻底。在和买主达尔贝萨的协议中规定,购买人只是在活著的时候享有庭长之职。如果购买人先去世了,就要将这个职位归还给孟德斯鸠或他的后代。在任职期间,达尔贝萨每年需要向孟德斯鸠支付5200利弗尔。也就是说,通过卖出官职,孟德斯鸠相当于每年多了大约四、五百万的流动资金。

到了1747年的时候,达尔贝萨先于孟德斯鸠辞世。根据协议,孟德斯鸠收回了庭长的官职,决定彻底把这个职务给卖掉。最终,孟德斯鸠如愿以偿,以13万利弗尔把庭长职务卖给了当时高等法院的院长(实际上是由院长的儿子来继任该职务)。换算一下,相当于上亿人民币。

总之,通过结婚和继承遗产(以及把继承来的职务卖掉),孟德斯鸠的经济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贵族领主,他的领地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

不过,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我们一开始有提到孟德斯鸠的商业头脑极端抠门,这两项也是他后来财富得以稳健增长的重要原因。

刚才说到,孟德斯鸠是波尔多人。数百年来,波尔多都以葡萄酒著称,而作为当地领主的孟德斯鸠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在孟德斯鸠数十年如一日的运作下,他的领地庄园上种植了大片大片的葡萄,并用来酿酒。

和一般的小葡萄酒商不同,孟德斯鸠的商业嗅觉相当敏锐。在当时的法国,如果仅仅是在国内卖葡萄酒,即便酒的质量再高,一桶也就一、两百利弗尔。但是,如果能远销到英国,价格就迅速有指数级的上涨,有时候甚至高达一桶一千五百利弗尔。在了解了这一行情之后,孟德斯鸠就想尽办法,把自己庄园里的葡萄酒往英国卖。虽然在18世纪40年代,由于欧洲各国间战争的影响,孟德斯鸠在葡萄酒方面的收入一度受损,他也因此被迫暂时从巴黎的社交圈子抽身回到波尔多,但他的葡萄酒生意总体上还是相当稳定的。如前文所说,通过不断寻找海外买家、获取高额利润、扩大产能,孟德斯鸠在去世之前的那几年里,每年的净收入达到了6万利弗尔。

这里不妨把孟德斯鸠的收入和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大富豪达西先生做个对比。在《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先生每年能有1万英镑的收入。而从孟德斯鸠的时代到简·奥斯汀的时代,英镑差不多贬值了接近3倍。也就是说,达西先生的1万英镑相当于孟德斯鸠时代的大概3000-4000英镑。按照前面说的汇率换算,就相当于大约75000-100000利弗尔。

孟德斯鸠每年收入6万,达西先生每年收入7.5-10万,这么看来,孟德斯鸠的收入和这位著名大富豪比也差不了太多。

况且,即便孟德斯鸠没有富二代一号达西先生那么有钱,他至少应该是比《傲慢与偏见》里的富二代二号宾利先生更有钱的。宾利先生每年收入5000英镑,差不多相当于孟德斯鸠时代的4-5万利弗尔,还没孟德斯鸠高。

说完了孟德斯鸠的商业头脑,再来说说孟德斯鸠的抠门。

在当时人和后人的记述中,孟德斯鸠向来都有抠门之名。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曾过了一段相对拮据的生活,孟德斯鸠在金钱方面就特别计较。

前面提到,孟德斯鸠的女儿结婚的时候,老妈给了6万利弗尔,但孟德斯鸠这个当爹的只给了1万。固然妻子家里可能很有钱,固然孟德斯鸠当时的远销海外+扩大再生产的葡萄酒经营策略还没完全完成,但1万利弗尔和孟德斯鸠当时的收入比,还是太寒酸了。更何况,女儿的这份婚姻其实是孟德斯鸠自己一力主张的,他女儿恐怕未必非常情愿。大约100年后,司汤达到波尔多游览和考察的时候,当时还流传著故事,说当年孟德斯鸠的女儿出嫁的时候嫁得非常委屈。

不仅是对女儿很扣,孟德斯鸠对自己也很抠门。当时就曾有人编段子说,孟德斯鸠在巴黎时,从不会在自己家里吃饭,而是到各处去蹭饭。至于他不在巴黎时,当然就只能自己吃。有一位英国人去拜访他,看到他餐桌上的粗淡食物,就曾大感惊异。

对待女儿和对待自己时尚且如此,孟德斯鸠对待别人时就更加夸张了。孟德斯鸠如此有钱,但他却喜欢借债。不只是借大笔的钱,他也喜欢借小笔的钱。更夸张的是,借了钱之后,他还总是不乐意还。在他家的档案中,后人发现了两封来自圣多明我会的修士的催债信。他们抱怨说,孟德斯鸠欠他们的25利弗尔拖欠时间实在太久了,请他尽快付账。但绝妙的是,他们的这一要求后来竟然没有在孟德斯鸠处得到任何的答复。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孟德斯鸠在金钱问题上最极品的一点在于,他虽然老是欠别人的债,欠了之后还不乐意还,但他问别人索债的时候却相当严厉。比如说,1746年1月的时候,孟德斯鸠仅仅因为遗失了35利弗尔,就威胁要对一个石匠的妻子和一个皮匠搞大搜查。再比如说,1753年的时候,孟德斯鸠为了索回几笔5-8第纳尔的债款,甚至不惜扣押了对方的财物。

前面说到,1利弗尔等于240第纳尔,大约相当于现在的900元人民币。所以就算是8第纳尔,也就相当于差不多30块钱。想像一下这幅场景:一个坐拥大片大片庄园的贵族领主老爷,年入5400万人民币,却因为30块钱的债务和平民撕破脸,还要扣押别人的财物。这画面实在太美……

吐槽完了孟德斯鸠的抠门,我们还是要承认,孟德斯鸠是政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三大篇,也就是《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即便再过几百年,也仍然会是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

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卷)京东¥ 82.90去购买?

波斯人信札京东¥ 36.80去购买?

罗马盛衰原因论京东¥ 21.80去购买?

另外,如果想要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和生[ba]平[gua]有更多的了解,强烈建议读一读罗伯特·夏克尔顿的这本《孟德斯鸠评传》,既有丰富的资料,又不失趣味:

孟德斯鸠评传京东¥ 71.30去购买?


最后,给我的live打个广告。这是我在知乎第一次做live,讲卢梭的理论,也就是我的老本行。我会试著用「自由」这个概念,把卢梭核心的思想和主要的著作都串起来,并努力还原出卢梭本来的思想面貌。这应该是目前为止知乎上唯一一个专门以卢梭为主题的live,喜欢卢梭或希望了解卢梭的思想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卢梭论自由:堕落之路与救赎之路?

www.zhihu.com图标

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给他),幼年贫穷,替人放牧,25岁娶当时的富孀赫蒂彻为妻,从此富有,40岁初蒙天启,开始了先知的一生。除了天启口传《古兰经》之外,穆圣的圣言圣迹主要记录在逊尼派的四大圣训集和什叶派的六大圣书之中。穆圣是完全的人,他的影响是世界性,跨宗教的。南传的佛教徒放弃佛陀的神性身份,转言佛陀的人性身份,这一转向无疑是受了穆圣的启发和伊斯兰的影响。

霍尔巴赫,男爵,组织沙龙,资助《百科全书》出版

叔本华,一辈子的"息爷″,不用工作,财务自由。

列夫·托尔斯泰,家里有带农奴的庄园(沙俄时代,光有庄园土地是不值钱的,要有在土地上耕作的农奴,整个庄园才是财富)


罗素家是贵族,他继承了巨额财富。如果索罗斯也算哲学家的话(他欣赏波普尔,也发表过论文),他是最能赚钱的。

能搞哲学研究成为哲学家的一般都有点家底。比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没错,就是启发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的那位),他的爸爸老费尔巴哈,就对哲学研究非常感兴趣,但是因为没钱,最后没学哲学,去学了法学,结果成为了著名的刑法学家(是现代刑法最重要的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缔造者之一)。然后终于赚到了足够的钱供儿子学了哲学(也有说法是老费尔巴哈其实本来是有钱读哲学的,但是因为要娶老婆就把钱花了…)


伊壁鸠鲁,有钱到让朋友都住他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