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专业。看到有许多人都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好,不知道读哪本了


作为一本哲学教科书而言,赵敦华教授的《西方哲学简史》一如所有传统哲学史一般,以时间为序,从最初被誉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哲学为始,一直罗列至黑格尔体系结束。

与之相配的续作是《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从后黑格尔时代一直追溯到现代。书中包括对哲学家生平的简介,以及思想、观点的提炼化描述。不过由于书是教科书性质,亦正与书名所书《简史》一样,所作都是简单概括性描述,不过对于入门了解而言,这两本也得啃上一段时间。(话说赵敦华教授的这两本书,我断断续续啃了大半年才啃完。)

如若想更进一步,或者说更系统、详尽地了解哲学,可以选择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但由于罗素本身也是一位大哲学家,自有一套成熟体系,在言及别的哲学家时,难免会给出自己的见解,作出他心目中的评价。这也是罗素版《西方哲学史》有不少诟病的原因,知乎及许书单推荐的大多都是首推梯利版——更客观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有碍于我还没读过梯利所著的,我也不大好推荐。而且,罗素的略有偏颇虽是缺点,但亦是优点。作为入门者而言,在接触大量哲学问题和体系时,难有直观又严谨的分析能力,去分析所涉及的思想、体系优劣之处在哪,哪方面是狭隘的,为什么。而罗素作为一名足以青史留名的哲学家,在书中可以给出虽有偏颇,但又堪称是最专业的见解。潜心阅读下来,还能发现几丝罗素如何整理素材,如何梳理成史,如何理解每一股思潮的脉络。

上述的哲学史皆是传统哲学史,以时间为序,能直观地呈现出哲学,或者说是人类文明思潮的轨迹。但是,一切哲学之所以生成,皆是因为有问题呈需解决,比方说思政教育所言的「唯心与唯物」,是哲学史上围绕何为实在,何为真实世界的其中一个探讨方向;「唯理论和经验主义」,则是旨在探讨怎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的一种出路。

而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都或多或少会对不同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以时间为序的哲学史虽列出各哲学思想,但由于时间跨度之长,如公元前的柏拉图在解决实在问题,19世纪的黑格尔也在讲实在问题。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表述方式,虽说他们探讨的对象相同,但我们这种小白很有可能在读完之后无法觉察到原来他们都是围绕著同样的问题。

美国哲学教授罗伯特·所罗门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为此写了一本有别于传统时间为序的哲学史——《大问题》。《大问题》是以问题为序,分为「哲学问题」、「生活的意义」、「上帝」、「实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寻」、「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义和好的社会」、「哲学、性、种族和文化」、「美」十一章。将有史以来哲学家们的思想进行精细地分门别类,每一章都可以单独阅读,不必如时间史一般得上下连贯。相较于传统的时间史,这一本问题史我觉得更值得作为一本入门书。

当然,无论是时间史还是问题史,都是史类著作,再专业、再详细页只是概括哲学家的思想,看久了总会觉得单薄和枯燥。在读史的同时,或者就单独看一本哲学原著,也是了解哲学的入门途径之一。不过,不是所有哲学家都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最「臭名昭著」的反例人物,莫过于大家耳熟能详的黑格尔。其作品真可谓是又长又臭,据说其德语原文的风格就是不断从句套从句,一个句子写三页不是玩笑话。阅读时稍不留神,恐怕就得往前翻一两页再重读几遍。与之相对的,就是善用文字的哲学家。比如说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

柏拉图的《理想国》可以称作是人类历史上除了宗教典籍以外,第一本哲学的集大成者。几乎现在所探讨的一切哲学问题,柏拉图在里面都有叙述。本书是以对话体写成,既包含文学修辞,看起来不会像读史般枯燥,亦有详细的推理过程。西方哲学的思辨传统、归纳与演绎,都被柏拉图运用得淋漓尽致。

学德语的朋友们,不难想到被从句和各种变位变格所统治的恐惧。由此也能理解康德,甚至是黑格尔的著作为什么如此晦涩又难懂,这或许真的与德语这门语言有关。但是德语哲学家当中,又不乏能言善书者,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的叔本华(也有说法是尼采或海德格尔)就是其中之一。

叔本华最著名的著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世界》(又译作:《作为意欲和表象世界》),不过整书还是偏专业,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但国内有不少摘录文选,既显出叔本华的思想,又能感受到叔本华的文学造诣。目前最好的(其实是我唯一读过的),便是韦启昌所选编的《叔本华美学随笔》。内中包括叔本华对阅读、音乐、死亡等多个问题的看法,详略得当。

在德语哲学家当中,文笔比叔本华更好的首推是尼采。常说,世界上德语最好的人,是文豪歌德,其次是尼采。也有说法是歌德、尼采并列第一。谁第几不是重点,重点是尼采真可谓文采飞扬。

尼采一生著作良多,至今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书以格言体铸成,何为格言体,简单的解释就是书中每一句都极为精简,又振聋发聩,但都能完美衔接在一起。每一句都是精华,以致于实在难以找出最好的一处来举例。可惜的是,尼采在生前并不太出名,20世纪以后他却名扬千里,正应了他所说,「有的人死后放生」;还有他的诗中所写,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不过谈到善用文字,又怎能少得了世界公认的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们呢。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不少人戏称他是被文学耽误了的哲学家。一战结束以后,黑塞开始潜心专研哲学,既醉心于尼采哲学,又求教于印度哲学和中国的老庄之道,又兼有著研究荣格的精神分析。他最著名的作品《荒原狼》,成书于1927年,可见哲学对黑塞创作的帮助。不过我还没读过《荒原狼》,也不好推荐。在这里我要推荐的是成书于1922年,正值黑塞求学于印度哲学时的《悉达多》(又译作:《流浪者之歌》)。

《悉达多》虽是文学作品,但是这部小说写的是主人公悉达多追寻「自我」和「真理」的过程。以一个象征性的印度故事,示出印度哲学的精髓。整部小说篇幅不长,如无记错的话,我用三天就读完了。无论视作其为文学作品,还是视作为哲学作品,都值得一读。

另外还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不是像黑塞一样,「被文学耽误了的哲学家」。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兼有文学家和哲学家两种身份的大师,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阿尔贝·加缪。作为文哲大师,加缪算是少有的年少得志者之一,31岁就凭著小说《异乡人》(又译作:《局外人》)一举成名。

《异乡人》出版于1942年,正值二战期间。书中所展现出的存在主义雏形,或者按加缪自己所言的反抗哲学,正好贴切反映当时时代的焦虑和矛盾点。政治上,极权主义的阴霾笼罩著世界;个人于整体的地位逐渐变得举足轻重……本书篇幅比上述的《悉达多》还要短(目测),静心下来,我用了一个下午便读完了。倘若想了解何为存在主义、何为非理性哲学、何为现代思潮,《异乡人》可作为管中窥豹的那一根管。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对哲学,或是说对阅读的兴趣未必有以上所说的啃史、读原著、读哲学小说之大。或许不少朋友都以轻阅读为主,那么哲学畅销书是不二之选。虽说我一向对畅销书没多大好感,但哲学类的不同,好歹哲学不是靠鸡汤堆砌出来的。以下为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过的哲学畅销书。

首当其冲的,是《苏菲的世界》。这一本书是我的哲学启蒙书,没有之一。全书是以小说的方式描述哲学史,优点是好读易懂,缺点是作者对各哲学思想的描述详略不当,与真正的哲学史相比逊色不少。

其次是《生活大爆炸》编剧及执行制片人埃里克·卡普兰所写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看著中文名字似乎有点卖关子抖机灵的意思。但看回英文原名,《Does Santa Exist?》,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全书围绕「圣诞老人究竟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引出分析哲学等各类哲学流派的见解。作为了解,还是挺有意思。

强烈推荐的则是美国哲学教授托马斯·内格尔所著的《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咋一看,这本书书名有点吹牛的味道,但是读完以后,我觉得内容还是配得上书名的。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缩略版的《大问题》,同样是以哲学问题为章节题目,配上哲学家的答案。不过篇幅连《大问题》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谓是轻阅读的必读之物。

另外还有享负盛名的《哲学的故事》、我还没读完的《人生难得是心安:另类西方哲学简史》,以及书面上一众哲学畅销书,都可以作为轻阅读之选,不过前提是作者最起码的得是哲学教授,这样才靠谱。


《西方哲学史》似乎真的没有写的特别好的书。

我只看到一本古希腊哲学史写的还不错,叫做《批判的希腊哲学史》

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是不好,只是它并非算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史」,比起其他一板一眼的哲学史更多的算是一部文学作品,至少我认为罗素的西哲史在阅读时是比其他大部分的哲学史有趣的多的,显得既诙谐又洋洋洒洒。如果你不是专业学习哲学的话,罗素的西哲史是很适合阅读的一部著作。

比如在论述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时,就狠狠调侃了一把意呆利:「法兰西军队在交战中真的杀人,这吓坏了义大利人。」

调侃圣托马斯奇怪的夫妻伦理。

充满敬意的叙述了狄奥根尼的传奇人生。

「只求你别挡住我的那片太阳光。」

「除了最淳朴的善良而外,他不愿要任何东西。」

「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快乐。」

「安提泰尼斯命令这个青年回家去,但是他却丝毫不动;他用杖打他,他也一动不动。他渴望『智慧』,他知道安提泰尼斯可以教给他智慧。他一生的志愿也是要做他父亲做过的事,要『涂改货币』,可是规模要大的多。他要涂改世上一切流行的货币。每种通行的货币都是假的。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都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


我想这些东西,其他大部分所谓「好的」哲学史是很难讲述给读者的。如果论哲学语汇的积累以及纯粹的思想性方面,罗素足以称为一名学贯古今的博士了,并且,罗素本人也在这本书的美国版序言的第一句里写到:「目前已经有不少部哲学史了,我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

所以我认为,对于试图入门哲学的人而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北大用的是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英文版。

我以前读过此书的中文版,很喜欢。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也很好,但是内容比较老。

邓晓芒和赵林的《西方哲学史》也不错,但内容太少了。


作为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读了很多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要想更好的理解哲学家的思想,确实需要多读几本哲学史。因为从不同作者的写作角度来理解哲学思想,会相对容易一些。

国外作者写的哲学史相对于国内的哲学史而言,更容易和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有些观点的陈述更注重整体性,或者是带有主观评论的一种写作风格,我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中国人读。所以,我更推荐读中国人著的西方哲学史。

下面我一本一本的讲解一下我看过的各类西方哲学史。(因为有的书在学校拿不出来,所以有的书籍的照片不是实拍。)

如果只是按单行本算的话,国内的西方哲学史我最推荐两本,一本是苗力田老师编著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一本是全增嘏老师编的《西方哲学史》。苗力田老师那本应该是李毓章合著,他也是作者,全增嘏老师那本应该是很多专家一起写的,每个专家承担一章或者几章的工作,全增嘏老师是主编。

如果是一套丛书,非常推荐复旦大学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西方哲学通史的丛书,因为是很多人参与编著,有的地方可能好,有的地方可能稍微差一点,但是都还是可以的,这套丛书对重要哲学家的介绍的比较全面。唯一的问题是这套丛书有一些已经绝版了,想买正版有点贵。

还有一套丛书也比较推荐,不过我只看过几本,没有全部看过。那套丛书是劳特里奇哲学史,一共十卷。这套丛书因为是英美哲学主编的,所以对欧洲大陆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描述较少。

苗力田老师和全增嘏那两本书介绍的很有逻辑,写的很流畅。都是作者对哲学史相当通透的理解下,用自己的话进行哲学史的一种叙述。相比之下,全增嘏老师那本书阶级意识形态有点严重,经常以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的视角批判一些哲学,可能看著会有点别扭。

还有一本西方哲学史也非常值得推荐,那就是赵林老师写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优点是通俗易懂,看起来很有趣。缺点是内容不太多,很多哲学家介绍的不太全面。

很热门,但我不是很推荐的国内西方哲学史。主要是邓晓芒老师和赵林老师著的《西方哲学史》以及赵敦华老师著的《西方哲学简史》。

这两本一般被列为参考书目,但是这两本书的问题就在于,为考试而准备,所以很多哲学思想理论的讲解更像是标准答案的陈列,同一个哲学家几个哲学思想的观点有种割裂陈述的倾向。

我并不是说赵敦华老师和邓晓芒老师水平不行,赵敦华老师写过《当代英美哲学举要》,对我的帮助很大。只是这本书写的确实符合简史的标题,很多内容过于简要,如果让初学者自学,可能会有些困难。我听过邓晓芒老师讲的公开课,确实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但就从那本书的写作而言,我觉得邓晓芒老师在写作的过程中更爱用一些专业术语,更喜欢从专业的角度来写作,对于初学者理解哲学思想可能也不太适合,不过对于考试导师挺适合,直接背书就行了。

张志伟老师写的西方哲学史某些部分和苗力田老师写的有一定的相似,而且我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所以我不作评论了。

因为这个问题讨论的是西方哲学史,所以一些专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我就不深入讨论了,例如张庆熊老师著的《现代西方哲学》、朱德生老师主编赵敦华老师著的《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 古代中世纪部分)》西方哲学通史等等。我也是懒的答了,而且确实太多了。这两本就算是我的推荐吧。

另外多说一句,对于专史,涂纪亮老师编写的《美国哲学史》和《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相当不错。

国外哲学史很很多,比较出名的是两本,一本是梯利著的西方哲学史,一本是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

国外哲学史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对文化背景介绍的比较详尽,比如这个地区是什么个经济基础和宗教信仰之类的内容。

梯利著的西方哲学史还算比较客观,通俗点说就是不会待著批判的眼光去陈述观点。对哲学家的观点一般都有进行介绍,缺点是介绍的有点简略,惜字如金啊。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梯利正好相反,罗素是带著自己的哲学观去看历史的。所以对很多观点有一些评判。罗素有一个写作风格就是大胆的说,这可能让我们能了解一些新的东西,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不严谨。通俗点说就是有点观点被认为是野史。

还有一本看得人应该也挺多,那就是撒穆尔·斯通普夫写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好处就是有插图,有一些描写当时背景的绘画,对一些观点也进行了举例说明,我觉得古希腊哲学的部分写的还不错,德国古典哲学那部分写的一般。这本书在售的只有第九版,第九版的书味道有点大,慎买。

希尔贝克写的《西方哲学史》是从整体的角度来陈述哲学观点的,所以对於单一的哲学观点,可能叙述较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