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專業。看到有許多人都說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不好,不知道讀哪本了


作為一本哲學教科書而言,趙敦華教授的《西方哲學簡史》一如所有傳統哲學史一般,以時間為序,從最初被譽為「哲學之父」的泰勒斯哲學為始,一直羅列至黑格爾體系結束。

與之相配的續作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從後黑格爾時代一直追溯到現代。書中包括對哲學家生平的簡介,以及思想、觀點的提煉化描述。不過由於書是教科書性質,亦正與書名所書《簡史》一樣,所作都是簡單概括性描述,不過對於入門瞭解而言,這兩本也得啃上一段時間。(話說趙敦華教授的這兩本書,我斷斷續續啃了大半年才啃完。)

如若想更進一步,或者說更系統、詳盡地瞭解哲學,可以選擇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但由於羅素本身也是一位大哲學家,自有一套成熟體系,在言及別的哲學家時,難免會給出自己的見解,作出他心目中的評價。這也是羅素版《西方哲學史》有不少詬病的原因,知乎及許書單推薦的大多都是首推梯利版——更客觀的《西方哲學史》。不過有礙於我還沒讀過梯利所著的,我也不大好推薦。而且,羅素的略有偏頗雖是缺點,但亦是優點。作為入門者而言,在接觸大量哲學問題和體系時,難有直觀又嚴謹的分析能力,去分析所涉及的思想、體系優劣之處在哪,哪方面是狹隘的,為什麼。而羅素作為一名足以青史留名的哲學家,在書中可以給出雖有偏頗,但又堪稱是最專業的見解。潛心閱讀下來,還能發現幾絲羅素如何整理素材,如何梳理成史,如何理解每一股思潮的脈絡。

上述的哲學史皆是傳統哲學史,以時間為序,能直觀地呈現出哲學,或者說是人類文明思潮的軌跡。但是,一切哲學之所以生成,皆是因為有問題呈需解決,比方說思政教育所言的「唯心與唯物」,是哲學史上圍繞何為實在,何為真實世界的其中一個探討方向;「唯理論和經驗主義」,則是旨在探討怎樣的知識纔是真知識的一種出路。

而不同時代的哲學家,都或多或少會對不同問題給出自己的解答。以時間為序的哲學史雖列出各哲學思想,但由於時間跨度之長,如公元前的柏拉圖在解決實在問題,19世紀的黑格爾也在講實在問題。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表述方式,雖說他們探討的對象相同,但我們這種小白很有可能在讀完之後無法覺察到原來他們都是圍繞著同樣的問題。

美國哲學教授羅伯特·所羅門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他為此寫了一本有別於傳統時間為序的哲學史——《大問題》。《大問題》是以問題為序,分為「哲學問題」、「生活的意義」、「上帝」、「實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尋」、「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義和好的社會」、「哲學、性、種族和文化」、「美」十一章。將有史以來哲學家們的思想進行精細地分門別類,每一章都可以單獨閱讀,不必如時間史一般得上下連貫。相較於傳統的時間史,這一本問題史我覺得更值得作為一本入門書。

當然,無論是時間史還是問題史,都是史類著作,再專業、再詳細頁只是概括哲學家的思想,看久了總會覺得單薄和枯燥。在讀史的同時,或者就單獨看一本哲學原著,也是瞭解哲學的入門途徑之一。不過,不是所有哲學家都有很好的文學素養。最「臭名昭著」的反例人物,莫過於大家耳熟能詳的黑格爾。其作品真可謂是又長又臭,據說其德語原文的風格就是不斷從句套從句,一個句子寫三頁不是玩笑話。閱讀時稍不留神,恐怕就得往前翻一兩頁再重讀幾遍。與之相對的,就是善用文字的哲學家。比如說希臘三賢之一,柏拉圖。

柏拉圖的《理想國》可以稱作是人類歷史上除了宗教典籍以外,第一本哲學的集大成者。幾乎現在所探討的一切哲學問題,柏拉圖在裡面都有敘述。本書是以對話體寫成,既包含文學修辭,看起來不會像讀史般枯燥,亦有詳細的推理過程。西方哲學的思辨傳統、歸納與演繹,都被柏拉圖運用得淋漓盡致。

學德語的朋友們,不難想到被從句和各種變位變格所統治的恐懼。由此也能理解康德,甚至是黑格爾的著作為什麼如此晦澀又難懂,這或許真的與德語這門語言有關。但是德語哲學家當中,又不乏能言善書者,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的叔本華(也有說法是尼采或海德格爾)就是其中之一。

叔本華最著名的著作是《作為意志和表象世界》(又譯作:《作為意欲和表象世界》),不過整書還是偏專業,不適合作為入門讀物。但國內有不少摘錄文選,既顯出叔本華的思想,又能感受到叔本華的文學造詣。目前最好的(其實是我唯一讀過的),便是韋啟昌所選編的《叔本華美學隨筆》。內中包括叔本華對閱讀、音樂、死亡等多個問題的看法,詳略得當。

在德語哲學家當中,文筆比叔本華更好的首推是尼采。常說,世界上德語最好的人,是文豪歌德,其次是尼采。也有說法是歌德、尼采並列第一。誰第幾不是重點,重點是尼采真可謂文采飛揚。

尼采一生著作良多,至今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全書以格言體鑄成,何為格言體,簡單的解釋就是書中每一句都極為精簡,又振聾發聵,但都能完美銜接在一起。每一句都是精華,以致於實在難以找出最好的一處來舉例。可惜的是,尼採在生前並不太出名,20世紀以後他卻名揚千里,正應了他所說,「有的人死後放生」;還有他的詩中所寫,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不過談到善用文字,又怎能少得了世界公認的文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呢。

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有不少人戲稱他是被文學耽誤了的哲學家。一戰結束以後,黑塞開始潛心專研哲學,既醉心於尼采哲學,又求教於印度哲學和中國的老莊之道,又兼有著研究榮格的精神分析。他最著名的作品《荒原狼》,成書於1927年,可見哲學對黑塞創作的幫助。不過我還沒讀過《荒原狼》,也不好推薦。在這裡我要推薦的是成書於1922年,正值黑塞求學於印度哲學時的《悉達多》(又譯作:《流浪者之歌》)。

《悉達多》雖是文學作品,但是這部小說寫的是主人公悉達多追尋「自我」和「真理」的過程。以一個象徵性的印度故事,示出印度哲學的精髓。整部小說篇幅不長,如無記錯的話,我用三天就讀完了。無論視作其為文學作品,還是視作為哲學作品,都值得一讀。

另外還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就不是像黑塞一樣,「被文學耽誤了的哲學家」。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兼有文學家和哲學家兩種身份的大師,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阿爾貝·加繆。作為文哲大師,加繆算是少有的年少得志者之一,31歲就憑著小說《異鄉人》(又譯作:《局外人》)一舉成名。

《異鄉人》出版於1942年,正值二戰期間。書中所展現出的存在主義雛形,或者按加繆自己所言的反抗哲學,正好貼切反映當時時代的焦慮和矛盾點。政治上,極權主義的陰霾籠罩著世界;個人於整體的地位逐漸變得舉足輕重……本書篇幅比上述的《悉達多》還要短(目測),靜心下來,我用了一個下午便讀完了。倘若想了解何為存在主義、何為非理性哲學、何為現代思潮,《異鄉人》可作為管中窺豹的那一根管。

不過話說回來,大家對哲學,或是說對閱讀的興趣未必有以上所說的啃史、讀原著、讀哲學小說之大。或許不少朋友都以輕閱讀為主,那麼哲學暢銷書是不二之選。雖說我一向對暢銷書沒多大好感,但哲學類的不同,好歹哲學不是靠雞湯堆砌出來的。以下為大家分享一下我讀過的哲學暢銷書。

首當其衝的,是《蘇菲的世界》。這一本書是我的哲學啟蒙書,沒有之一。全書是以小說的方式描述哲學史,優點是好讀易懂,缺點是作者對各哲學思想的描述詳略不當,與真正的哲學史相比遜色不少。

其次是《生活大爆炸》編劇及執行製片人埃裏克·卡普蘭所寫的《本書書名無法描述本書內容》,看著中文名字似乎有點賣關子抖機靈的意思。但看回英文原名,《Does Santa Exist?》,就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了。全書圍繞「聖誕老人究竟存不存在」這個問題,引出分析哲學等各類哲學流派的見解。作為瞭解,還是挺有意思。

強烈推薦的則是美國哲學教授託馬斯·內格爾所著的《你的第一本哲學書》。咋一看,這本書書名有點吹牛的味道,但是讀完以後,我覺得內容還是配得上書名的。這本書可以看作是縮略版的《大問題》,同樣是以哲學問題為章節題目,配上哲學家的答案。不過篇幅連《大問題》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謂是輕閱讀的必讀之物。

另外還有享負盛名的《哲學的故事》、我還沒讀完的《人生難得是心安:另類西方哲學簡史》,以及書面上一眾哲學暢銷書,都可以作為輕閱讀之選,不過前提是作者最起碼的得是哲學教授,這樣才靠譜。


《西方哲學史》似乎真的沒有寫的特別好的書。

我只看到一本古希臘哲學史寫的還不錯,叫做《批判的希臘哲學史》

這本書寫的通俗易懂。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不是不好,只是它並非算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史」,比起其他一板一眼的哲學史更多的算是一部文學作品,至少我認為羅素的西哲史在閱讀時是比其他大部分的哲學史有趣的多的,顯得既詼諧又洋洋灑灑。如果你不是專業學習哲學的話,羅素的西哲史是很適合閱讀的一部著作。

比如在論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時,就狠狠調侃了一把意呆利:「法蘭西軍隊在交戰中真的殺人,這嚇壞了義大利人。」

調侃聖託馬斯奇怪的夫妻倫理。

充滿敬意的敘述了狄奧根尼的傳奇人生。

「只求你別擋住我的那片太陽光。」

「除了最淳樸的善良而外,他不願要任何東西。」

「我寧可瘋狂也不願意快樂。」

「安提泰尼斯命令這個青年回家去,但是他卻絲毫不動;他用杖打他,他也一動不動。他渴望『智慧』,他知道安提泰尼斯可以教給他智慧。他一生的志願也是要做他父親做過的事,要『塗改貨幣』,可是規模要大的多。他要塗改世上一切流行的貨幣。每種通行的貨幣都是假的。人被打上了將帥與帝王的印戳,事物都被打上了榮譽、智慧、幸福與財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銅爛鐵打上了假印戳罷了。」


我想這些東西,其他大部分所謂「好的」哲學史是很難講述給讀者的。如果論哲學語彙的積累以及純粹的思想性方面,羅素足以稱為一名學貫古今的博士了,並且,羅素本人也在這本書的美國版序言的第一句裏寫到:「目前已經有不少部哲學史了,我的目的不僅僅是在它們之中再加上一部。」

所以我認為,對於試圖入門哲學的人而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北大用的是斯通普夫《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後》英文版。

我以前讀過此書的中文版,很喜歡。

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也很好,但是內容比較老。

鄧曉芒和趙林的《西方哲學史》也不錯,但內容太少了。


作為一個哲學系的研究生,讀了很多個版本的西方哲學史。要想更好的理解哲學家的思想,確實需要多讀幾本哲學史。因為從不同作者的寫作角度來理解哲學思想,會相對容易一些。

國外作者寫的哲學史相對於國內的哲學史而言,更容易和西方文化結合在一起,有些觀點的陳述更注重整體性,或者是帶有主觀評論的一種寫作風格,我個人覺得並不太適閤中國人讀。所以,我更推薦讀中國人著的西方哲學史。

下面我一本一本的講解一下我看過的各類西方哲學史。(因為有的書在學校拿不出來,所以有的書籍的照片不是實拍。)

如果只是按單行本算的話,國內的西方哲學史我最推薦兩本,一本是苗力田老師編著的《西方哲學史新編》,一本是全增嘏老師編的《西方哲學史》。苗力田老師那本應該是李毓章合著,他也是作者,全增嘏老師那本應該是很多專家一起寫的,每個專家承擔一章或者幾章的工作,全增嘏老師是主編。

如果是一套叢書,非常推薦復旦大學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西方哲學通史的叢書,因為是很多人參與編著,有的地方可能好,有的地方可能稍微差一點,但是都還是可以的,這套叢書對重要哲學家的介紹的比較全面。唯一的問題是這套叢書有一些已經絕版了,想買正版有點貴。

還有一套叢書也比較推薦,不過我只看過幾本,沒有全部看過。那套叢書是勞特里奇哲學史,一共十卷。這套叢書因為是英美哲學主編的,所以對歐洲大陸哲學,尤其是黑格爾的哲學描述較少。

苗力田老師和全增嘏那兩本書介紹的很有邏輯,寫的很流暢。都是作者對哲學史相當通透的理解下,用自己的話進行哲學史的一種敘述。相比之下,全增嘏老師那本書階級意識形態有點嚴重,經常以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的視角批判一些哲學,可能看著會有點彆扭。

還有一本西方哲學史也非常值得推薦,那就是趙林老師寫的《西方哲學史講演錄》,優點是通俗易懂,看起來很有趣。缺點是內容不太多,很多哲學家介紹的不太全面。

很熱門,但我不是很推薦的國內西方哲學史。主要是鄧曉芒老師和趙林老師著的《西方哲學史》以及趙敦華老師著的《西方哲學簡史》。

這兩本一般被列為參考書目,但是這兩本書的問題就在於,為考試而準備,所以很多哲學思想理論的講解更像是標準答案的陳列,同一個哲學家幾個哲學思想的觀點有種割裂陳述的傾向。

我並不是說趙敦華老師和鄧曉芒老師水平不行,趙敦華老師寫過《當代英美哲學舉要》,對我的幫助很大。只是這本書寫的確實符合簡史的標題,很多內容過於簡要,如果讓初學者自學,可能會有些困難。我聽過鄧曉芒老師講的公開課,確實對我的幫助也很大,但就從那本書的寫作而言,我覺得鄧曉芒老師在寫作的過程中更愛用一些專業術語,更喜歡從專業的角度來寫作,對於初學者理解哲學思想可能也不太適合,不過對於考試導師挺適合,直接背書就行了。

張志偉老師寫的西方哲學史某些部分和苗力田老師寫的有一定的相似,而且我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所以我不作評論了。

因為這個問題討論的是西方哲學史,所以一些專史以及現代西方哲學史我就不深入討論了,例如張慶熊老師著的《現代西方哲學》、朱德生老師主編趙敦華老師著的《西方哲學通史(第一卷 古代中世紀部分)》西方哲學通史等等。我也是懶的答了,而且確實太多了。這兩本就算是我的推薦吧。

另外多說一句,對於專史,塗紀亮老師編寫的《美國哲學史》和《分析哲學及其在美國的發展》,相當不錯。

國外哲學史很很多,比較出名的是兩本,一本是梯利著的西方哲學史,一本是羅素著的西方哲學史。

國外哲學史有一個好的地方就是對文化背景介紹的比較詳盡,比如這個地區是什麼個經濟基礎和宗教信仰之類的內容。

梯利著的西方哲學史還算比較客觀,通俗點說就是不會待著批判的眼光去陳述觀點。對哲學家的觀點一般都有進行介紹,缺點是介紹的有點簡略,惜字如金啊。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和梯利正好相反,羅素是帶著自己的哲學觀去看歷史的。所以對很多觀點有一些評判。羅素有一個寫作風格就是大膽的說,這可能讓我們能瞭解一些新的東西,也被一些人認為是不嚴謹。通俗點說就是有點觀點被認為是野史。

還有一本看得人應該也挺多,那就是撒穆爾·斯通普夫寫的《西方哲學史》,這本書好處就是有插圖,有一些描寫當時背景的繪畫,對一些觀點也進行了舉例說明,我覺得古希臘哲學的部分寫的還不錯,德國古典哲學那部分寫的一般。這本書在售的只有第九版,第九版的書味道有點大,慎買。

希爾貝克寫的《西方哲學史》是從整體的角度來陳述哲學觀點的,所以對於單一的哲學觀點,可能敘述較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