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子治过国,作为政治家孔子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者。从治国方向上看,他力削三垣,加强君权,非常符合历史主流趋势。

行政程序上,孔子认为应该用礼乐规范权贵的行为,避免出现权贵势力过大以至于脱离国家管控甚至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而后者的结局就是今日的韩国财阀政治。

文化方面,孔子提倡开民智,反对人俑陪葬。侧面反应孔子并不认可绝对的阶级性。实际上很多底层出身的政治家但有一点点品德都不会做出不符合底层民众利益的事,我一直很好奇键盘侠是怎么看出孔子维护奴隶制的。

军事方面,孔子提倡教民治戎,是中国最早几个认识到士兵训练重要性的人物之一(另外几个是孙武吴起)。同时孔子对战机的把握也不错,曾建议君主在邻国叛乱时趁机开战扩大影响力。孔子也并非纸上谈兵,他主持过一些平叛战争,教出的弟子也有优秀的军事人才。

外交方面,在齐强鲁弱的大前提下,孔子出使齐国,硬生生讨回来三个城市。知乎键盘侠要是牛逼,求求你把钓鱼岛要回来。

孔子出任鲁国高级领导人两次,第一次大刀阔斧地进行中央集权改革,开始颇有成效,倒毁了三垣的私设城墙,抑制了国中国的变乱潜因,可惜因为奸臣恶女的谗言和国君认怂失败辞官。后来国家终于意识到自己赶走了什么,又请回孔子。然而孔子第二次出任时年事已高,再无心政事。

但无论是捣毁权贵的城墙也好,是谗言傍身也好,愣是没人试图杀害孔子。其政治嗅觉敏感到一顿饭就能察觉到危机直接跑路,其关系走动能让他的敌人重新举荐他做回国家领导人。一个没什么后台的野生学术家能把人事能力研磨到这种程度,简直是人精中的人精。

这么一位懂行政,会外交,统民智,敢打仗敢改革,精社交懂人情的英雄人物,键盘侠们是拿来的勇气认为他不能治国?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这是当时人对孔子及其弟子的看法。

不过我说知乎的回答里边还真是敢于胡说八道啊。


很多人觉得儒家温良恭俭让,直觉是不能。但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所以,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强国,无论从经济力还是战力的角度。别忘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实践却是「义」。义就是该发展经济就发展经济,该提高战力就提高战力。祇不过儒家的战力不是为了争利天下,而是为了行义于天下。


孔子和他的儒教,

其实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直到汉朝。

为什么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他的学说却一直不被重用?

为什么汉代又突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阿,简单的很。

儒教是富贵药,富人吃了可延年益寿。

穷人吃了立时丧命。

诸侯争霸,你信儒教,你就是案板上的白花花猪肉,是法家的嘴中食。

但一旦天下一统,你若还执行法家,则很快自爆。

大楚兴、陈胜王。

石人一只眼,天下反。

所以啊,因果不要乱。

是先有强国,后有儒教。

强国只有执行儒教,才能国祚2、3百年。

强国若不执行儒教,百年的国运都未必有。


不会,首先就得饿死。而且以儒家治国的都衰败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